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练32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46.085 KB
  • 2024-10-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课练32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课练32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课练32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课练32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docx,共(8)页,46.08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551e8afdf5d49edb598bd6bd05350b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十五单元生态脆弱区及其综合治理近年真题全覆盖1~2.答案:1.A2.C解析:第1题,由表格可知,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幼苗生长条件好,A正确、C错误;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裸地面积小,B错误;重度间伐区,间伐强度大,枯枝落叶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D

错误。故选A。第2题,由材料可知,间伐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间伐有利于幼苗生长,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且间伐后幼苗长出,耗用水资源,故不是为了节约水资源,A错误;森林能涵养

水源,保持水土,不间伐也不会加剧土地沙化,B错误;林区间伐是一种管理途径,不是为了发展林业经济,D错误。故选C。3~4.答案:3.B4.C解析:第3题,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

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选B。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

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第4题,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库,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

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正确答案选C。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

输沙量应该也大,B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D错误。5~6.答案:5.B6.D解析:第5题,历史时期的科尔沁草原,自然因素变化相对不大,不会导致本地出现草原与沙漠交替的现象。自然环境的影响是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该地区位于内蒙

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属于农区与牧区的交错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故选B。第6题,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

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一,①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不宜全面造林,②错误。合理放牧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不应该禁止放牧,③错误。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故选D。

7~8.答案:7.A8.C解析:第7题,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主要有:在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在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过度农垦;由于农业规模的扩大

,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当,这些都属于农业生产活动,故选A。第8题,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会破坏自然环境,①错误;可以在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②正确;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③正确;塔里木盆地中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废弃油田复垦不适宜,④错误。故选C项。9.答案:(1)以山地为

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2)绘图如下。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3)退耕还林、防洪护岸、节水灌溉等。解析:本题考查地形特征和河流的相关知识。第(1)题,读图分析,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该区域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流,所以该地地势大致

是北高南低。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绘制图片即可。读图可以判断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为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第(3)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措施有退耕还林、防洪护岸、节水灌溉等。言之有理即可。10.答案:(1)名称

: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

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

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田灌溉。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解析:第(1)题,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

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梁长一般可达上千米,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由黄土塬到

黄土梁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

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第(2)题,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黄土地貌的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

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第(3)题,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减少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

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课练32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最新单选一扫光1~2.答案:1.B2.D解析:第1题,石谷坊是用石块为原料修筑的坝体形障碍物,植柳谷坊是用柳条做材料

在沟壑中横向沟道栽植的柳栅栏形式的谷坊治沟工程。石谷坊需修筑坝体,而植柳谷坊用柳条栽植柳栅栏,二者相比,植柳谷坊技术更简单,A项错误;植柳谷坊在本地大量应用,说明该地有大量柳树,可就地取材,B项正确;植柳谷

坊技术简单,建设费用更低,C项错误;植柳谷坊技术简单,取材方便,当地容易推广,D项错误。故选B。第2题,土质沟床易打桩,利于柳桩根系发育;沟谷比降小,水流速度亦小,柳谷坊不易冲毁;有常流水的沟床建柳谷坊柳树生长旺盛,发木快,成材多;集水面积大的沟床往往在洪水暴发时流量大,容

易冲垮柳谷坊。故不适宜建设柳谷坊的沟道条件是集水面积大,D正确。故选D。3~5.答案:3.C4.A5.A解析:第3题,从文字材料中可知,来水系数指的是河流含沙量与流量的比值,这个数值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河流的含沙量大,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夏季的来沙系数最高,据此可知,输沙能力最大的季节是夏季。故选C。第4题,水多沙少应当是冲刷作用为主,水少沙多应当是淤积作用为主。依据此原理对照图表当中的信息,可知,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是水

少沙多,以淤积为主,冬季水多沙少,以冲刷为主,故选A。第5题,春季是水少沙多,考虑来水量和沙源,来水量方面,春季,该地区降水较少,且蒸发量较大,地表裸露,容易起沙,同时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水量损耗大,故水少沙多。故选A。6~7.答案:6.D7.B解析:第6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从198

2年到2002年,森林覆盖率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由此可知,该地区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和旱涝灾害的多发。降水量减少不多,温差变化增大也有可能是夏天温度增高,不一定是冬天温度降低,作物品种应该是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不

断改良的,A、B、C错,故选D。第7题,该地区因为扩大耕地面积导致粮食减产,所以A错。该地区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带来的水土流失,所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大林果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率,缓解水土流失,可

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粮食产量,B对。该地区不一定适合发展畜牧业,降水量大于500mm,不是沙漠,没有绿洲农业,C、D错。故选B。8~9.答案:8.B9.D解析:第8题,由材料知,“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甲~丁的演化

过程中,塬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所以面上聚落的分布也是逐渐分散。甲:塬面面积大而完整,所以聚落分布比较均匀;乙:塬面面积减小,周围受到流水侵蚀,所及边缘的聚落开始向中间集聚;丙:塬面破碎,聚落开始由集中走向分散;丁:塬面完全破碎,只有少部分塬

面有聚落分布。所以塬面聚落演变的过程是:均匀分布——内部集聚——逐渐分散——零散分布,B正确。故选B。第9题,沟头防护工程是为了防止沟头前进而在沟头修建的一种排蓄坡面径流的工程,对遏制塬面缩减有一定效果,但不是最直接、最有

效的措施,A错。沟道径流调控,沟岸仍然会扩张,保塬作用不大,B错。塬面地势高,不适合集蓄水沙,C错。塬面植被可以通过枝叶减轻雨水的冲击,通过根系有效保持水土,是防止塬面侵蚀萎缩最有效的措施,D对。故选D。10~11.答案:10.B11.D解析:第10题,结合材料分

析,最初的淤地坝为1569年陕西省子洲县黄土洼村人民在自然滑坡、坍塌形成的天然聚湫(水潭)基础上加工而成,淤地800余亩,由此可知,最初人们修筑淤地坝的主要目的是淤积土地,增加农田面积,B正确;淤地坝

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其中一项工程措施,只依靠淤地坝不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A、C错误;增加灌溉用水不是最初修建淤地坝的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B。第11题,读图分析,淤地坝修建在沟道中,能够拦泥蓄水,①④正确;能够通过坝体拦截上游的

洪水,也能够通过泄水涵洞泄洪,②③正确。故选D。12~13.答案:12.B13.B解析:第12题,图中信息表明,该省区荒漠化成因以风蚀作用为主(83.9%),水蚀作用比重较小,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风力强劲,与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相似,因此该省区所在地应是西北地区,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当地荒漠化成因

中冻融作用仅占5.2%,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冻融作用频繁,排除A。东北地区和黄土高原以半湿润区为主,降水集中,水蚀作用明显,且耕地比重大,草地比重小,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C、D。故选B。第13题,根据上一题分析可

知,该省区位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不高,冻融作用主要不是海拔高所致,主要是气温变化大而导致,A错误。西北地区大陆性强,春夏升温快,蒸发强,在相对低平地区,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区,容易导致盐碱化,B正确。西北地区以山地、高原和盆地地形为

主,不是以平原为主,C错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水汽少,全年降水稀少,且黄土分布较少,因此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不是当地水蚀严重的原因,D错误。故选B。14~15.答案:14.D15.B解析:第14题,沙粒粒径小,质量小,更容易被风吹起,起沙的风速更小,A错误。

厚田沙漠位于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开阔”是西北沙漠的优势,B错误。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主要与沙粒有关,与当地风力大小无关,C错误。厚田沙漠东临赣江,是赣江古河床的一部分,属于东部季风区,降水多,湿度大,沙粒不易被风

吹起,而西北干旱地区是以轻质沙粒为主的土壤,沙粒容易被吹起,所以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沙粒湿度大,D正确。故选D。第15题,“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冬、春季裸露的赣江河床是其主要沙源地”,据此可知,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偏东风,A、D错误。江西位于我国南方,夏季吹偏

南风,冬春季节吹偏北风,C错误、B正确。故选B。16~17.答案:16.C17.D解析:第16题,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之后,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受地面蒸发旺盛影响,上升到地表的地下水水分蒸发后,水中盐分会在地

表积累,造成盐碱化。因此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与大水漫灌、地势低平、地表径流缓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有关。和地下水位埋藏深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第17题,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可

以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蒸发量,减轻表土盐碱化,D正确。可以增加绿色覆盖密度,不能改良土壤结构,A、B、C错误。故选D。18~20.答案:18.B19.D20.A解析:第1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各种土地利用中耕地增加最多,水体面积减少最多,林地、

草地面积也有所减少;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因此应该是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并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故选B。第19题,根据上题及图中信息可知导致该区域土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农业生产活动引

起的。故选D。第20题,该区域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进行生态移民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A正确;大面积铺设草方格沙障,全面治沙,成本过高,也不现实,B错误;改善荒漠化地区小气候,降低风速,不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C错误;该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规模植树造林

,D错误。故选A。21~22.答案:21.B22.A解析:第2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兰州的河谷密度为3<p<4,绥德的河谷密度为5<p<6,计算出二者之间的差值1<差值<3,则相差的最大值小于并无限接近3,故选B。第22题,河谷密度越大,表明水

土流失越严重。四地中甲地河谷密度最大,故选A。23~25.答案:23.C24.B25.A解析:第2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平原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①正确;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秋两季降水少,蒸发旺盛,随着地下水的蒸发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土壤

盐渍化程度较为严重,④正确;冬季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对土壤中盐分的淋洗作用强,盐渍化程度较轻,③错误;该地位于华北平原的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位高是由于地势低平引起的,不是灌溉方式不合理造成的,②错误。故选C。第24题

,结合材料读图可知,N水井较浅,为排水井,M水井较深,为灌水井,N水井的主要功能是降低地下潜水位,B正确;N水井盐度高,不适合灌溉农田、补给地下径流及溶解土壤盐分,A、C、D错误。故选B。第25题,M水井为灌水井,当地春旱

严重,且春季土壤盐渍化程度最高,此时引M水井灌溉,既可以缓解旱情,又可以淋溶土壤表层盐分,降低盐渍化程度,发挥的作用最为明显。故选A。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