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2 页
  • 大小 752.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9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2)页,75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17a996f0e5b1fe52ad0e2ea801f1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高三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体积微小,没有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的形态转换,因而不会连续分裂B.有丝分裂间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完成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没

有出现星射线,分裂方式属于无丝分裂D.有丝分裂通过一系列机制保证了亲代细胞的核DNA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答案】D【解析】【分析】1.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增殖,二分裂方式的实质是将复制后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

两子细胞。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实质都是将复制后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详解】A、细菌为原核生物,其增殖方式是二分裂,A错误;B、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B错误;C、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通过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有

丝分裂产生,再分化发育而来的,C错误;D、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保证了亲代和子代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稳定,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及各分裂方式的特点和意义;识记原核细胞的

分裂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A.前期,细胞出现成对结合的染色体B.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细胞板上C.后期,着丝点因星射线牵引而断裂D.末期,细胞膜从细

胞中部向内凹陷【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间期: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核仁、核膜逐渐消失。中期: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观察

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量加倍,染色体由纺锤体牵引着移向两极。末期:核仁、核膜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缢裂成2个子细胞。【详解】A、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不出现两两配

对现象,A错误;B、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C错误;D、末期,核仁、核膜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缢裂成2个子细胞,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有

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细胞都只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B.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周期性地出现染色体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

纺锤体D.植物细胞完成一次分裂的时间比动物细胞长【答案】C【解析】【分析】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减数分裂。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前期:植物细胞是从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动物细胞则是中心体向两极移动,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割成两个细胞,而动物细胞则是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细胞缢裂成两个细胞。【详解】A、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A错误;B、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B错误;C、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向两

极移动,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正确;D、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无法比较动植物细胞完成一次分裂的时间,D错误。故选C。【点睛】准确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如图

所示为某同学观察到的同一组织中不同细胞的某种类型的分裂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染色体交换片段,说明甲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B.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C.图丙所示子细胞的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和甲细胞相同D.图丁细胞着丝点断裂,使染色体

和染色单体数目加倍【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干可知,甲、乙、丙、丁为不同细胞的同种分裂图像,根据各图染色体的特点判断,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

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即交叉互换,A正确;B、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B错误;C、图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与甲细胞相比都减半,C错误;D、图丁细胞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

选A。【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如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图。

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核DNA的一半B.乙图对应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丙图对应的细胞没有染色单体,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丁图对应的细胞处于减Ⅱ后期,染色单体正进行分离【答案】A【解

析】【分析】由丙和丁没有中间柱判断中间柱高代表染色单体的数量,右侧柱高代表核DNA数量,左侧柱高代表染色体数量。【详解】A、甲图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2n,核DNA数量为4n,A正确;B、乙图染色体和DNA数量均减半,且存在染色单体,判断该图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中

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C、图丙细胞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量为2n,判断该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D、丁图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均减半,应为精细胞或精子,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对图象的分析和识别能力,解题关键是

结合柱形图先判断染色单体,如果有染色单体,那么和染色单体数量相等的为DNA。6.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前要先将洋葱培养生根,选取生长健壮的根尖进行实验B.为保证实验效果,装片的制作过程中解离

后要先染色再漂洗C.镜检时,在高倍镜下认真观察可见到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D.实验结果可证实,在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时间长于分裂间期【答案】A【解析】【分析】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

互分离开来。漂洗的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详解】A、待根长出5cm时,选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A正确;B、装片的制作过程为先解离,再漂洗,不能先染色,B错误;C、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不能看到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C错误;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长于分裂期,D错

误。故选A。【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研究发现,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症

”)是由于突变的基因导致神经元合成了某种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最新实验表明,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前驱细胞,然后移植给渐冻症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IPS细胞能分裂形成多种细

胞,缘于其DNA和体细胞不同B.IPS细胞分化成的多种细胞中,DNA种类和数量完全相同C.渐冻症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D.临床上,给渐冻症患者植入IPS细胞就能治愈该种疾病【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

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的全能性以形成个体为标志。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IPS细胞中的DNA和体细胞相同,A错误;B、IPS细胞分化成

的多种细胞中,核DNA种类和数量完全相同,细胞质中DNA数量可能不同,B错误;C、渐冻症是突变的基因导致神经元合成了某种毒蛋白,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C正确;D、由题干推断,给渐冻症患者植入IPS细胞能够延缓患者寿命,不能治愈该

疾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iPS细胞”为背景材料,考查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分化等知识,要求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明确细胞全能性是以形成个体为标志;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下列有关人体细

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变化B.衰老细胞的含水量降低,代谢强度减弱,物质运输效率也降低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旦发生基因突变就会导致机体罹患癌症D.细胞凋亡现象在胚胎时期就存在,有利于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A正确;B、衰老细胞的含水量降低,代谢强度减弱,物质运输效率降低,B正确;C、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

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积累效应,C错误;D、胚胎时期就存在的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有利于个体的生长

发育,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的知识点,考查内容比较基础。9.如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造孢细胞通过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其中①~④表示细胞分裂,X、Y、Z表示分裂过程中产生的细胞。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X、Y、Z的染色

体数和核DNA数都为2nB.过程①和过程③的分裂前期存在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发生联会C.过程②第一次分裂中期和过程④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不同,核DNA数目相同D.该植物精子的形成经历不同类型的分裂方式,能

有效增加配子的数量和种类【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量与亲代相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量为原来的一半。细胞X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2n,花粉粒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n,细胞Y、细

胞Z、精子的染色体数和DNA数也为n。【详解】A、X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为2n,Y、Z染色体数和DNA数都为n,A错误;B、过程①分裂前期存在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发生联会,过程③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C、过程②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4

n,过程④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n,C错误;D、该植物精子的形成经历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有效增加配子的数量和种类,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造孢细胞的分裂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为二倍体百合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细胞核内发生的变化导致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B.图②细胞发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

加倍C.图②和图③细胞中都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增加了子代的基因多样性D.图④和图⑤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不同,但基因组数目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其中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

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B、图②细胞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

未发生变化,B错误;C、图②细胞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图③细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交叉互换,两种重组方式都可增加了子代的基因多样性,C正确;D、图④于图⑤相比,染色体数目减半,基因组数目也不相等,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

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图1所示为某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图2是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1判断,该哺乳动物的每个染色体组中含两条染色体B.由图2判断,图1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图2中,细胞①和细胞③来自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D.图2中,细胞②和细胞④来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

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由图分析可知,①和③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②和④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详解】A.由题干可知,图1所示为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不代表全部染色体,故不能判断该哺乳动物的

每个染色体组中含两条染色体,A错误;B、由图2判断,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相同,C正确;D、细胞②和细胞④来自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

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离,以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某女娄菜种群中,宽叶和窄叶性状是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但窄叶性状仅

存在于雄株中,现有三个杂交实验如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杂交组合父本母本F1表现型及比例1宽叶宽叶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2︰1︰12窄叶宽叶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3窄叶宽叶全为宽叶雄株A.基因B和b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可能

不同B.无窄叶雌株的原因是XbXb导致个体致死C.将组合1的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占1/6D.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答案】B【解析】【详解】A.基因B和b是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所含的碱基对数

目可能不同,A正确;B.无窄叶雌株的原因可能是Xb花粉不育,B错误;C.根据组合1子代的表现型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可知亲本雄性宽叶基因型为XBY,雌性宽叶基因型为XBXb,F1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产生的雌配子3/4XB、1/4Xb,F1产生的雄配子1/4XB

、1/4Xb、1/2Y,其中Xb花粉不育,故可育的雄配子为1/3XB、2/3Y,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XbY=1/4×2/3=1/6,C正确;D.由于Xb花粉不育,故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

,D正确;答案选B。13.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雌、雄比例为1:1B.F1中红眼果蝇自由交配,F2代出现性状分离,雄蝇全部是白眼C.F1中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后代白眼果蝇中雌、雄比例1:1

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后代雄蝇全部为白眼,雌蝇全为红眼【答案】B【解析】【分析】摩尔根用纯合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得到F1均为红眼,F1雌雄个体杂交,F2雌蝇均为红眼,雄蝇中红眼与白眼各占1/

2。摩尔根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用XA和Xa表示),并对上述杂交实验进行了解释。【详解】A、摩尔根用纯合红眼雌蝇(XAXA)与白眼雄蝇(XaY)杂交,得到F1为XAXa、XAY全为红眼,雌、雄比例为1:1,A正确;B、

F1雌雄个体杂交,F2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雌蝇均为红眼,雄蝇中红眼与白眼各占1/2,B错误;C、F1中雌蝇(XAXa)与白眼雄蝇(XaY)杂交,后代为XAXa、XaXa、XAY

、XaY,无论红眼果蝇还是白眼果蝇中,雌、雄比例都是1:1,C正确;D、白眼雌蝇(XaXa)与红眼雄蝇(XAY)杂交,后代雄蝇(XaY)全部为白眼,雌蝇(XAXa)全为红眼,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通过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

,考查伴性遗传,要求掌握摩尔根杂交实验的具体过程。14.取小鼠睾丸中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至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已知该精原细胞中H基因含500

个核苷酸对,其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3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精原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是指它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B.上述过程中DNA共复制了两次,最终形成的精细胞数量为4个C.最后得到的细胞中只有约50%的细胞中含有3H标记的染色

体D.上述培养过程中,H基因的复制需要的脱氧核苷酸数为900个【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DNA复制成的新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2.精原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

,还可以再进行减数分裂,说明精原细胞完成的这个细胞周期,是指一次有丝分裂。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都只有1条链被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将继续完成减数分裂后,得到的精细胞的

全部染色体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与未被标记的染色体数各占一半。【详解】A、精原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还可以再进行减数分裂,说明精原细胞完成的这个细胞周期,是指一次有丝分裂,A正确;B、上述过程精原细胞先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原细胞

,再进行减数分裂,DNA共复制了两次,最终形成的精细胞数量为8个,B错误;C、所有精细胞的全部染色体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与未被标记的染色体数各占一半,在分裂后期时随机移向两极,不能说明一半的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

体,C错误;D、上述培养过程中,DNA共复制两次,H基因复制需要的脱氧核苷酸数为500×2×(22-1)=3000个,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审清题

干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15.下列关于DNA的结构及其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内的DNA在结构上有统一性,也有多样性B.DNA的双螺旋结构有利于遗传信息的贮存和传递C.DNA复制的模板是DNA的每一条脱氧核苷酸链D.解旋酶破坏

DNA的双螺旋结构使遗传信息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1.DNA复制过程:①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

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3.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

酶、DNA聚合酶。4.DNA分子复制发生的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5.准确复制的原因: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②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详解】A、细胞内的DNA一般是双链螺旋结构,有统一性,核苷酸的种

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使其具有多样性,A正确;B、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更稳定,有利于携带和贮存遗传信息,也为遗传信息的传递提供精确的模板,B正确;C、DNA复制是以解旋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分别做模板,C正确;D、DNA解旋酶作用于DNA两条链之间的氢键,使之断裂,DNA双螺旋结构

局部解体,遗传信息未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要求识记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时期、所需的条件、过程、特点、方式及意义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6.人们对遗传物质本质的不

懈探索最终敲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就是细胞中的基因B.萨顿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是因为S

型菌的部分DNA进入了R型菌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大部分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

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

假说,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实验,提出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但没有证明遗传因子就是细胞中的基因,A错误;B、萨顿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果蝇的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C、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是因为S型菌的部分DNA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上,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C正确;D、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掌握生物学发展过程、实验方法和原理,了解科学家们艰辛的探究过程,认识

到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从而更好的学习生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7.HIV(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进入人体后,在宿主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内繁殖产生新的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HIV和烟草花叶病毒都含有RNA,两者都可以进行逆转录和翻译过程B

.HIV在T细胞内进行逆转录所需的酶、核苷酸和ATP都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C.HIV的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碱基A能和U、T配对,但U只能和A配对D.HIV进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使机体丧失免疫力,其数量从开始就呈指数增长【答案】C【解

析】【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

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烟草花叶病毒不能进行逆转录过程,A错误;HIV在T细胞内进行逆转录所需的

酶不是宿主细胞提供的,B错误;HIV为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碱基A能和U、T配对,但U只能和A配对,C正确;HIV进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使机体丧失免疫力,但其感染人体的早期时数量不呈指数增长,D错

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中文名称、繁殖过程及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掌握艾滋病的致病机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8.研究发现,DNA分子存在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称为i-

Motif结构。该结构大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区域。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解旋酶和限制酶参与i-Motif结构的形成过程B.形成该结构后,DNA的氢键和碱基数量都发生变化C

.DNA中出现i-Motif结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D.i-Motif结构会影响原癌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生长和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一种i-Motif结构,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

结合形成,可见该结构中碱基之间的配对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于该结构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区域,因此会影响原癌基因的转录,进一步影响该基因的表达。【详解】A、该结构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这个过程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没有

限制酶的参与,A错误;B、该结构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碱基数量并未发生变化,B错误;C、该结构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是一种特殊的DNA结构,它的出现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C错误;D、该结构

大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影响原癌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的复制、转录、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并考查对题干信息的获取和图片分析的能力。19.下列关于遗传学

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显性性状是生物体显现的性状,而隐性性状是生物体不能显现的性状B.性状分离是亲本杂交后,子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C.孟德尔认为生物体亲子代之间遗传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D.摩尔根提出基因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现阶段可用荧光标记法证实【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理解并熟练识记相对性状、性状分离、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等遗传学概念,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

状的现象。【详解】A、生物体显现的不一定是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A项错误;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B项错误;C、孟

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生物体遗传给子代的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不是基因,也不是性状本身,C项错误;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可用荧光标记法证实,D项正确。故选D。20.兔的长毛(由基因HL控制)与短毛(由基因

HS控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科研工作者利用纯种兔进行如下杂交实验,获得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长毛X短毛(♀)F1雄兔全为长毛雌免全为短毛实验二F1雌雄个体交配F2雄兔长毛:短毛

=3:1雌免长毛:短毛=1:3A.F1和F2代中雌雄表现型不同,这属于伴性遗传B.控制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F2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也不相同D.F2中短毛雌兔为纯合子,其基因型一定为

HSHS【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信息和F1、F2代中雌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推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从性遗传。亲本为长毛雌(HLHL)×短毛雄(HSHS),F1个体基因型全部为HLHS,但雄兔表现为长毛,雌兔表现为短

毛,即杂合子在雌雄个体中表现不同。F1雌、雄个体交配,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LHL:HLHS:HSHS=1:2:1,所以雄兔中长毛:短毛=3:1,雌兔中长毛:短毛=1:3。【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控制长毛和短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从性遗传,A错误;B、根据分析

可知,控制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C、F2代的基因型都是HLHL、HLHS和HSHS,但雌雄个体中HLHS表现型不同,C错误;D、F2中短毛雌兔的基因型有HLHS和HSHS,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从性遗传

的规律,解题关键的通过表中的性状分离比例分析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上。21.“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过程是:作出假设-发现问题-演绎推理-实验检验B.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假设的核心是: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在

X染色体上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时,为了验证所做假设是否正确,设计了正反交实验D.艾弗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开创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和摩尔根的研究过程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

解】A、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A错误;B、摩尔根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B正确;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时,为了验证所做假

设是否正确,设计了测交实验,C错误;D、科学家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假说演绎法的步骤和实验的原理,掌握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及对应的相关实验是解题的关键。22.某植物的花色受

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红色色素合成,AA表现为红花,Aa表现为粉花,aa表现为白花;B基因能淡化色素(使红色淡化为粉色,粉色淡化为白色,淡化效果与B基因个数无关)。现将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杂交

,F1表现为白花且基因型只有一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C.F1自交后代中纯合白花植株占比约为1/8D.该植物群体中三种花色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推出: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

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基因型,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粉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现将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杂交,F1表现为白花且基因型只有一种,可推知亲本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F1基因型为AaBb。【详

解】A、由题干信息A、a和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知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由分析可知,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B正确;C、F1自交后代中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占1/16)、aabb(占1/1

6),共占比为1/8,C正确;D、由分析可知,该植物群体中三种花色植株的基因型有9种,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题干信息“B基因能淡化色素(使红色淡化为粉色,粉色淡化为白色,淡化效果与B基因个数无关)”

分析基因和性状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3.在孟德尔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时,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得到F1后自交得F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母本和F1开花前,孟德尔对它们做了去雄、套袋处理B.F1基因型为YyRr,说明亲本产

生的卵细胞和精子的数量相等C.F2中的纯合黄色皱粒豌豆和杂合绿色圆粒豌豆的比例为1:2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黄

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4种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代基因型共9种,表现型4种。【详解】A、在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的实验,需要在豌豆开花前对母本去雄、套袋处理,F1自交实验不需要对其去雄,A错误

;B、父本和母本都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YR或yr),雌雄配子数量一般不相等,B错误;C、F2中的纯合黄色皱粒豌豆(YYrr)占1/16,杂合绿色圆粒豌豆(yyRr)占2/16,因此二者之比为1:2,C正确;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

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F2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其比例是解题的关键。24.某动物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决定,一只白色和一只黄色个体交配,子一代都是奶油色,

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为32只白色,66只奶油色,30只黄色,该动物红眼基因(H)对白眼基因(h)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多对白色红眼与黄色白眼亲本杂交,F1都表现为奶油色红眼,F1相互交配,F2中有1/8为奶油色白眼雄性个体,在不

考虑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变异的前提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题意不能确定白色、黄色和奶油色的显隐性B.体色的遗传不遵循遗传定律,不能判定F1的基因型C.F1中雌性个体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卵细胞和极体D.F1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现奶油色白眼个体的概率为1/4【答案】A

【解析】【分析】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题干中体色的遗传即符合不完全显性,亲本基因型为BB、bb,F1基因型为Bb,表现为奶油色,F2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另一对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亲本红眼

和白眼杂交,F1都表现为红眼,可推知亲本为XHXH和XhY,F1的基因型为XHXh和XHY,F2的基因型为XHXH、XHXh、XHY、XhY。【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体色的遗传是不完全显性,但不能确定白色、黄色的显隐性关

系,A正确;B、由题干信息“一只白色和一只黄色个体交配,子一代都是奶油色,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为32只白色,66只奶油色,30只黄色”子二代比例接近1:2:1,可知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F1的基因型为BbXHXh、BbXHY,B错误;C、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HXh,

可产生基因型为BXH、BXh、bXH、bXh四种配子,C错误;D、F1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现奶油色白眼(BbXhY)个体的概率为1/2×1/4=1/8,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通过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和不完全显性的相关问题,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25.某个鼠群有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该鼠群的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

灰色长尾=4∶2∶2∶1。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为YyDdB.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C.F1中的纯合子在胚胎时期均死亡D.F1中黄色长尾和灰色短尾的基因型分别是Yydd和yyDd【答案】C【解析】【分

析】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l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其中黄色:灰色=2:1,短尾:长尾=2:1,由此可推知当有显性基因纯合时,有致死现象,因此,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都为YyDd。【详解】

A、就以上分析已知,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YyDd,A正确;B、由于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因此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B正确;C、由分析可知,F1中只有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死亡,C错误;D、由于

显性纯合基因致死,因此F1中黄色长尾和灰色短尾的基因型分别是Yydd和yyDd,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F1中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推断出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

项即可。26.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杂交组合1P刚毛(♀)x截毛(♂)→F1全部刚毛杂交组合2P截毛(♀)X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3P截毛(♀)X刚毛(♂)→F1截毛

(♀):刚毛(♂)=1:1A.X、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C.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D.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答案】C【解析】【分析

】分析杂交组合1: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可知刚毛对截毛为显性性状,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分析杂交组合2: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则亲本基因型为截毛(XbXb)×刚毛(XBY),F1为刚毛(XBXb):截毛(

XbY)=1:1;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亲本基因型为截毛(XbXb)×刚毛(XBYb),F1为刚毛(XBXb):截毛(XbYb)=1:1,由杂交组合2可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或同源区段均可。分析杂交组合3:若要出现

其后代比例,基因只能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且亲本基因型为截毛(XbXb)×刚毛(XbYB),F1为截毛(XbXb):刚毛(XbYB)=1:1。【详解】A、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属于伴性遗传,A正确;B、杂交组合1中,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说明刚毛对截毛为显性性状,B正确;C、综合组合2和组合3分析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C错误;D、综合组合2和组合3分析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

体的同源区段,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在X和Y染色体上的位置,解题关键是对表中信息的分析和综合。27.先天性聋哑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隐性遗传三种遗传方式。如图是某家族先天性聋哑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遗传病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两

对基因之间无相互作用),每对基因均可单独导致聋哑,且个体1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个体5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个体2只含有两个致病基因,个体3只含有一个致病基因C.若个体5、6均携带两个致病基因,个体10含有三个

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6D.若个体5、6均携带两个致病基因,个体7与9结婚,后代表现为聋哑的概率为1/3【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图中3和4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8,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中1和2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5,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1个体不携带任何

致病基因,因此该病只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A、由于1号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因此5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则确定该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5号患者的X染色体致病基因来

自2号,8号患者的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来自3号和4号各一个,4号携带的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也来自2号,因此2号含有两个致病基因;由于3号为男性,且表现正常,一定不会含有伴X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而8号个体的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一定有一个来自3号,因此3号只含有一个致病基因,B正确;

C、假设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若5、6均携带两个致病基因,则5的基因型为AaXbY,6的基因型为AaXBXb。他们所生后代10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aaXBY、aaXbY,比例依次为

1:2:1:1,含有三个致病基因个体aaXbY的概率是1/5,C错误;D、图中3和4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8,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和4均为Aa,所生7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5的基因型为AaXbY,6的基因型为AaXBXb

,则9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若7与9结婚,后代aa的概率为1/4×2/3×2/3=1/9,A_的概率为1-1/9=8/9;后代为XbY的概率为1/4,XB_的概率为3/4,因此后代表现为聋哑的概率为1-8/9×3/4=1/3,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分析和概率计算,解题关键是结合题干的特殊信息分析遗传方式。28.人类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夫妻表现正常,丈夫的父母表现也正常,其弟弟却为患者,妻子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母亲为患者

,这对夫妻生育的表现正常男孩中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以及他们再生育的女孩患病的几率分别是()A.4/91/6B.11/181/6C.3/51/6D.11/1811/12【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该病的遗传与性

别无关。【详解】由丈夫的父母表现正常,其弟弟为患者,可推知丈夫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丈夫的基因型为AA(占1/3)或Aa(占2/3);由妻子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母亲为患者,可推知妻子的基因型为Aa,这对夫妻生育的后代中患

病的概率为1/4×2/3=1/6,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5/6(基因型为AA个体的概率为1/2×1/3+1/4×2/3=1/3,基因型为Aa个体的概率为1-1/6-1/3=1/2)。则后代表现正常的男孩中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1/25/6=3/5,再生育的女孩患病的几率

1/6,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常染色体遗传病概率的相关计算,解题时需注意男孩(或女孩)中某种类型的概率与所有后代中该类型的概率相同。29.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査得知,有一种遗传病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

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只有同时存在两种显性基因时才不患病,若已知2号不携带致病基因,5号和6号生育后代正常的概率为9/16。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号和3号的基因型可能相同B.3号和4号所生的后代也可能患病C.8号是杂合子的概

率为3/7D.7号与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5/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2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故2号的基因型为AABB;5号和6号生育后代正常的概率为9/16,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判断出5号和6号的基因型均为AaBb

,据此分析选项。【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l号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由于3号和4号均患病,后代6号不患病(A_B_),故3号个体基因型为aaB_或A_bb,因此1号和3号的基因型可能相同,A正确;B.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B_(A_bb)和A_bb(

aaB_),二者的后代也可能患病,B正确;C.8号患病(5号和6号的后代患病的概率为7/16),其基因型有5种可能,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杂合子的概率是2/7+2/7=4/7,C错误;D.7号的基因型为l/9AABB、2/9AABb、2/9AaBB、4/9A

aBb,产生基因型为AB配子的概率为4/9,后代正常的概率为4/9,故后代患病的概率为l-4/9=5/9,D正确。故选C。30.某哺乳动物的皮毛颜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该

动物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色个体与黄色个体(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个体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的数量比是A.1:1B.5:4

C.2:3D.3:2【答案】A【解析】据题意,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可知黄鼠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黄鼠与黄鼠交配,即Aa×Aa,由于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

卵细胞不能结合,因此第二代中Aa占2/3、aa占1/3;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2/3×1/2=1/3,a的基因频率为2/3×1/2+1/3=2/3;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为2×1/3×2/3=4/9、aa的频率为2/3×2

/3=4/9,因此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的数量比是1:1,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二、非选择题31.如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

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一定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___。(2)图甲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___(填标号)阶段。(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

中的__________(填标号)阶段。(4)基因突变最可能在甲图中的__________细胞中发生。(5)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Ⅳ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

【答案】(1).A、B、D(2).②(3).③⑥(4).A(5).②(6).a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A图表示细胞分裂间期,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也可表示减数分裂间期;B表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C表示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或卵细胞;D表示处于减一中期的初级卵母细胞;E和F分别表示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分析图乙:A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B段染色体恢复,表示受精作用;C段表示有丝分裂。分析图丙:①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Ⅱ表示次级卵母细胞,Ⅲ表示第一极体,Ⅳ表示卵细胞,Ⅴ表示第二极体。分析图丁:

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二后期细胞图,由于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详解】(1)等位基因是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因此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中存在等位基因,而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A、B、D。

(2)图甲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对应于乙图②阶段。(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会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和减二后期,分别处于乙图中的⑥③阶段。(4)基因突变一般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可发生在甲图中的A细胞。(5)丁细胞中无同

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二后期细胞图,由于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由于图丁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③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a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图像和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分析子细胞的类型。意在考查对图象的分析和识别能力。32.研究证实,在受精卵形成后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并非携手共进,而是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据图可知,受精作用

发生在______________分裂过程中。(2)下列对图中受精卵第一次正常分裂时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描述及排序是_____________。①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②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两侧③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染色体分离④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同

源染色体分离⑤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分配在两个子细胞中⑥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均分在两个子细胞中(3)图中的两种异常分裂现象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4)请从细胞水平描述图中异常子细胞与正常子细胞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从分子

水平描述图中异常子细胞与正常子细胞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答案】(1).减数第二次(2).①③⑥(3).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两个纺锤体方向不一致(4).异常子细胞有两个细胞核,正常子细胞一个细胞核(5).正常子细胞与异常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来自父母的染色体在初次碰面时,竟还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这些染色体并非携手共进,而是自顾自地分离。从题图中看出实际上存在两个纺锤体,一个纺锤体分离一组父本染色体,另一个纺锤体分离一组母本染色体,这意味着

来自亲本的遗传信息在第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一直都是分开的。【详解】(1)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大)和一个第一极体(小),从图中可以看出,精子与次级卵母细胞融合,所以受精作用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2)观察图中正常分裂的三个细胞图像可以

看出:首先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然后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染色体各自分离,最后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均分在两个子细胞中,保证子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故选①③⑥。(3)正常的受精卵分裂中,两个纺锤体的同步率较高,在药物的影响下,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如图中第三排最左面异

常分裂的细胞,来自父母的染色体,其分离的同步率不高,或纺锤体未能正确排列,如第三排最右面的细胞,来自父母的染色体,其分离的方向不同步,会带来多个细胞核。(4)观察异常子细胞与正常子细胞,结合图示分裂过程可知,在细胞水平上:异常子细胞有两个细胞核,正常子细胞有一个细胞核;在分子水平:异常

子细胞的两个细胞核中含有父方和母方各一半的染色体,只是未融合,所以正常子细胞与异常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点睛】本题通过图示分析,考查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解题的能力。33.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该病属

于___________遗传病,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Ⅲ7是纯合体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3)Ⅱ4和Ⅲ10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

2).I1和I2正常,但Ⅱ5患病(3).1/3(4).100%【解析】【分析】由图中的I1和I2正常,但Ⅱ5患病,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1)I1和I2正常,但Ⅱ5患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且Ⅱ5为女性,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Ⅲ8的基因型为aa,

推出Ⅱ3和Ⅱ4的基因型都为Aa,则Ⅲ7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比例为1:2,所以Ⅲ7是纯合体的可能性是1/3。(3)Ⅱ5的基因型为aa,则Ⅲ10的基因型为Aa,Ⅱ4的基因型为Aa,故Ⅱ4和Ⅲ10的基因型相同

的概率是100%。【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的判断和相关个体概率的计算,解题时需牢记规律并结合图示判断遗传方式。34.处在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通常认为不发生转录过程。研究人员用两种活性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再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波长激发光下的细胞,有了新的发现(结果

如图)。(1)实验中,用蓝色荧光染料对DNA进行染色后,用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培养细胞,使新合成的_________专一性地带有绿色荧光标记。(2)在分析实验结果时,需要将不同波长激发光下拍摄的荧光定位细胞图象做叠加处理(图中蓝、绿色荧光叠加),图象完全重叠,这样处

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分裂期细胞也在进行转录,论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分裂期转录的基因都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需要的基因(管家基因),而不是细胞分化中差

异性表达的基因(奢侈基因)。请写出研究人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上述结果的实验思路。______【答案】(1).RNA(2).对RNA的合成进行定位(或确保两图像是同时期的同一细胞的观测结果,证实RNA合成是否发生在染色体DNA位置上)(3).C-2或B-2(或B-3、C-3

)表示的分裂期细胞内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细胞中有RNA的合成(转录)(4).从分裂期细胞中提取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获得cDNA;通过测序、DNA探针杂交或基因芯片对DNA进行检测,分析转录基因种类

和转录量(水平)【解析】【分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与翻译两个阶段。蓝色荧光染料对DNA进行染色后,DNA复制后仍显蓝色;用蓝色荧光染料对DNA进行染色后,用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培养

细胞,由于DNA的转录要以游离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来合成RNA,因此合成的RNA被染成绿色。【详解】(1)实验中,用蓝色荧光染料对DNA进行染色后,用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培养细胞,由于DNA转录时需要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且不能用于合成DNA,因此使新合成的RNA专

一性地带有绿色荧光标记。(2)在分析实验结果时,需要将不同波长激发光下拍摄的荧光定位细胞图像做叠加处理,图像完全重叠,这样处理的目的是确保两图像是同时期的同一细胞的观测结果,若图中蓝、绿色荧光叠加,证实RNA合成发生在染色体DNA位置上。(3)据图可知,B列或C

列无细胞核,表示的是分裂期。C-2或B-2(或B-3、C-3)表示的分裂期细胞内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细胞中有RNA的合成(转录)。(4)若要研究分裂期转录的基因都是管家基因,而不是细胞分化中的奢侈基因,可研究分裂期基因转录形成的RNA的类型,进而判断。具体做法是:从分裂期细胞中

提取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获得cDNA;通过测序、DNA探针杂交或基因芯片对cDNA进行检测,分析转录基因种类和转录量(水平)。【点睛】本题以荧光标记法标记DNA与RNA为素材,考查了与细胞有丝分裂相关的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5.

实验证实果蝇的长翅、残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甲、乙两管果蝇,已知甲管果蝇含有四种类型:长翅雌果蝇、残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和残翅雄果蝇;乙管中不论雌雄均为长翅。甲、乙管果蝇之间具有亲子代关系(若甲为亲代,则甲管中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之间才进行交配),请思考并回

答下列问题:(1)判定长翅、残翅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题干信息,控制长翅、残翅的等位基因在____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请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需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就确定甲,乙管果蝇的亲子代关系,请写出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1).长翅为显性,残翅为隐性(2).无论哪管为亲代,均可判定长翅为显性,残翅为隐性(3).常染色体上(4).若位于Y染色体上,则雌蝇不会出现相应性状;若位于X染色

体上,不论甲管果蝇是亲代还是子代都不能出现残翅雌果蝇(5).甲管的长翅雌果蝇与残翅雄果蝇,或甲管中的长翅雄果蝇与残翅雌果蝇【解析】【分析】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的亲本

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1)若甲为亲代,乙为子

代,则甲管中的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交配,乙管中果蝇的表现型全为长翅,说明长翅为显性;若乙为亲代,甲为子代,则乙管中长翅果蝇之间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残翅果蝇,说明长翅为显性,残翅为隐性。(2)假设控制长翅、残翅的等位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雌蝇不会出现相应性状,说明假设不成立;若

位于X染色体上,不论甲管果蝇是亲代还是子代都不能出现残翅雌果蝇,说明不位于X染色体上,故该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3)要确定甲、乙管果蝇的亲子代关系,只需要确定甲管中长翅果蝇是否为纯合子,可让甲管的

长翅雌果蝇与残翅雄果蝇,或甲管中的长翅雄果蝇与残翅雌果蝇杂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残翅果蝇。【点睛】本题考查分离定律、伴性遗传,考查显隐性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和遗传实验方案的设计。解答此题时可根据“甲、乙管果蝇之间具有亲子代关系”和甲、乙管果蝇的表现型,用反证法

确定显隐性关系。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