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0极地地区(作业)-2020-2021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doc,共(5)页,453.11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685c5579a01bf3473fd635ac322ea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一、选择题近年来,南极旅游不断升温。据统计,2018年中国赴南极旅游人数达8149人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A.11月至次年2月B.3月至5月C.6月至8月D.8月至10月2.对于登陆南极游玩,下列建议合理的是()A.南极有极昼现象,气温高,
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B.南极野生动物缺乏食物,建议携带食物投喂企鹅C.南极多狂风,建议携带防风大衣D.南极多暴雨,建议携带雨伞和雨衣【答案】1.A2.C【解析】1.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在
南半球,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时间长、气温较高,适合进行考察,故选A。2.南极地区虽然有极昼现象,但由于纬度高,气温低,需要携带保暖衣物,故A错误。对于南极地区的野生动物,不要去打扰,更不要投喂食物,故B错误。南极地区气压高、多狂风,要多带防风大衣,故C正确。南极地区气候极其干燥,可以不带
雨伞和雨衣,故D错误。故选C。3.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均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经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上述材料中体现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是()A.“冰雪高原”B.“风库”C.“白色
荒漠”D.自然资源的“大仓库”【答案】B【解析】南极大陆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A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每/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每/秒,故B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
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故C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藏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教无数的海洋生物,故D不合题意。故选B。4.
下列对南极地区开发利用的做法,正确的是()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B.赴南极地区旅游,生活垃圾随手丢弃10极地地区第十章极地地区2C.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D.各国加强合作,珍惜、保护南极环境【答案】D【解析】对于南极地区的开发和利用,南极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净土,由于气候寒冷,
这里不适合建设居民点,不可能大量移民;赴南极地区旅游,生活垃圾要随手带走;大量捕杀鲸鱼会破坏南极地区甚至整个海洋的生态系统,也不可取;各国应当加强合作,珍惜、保护南极环境,故选D.5.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极地地区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重视,在
开发利用南极地区时,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垃圾要烧掉或深埋在雪地中B.大规模开采矿产C.各国加强合作,履行南极保护义务D.禁止去南极考察【答案】C【解析】在开发利用南极地区时,不应该将垃圾烧掉或埋入雪地中;也不可能大规模开采矿产;南极地区的科研
价值高,禁止去南极考察也不对;只有各国加强合作,履行保护义务才是正确的,故选C。6.下列关于两极地区描述正确的是A.北极中心是陆地,南极中心是海洋B.北极特有动物是北极熊、南极特有动物是企鹅C.两极地区酷热、多狂风、气候湿润D.我国在南北极点均建有科学考察站【答案】B【解析】南极地区中
心为南极洲,周围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北极地区中心为北冰洋,周围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A错;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北极狐、海象。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和磷虾,B正确;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C错;我国在南北极点没有科学考
察站,D错。故选B。7.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A.北极熊B.企鹅C.海牛D.大熊猫【答案】B【解析】随着人类日益广泛地进入两极地区,那里原有的安宁环境被无情地破坏了,大批极地野生动物遭到残酷的猎杀。如今,人类已经懂得极地野生动物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制定出
一系列保护法规。北极熊、海象、海豹、企鹅、鲸等,都被列为保护动物。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被称为南极的主人。企鹅长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和密实的羽绒,具备高强的御寒本领,故选B。近年来,极地海冰范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1979-2013年间北极
9月海冰范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8.北极地区有大范围的海冰体现了该区域()A.纬度高,气温低B.海拔高,光照强C.陆地广,风力大D.海域小,降水足9.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A.淡水资源增多B.海域面积减小C.陆地植物减少D.适航范围扩大10.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
研究有助于()A.研究全球气候变化B.改变极地生态环境C.大量捕捞海洋生物D.开采极地矿产资源【答案】8.A9.D10.A【解析】8.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大范围的海冰,海冰的形成受光照、风力和降水条件影响小,故选A。9.读图可知:197
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海平面上升,海域面积扩大,适航范围扩大,淡水资源不会增多,对陆地植物影响小,故选D。10.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说明全球变暖,所以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故选A。二、解答题1
1.结合材料和南极地区略图,回答问题。我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8年2月7日举行了第五个南极考察站:难言岛新站选址奠基仪式,经过长达165天克服罕见严重冰情和恶劣气候条件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于2018年4月21日凯旋,抵达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4(
1)站在南极点,四周方向都是____。(2)太平洋为___,南美洲位于____。(填数字)(3)我国的___(A或B)科学考察站无极昼极夜现象。(4)难言岛新站选址奠基仪式时间为什么选择在北半球的冬季____。(5)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具体指____。(6)有关南极地
区保护与和平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A.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B.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获得更多的海洋产品C.科考队员将垃圾埋在雪地里,不能丢弃到海中D.各国应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答案】(1)北(2)①⑤(3)A(4)第一种答案:每年的
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回升,所以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第二种答案:北半球的冬季为南极的暖季(或者处于南极的极昼期),有利于选址奠基及科学考察(5)酷寒、烈风、降水少或者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写对两个即可)(6)
D【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的地方,它的四周均为北方。(2)读图,根据所学,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即南极半岛对着的大洲即⑤南美洲,根据海陆轮廓可知,南美洲西侧是太平洋,即①是太平洋。(3)位于极圈以内才有
极昼极夜,读图可知,A点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4)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是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方便施工。(5)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具体
指酷寒,地球上最寒冷的地球;干燥;烈风,有“风极”、“风库”之称。5(6)南极地区保护与和平利用,各国应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做到不乱扔垃圾,不乱捕滥杀动物;南极自然环境脆弱,谨慎开发各种资源。根据题意,ABC错误,D正确,故
选D。12.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读“北极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①处沿东北航线航行,终点为________洲。(2)若夏季在两条航线上航行,乘客可能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①可爱的企鹅②漫长的极夜③因纽特人在捕鱼④漂浮的冰山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北极地区都是海洋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冷C.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D.北极地区可大量建居民点,发展旅游业(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多狂风的特点。
【答案】(1)欧(2)D(3)C(4)酷寒降水稀少【解析】(1)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连通亚欧及北美。狭义的北极航线分为西北航线和东北航线两部分,由图可知,图中①处沿东北航线航行,
终点为欧洲。(2)夏季在两条航线上航行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可以看到漂浮的冰山和因纽特人在捕鱼;故选:D。(3)北极地区就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以海洋为主;由于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而不适宜
人类居住,暖季时,可以发展旅游业;2004年中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也我国唯一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故选:C。(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处高纬度,太阳辐射少,酷寒
,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