【文档说明】《初中作文能力分项训练40练》第01练:六要素的感知和运用训练.docx,共(13)页,39.91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6ff220406153279b65ea900f039e36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1练:六要素的感知和运用训练【知识讲座】大部分同学应该知道,记叙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把故事写完整,就要把这六要素交代清楚;把记叙文写生动,也可以从交代这六要素入手。1.时间可以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也可以是一天的任何时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具体的时间,但是这个
时间并非你能确切的描述,比如说:作文题目为《一个夏天的早晨》,看似平常的一个早晨,你可以写不同的情况。你可以写那个下雨的夏天早晨,也许是狂风暴雨,也许是微风细雨,都是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早晨;你也可以写
阳光明媚的早晨,他给你带来了一天的希望。当然,你也可以写去年的夏天早晨,因为那一天的早晨的某件事给你的生活或者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还可以写未来的那个早晨,可以写未来的你在那个早晨发生的幸福事。所以说,老师说的时间不要去追究
那个点,是一个让你的思维在时间的隧道中随时发现奇迹的发生。2.地点地点就是所记叙的事情发生的地方,可以说是故事的承载体。有的可以从作文题目确定地点,如《校园里的一天》、《小区里的奇怪事》等,这些地点就是校园、小区。但这些地点可以是不同
的校园,幼儿园的校园,小学的校园,初高中的校园,甚至是大学的校园,而小区范围就更广了,北京的、上海的、教育社区的、清华名门的等。写这些时思维可以发散,扩大地点的范围。有些地点就出现在作文当中,如初中的课文《最后一课》地点就
是出现在文中,读完后发现这是发生在教室的一件事。所以在写作文时地点的确定也很重要。3.人物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而人物的精神面貌,形态,思想,特征等都必须通过笔表现出来。如魏巍的《我
的老师》这篇文章,通过几件事写出了一个严慈兼备的老师形象,让我们心生羡慕之情,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位老师。而记叙文中的人物有时不止一个,但主要人物应该就一个,其他的人物都是为了主要人物服务的,如《芦花荡》
里写的有大菱二菱,还有小鬼子,这些人物都是为了土池老头子的性格:自尊,自负,勇敢,爱憎分明。在人物的设定上要主次分明。4.事件的原因原因简单点说就是这件事因为什么发生的,导火索是什么?《最后一课》为什么是最后一课?因为战败了,国家被占领,不让在教自己国家的语
言,所以这节课就成为他们的最后一课。25.经过和结果一件事既然发生了,他必然会有一定的过程,就像下雨,它必然经过变天,乌云密布,空气潮湿,条件达到了,雨自然就下了。写作文也是,事情经过发酵,酝酿,最后就会有结果。还拿《芦花荡》为例,老头子因
为自己让孩子受伤,所以就一个人在芦花荡里智斗鬼子,最后胜利。【运用技巧】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写故事完整、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记叙文是最基本的要求。可在现实中,很多同学会把故事写得平平淡淡,把记叙文写成了流水帐。之所以如此,除开文章选材和立意的因素来说,主要
还在于同学们在交代记叙文六要素上缺乏技巧。一、不落俗套交代时间。准确交代时间,一般有两种方法:直陈和暗示。直陈就是直接交代时间。直陈看似简单,其实也应注意。你可以简单明了,但切不可落入俗套。如很多同学动辄:“记得那是XX年前……”同样也是直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
样交代的:“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如果我们把它改成:“记得那是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很明显,改文就不能像原文一样体现事情对“我”的深刻影响了。当然,直陈时
间你也可以使用一些运用了修辞的语言,如课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就是通过重复和拟人来交代时间的。运用修辞句子交代时间,要求同学们能放飞思维,大胆创新。高明的作家,往往不是直接用表示时间的词语点明时间
,而是着力于对特定事物的精心描绘,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巧妙地寓于生动逼真的景物描写之中,这就是通过暗示交代时间的方法。如课文《山中访友》:“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即使没有后文:“早晨,好清爽!”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
写的时间是清晨,也不难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心里的感觉好清爽!”又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
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作者就通过描绘春夏百草园的景物来暗示时间的。这样描绘既交代了时间,又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暗示交代时间,描绘景物一定要抓住景物的时令特征和人物心情,要有利于体现中心。二、细
致描写交代地点人物。很多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对故事发生地点和人物的交代常常一笔带过。其实,很多时候,地点和人物是要交代细致一些的,这对体现中心很有好处。如课文《散步》(莫怀戚)对一家人散步的地点——田野就有一番生动的描
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3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段描写通过对人物活动地点的交代,突出了田野的生意盎然,更进一步烘托了文中那股饱含生命真谛的浓浓亲情
。在记叙文中,人物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对人物的描写也是不能缺少的。现在同学们写记叙文往往忽视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写人要绘言绘行,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四种。描写方法看字面的意思我们就能理解,但怎样灵活使用呢?这里有一个方法,
我们把它取名为“步步追问法”。比如这样一句话:“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同学们就可以这样追问: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怎么个“差”法?通过这些追问,运用想像延伸,对
一些局部进行细写,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改为:“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这样这个小姑娘就形象可感了。又如这样一个事例:“他看着重拾进竹篮的梨,对我充满
了感激。”同学们就可以这样追问:①“这个人”是个什么身份、年龄的人?②“这样一个人”得到帮助时会有什么反应?③“这个人”表示感激时是什么模样的?④“这样的人”一般以什么方式表达感激?⑤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怎
样面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在写记叙文时,同学们一定要边写边追问,多对一些细节进行刻画。细节体现真实。三、精心安排叙述顺序交代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顺序。顺叙:这是记叙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叙述方法,做法是,按照事件发生、发
展和解决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倒叙:指不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而是把情节发展的结果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矛盾斗争最尖锐、最突出的部分)先行叙述,然后再回转来从头叙述发生前的情节。采用这种方法能造成一种悬念,使叙述更显得曲折动人
,吸引读者。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叙述,以对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或说明,这插入的叙述就是插叙。(插叙的内容不是文章的主体,只是与主体内容有关的片段。)“文似看山喜不平”。对于七年
级同学来说,要根据作文的中心思想,在交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时,学会灵活使用倒叙和插叙,这样才能把记叙文写得有波澜,有悬念。如课文《羚羊木雕》,作者首先写爸妈逼迫“我”索回羚羊木雕,然后再回转叙述故事的起因:“我”把
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友万芳,最后叙述故事的结果:好友万芳为了不使“我”为难主动把羚羊木雕还给了“我”。这样的叙述顺序就是倒叙。这样写得好处在于,一开始就展示了“我”与父母之间关于羚羊木雕的矛盾冲突以及“我”夹在父母和朋
友之间进退两难的矛盾,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悬念效果,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欲和思考欲。当然《羚羊木雕》一文中间还插叙了一个故事:万芳与“我”换裤子。这个故事看似和羚羊木雕一事毫无瓜葛,其4实作者通过插叙这一个小故事突出了万芳和“我”的深情厚谊,这就使得“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这个矛盾更显难以取舍了
。总之,如何安排交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一定要从塑造人物和突出中心这两方面精心考虑,只有这样故事才不会显得平淡无味。【例文剖析】(一)雪天里的故事一天,下着大雪。我拎着礼物,向厂长家走去。这样大的雪,厂长一定在家,家里也一定不会有外人。片刻,厂长家到了。敲开门,互相寒暄后,厂长的双目便直盯盯
地看着我手里的包。我密切注视着厂长脸上的表情:既不愤怒,也不高兴。末了,厂长说:“今天你来得正好,请帮我个忙。”说完,他把门后的一把扫帚递给了我:“把院子中间那块雪替我扫干净。”我高兴地接过了扫帚,按他的吩咐去做,看样子他对我并
不反感。少顷,他从屋里出来,将一把秕谷撒在了我扫干净的地上,上面支上了一只箩筐,又在支棍上系了一条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拉到了屋里。这不是小孩玩的捉麻雀吗?原来老厂长还有这份爱好,看他那孩子般的神情,我也有些年轻了,完全忘记了求情之事。一会儿,屋后嗖地飞来了一只麻雀,箭一般射到
那块无雪的地上,频频啄完之后,又小心地向箩筐靠近,开始,它好像对那箩筐很害怕,可是一看到那下面的谷粒时,却怎么也经受不住那黄色的诱惑,于是便小心地钻进箩筐下面。此时,只见厂长手中的绳子一动,箩筐倒了,麻雀被严严实实地扣在了下面。“中了!中了!”我拍着手,讨好地为厂长助兴。厂长看
了看我,轻轻地走到箩筐前,从中捉到了那只麻雀,握在手中,极其认真地对它说:“不能贪便宜,贪便宜会送命的。”又回过头来问我:“你说对吧?”说完之后,一撒手,把那只麻雀放回了空中。……〖剖析〗这段文字记叙了一个有趣的事件──给厂长送礼被婉拒。时间
为“雪天”;地点为“厂长家”;人物是“我”和“厂长”;事情的起因是“我”去厂长家送礼;经过是厂长和我一起捉麻雀;结果是厂长将捉到的麻雀放走了。由于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故读者读后明明白白,读者得趣,缘于六要素的交代。(二)蚂蚁捕蝉记我家幽静的
庭园里,也潜伏着生物的杀机,前不久就在石榴树上演出了一场蚂蚁捕蝉记。5那是秋日的晴朗的夜间,圆月照亮下,在土中生活了几年的幼蝉从树根下破土而出,它向树干上缓慢爬动,片刻后就静止了,它渐渐裂开背上的皮壳,翻着身将肢腹用力从壳里蜕出。蜕壳的蝉,两翅透明而嫩绿,乳白色的
身躯渐渐变成金黄色,因此,人称“金蝉蜕壳”。之后,新蝉仍在振动翅膀,身体开始变成黑褐色,前后约莫经历了三个小时,而旧壳仍粘固在树上。此时的蚂蚁在树身上下巡视着,像在寻找食源或围攻的目标。蝉在蜕壳后不能马上移动身体,蚂蚁却凭着嗅
觉和触觉的功能,探知蝉如大病初愈,无招架之力,上去“挑战”;但刚蜕壳的蝉,感觉也很灵敏,当蚂蚁上去碰撞时,蝉身就狂怒似地振动着,将蚂蚁驱散开去。约有六七只担任侦察任务的蚂蚁轮番上去东嗅西闻,然后一二只蚂蚁匆匆而去,另一些仍在原地打转窥视着
。不一会儿,在几只蚂蚁的带领下,摇头晃身、浩浩荡荡的蚂蚁军团直捣蜕蝉而来,它们从各个侧面包抄猎物,将振翅欲飞的蝉团团围住。……蚂蚁仿佛在无声的指挥下,向蜕蝉发起啃食攻势。当被密密麻麻的蚂蚁咬住身体后,开始还振翅的蝉只能痉挛地
颤动,绝望地踢蹬,听任肢解了,腿被啃断了,蝉翼被折断了。几只蚂蚁又集中向胸脯的要害部位咬去,因这里是软档,而背部却有护甲硬壳,蚂蚁很少爬去。几个时辰后,蚂蚁群已把蝉撕裂成碎块,犹如五马分尸,硬壳也随之断裂。它们拉的拉,拖的拖,较大的体块便由几只蚂蚁用两颚扛着连拉带拖移入蚁穴,成了贮
粮。〖剖析〗这段文字记叙了一个有趣的事件──蚂蚁捕蝉。时间为“秋日的晴朗的夜间”;地点为“我家幽静的庭园里”的“石榴树上”;“人物”是一群蚂蚁和一只正在蜕壳的蝉;事情的起因是一群蚂蚁发现了正在蜕壳的一只蝉
;经过是蚂蚁与蝉相斗的几个回合;结果是蚂蚁群战胜了蝉。由于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故读者读后明明白白,对于蝉的笨拙,蚂蚁的机智,战斗的惊心动魄都有了清晰的印象。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读者读得趣味盎然。【自我检测】阅读下列选文或选段,找出文
中的六要素,并概括主要内容,写在文后。(一)平凡的感动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让人觉得很压抑。送女儿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早晨走得匆忙忘记带雨具了,又急着赶时间上班,结果淋得透湿,狼狈不堪。紧张忙碌了一天,又累又困。去接放学的女儿,心情也不好,女儿想到游乐场去
玩,我不同意。女儿看到我一脸的倦意,拉着我的手要和我说话,我只好蹲下来。6女儿用小手捧着我的脸,盯着我的眼睛说:“妈妈,你早上是不是淋雨了?”我有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女儿认真地说:“早上我看到同学的妈妈送他来上学时衣服都淋湿了,我
好着急,知道妈妈在路上,担心你淋湿感冒了。”女儿说着把小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以前女儿感冒我都是这样试探的,不想只有五岁的小人儿却记得这些细节,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以前我一直以为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事,没想到小小年纪她就会关
心人。我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说:“宝贝儿,你想去哪儿,妈妈带你去。”女儿忽闪着大眼睛说:“妈妈,我到奶奶家去。”我把女儿送到奶奶家,就赶紧回家睡了,头疼的厉害,可能真的感冒了。不知睡了多久,女儿回来了,她站在我面前,用小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时不时地
把手放在我的额前试探着,我感到口干舌燥,心里像着了火一样,可能真的是发烧了。我拉着女儿的小手说:“宝贝儿妈妈生病了,你自己去看电视吧。”女儿说:“我从奶奶家给你带饭了,你起来吃吧。”我摆了摆手表示我吃不下,我看到女儿离开了卧室,心里很难过,可是我实在是爬不起来,炎热的
酷暑紧张的工作烦琐的家务,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一会儿,就一小会儿,我就可以支撑着起来,陪伴我的女儿。我想着,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女儿又来了,她站在我面前,声音哑哑的,:“妈妈,我给你泡了药,你起来喝吧。你还没吃饭呢?”女儿说着,但她不敢哭出声来。我赶紧坐起来一边接过女儿手里的碗,一边
替她擦眼泪。她找了好久只找到“护彤”,是一种小儿退烧药,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我也顾不了那么多,昂起头把药喝光了。说也奇怪,不一会儿,出了一身汁,烧居然退了。我欣慰地抱着女儿,觉得她突然长大了。第二天,太阳
透过我们的窗户,照在熟睡的女儿身上。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关心别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我们都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上,要在平凡中体会感动,在感动中享受平凡的幸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
结果:(二)方老师事情发生在我念小学六年级的时候。7一天上午下了第二节课后,班主任方老师刚离开教室,我们一群男生便用弹枪干起仗来。“枪战”越来越激烈,我的脑袋突然被一个外号叫“鸭蛋”的击中了。我摸着脑袋
痛处气恼至极,手持弹枪朝鸭蛋冲了过去。鸭蛋见势不妙,转身就逃。一心想要“报仇雪耻”的我穷追不舍,追至教室外一处僻静的地方,我瞄准他的后脑勺就是一枪。只听见“哎哟”一声,一个十来岁的女孩捂着她的眼睛蹲了下去。就在我逃走的那一瞬间,我看见了那女孩的右嘴角下有一颗特大的黑痣。上午放学前,
方老师紧绷着一张脸走进了教室。他一时间没有说话,他好像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过了一会儿,他开口说道:“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我们班有个同学用弹枪打伤了四年级一个女同学的眼睛,这件事是谁干的,我希望他能主动向老师坦白认错。只要他认了错,并保证今后不再玩弹枪,我会……
我会原谅他的。”当时我犹豫了好一阵,最后拿定主意不到万不得已时怎么也不说。我想只要鸭蛋不出卖我,老师是不会怀疑到我头上的,我是班长,是老师最喜爱的学生。下午,方老师对我们说:“我已查明了上午的事谁干的,我不说出他的名字,是因为我相信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他会主动向老师
认错的。”令方老师失望的是,我这个“诚实的孩子”到毕业也没有去向他认错。许多年后,我从工作的异地回到我过去所生活过的城市。我决定去看看小时候念过书的学校,并去拜访曾教过我的一些老师。一天傍晚,我提着一袋水果敲响了方老师家的房门。“你找谁?”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妇人开了房门问我道
。“我找方瑞年老师,我是他以前教过的一名学生。”我说。老妇人迟疑片刻后,让我进了屋。老妇人给我沏了一杯茶,随后用手拭了拭她变得有些湿润的眼睛说:“你老师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一下子呆住了。这时,一个年轻姑娘从里面房间走了出来,她瞎了一只眼,在她的右嘴角下边,有一颗特大的黑痣。“她的
眼睛?”我惊骇万分。“是小时候让人用弹枪打瞎的。”老妇人很难过地说,“听孩子爸活着的时候讲,打瞎我女儿眼睛的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一切都勿庸置疑,一时间,我犹如坠入了万丈深渊……我向着方老师的遗照跪下,但愿他在另一个世界,能接受我这迟到的认错
。8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三)我的老师(片段)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
,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
,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附答案】(
一)时间:一个雨天地点:有变化,主要是接女儿回家的路上,家里人物:“我”、“我”的女儿起因:送女儿淋雨9经过:“我”送女儿上学淋雨,下班后接放学的女儿,女儿关心“我”,送女儿去奶奶家后,“我”发烧了,回家的女儿照顾“我”,为我泡
药。结果:“我”感到很幸福。(二)时间:六年级一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至下午;许多年后(“我”工作后)的一个傍晚。地点:教室内外;方老师家人物:“我”、“鸭蛋”、“右嘴角下有一颗特大的黑痣的女孩”、方老师“我”、“我”的女儿;“
我”、方师母、方老师的女儿起因:“我”课间玩弹弓;“我”拜访方老师,经过:“我”击中了一个女孩、方老师查询;发现方老师已不在人世、发现方老师的女儿就是当年被“我”击中的女孩、她的眼睛已被“我”打瞎。结果:结果是“我”没有承认错误;“我”悔恨交加。(三)时间:“在
那时”,即是一种“含糊”交代地点:家中与学校人物:我和蔡老师起因:父亲不知下落经过:同学们欺负“我”结果:蔡老师为我们调解纠纷。【课后练习】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必须清楚地交代六要素。【例文】
小红帽今年春节是在新居过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当然连跑六楼也毫无怨言。我一边使劲地哈气搓手,一边数着“一──二──三──四”,有节奏地蹬着楼梯。快到五楼时,一只小红帽擦腰而过,摇摇晃晃地来到502门前,火红的一团中伸出一只粉嫩的小手,在门上敲一下,一团红10也跟着蠕动。
“阿姨,你们要水吗?我们三楼来水了。”奶声奶气,那稚语我倍感亲切。正在品味的同时,一个现实的念头突然闯了进来:呀!楼上没水!打开门,厨房、卫生间的各个龙头滴水不见,那乔迁的喜悦顿时烟消云散,真是山穷水尽。在
屋里不停地踱来踱去,大概是摩擦生热的缘故吧,头脑中迸出了一个红色的火花,对了,去找“小红帽”。啊!“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兴冲冲地提着水桶跑到三楼,见301门前端放着一双小红鞋,便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被小心翼翼的隙开一条缝,只够挤
出一顶小红帽:“你是谁?”我蹲下答道:“我是新搬来的,小妹妹,我们六楼没有水,给我点水,好吗?”还是先前稚嫩的声音:“姐姐好。妈妈出去了,我怕有坏人,等妈妈回来,我来叫你。姐姐再见。”小红帽缩了回去,门轻轻地关上了。我呢,碰了壁,却感到阵阵暖意。瘫坐在沙发上,眼皮有气无力地向上一抬,那
只挂钟将指向三点了,暗自苦笑──“年夜饭”可算泡汤了。黄昏,热气腾腾的火锅放在桌上,炉上的水又冒着白气,浴盆中微澜的水面明晃晃地映出一顶小红帽,周围的一团火红一起跳动。我只觉得流年似水……【点评】习作讲了一个“水”的故事。时间是今年春
节(除夕),地点是六楼的新居,人物是“我”和“小红帽”,事情的起因是新居无水“年夜饭”将要泡汤,结果是“年夜饭”吃成了。但是,究竟如何弄到了水?即事情的经过究竟如何?作者自然心中有数,但由于未作交代,读者莫名其妙。2.把动物或植物当作“人物”,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例文】老鼠偷蛋夜,静极了,“铛!铛!铛……”时钟敲了12下。忽然,我听见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传来。一看,一只毛茸茸的灰老鼠,呼地蹿到堆满鸡蛋的小瓦罐里,又向四周看了一下,就马上用后爪抱起一只鸡蛋,前爪搭着罐沿,顺着罐皮儿,像吊单杠似的,悄没声地溜到罐下的桌面上。这时候,我憋住呼吸,继续观察。又
见灰老鼠放下鸡蛋,迈动爪儿,逍遥自在地向桌沿走。说来也怪,鸡蛋也像被线儿牵着似的,跟在灰老鼠屁股右边朝前滚。原来是灰老鼠甩动着粗长的尾巴,赶着鸡蛋向前走哩!我惊讶极了。快近桌沿了,只见灰老鼠猛一调头,又像电影上的
熊猫滚球似的跳上鸡蛋,用爪儿扒住,稳住身子,团着腰身,伸着贼溜11溜的脑壳儿,长尾巴贴着桌面像划桨似的,鸡蛋也跟着打旋儿,最后四只爪儿抱住鸡蛋,团着腰身斜扭,就呼噜一下子下了桌面。这真把我看得呆了。【点评】习作中,时间是午夜12点以后,地点是桌子和桌上的小瓦罐,事情的起因
是灰老鼠爬上桌子想偷鸡蛋,经过是老鼠偷蛋的过程,结果是老鼠偷蛋成功。值得一提的是,“一只毛茸茸的灰老鼠”竟成了记叙要素中的“人物”。或许是作者不认为那只“老鼠”就可作为记叙文中的“人物”,硬让“我”挤进了故事中,显得不伦不类。3。写一篇时空有所
变化的记叙文,注意记叙的六要素。(700字左右)【例文】云彩·雪峰也曾在书本上见过玉龙13峰的雄奇壮丽。那天,当飞机在云贵高原上空迎着太阳平稳行驶时,心难以静。下面是云,厚厚实实的,偶而闪出一点缝隙,城镇村庄就如
沙盘中的模型。前面,向飞机疾驰而来的是云,一朵又一朵灰色的厚云,有如战舰,有如树冠;有如殿堂楼阁巍然屹立,有如怪异巨兽张牙舞爪。每朵云的边沿,因阳光的逆射显出一圈透明光亮,而主体部分却厚实、沉重,秘不可测,似乎那里面就是神秘的玉龙雪峰。朵朵云彩顷刻间从机身旁擦过,飞到了弦窗的后面,在阳光的顺射下
,一下子又变得那么轻盈,似乎几克的砝码就能使它们上翘。夜宿丽江。第二天,汽车驶上了通向玉龙雪山景区的公路。导游告诉我们,由于山坡以沙石为主,风化严重,玉龙13峰至今都是处女峰;导游告诉我们,现在前往的牦牛坪,是观赏玉龙雪山的最佳地点。“不过──”她卖起了关
子。云层,厚厚实实的云层,就如昨天飞机前方的朵朵厚云连成了片,组成一道帷幕,将雪峰遮得严严实实。昨日可爱的云彩,今日却成了阻挡美的可恶的巫婆手中的魔布。虽说是古木参天,繁花似锦,楼台宛错,碧波荡漾;然而,那份遗憾却令我对什么也提不起兴
趣。匆匆而进,匆匆而出。猛抬头,一幅神奇的画面出现在西北的天空之下:云在不断地翻滚;一座雪峰如一个化好妆准备登台演出的害羞姑娘,悄悄地撩开身前的帷幕,偷看台下的观众;刹那间,又用帷幕遮住了自己的脸庞。一会儿,又是
另一位害羞的姑娘撩开身前的帷幕;一会儿,又是几位姑娘同时撩开帷幕……红的、黄的、紫的,是夕阳斜射下的云霞;未曾被阳光射到的云彩,还是那么黑沉沉厚甸甸。云霞的间隙,雪峰偶露峥嵘,峰顶覆盖着的终年不化的积雪,就像姑娘头顶雪白的帽子,一侧银光闪闪,一侧暗中透亮;偏下方灰白色的
是裸露的岩石,其间一闪一闪白亮晶晶的是雪峰化下的雪水。12“雪山啊,闪银光……”有人情不自禁唱将起来。──一路歌声,飘向大理……【点评】显然,习作者叙述的对象是云彩与雪峰。文章的主体由三个段落组成,第一自然段写云彩,由云彩
想到雪峰;第二自然段写因云彩而观赏雪峰未果;第三自然段写终于看到了云彩间隙的雪峰。一篇记叙文,经历了三度的时空变化,但对记叙六要素的交代如何呢?第一自然段中,习作者交代时间为“那天”,虽然较为“含糊”,但不影响对内容的表达;第二自然段,由于对事情的经过交代不清,故读者对导游的“不过──”莫名其妙;
第三自然段涉及的地点,显然与第一、第二自然段不同,但由于作者未作交代,故读者百思不得其解。4.用“含糊”交代记叙要素的办法写一篇记叙文。(700字左右)【例文】我在小路边成长小路离我家东墙55米,宽仅1.5米。小路,弯弯曲曲,曲曲
弯弯,•它曾留下过我多少成长的回忆。“快!快点着!”我记得那是6岁的时候,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在烧着小路上的杨树花。那年4月底的几天里,我们常聚集在这里,把杨树花弄成一长条,•用火柴点着一头,让火苗蔓延下去。等到烧尽了,我们就拍着小手,高兴地又唱又
跳。想想那时,看看现在,我觉得我变了。我长大了,7岁那年,我上了小学。学校离家不远,沿小路走650米就能到达。小路铺上了石子,但那上面不再有我的笑声。我学会了叹息,学会了忧愁。“今天算术第一题等于20。”“啊呀!我不是这个数!”“那么第二题呢……”我和伙伴们走在小路上,我哭了,我是
个要强的孩子,可算术这么糟,我再也忍不住了。努力,不懈地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妈妈,我考了第一名!”一年级期末,我奔跑在铺上了柏油的小路上,喊着、呼着,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投入爸爸、妈妈的怀抱。小路上又
留下了我的笑声……“喂,伙伴们,咱们成立个乒乓球队好吗?”于是我们开始在离小路25米的水泥砌成的“球桌”上练习了……“丽丽,怎么还不去上学?”“今天下午不上课。”第一次,12岁那年10月15日下午,我第一次说谎,•以前甚至被认为是乖孩子的我变了。
对于这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是那样的不在乎。“丽丽,考13不上重点,你怎么办?”“阿姨,没那回事,我一定会考取。”“我看你危险。”也许是那位阿姨的帮助,单纯的我,第一次在小路上徘徊,我仿佛听见小路在说:“我不喜欢这样的丽丽。”小路能原谅我吗……“爸爸,妈妈,我语文考了全县第
三名。”我鼓足勇气,踏上了小路。小路成了30米宽的大路,但还是弯弯曲曲,曲曲弯弯,似乎在告诉我以后的路还很长,放心吧,我会从零开始的。【点评】“小路”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路,它是“我”成长的见证,它更是“我”成长的象征。小路,弯弯曲曲,曲曲弯弯,我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小路成了大路,
“我”也上了初中。成了“大路”的“小路”还是弯弯曲曲,曲曲弯弯,今后的曲折还会出现在“我”的面前。作者给予了“小路”深刻的内涵,使“我”的成长史充满了韵味。然而,文中有些地方却令人难以恭维──有关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实在太细致了,完全可以“含糊”的地方为什么不“含糊”一点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