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8)页,12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3abeb8586adb0bd6eed947c68e114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鹤壁市高中2023届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1、西周时期殷民有饮酒风气,但酿酒要用去大量宝贵的粮食,对此周公曾颁布周礼之一的《酒诰》,规定只能祭祀庆典时喝一点,其他时候饮酒要捉来“以归于周”,“予其杀”。这说明周代的礼制是A.内阁制度B.社会管理制度C.皇帝专制制度D.分割相权
制度2、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
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C.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D.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5、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
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6、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
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7、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C
.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28、如图两幅漫画体现了先秦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这一演变是指A.郡县制向分封制转变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D.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9、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
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据材料判断,汉初实行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10、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
。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A.内朝权力上升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C.决策权集中D.行政效率提高11、宋朝建立后,为反唐朝之弊而加强了专制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设立了“知州”“通判”等一批新的官职,其中“知州
”的“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12、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A.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B.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D.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13、唐朝时,政事堂一
开始是三省长官议事的地方,非三省长官不得进入。后来,皇帝常常把一些官阶较低的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头衔,让他们有资格进入政事堂参与朝政。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B.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3C.进一步削弱宰相权力D.扩大唐政权的社会基础14、“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①③B.②③C.①④D.
②④15、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王名号不再避讳16、《史记•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
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A.禅让制作为政治权利传承的方式未被突破B.禹直接将天子位传给子启C.王位世袭制开始,“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D.益将王位禅让给启17、广州在秦朝
时隶属于下列哪一个郡A.南海郡B.番禺郡C.象郡D.桂林郡18、“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秦朝为此采取的政治措施是A.朝议制度B.丞相制C.郡县
制D.行省制19、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在各省设立新闻官,“专收十八省级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据此可知,洪仁玕设立新闻官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资讯了解时事B.服务太平
天国C.启迪民众开启民智D.防止个人专制20、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421、“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改变这种状况,明太祖朱元璋的对策是A.设置
内阁B.废除丞相C.设三司使D.设军机处22、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言者不得入”。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B.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
才C.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23、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A
.开放五口通商B.割香港岛给英国C.赔款2100万银元D.中英协定关税24、宋代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皇帝亲自提点试卷、诏问举子的“殿试”成为常制,并规定禁止考生及第后对考官自称门生或称考官恩师。这些做法A.促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B
.意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C.推动了文人政治的形成D.打破了人情关系的羁绊25、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
是为了说明A.元朝推行民族平等政策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C.沿用唐朝“羁縻”政策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26、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
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A.内侍干政,威胁皇权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C.倚重近臣,削弱相权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27、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
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这种做法A.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B.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528、1862年,一个外国侵略者来到南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当即严词驳斥:“我争中国,
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这表明洪秀全具有A.盲目排外倾向B.反对侵略思想C.爱国主义立场D.夜郎自大思想29、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A.遭到战争破
坏严重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30、1740年,中国1两银换800文铜钱,而到1828年时,1两银在直隶值2500文铜钱,在山东值2600文铜钱。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A.正常贸易持续入超B.对外贸易长期出超C.鸦片走私无法禁绝D.商品市场普遍萎缩31、鸦片
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32、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
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A.汉朝B.隋朝C.宋朝D.明朝33、针对皇帝强烈地反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告诉皇帝说:“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该现象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34、民国学者蒋廷黻曾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禁
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D.战争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635、“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理解
正确的是A.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B.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C.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D.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36、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37、“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下列举措实践了贾谊这一主张的是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B.汉景帝制定削藩策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宋太祖派文
臣做知州3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
决王国问题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39、某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主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如果你选取了《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点》为突破口,下列选项中你最有可能选择的正确答案是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直面地方对中央的威胁问
题C.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40、有史学家评论说:“(郡县制)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说明了郡县制的实行A.彻底废除了传统宗法制B.直接加强了皇帝的集权统治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从根本上确立了新型的国家二、非选
择题(共一道大题,共20分)41、(20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深受毛泽东盛誉的中国古代政治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载:“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
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材料二唐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
,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7材料三宋太祖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说明宋代君主独裁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地方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一措施产生的历史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中央实行的制度,说明门下省的突出作用。(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太祖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6分)(4)根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总结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8鹤壁市高中2023届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5BBABB6--10CDBDC11--15ADCCB16--20CACBC21--25BCABD26--30CCCCC31--35DBBBA36--40DCDCC41、答案(1)措施:颁布推恩令。历史影响:王国越
来越小,威胁中央政权的局面逐渐消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6分)(2)制度:三省六部制。突出作用:门下省具有封驳职权,能减少皇帝决策之失误,有利于君臣及各部门长官集思广益,共商国策。(6分)(3)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
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6分)(4)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