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试题 历史.pdf,共(7)页,524.63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e4d5e5079810b80b5af0cfcccead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三峡名校联盟2022年秋季联考高2025届历史试题命题人:云阳中学,张阔骞审题人:云阳中学,刘继军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否则无效。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以下可以作为直接证据的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B.古代历
史文献记载良渚玉钺象征王权C.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三千年左右D.级别最高的墓地随葬有600多件玉器2.商朝时期,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诸侯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即使无血缘关系也一般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
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内外服制延续B.实现中央集权C.王权统治加强D.社会形态巨变3.晋国在献公以前,贵族主要依靠分封获取土地,分封的标准不是看功劳大小、能力高低,而是看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但到了晋文公时分封的原则变成了“尚贤使能”“论功行赏”。据此可知,晋文公时期A.尚贤标准得到普遍
认可B.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C.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D.诸侯权力被大臣架空4.在战国时代的社会大变革中,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为维护和发展当时的小农经济,以及巩固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君主政权,提出了不同的建国方略及
其哲学理论。此时法家的哲学理论是A.德治B.仁政C.无为D.法治5.史学家钱穆指出,“两汉人才皆从地方自治出,而地方自治则注重学校教育和乡邑清议,宜乎两汉吏治之美,冠绝后世。而汉代国力之隆,治化之蒸,亦皆本于此矣”。该论述意在A.肯定世
卿世禄制度的政治影响B.强调察举制对两汉兴盛的时代价值C.描述九品中正制度的历史意义D.突出科举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6.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图,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B.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C.宗族观念的根深蒂
固D.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27.阅读书籍目录是把握书籍结构与主题的重要途径。如图目录反映的主题是第1节三国鼎立第2节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第3节东晋十六国与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第4节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南方经济发展第5节北朝经济的缓慢
发展和民族大融合A.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B.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C.政权分立与藩镇割据D.封建国家的建立统一8.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
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A.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C.宰相逐渐退出了国家权力中心D.增设新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9.两晋十六国时期,在朝廷的提倡下,佛教势力
迅速膨胀,寺庙里有自定的法律(僧律);有自己的武装组织(僧兵);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寺产);僧人不交捐纳税,不服兵役也不出劳役。这一状况A.为士族的崛起提供了条件B.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腐化C.势必影响国家发展与稳定D.导致儒学丧失主流地位10.陕西历史博物馆、钟鼓楼广场、大唐芙蓉园、法门寺
工程、长安塔等都是出自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的手笔,有人说她复原了西安城的“盛唐风貌”。下列有关“盛唐风貌”的描述正确的是A.经济发展文化繁荣B.生产进步文化专制C.文景之治开元盛世D.政治清明思想保守11.安史之乱后,地方军政长官经常以任意名目摊派赋税,造成杂税林立。两税法实施之后
,唐朝的粮税分配,中央提成额为215.7万贯,而地方留成额为1400万贯。这反映出唐中后期A.藩镇完全失控B.地方势力膨胀C.赋税改革失败D.政府财政困难12.陕西西安出士的唐代何家村遗址中发现的钱币,既有唐代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日本元
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珎,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这一发现可用于说明唐朝A.丝绸之路开通B.民族交融深化C.货币制度混乱D.对外交往活跃13.中国古代中原王朝是立足于东亚的农业大国,汉唐农业帝国的立国态势是“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但是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其
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宋代的这一变化基于A.中央集权的发展B.民族政权的对峙C.海外贸易的兴起D.农耕经济的解体14.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之后门第观念逐渐弱化。宋朝时期,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科举制发展影响社会习俗B.封建门第的等级观念
消失C.世家大族的地位开始上升D.民族交融改变世人婚姻观15.南宋时期,很多士大夫自觉追求圣贤之道,当面对国家危难时,他们不惜毁家纾难,勇于舍身取义。据《宋季忠义录》记载,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正统的确立B.三教并行的
激励C.理学思想的影响D.市民阶层的出现316.戏场原为临时性设置,宋朝时形成了“逢场作戏”现象,即每逢市集,都有演戏活动,郊区的皇家园林在对外开放时,艺人商贩可以临时作场演戏,城内的瓦肆勾栏成为作场演戏的常设场所。“逢场作戏”的出现反映了A.宋朝奢靡之风盛行B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传统文化受到冲击D.戏曲发展达到成熟17.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
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A.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C.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18.下表是隋元两代大运河的开凿情况。据此可知,运河的开
凿开凿时间河道走向起止点隋朝运河隋炀帝时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涿郡—余杭元朝运河元世祖时呈南北垂直形状大都—杭州A.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B.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上升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D.运河运输成主要的运输方式1
9.洁白无瑕、轻薄透气的棉花,向人们提供了舒适柔和的棉织衣物,满足了人们御寒保暖的基本生存需求和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如需了解棉花在内地的种植情况,可以翻阅A.《神农本草经》B.《齐民要术》C.《唐本草》D.王祯《农书》20.明朝实行海禁,滨海人民“生路”被断。嘉靖年间(1522—156
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这表明A.对外贸易税收是明朝主要财源B.开关就能确保沿海局势的安定C.海禁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D.海禁阻断中外正常的文
化交流21.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民情、水旱等等。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A.增强了行政决策
的科学性B.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效率C.是监察地方的最有效途径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22.山西太谷曹家在中国古代私人商业资本领域颇有代表性。其资金曾发展到一千余万两,商号遍及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中各大城市,并远设至莫斯科、西伯利亚及蒙古。太谷曹家最可能崛起于A.魏晋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3.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明末推行银两制,白银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这一转变从侧面能够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B.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C.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D.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削弱24.王守仁认为:“学贵得之
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在这里,他把孔子置于与“庸常”民众同等的地位。王守仁这一言论A.旨在颠覆孔子形象B.隐含平等和叛逆色彩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D.背离了传统儒学思想25.康熙时期,开始
期望农民不再拘泥于种地,开展畜牧等他种经营;继之以雍正,土地增4垦、“竭力耕耘”之外,提倡“山泽园圃之利,鸡豚狗彘之畜”,展宽农业经营方向;完成于乾隆,“不独以农事为先务,而兼修园圃、虞衡、薮牧之政”。这些措施A.利于农业生产
商品化B.强化了对耕地的依赖C.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D.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26.下表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主流形式和内容节选。由此判断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为文学形式内容节选汉赋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唐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宋
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元曲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小说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A.表现出地域化特点B.形式多样相互影响C.越来越走向平民化D.内容丰富贴近时代27.1833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总监督约翰·律劳卑前
往中国,他的主要使命是设法将英国商业扩展到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这说明,英国对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获取战争赔款B.打开中国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控制中国海关28.《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
口货物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此后,中国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英方同意。这一规定破坏了我国的A.关税自主权B.领土主权C.司法自主权D.领海主权29.《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
“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B.巩固了传统的夷夏文化价值观C.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著作D.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0.《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
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它给太平天国运动增添了新的历史色彩,使得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或口号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的是A.“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天”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C.“凡有仿造外国火车、
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D.“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31.右图漫画喻指的历史事件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C.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32.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
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15亿美元,外资企业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33.1900年6月,
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却与列强达成协议: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这表5明A.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B.汉族官僚势力开始增强C.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D.清政
府的统治根基动摇34.下表为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行业项目1912年1920年年平均增长率(%)棉纱面纱产量指数100.0422.417.4面粉面粉产量指数100.0516.922.8卷烟资本额137.81680.436.7从表
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A.整体水平已超过外资企业B.发展环境较晚清有所改善C.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D.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35.“五四”以前,中国的先进分子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取代封建专制主义;“五四”以后
,中国的先进分子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一变化说明了A.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国民共识B.资产阶级探索退出历史舞台C.五四运动推动近代民主革命发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第Ⅱ卷3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精神的觉醒是春秋战
国历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国春秋时期士阶层已经兴起,孔子曾周游列国,孟子则“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战国各国君主一般都不拒绝纵横之士的游说,并且贵胄达官养士成风。这些都是可以引发人的潜力的外在环境。再则,尖锐复杂的斗争引起社会的激烈震荡,曾经为人们所信守的、似乎十
分淳朴可爱的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变得荒谬和腐朽……社会变动中的巨大而深刻的矛盾渗入人的心中,打破了先前的精神的稳定平衡状态,变成了人不得不加以思考的内容。这又可以说是能够引发人的潜力的内在条件。——摘编自刘家和《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
时期人类精神觉醒的原因。(6分)材料二在明清易代的外部刺激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因由下,传统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在明清之际发生了一系列蜕变,新的思想因素出现了。明清之际的学者更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关注社会风习,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篱,提出了
许多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观念。在学理上,明清之际的学者强调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用。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强调民众利益高于君权、高于一家一姓之利益。王夫之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提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
一人”的观点。——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体现明清之际新思想因素出现的主张。(6分)6材料三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
越是孤独。甲午打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过去,人们多以甲午战争当中和甲午战争之后各地民众的反抗斗争来描述这种觉醒,其实并不准确。民众的反抗,主要体现了一种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其中愤激的感情色彩居多……在社会历
史现象中,“觉醒”一词并不归结于愤激,其准确涵义应在于主体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觉醒的特点。(6分)37.(12分)阅读图表,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图:(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某个时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地区关系形势图。请明确指出其所属的朝代,并简述该时期中央对西北地区治理的主要措施。(5分)材料二如表: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重
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西夏其官分文武班,包括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保留了原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大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金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2)依
据材料二,概括辽、西夏、金制度的共同点,并简析其影响。(7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