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32.306 KB
  • 2024-09-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共(11)页,32.30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8ff9ec04d6aa7c18978ad2e5b1a9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交大附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2024.4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审题人:杜红宇本试卷共8页,共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

都正确的一项是()A.杜馔茕茕孑立怯.弱(què)休戚.(qī)相关B.寒暄明查秋毫炮.(páo)烙切中肯綮.(qìn)C.踌躇雕粱画栋模.(mó)样少不更.(gēng)事D.迤逦同仇敌忾忖度.(duó)色厉内荏.(rěn)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居.安思危B.朝济.而夕设版焉假公济.私C.披.帷西向立披.荆斩棘D.大礼不辞小让.当仁不让.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失其.所与

,不知B.因.之以饥馑因.人之力而敝之C.吾与.点也君安与.项伯有故D.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

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C.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我追求的是天道,超过技术了。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遣把守函谷关的人,是为了特别要防备盗贼进出.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

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

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

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

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

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

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

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

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

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

,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

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

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

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

——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

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

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

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

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

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

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5.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各美其美B.美得适度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6.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

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B.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C.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7.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B.“冷香丸”所解“热毒

”,“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C.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D.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8.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

项是()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D.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

不是讨好人。9.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10.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上面材料中所分析的宝钗就是一个复杂性人物。请从《红楼梦

》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这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

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

,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①。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

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怨也。民贫则轻家易去,轻家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

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者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治国之道也。(取材于《管子·治国第四十八》)材料二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

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注释:①末作文巧:华丽奇巧。这里指工商业。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先王贵.之贵:重视B.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易:容易

C.是罔.民也罔:同“网”,陷害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赡:足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奚以知其然.也然.俱王天下者B.故天下之.民归之然后驱而之.善C.所谓兴利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D.至于杀之,而.民不怨也罔民而.可为也的13.下列对文中

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危害乡里轻视家乡就敢于欺凌长辈而违犯禁令B.粟者,王者之本事也粮食生产乃是成就王业的根本大事C故民之从之也轻所以百姓能够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D.申之以孝悌之义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听14.材料一和

材料二都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富国强民的治国之道。材料二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__________的主张。15.通读材料一,简要回答“禁末作文巧”与治国之间的关系。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快阁【宋】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释:【1】此诗为作者在吉州太和任知县时所作。【2】此联中,“朱弦”,指琴;“佳人”,指知己;“青眼”,《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

用白眼看世俗礼法之士,用青眼看他喜欢的人;“横”,睨视、斜着眼看。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诗人痴迷公务,直至傍晚才登阁赏景,写出了山雨欲来时倚楼远眺的独特心境。B.颔联写景,描写了落木、千山、澄江、天和月等景物,勾画出

一个清朗、阔大而幽远的境界。C.颈联用典,借“朱弦”“青眼”这样形象的典故,来表现诗人的情境与态度,意蕴丰富隽永。D.全诗恪守格律,而诗歌的意脉一气而下,层层关联,有人称赞它“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17.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18.在横线处填

写作品原句。.(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2)关汉卿的《窦娥冤》

语言自然本色,直抒胸臆。窦娥呼天抢地,指斥统治者的唱词“地也,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可谓是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3)春天是新生的希望,有时也会引发人们的无限伤感,如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借杜丽娘之口唱道“__________,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秋天多

给人萧瑟凄凉之意,但在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彩舟云淡,__________,画图难足”句描绘了一幅缤纷画船、云烟稀淡、白鹭翩飞,意境开阔旷远的秋景图。(4)浩瀚广阔的洞庭容易触发诗人阔大的情怀。《登岳阳楼》中,日月星辰仿佛在湖水中漂浮涌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念奴娇·过洞庭》中张孝祥的“_______________”的胸怀,与洞庭月下“表里俱澄澈”的气象相交融。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面小题。鸡鸭名家“三爷,鸭都丢了!”佃户和长工一向都叫我父亲为“三爷”。“怎么都丢了?”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

于养鸭的地方。有好几家养过鸭。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他要养鸭。从来没有养过鸭,这怎么行?他说他帮过人,懂得一点。没有本钱,没有本钱想跟三爷借。父亲觉得让他种了多年草田,应该借给他钱。父亲也托他买了一百只小鸭,由他代养。事发生手,他居然把一趟鸭养得不坏

。前两天倪二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还是一只小船,船上装着一大卷鸭圈,干粮,简单的行李,人在船,鸭在水,一路迤迤

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精神好看。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篱,晚上,找一个沙洲歇一歇。“不要!”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倪二在白莲湖里。三爷赶快去看看吧。一趟鸭子全散了!”“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各自为政,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这种事过去也发生过。白莲湖是一口不大的湖,离窑庄不远。出菱,出藕,藕肥白少渣。二五八集期,父亲也带我去过。湖边港汊甚多,密密地长着芦苇。新芦苇很高了

,黑森森的。莲蓬已经采过了,荷叶的颜色也发黑了。人过时常有翠鸟冲出,翠绿的一闪,快如疾箭。小船浮在岸边,竹篱横在船上。倪二呢?坐在一家晒谷场的石辘轴上,手里的瓦块毡帽攥成了一团,额头上破了一块皮。几个人围着他。他好像老了十年。他疲倦了。一清早到现在,

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他跟鸭子奋斗了半日。他一定还没有吃过饭。他的饭在一个布口袋里——一袋老锅巴。他木然地坐着,一动不动。不时把脑袋抖一抖,倒像受了震动。——他的脖子里有好多道深沟,一方格,一方格的。颜色真红,好像烧焦了似的。老那么坐着,脚恐怕要麻了。他的脚显出一股傻相。怎么办呢?围着的人说:“

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哎,除非陆长庚。”“只有老陆,陆鸭。”陆长庚在哪里?“多半在桥头茶馆。”桥头有个茶馆,是为鲜货行客人、蛋行客人、陆陈行客人谈生意而设的。区里、县里来了什么大人物,也请在这里歇脚。卖清茶,也代卖纸烟、针线

、香烛纸祃、鸡蛋糕、芝麻饼、七厘散、紫金锭、菜种、草鞋、写契的契纸、小绿颖毛笔、金不换黑墨、何通记纸牌……总而言之,日用所需,应有尽有。这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茶馆里备有一副麻将牌,一副牌九。推牌九时下旁注的比坐下拿牌的多,站在后面呼幺喝六,呐喊助威。船

从桥头过,远远地就看到一堆兴奋忘形的人头人手。船过去,还听得吼叫:“七七八八——不要九!”——“天地遇虎头,越大越封侯!”常在后面斜着头看人赌钱的,有人指给我们看过,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

鸭,说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瘦瘦小小,神情总是在发愁。他已经多年不养鸭了,现在见到鸭就怕。“不要你多,十五块洋钱。”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把鸭圈拿好。倪二,赶鸭子进圈,你会的?我把鸭子吆上来,你就赶。鸭子在水里好弄,上了岸,七零八落的不好捉。”【甲】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还是那根篙,他拈在手里就是样儿),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

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里小船的四周来。本来平静辽阔的湖面,骤然热闹起来,一湖都是鸭子。不知道为什么,高兴极了,喜欢极了,放开喉咙大叫,“

呱呱呱呱呱……”不停地把头没进水里,爪子伸出水面乱划,翻来翻去,像一个一个小疯子。岸上人看到这情形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倪二也抹着鼻涕笑了。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兵法

:用兵第一贵“和”。这个“和”字用来形容这些鸭子,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他唱的不知是什么,仿佛鸭子都爱听,听得很入神,真怪!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一共多少只?”“三百多。”“三百多少?”“三百四十二。”他拣一个高处,四面一望。“你数数

。大概不差了。——嗨!你这里头怎么来了一只老鸭?”“没有,都是当年的。”“是哪家养的老鸭教你裹来了!”倪二分辩。但也没用。他一伸手捞住了。“它屁股一撅,就知道。新鸭子拉稀屎,过了一年的,才硬。鸭肠子搭头的那儿有一个小箍道,老鸭子就长老了。你看看!裹了人家的老鸭

还不知道,就知道多了一只!”倪二只好笑。“我不要你多,只要两只。送不送由你。”怎么小气,也没法不送他。他已经到鸭圈子提了两只,一手一只,拎了一拎。“多重?”他问人。“你说多重?”人问他。“六斤四——这一

只,多一两,六斤五。这一趟里顶肥的两只。”“不相信。一两之差也分得出,就凭手拎一拎?”“不相信?不相信拿秤来称。称得不对,两只鸭算你的;对了,今天晚上上你家喝酒。”到茶馆里借了秤来,称出来,一点都不错。“

拎都不用拎,凭眼睛,说得出这一趟鸭一个一个多重。不过先得大叫一声。鸭身上有毛,毛蓬松着看不出来,得惊它一惊。一惊,鸭毛就紧了,贴在身上了,这就看得哪只肥,哪只瘦。晚上喝酒了,茶馆里会。不让你费事,鸭杀好。”“杀的鸭子不好吃,鸭子要吃呛血的,

肉才不老。”什么事都轻描淡写,毫不装腔作势。说话自然也流露出得意,可是得意中又还有一种对于自己的嘲讽。这是一点本事。可是人最好没有这点本事。他正因为有这些本事,才种种不如别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鸭子瘟起来不得了。只要看见一只鸭子摇头,

就完了。这不像鸡。鸡瘟还有救,灌一点胡椒、香油,能保住几只。鸭,一个摇头,个个摇头,不大一会,都不动了。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就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倪老二,你

不要肉疼,十块钱不白要你的,我给你送到。今天晚了,你把鸭圈起来过一夜。明天一早我来。三爷,十块钱赶一趟鸭,不算顶贵噢?”他知道这十块钱将由谁来出。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没有

!还剩一块!”一九四七年初,写于上海(取材于汪曾祺的同名小说)19.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地人习惯称陆长庚为“陆鸭”,汪曾祺却以“名家”冠之,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劳动者持有的温情和对劳动技艺的欣赏。B.偷偷赶鸭、弄丢后呆坐、不肯承认裹来别人的老鸭、被识破后“只好笑

”,这些内容表现了倪二笨拙、狡猾、贪婪的特点。C.小说对茶馆中聚集的各色人物和经营的各种物品的介绍,对赌钱的热闹场面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当地的市井风俗。D.小说展现了陆长庚赶鸭时的得意和风采,也写了他身为赶鸭名家却屡遭养鸭失败、混迹茶馆常输光本钱的失意与无奈。20.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

何安排陆长庚出场的。21.陆长庚是当地“放鸭的第一把手”,从文中看,他高超的技艺有哪些具体表现?22.请结合小说【甲】段,解释画线句中“和”字的含义。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语言基础运用①小说通过写人的世俗生活来展现人活着的状态,以及

复杂的精神世界;但并不是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用来写小说。②有一段时间,文学界奉行..写小事,写欲望,与消颓的生活,写世态的乱象。③生活固然有这一面,但作家不能任性直接展示这些,因为这不是生活的主体,也并非人心所向。④耽于表现生活的消极面,是.违背生活真实和文学精神

的。⑤什么是文学精神?⑥就是真善美。⑦作家要深入生活,去伪存真,要拓展、挖掘精神的深度、广度,展现人心深处的亮光,获得一种能在困苦中站立起来的精神。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句首加“虽然”,

不会影响句子意思表达。B.②句中“奉行”替换成“流行”,词语使用正确。C.②句中“写小事……写世态的乱象”采用了排比句式。D.④句中的“是”删去后,不会影响文句意思完整表达。24.第⑦句画线部分有一处语病,请加以改正,并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4.作文(40分)从下面

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5.写作。退出朋友圈,卸载社交视频软件、新闻推送软件、智能搜索引擎……这使人们离这个世界更远了还是更近了?你对这一问题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论点明

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把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6.根据要求写作。“我来!”“我来……”“我来?”……“我来”是生活中的常用语,在你的生活中有着怎样的“我来”呢?请联系自己经历、见闻和感受,以“我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

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的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