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59.904 KB
  • 2024-10-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10)页,159.90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533c31824eb99b35e6e86a71eb3f2e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玉溪一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历史学科试卷命题人:李姣丽审题人:杨德生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所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这说明先秦儒学A.维系了统治基础的人伦秩序B.构建了中央集权的

政治传统C.孕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D.构筑了爱有差等的社会秩序2.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

治者而兼地主。”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A.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B.用森严的礼乐制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C.血缘关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D.小农经济是封君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3.

下面是关于秦朝法律的历史记述历史记述出处(陈涉等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服役)失期,法(指秦律)皆斩《史记陈涉世家》御中发征(役)乏弗行费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费一盾;过旬,费一甲,水雨(不能动工),除兴(免除本次征发

)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徭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秦律》久远记载不明B.有关《秦律》的史实还有待考证C.《史记》史料价值不高D.只有《徭律》的记载才真实可靠4.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

篆书“五铢”,背面铸龟兹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B.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5.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

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以六百石的刺史监察两千石的郡国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有效防范高级官员渎职C.以小驭大体现皇权至上D.兼顾行政与监察高效能6.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

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例如:匈奴政权前赵的刘渊“《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政权前燕的慕容觥“尚经学,善天文”,氐人政权前秦的苻坚“博学多才艺”等。这种现象A.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B.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C.导致了九品中正制确立D.受北魏孝文帝

改革影响7.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下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隋炀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内省,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A.强化了皇家的独尊地位B.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渐趋成熟C.推进了国家的廉政建设D.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8.唐文宗

想把真源公主、临真公主嫁给当时的北方士族大姓,却遭到拒绝,对此,唐文宗极为不满,他对宰相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反映当时A.门阀士族势力的影响仍然较为强大B.九品中正制选拔

官员看重门门第C.门阀士族势力在隋唐时期未受到冲击D.婚姻观念的日趋世俗化、功利化9.《宋史·户婚律·婚田入务》记载:“所有论竞田宅、婚姻、债负之类,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遣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开狱事由闻奏。”材料反映了宋代A.司法审判程序具有很

大随意性B.冗官问题造成审判效率低下C.以农为本的传统立法价值取向D.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10.有学者统计,在公元1050年左右,宋代有科举出身背景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而至1150年左右

,这一比例上升至约0.1%。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A.社会教育的发展极为缓慢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高C.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的功能D.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11.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此三次极少数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

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A.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C.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D.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12.在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有

如下记载明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

。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以上材料表明A.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管道B.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C.中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D.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13.古希腊用于支撑房顶的柱子通常雕有女性塑像,因而被称为女像

柱。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希腊人对女性所持的观念,即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希腊A.古代希腊崇尚家庭观念B.城邦体制影响社会文化C.雕塑艺术体现人文精神D.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突出14.在罗马人看来,体育竞技运动是赢得声誉、展示勇敢的活

动。罗马法承袭了希腊法中体育伤害免责的传统,特别将公开举行的摔跤、混斗、拳击这三种危险比赛出现的伤害规定为免责。这说明罗马法A.彰显了同态复仇的原始落后性B.以古希腊民主制度为法律保障C.蕴涵人文关怀和体

育竞技精神D.对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缺乏限制15.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

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C.促使行政权力不断膨胀D.得益于1832年议会改革16.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

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该规定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C.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17.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上院贵族和下院民主三种

政治势力博弈与妥协的结果。下图是其结构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首相是国家元首B.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C.内阁对议会负责D.首相由人民选举产生18.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

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D.总统与国会的矛盾

激化19.法国1875年宪法一方面肯定了共和政体,把“共和国”一词写入宪法,另一方面又赋予总统过大的权力,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并有75名终身议员。它没有规定司法制度,对公民的权利更是只字不提。据此可知,该宪法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B.使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是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D.加剧了各派别之间的矛盾20.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但又赋予皇帝极大的权力

如宣战、烤和、缔约、解散联邦议会、任免宰相等。据此可知,1871年宪法A.确定分权制衡的宪政原则B.有利于德意志的统一C.使皇帝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体现了军国主义传统21.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写道:“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已事务的最

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材料的核心内容为A.君主制定条约可以保证世界的和平B.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C

.确认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D.开创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来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22.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

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23.191

2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产生的实际后果是A.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B

.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C.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D.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24.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

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新式学堂的出现导致A.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C.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始起步D.学堂选官制度得以正式确立25.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政治、经济、法律、文

学、物理、数学等23个专科;1919年颁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商业等专科,同时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这表明了A.经济类专科考生备受国家重视B.文官考试更注重通才知识考生C.社会变迁影响人才需求的变化D.传统文化在考试中的地位

降低26.下表为1926—1927年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省份1926年6月1927年6月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会员数(人)占全国百分比(%)广东64776666.07000007.6湖南381503.9451714049.4湖北41200.4250250027.3促成当时农运地域格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军事环境的变化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中共工作重心转向农村27.在苏维埃基层政权选举中,苏维埃政府向选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抗日根据地各级参议会的选举中,边区政府创造了“丢

豆豆”“扎香洞”“画杠杠”“折纸条”等民间特色选举方式。这些措施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保障了政权的稳定与发展C.贯彻落实了民主政治原则D.开始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在瑞金建立,1935年12月该政权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不久又改“人民共和国”为“民主共和国”。1936年8月,中共中央致信国民党中央,提出“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上述变化A.进一步详细阐释了中共主张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表明国

共第二次合作已达成D.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2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国家主席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可以解散国会,我们的主席不能解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倒可以罢免主席”,因为“国家主席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来的,并服从于它”。这反映了

新中国法治的主要原则是A.民生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人民民主30.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

。这反映了当时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31.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1949年9月7日,周

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模式D.首倡“一国

两制”伟大构想32.“五四宪法虽然肯定了社会主义的原则,但仍然承认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格局,承认各民主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结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格局。在法律上保护资本家所有权和个体劳动者的私有权。”这反映出五四宪法A.确保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方向B.具有过渡时期的历史特点C

.仿效了当时苏联宪法的内容D.确立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33.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时间外交成果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

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34.如图为中国驻法使馆的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

报。中法建交体现了A.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B.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D.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方针35.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

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苏联的解体导致世界局势趋向紧张C.意识形态的对立是世界动荡的根源D.美苏“冷战”的格局还将长期存在36.下表是关于“克林德碑”的发展历程,这反映了时间事件1900年德

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即“克林德事件”。1901年清醇亲王载沣代表政府赴德国谢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1952年在亚太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彰中国人民保

卫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将“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A.国际环境决定外交走向B.西方国家同情支持中国C.中国民众爱国意识增强D.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37.1982——1983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并按照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的方针,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建立了老干部的离休、退休制度,开始废除实际上长期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些措施A.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B.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C.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D.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制度38.新中国

成立70年以来,中央政府根据现实国情的变化确立了不同的乡村治理体制,继而选择与乡村治理体制相适宜的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方式,充分吸纳农村基层干部为国家政权建设所用。这一方式的实行A.推动了农村自治的进行B.完善了基层干部

的选拔方式C.保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D.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39.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

的颁行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B.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C.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D.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40.“中国精神”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表中选项内容作为“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与地图中其发源地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第II卷(非选择题,共

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孔子认为社会治理需要等级秩序的建立和巩固,唯有兴礼治法的刑罚,功能才能发挥,才能将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长幼、尊卑关系延续下去而不致亲乱。《论语子路》云:“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一思想经汉代儒家学说代表董

仲舒吸收改造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德主刑辅”论。《汉书董仲舒传》云:“阳为德,阴为刑。”董仲舒既重视德的教化,也主张在“大德小刑”原则指导下刑罚的适用,德刑并举、重德轻刑的正统“礼治”思想由此发展形成。理学将儒家纲

常理论提升至具有先验性特质的“天理”高度,将礼法结合的共同体思想贯彻于“德礼政刑”“相为表里”的治国策略.可以说,中国古代法治观是以“礼法合一”为核心范畴的“混合法”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集合。——摘编

自李墨《儒家伦理法: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材料二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确信法律能够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合法地享用

属于自己的权利”。作为西方法治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英国1215年颁布的《自由大宪章》,就是一部权利自由的宣言书。法国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第二条中规定:“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杭压迫。”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精髓的宪政制度,就是建立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理念之上的。美国国学者萨托利说过: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宪政实践中得到发展,在美国宪法中可以看到最成功的书面表达,并且在宪法保

障——因而也就在法治国家——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发”。自由主义“发明了从制度上平衡人治与法治的方法”。——据柯卫《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法治观与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不同。(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观的认识。(7分)4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的漫长历史从来没有脱离过与另外的国族、另外的思想、另外的信仰、另外的风

俗的交光互影,文献中保存着与另外的文化、另外的社会实践、另外的心灵交际的丰富记录。这使中国认识了“他者”和异域,并且借助于与“他者”的来往和与异域的交流而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对于这种与“他者”的对话,过去人们更多地体认到的是如何丰富了我国物质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内容,实际上,这样的对

话也同时引发了人们对另外的思维方式的注意。中外文化异同的比较有助于破除思想上的畛域之见,改变仅凭自我存在、自我经验而形成的思维定式。——摘编自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

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5分)玉溪一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历史学科答案12345678910CCBCCBBACD11121314151617181920DDBCADBBCC212223242526272

82930BABACACBDA31323334353637383940BBCDADCCCC41.(25分)(1)特点:以礼为核心,礼法合一(或德主刑辅,重德轻刑);强调家国一体和等级秩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6分)影响:对古代中国的司法制度、政治体制等建设有积极影响,有

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但本质上是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服务。(6分)(2)不同之处:以自由主义作为基础;以维护和保障个人权利为核心;有相应的法律基础。(6分)(3)认识:法治观是一定时期

的政治、经济、社会主流思想的反映;不同国家的国情影响到不同国家法治观的形成;法治观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治观的发展完善对社会政治、经济、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有积极影响。(7分)42.(15分)示例:我认为该作者有关于“我国的漫长历史从来没有脱离过与另

外的国族、另外的思想、另外的信仰、另外的风俗的交光互影”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观点3分,若只说作者的观点正确但未明确指出具体的观点酌情扣分)①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传入中国,中国的铁器、丝绸、铸铁术等先后西传,推动了

中国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②明朝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徐光启、李之藻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开明的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的学术、科技,使欧洲文化第一次在中国得到稍具规模的传播。尽管此时西

学在中国的影响尚局限于较小的范围,但也开拓了国人的视野。(论述部分10分,必须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解读)综上所述,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要在交流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2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817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