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测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0)页,227.72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3943eda92d8b315f400bf3b6332f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高考语文学科考前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沙丘2》中用耳朵喝水的“沙鼠”是真的吗?电影《沙丘》中出现的萌系“跳跳鼠
”,有一对大耳朵,不仅能探听风吹草动,耳朵内面还能凝结水分,两只小爪子一抓就能喝到嘴里。它的设计灵感其实来自于现实世界中的长耳跳鼠。这是一种小型啮齿类动物,以其出色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而闻名。长耳跳鼠真的可以用耳朵收集水吗?当然不能,在现实世界中,长耳跳鼠几乎不需要直接饮水,它们能从食物
中摄取几乎所有必需的水分。这种能力来自于它们极其高效的肾脏,能够极大限度地减少水分通过尿液的损失。它们的新陈代谢特别适应干旱,产生的尿液浓缩度非常高,粪便也非常干燥,这进一步减少了水分的损失。长耳跳鼠主要在夜间活动,这有助于避免白天极端的高温,减少水分蒸发。夜间的活动也
使它们能够利用稍微凉爽的温度来寻找食物。它们会收集种子等食物,并将其储存在它们的洞穴中。不仅为它们提供了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食物来源,还减少了在寻食时对高温的暴露。既然长耳跳鼠的大耳朵不能收集水分,那有没有生物可以主动收集水分呢?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非洲南部的纳米布沙漠,每年降雨量仅为
1.4厘米。在这里生存着一种甲虫——纳米布沙漠甲虫,在收集水分方面就展示了独特的适应性。纳米布沙漠甲虫的生存策略非常巧妙:它会爬到沙丘上,面对微风,身体保持45度角,利用硬质的鞘翅捕捉空气中的水珠。鞘翅表面拥有特殊的结构,能有效收集水分。这么神奇?这就要说一说基于它的身体
表面特殊结构收集水分的原理。甲虫的头部对准风向,其鞘翅表面凹凸不平的设计帮助其捕获雾中的水珠。雾气中的微小水滴,直径约15~20微米,会凝聚在其翅膀上。这些水滴首先会粘附在亲水性的凸起部位,凸起部分的周围是疏水的凹槽。当水珠与亲水表面接触时,它们会扩散开,形成较大的水滴
,这样就不易被风吹走,还可以吸附更多的水珠。在每小时30公里的风力作用下,水滴会增长到直径5毫米,并沿着甲壳虫的背部滑落至口部,供甲壳虫摄取。这种独特的水分收集方法使纳米布沙漠甲虫能够在几乎没有可见水源的环境中生存。科学家们还从这种甲虫的水收集机制中获取灵感,发展出了新型的水收集技术,这些技术可
以在干旱地区收集大气中的水分,用于人类和农业的用水需求。东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先提出了一种亲水——超疏水图案化织物,通过简单的纺织设备和简便的编织方法制成。这种织物采用亲水性粘胶和疏水性丙纶丝与一些试剂生产
混合可湿性表面,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为未来大规模生产集水材料提供了可能。澳大利亚工程师EdwardLinacre受到纳米布沙漠甲虫水收集机制的启发,开发了一种自供能的灌溉泵系统,名为“Airdrop”。这个系统通过
地下管道网络将空气引入并冷却至水分凝结的温度,然后将水分输送到植物的根部,旨在为干旱地区的农作物提供灌溉。NBDNano这家美国创业公司研究如何将甲虫的功能模仿到水瓶表面上,创建一种自填充水瓶。这种原型瓶据信能根据当地环境每小时收集0.5到3升水。设计师ArturoVittori和Andre
aVogler创造的WarkaWater是一种高9米的竹塔,内置塑料网格,在夜间收集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将其储存在底部的水箱中。这种设计能够为干旱地区提供成本低廉的水资源。通过模仿纳米布沙漠甲虫等生物的水收集策略,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为干旱地区提供创新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促进了水资源管理的
科学发展,也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我们期待这些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为全球范围内缺水的地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电影《沙丘》中的“跳跳鼠”用耳朵收集水供自己饮用是电影制作者
们超现实的设计。B.现实世界中的长耳跳鼠由于拥有极其高效的肾脏使得他们根本不需要去直接饮用水。C.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长耳跳鼠能够利用温度稍微凉爽的夜间去寻找并且储存食物。D.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许多生物会采用各种方式以获得适应恶劣环境所需要的水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纳米布沙漠甲虫依靠收集水分的独特适应能力成为非洲南部沙漠中最具抗旱能力的生物。B.纳米布沙漠甲虫独特的水分收集方式使得该物种能够不惧怕任何干旱的环境而生存下去。C.纳米布沙漠甲虫从风中收集水分,给科学家们从干旱地区的大气中收集水分提供了灵感。D.纳米布沙漠甲虫的生存策略给解决全球范
围内缺水地区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3.下列选项中,对示意图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纳米布沙漠甲虫背部有坚硬的鞘翅,其凸凹不平的设计为获取水分提供了条件。B.纳米布沙漠甲虫迎着风向,利用鞘翅中亲水性的凸起来捕捉雾气中的微小水滴。C.纳米布沙漠甲虫一接触到水珠,就会自动留下
小水滴,而选择出大的水滴喝掉。D.纳米布沙漠甲虫能够用口喝到从自己背部滑落下来的从风中捕获并凝聚的水滴。4.下列选项,不符合“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技术”的一项是(3分)A.武汉黄鹤楼景区推出的黄鹤楼雪糕异常火
爆,其外观完全复刻缩小版的黄鹤楼。B.受到鲨鱼皮肤上微小鳞片的启发,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船用减阻涂层。C.日本工程师中津英治仿照翠鸟喙设计出能降低噪音、能耗的新干线子弹头列车。D.瑞士工程师乔治用带刺的苍耳能够牢牢粘附在动物皮毛的原理发明了尼龙搭扣。5.从自
然现象中获取科技创新灵感,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种菜记陈毓李兰戴上了眼镜,这是她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在她的认知里,眼
镜是那些爱读书、肚子里装满了墨水的人的身体配件,也因此,李兰把自己的好视力归结为读不进书的缘故,她甚至在某个瞬间为自己的好视力自卑过。多年后,当李兰戴上近视眼镜的时候.她心里满是长久的惊讶与不可思议的虚幻感。李兰在农科城的农业智慧园上
班,再说具体点,是在那儿种菜。“上班"也是一个新鲜的词,把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和十里路之遥的王上村的李兰区分开;可具体到“种菜”这件事,又使两个李兰合而为一。王上村的李兰身上有汗气,脸蛋上有太阳红,风里
来雨里去,披星戴月,要平地、点种、除草、护苗、施肥,当然,也有收获。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李兰上班第一天,既紧张又兴奋,出了一脸一身汗,汗水叫她更紧张,一会儿担心弄
乱了工装,一会儿又担心热腾腾的自己和身外这个清凉的环境不匹配,好在她藏在层层的包装里,外人轻易看不见。李兰是从参加培训的一百多个女工中挑选到这个岗位上的。拿李兰现在的工作和从前在王上村的种菜比,好像比不成。比如,同样是面对种子和土地,现在李
兰是把一粒粒被技术员处理过的种子用小小的镊子夹起,投放进一个个有规格的容器中,放种子的位置不能有毫厘之差,放种子的动作经过上岗前千百次的训练。工作日久,熟能生巧,李兰现在起镊子、放种子的动作轻柔,又稳又准。一个个等待李兰放种
子的容器自动来到她的面前,被她点种后再缓缓地传送到下一个点位,那里是一个个高大的玻璃箱体,不同种子被归类停当。种子在那里像被某种口令催促,快速发芽、生长,又像训练过的最好的兵阵,整齐一致。那种整齐也叫李兰惊讶,惊讶这些发生和她有关。她想,幸好从她手中出来的是小小青
苗。青苗分叶抽枝,长成一棵棵菜。李兰偶尔停手看向那边,隔着巨大的玻璃,她看得清每一棵菜,但又像双胞胎孩子一样难以区分,菜们该碧绿碧绿,该红红,该紫紫,开花结果,呈现菜的众生相。一棵辣椒苗上的辣椒串可以收获一笼,西红柿一串一串沉甸甸地悬垂。枝蔓甚至伸展到了天花板上。李兰凭借在王上村种菜的经验,
识得几样菜品。但此刻眼前的西红柿,颠覆了李兰认为西红柿只有青和红的概念,她不知道自己点种的小小容器里.还能结出黄的、白的、带花纹的、不带花纹的各种新奇的西红柿。它们各有品种名字,可李兰哪里记得住。她看着陌生的
西红柿,引不起味觉上的共鸣,毕竟那些果实一开始总是和她隔着一层玻璃的距离。直到有一次,李兰偶然走到一列售卖给来农业智慧园观光的游客的果品摊前,买了一盒自己种的西红柿.咀嚼之后,她惊讶地得出结论:“挺好吃。”想到自己以前在王上村种的西红柿,那时她也给西红柿分类,大的、圆的、红的、品
相好的,是要卖的,价格会定高;小的、不那么圆与红的,就便宜一点卖;样子不好看的、开裂的,她则带回家,熬一大锅西红柿酱,蘸馒头拌面条裹米饭,有时候一天的饭食里都有西红柿。此刻刚吃过盒子里工艺品般的西红柿,李兰才意识到自己忘了洗西红柿。不过,它们从种
子开始,就没见过风雨雷电,没有飞蝶烧虫咬,没有外界的一粒尘埃一滴泥水,甚至连播种者李兰侍弄它们的时候都戴手套、口罩、帽子,这样种出的西红柿还需要清洗吗?李兰再一次感到迷茫。李兰看见自己端西红柿盒子的手,手指纤细,很白。李兰的脸也变白了,她的脸很少晒到太阳,她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
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植物凭借昼夜不熄的灯光的照耀快速长大,李兰在这样的地方跟着变白变纤细。李兰在变白变纤细的时候也变近视了,于是戴上了眼镜。戴上了眼镜的李兰用发小的话说,是文文弱弱的,像是有一肚子墨水的样子。戴眼镜的李兰走
到毗邻农业智慧园的一块花地边,这是园区新辟的,将原有的油菜地改种了波斯菊。波斯菊花朵繁密,在团团花簇中,李兰看清了几棵旺长的油菜苗,正闪耀着黑亮的属于油菜的光芒。细雨霏霏,油菜苗得雨露滋润,散发出带着微微苦味的清香。李
兰蹲在油菜苗边,取下眼镜,低头深呼吸,仰脸大吐气,那样子,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原载2023年11月13日《文艺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兰戴上了近视眼镜,她
深深地感受到读书确实能够改变视力,并使自己更有涵养。B.无论是在王上村田地里劳作还是在农业智慧园上班,李兰都会出汗,只是原因不同。C.文中说李兰的工作与在王上村种菜“比不成”,表达了作者对高科技进入农业的无奈。D.李兰在品尝了自己种的西红柿后,发现非常好吃,这使她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7.下
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多次将李兰在农业智慧园种菜与她在王上村种菜进行对比,寓意深刻,发人深省。B.文中对李兰在农业智慧园种菜过程中的一些动作描写,展示了高科技农业的发展状况。C.文中描述了李兰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出了她内心从紧张、兴奋到惊讶、迷茫的过程。D.文
章借李兰身体上的变化,表达了对智慧农业带来农村工作环境的改变的极度赞美。8.小说结尾说李兰“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文中有多处地方体现了她“闷”的感受,请找出并概括相关描述。(5分)9.你的学习小组要编写语文读本中的一个单元,请从《哦,香雪》《风景谈》中选择一篇和本文组成单元,并从人文主题
和文学体式的角度给出组合的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也。故
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阴阳八风之声均黄钟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情气故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欢,九州一其节。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刑赏不用而民自安矣。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日迁善成
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先王之为乐也,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刑驰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
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取材于阮籍《乐论》)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
、哀乐改度哉?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夫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皆无豫于内。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遂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和声之感人心,亦
犹酒醴之发人情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犹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故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心之与声,明为二物,殊途异轨,不相经纬,焉得染太和于欢戚,缀虚名于哀乐哉?夫言移风易俗者,必承衰弊之后也。古
人知情之不可放,故抑其所遁;知欲之不可绝,故因其所自。故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丝竹与俎豆并存,进退相须,共为一体,从善日迁.,然后化成。(取材于嵇康《声无哀乐论》)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A定天地B八方之音C以迎阴阳D八风之声E均黄钟F中和之律G开群H生万物之情气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文中指适宜,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
的“适”意思相同。B.一,文中指统一,与成语“一语中的”“一意孤行”中的“一”意思都不同。C.五音,文中指的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级。D.迁,文中指改变,变动,与《六国论》中“终继五国迁灭”的“迁
”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阮籍认为,音乐的和谐协调取决于它是否合乎天地本体以及是否顺应万物本性。B.阮籍认为,风俗的改变与音乐的道理是相同的,道德与雅乐都能对人们进行教化。C.嵇康认为,声音与气味一样,其好与不好都不会受到浑浊混乱的干扰而发生转变。D.嵇
康认为,古人为了抑制情感的泛滥和欲望的断绝,制定了礼节并创制了音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2)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14.两则材料对于音乐的作用有何相同的观点?(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夜读【明】唐寅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紧扣标题中的“夜”,以“细思量”这一行为引起下文,逐步展现了诗人在漫漫长夜里翻涌的思绪。B.颔联中的“白”字意在强调诗人双鬓斑白的现状,而“黄”字写出了诗人忧愁太甚,因而人越来越瘦。C.颈联语言浅近直白,流露出诗人要
把握当下做一番事业的心愿,也是对颔联中“随世白”感叹的回应。D.尾联直抒胸臆,再次照应标题,诗人不甘心于名声尚未显达,因而再次挑灯夜读,收束自然,卒章显志。16.在“夜读”过程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张老师在家里宴请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他引用杜甫《客至》中的两句“,”表达对老同学招待不周的歉意。(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写到农民开始准备春耕的句子是“,”。(3)在学习交流会上,杨书记引用古人的名句
“,”,阐述了用人和从谏的基本原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新中式”走红,为文旅融合打开了新思路。以汉服为例,除了汉服生产销售,
汉服租赁、写真拍摄等周边产业也蓬勃发展,还与剧本杀、演绎剧目等有机融合,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比如,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周边,汉服馆如A般出现,为消费者提供化妆造型、跟拍摄像等全套服务;在河南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打造演艺剧目《唐宫乐宴》,游客不仅可以
换上汉服体验诗、乐、茶、礼等传统文化,还能摇身一变成为剧中人。这说明,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场景创新上下功夫,并结合本地实际,B推动文旅融合,既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也有利于挖掘本地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空间。“新中式”受追捧,离不开新兴消费群体的壮
大。从表面上看,年轻人往往对潮流文化和时尚元素比较敏感,也乐意为商品的美学体验、文化价值买单。由更深层次去观察,作为平祝世界的一代,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与生俱来而且C。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个性品
位的“新中式”,自然..能赢得他们的喜爱。不只是年轻消费群体,随着热度的走高和供给的不断丰富,“新中式”将收获越来越多年龄段消费者的关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B.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C.(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D.得知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20.用“新中式”作开头,重组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
子,可以增删个别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当我们吃美食的时候,究竟在吃什么?要义第一:我们吃的是经典。经典美食是大浪淘沙,披沙
沥金,经受漫长岁月吃客的百般挑剔,不断改善,日臻完美。当它登峰造极之时,美食经典就此成型,经典模板就此镌刻。从此,①,就是悉心维护经典,谨遵模板招式,代代传承它的美食基因。热干面尽管只是一碗面,②,从面
粉、制面、掸面、下面到佐料部分的芝麻酱、小磨香油、油炒干红尖椒碎、酿造酱油酿造食醋小香葱葱花泡萝卜碎,处处都有规矩和要求;包括热干面的搭档,也是锦上添花的必选:米酒。这米酒也不是随便什么米酒,一定得是上好糯米掺
少量粳米——此处有规则:得是晚稻粳,不是早稻粳!得用天然酒曲子发酵!就在米粒被酵透的那个时段,把一勺,搁碗里,沸水一冲,其酸酸甜甜益生菌的健康气息足以让味蕾翩翩起舞。③:这勺米酒,绝对不可以下锅煮的!同样是沸水,煮沸
与冲泡,味道出来,那就是天壤。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经典美食是历经很长时间不断改进而成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哪个更重要?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1.B(以偏概全。文中
是“几乎不需要”,且它们还有减少水分损失的能力。)2.C(A.“最具抗旱能力”无中生有。B.“不惧怕任何干旱的环境而生存下去”太绝对,文中无此意。D.错误理解了文章结尾的话。)3.C(“留下小水滴,而选择出大的
水滴喝掉”理解错误。原文是“当水珠与亲水表面接触时,它们会扩散开,形成较大的水滴,这样就不易被风吹走,还可以吸附更多的水珠。在每小时30公里的风力作用下,水滴会增长到直径5毫米,并沿着甲壳虫的背部滑落至口部,供甲壳虫摄取。”)4.A(黄鹤楼雪糕是文创产品,并非“
技术”。)5.①满足人类和各行各业的需求;②降低成本;③为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6.B(A.文中并未讲“读
书”。C.文中并无“无奈”之意。D.“这使她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错,文中无此意。)7.D(“极度赞美”解读失误。)8.①工作时的穿戴“闷”。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李兰藏在层层的包装里,外人轻易看不见。②西红柿等菜是“闷”在小小的容器里的。从种子开始到售卖
之前,这些菜未与外界有任何接触。③工作环境“闷”。李兰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答对一个点1分,答对二个点3分,答对三个点5分)9.我选《哦,香雪》。①这两篇文章都通过讲述
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引发读者思考变化的意义和价值。②这两篇文章都是小说,都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澜,结合时代背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一个点3分,共6分)我选《风景谈》。①这两篇文章都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述,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和领悟。
②这两篇文章虽然是不同文章体裁,但都有颇具画面感的情景描述;语言生动凝练,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个单元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学语言的多样性。(一个点3分,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
题,20分)10.CEG11.A(《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指“出嫁”。)12.C(原文是说:声音的产生,那就好像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气味,它好和不好,即使遭遇到浑浊混乱,它的本体也还保持原有的样子,不会有什么变化。)13.(1)礼节逾越其应有的规制,那么尊卑就会错位(
不正常);音乐失去其自身的秩序,那么亲疏关系就会混乱。(“乖”“则”各1分,句意2分,共4分。)(2)怎么会因为别人的爱憎、哀喜而改变性质呢?(“以”“易”各1分,句意2分,共4分。)14.他们都认为礼乐应相互配合,方能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文言文译文】音乐
,是天地之本体,万物之本性。音乐合乎本体、频应本性,就和谐,背离本体、丧失本性,则不协调。从前圣人作乐,就是用来顺应天地之本体,成就万物之本性。所以确定天地八方之音,来应和阴阳八风之声,协调黄钟作为中和之律的作用,开启百姓及万物的惰怀
。因此,律吕协调则阴阳和谐,声音适宜则万物各从其类,男女不改变各自的位置,君臣互不冒犯,四海呈现出一派祥和的风貌,九州演奏的都是统一的节奏。天地契合于自身的道德,则万物应运而生,不使用刑罚与奖赏,百姓却会自然地过上安定的生
活。乾坤的关系平易简单,所以雅乐并不复杂:道德的本质和顺淡然,所以宫、商、角、微、羽这五个音级恬淡自然。雅乐的节奏不复杂,天地阴阳就会相合:音乐的音级恬淡自然,那么万物就会自得其乐。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恶从善,完成教化,其实风俗的改变与音乐的道理
是相同的,这都是自然的道理,也是音乐的始源。先王制乐,是希望安定天下万物的情态,统一天下百姓的意志。刑罚和教化一体,乐和礼内外互补。刑罚松弛则教化不能独自发挥作用,礼教废弃则乐就失去了根基。人有尊卑之分、上下之别,这就是礼的体现;人们安于自身的生活、没有过分哀伤的情感,这就是
乐的功能。礼逾越其应有的规制,尊卑就会错位;乐失去其自身的秩序,亲疏就会混乱。礼规定人们的外在行为,乐平和人们的内心世界;礼治外,乐化内,礼乐端直,因而天下太平。(取材于阮籍《乐论》)天地合乎它的道德,万物就崇尚生长;寒来暑往,五行就形成了。所以外现为五色,发
出为五声。声音的产生,那就好像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气味,它好和不好,即使遭遇到浑浊混乱,它的本体也还保持原有的样子,不会有什么变化,怎么会因为别人的爱憎、哀喜而改变性质呢?声音本来就是以好和不好为属性,跟哀乐没有关系;哀乐本来就是感
情受到激发以后而产生,与声音无关。色彩有美丑,声音有好坏,这就是事物本身的属性,都与内心的感情没有关联。至于哀乐本来是因为和某些事情相遇,而预先郁结在心中,只是经由和谐的乐声而自己显现出来;和谐的乐声感动人心,也如同美酒激发感情一样。酒以甘苦为属性,而
醉酒的人以喜怒作为外在表现。人们见到悲欢之情被音乐激发出来,就说音乐有哀乐,这就好像看见喜怒之情被酒激发,就说酒中有喜有怒一样。所以声音有天然的和谐,却和人的感情无关。内心情感和音乐明显是两回事,是两条不
同的道路和轨迹,是不相交织的,怎么能把太和之乐和人的悲欢之情混淆在一起,给音乐强加以哀乐的虚名呢?人们所讲的改变风俗这种情况,一定紧承在社会衰败之后。古人知道情感不可放纵,所以抑制它泛滥;知道欲望不能断绝,便有意引导它走上应
有的轨道。所以制定了可以奉行的礼节,创制了可以引导感情的音乐。音乐和礼仪并存,一举一动互相配合,融为一体,人们一天天地改掉缺点,走向善良,然后教化就成功了。(取材于嵇康《声无哀乐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黄’字写出
了诗人忧愁太甚,因而人越来越瘦”错。“不知腰带几时黄”意为对系上黄腰带,成为朝廷命官的期盼。)16.①首先是深深的忧虑,对时间流逝不知何时取得功名的忧心。②其次是心有不甘,不甘心生前碌碌无为,定要发愤图强考取功名。③最后是奋发进取,化不甘为奋进的信念,用挑灯夜读的行动来践行
自己的志向。(一个点2分,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18.A.雨后春笋B.因地制宜C.与日俱
增19.B(B项与文中的“自然”都指理所当然。A.指大自然C.指人的动作很自然,不呆板D.指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的过程和状态)20.“新中式”随着热度的走高和供给的不断丰富,将收获不只是年轻消费群体,而是越来越多年龄段消费者的关注。(前置状语回到“新中
式”后,1分;“不只是……而是”,1分;句子通顺,表达准确,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21.①原句中“大浪淘沙,披沙沥金”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经典美食历经时间淘洗、去粗存精的过程。②原句中“百般挑剔,不断改善,日臻完美”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经典美食在食客的
推动下不断完善的过程。③原句用词精炼生动,句式整齐连贯,节奏感强(节奏紧凑)。(答出一个点1分,答出二个点3分,答出三个点5分)22.①我们需要做的②它却非常讲究③此处当然也有规则(答对一句2分,共6分)四、写作(60分)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