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新教材湘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学案: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共(12)页,987.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323a032f6c1a1ab8ac81be2630086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核心素养1.观察身边环境,举例说明、分析自然环境要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地理实践力)2.结合资料,理解自
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内涵与表现。(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启示作用。(人地协调观)一、自然环境的组成1.组成:由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液态水为主的水圈、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组成。2.能量来源: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3.自然
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1)整体性的概念:是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2)表现
: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整体性效应: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
,产生整体性效应。(2)影响因素: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温馨提示]植物光合作用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这是整个自然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功能。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1)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2)周期性的日变化、年变化是在现有结构中产生的,一般不会导致系统的演替。(3)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这便形成了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三、自然环境整体
性与人类活动1.认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对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表现(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2)
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一、判断题1.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其他要素和整个地理环境。(×)2.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
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3.自然地理系统的日变化、年变化是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4.自然环境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不影响的。(×)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二、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
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解析:1.B2.A第1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分解如下:①阶段当地为平地,森林植被;②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
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第2题,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
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
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4.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3.A4.D第3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
根据图示判断即可。第4题,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其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探究点(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2020年8月21日凌晨,四川雅安市汉源县富泉镇中海村6组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发生山体滑坡。原本覆盖绿色植被的山体表面露出一块斜长约880米、宽约280米的泥黄色破坏面。此次山体滑坡造成省道435线交
通中断,9人被埋,其中7人遇难,2人失联。二、核心素养培优1.此次山体滑坡影响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综合思维)提示:地貌形态的改变(山体滑坡)导致了水文状况的改变(形成堰塞湖),进而影响了人类活动(淹
没村庄,摧毁交通)。2.植被要素的变化与山体滑坡有何关系?(综合思维)提示:山区植被覆盖率的减少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在探究中悟————————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图所示: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2)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案例: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整体性(3)某一要素的变
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案例:河流上、中游植被破坏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到实践中用————————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
到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据此回答1~2题。1.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植被2.材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A.差异性B
.均衡性C.整体性D.稳定性解析:1.D2.C第1题,由题干可知,黄土高原是由于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第2题,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森林土壤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土壤二氧化碳主要来
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3.武夷山森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值出现在()A.1~2月B.4~5
月C.7~8月D.10~11月4.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多B.蒸发量较大C.气温较高D.枯枝落叶量较大解析:3.C4.A第3题,根据图示曲线可
知,森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枯枝落叶量季节变化较小,故土壤温度越高,土壤含水量越大,森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越大。所以武夷山森林土
壤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值应出现在7~8月,此时是我国夏季,气温高、土壤温度高,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第4题,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A对。蒸发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两坡的气温、枯枝落叶量差异不大,C、D错。探究点(二)|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从生活中学————————一、地理情境激趣竹枝词刘禹锡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二、核心素养培优1
.分析诗中的生产方式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区域认知)提示:诗词中“长刀短笠去烧畲”意思是“前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这种生产方式会破坏植被,产生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2.分析诗句“长刀短笠去烧畲”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地理规律。(综合思维)提示: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具体表现为自然环
境各组成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在探究中悟————————1.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各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为例)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
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土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归纳如下表: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影响的表现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的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物理性状: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发育在
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粗;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有明显的质地分层化学组成: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直接或间接影响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
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生物最活跃的因素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的肥力与生物作用
密切相关地形稳定因素,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海拔: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坡度和坡向:改变水
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2.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影响原因措施影响到周围的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关系会影响其他地区
的环境状况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到实践中用————————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如图为中亚地区咸海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1~3题。1.利用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直接测量咸海的
()A.岸线长度B.湖面海拔C.水体盐度D.面积大小2.咸海面积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稳定性B.层次性C.差异性D.整体性3.造成咸海面积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围湖造田B.全球变暖C.过度引水D.水质恶化解析:1.B2.D3
.C第1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高程(海拔),因此可利用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咸海的湖面海拔,B正确。第2题,从图中看,随着咸海面积不断减小,在咸海附近出现了盐沼,说明咸海面积减小会对当地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带来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
的整体性,D正确。第3题,从图中看,咸海面积不断减小,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引用注入咸海的河水,使注入咸海水量减少,咸海面积减小,C正确。咸海为咸水湖,不适宜围湖造田,A错。全球变暖不属于人为原因,B错。水质恶化对咸海面积减小影响较小,D错。4.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土壤________;植被________。(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
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第(2)题,植被破坏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
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少(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3)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1.自然
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在以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2.整体性是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自
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3.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
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强,稳定性就好;反之,则表现为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4.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周期性的日变化、年变化是在现有结构中产生的,一般不会导致
系统的演替。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这便形成了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5.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
境。6.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7.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