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安徽卷)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1.41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2ea5ae6b3edf989633f9cc94f68f1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03(安徽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熬夜可能使人体细胞中的“动力车间”——线粒体的昼夜节
律被打乱。研究发现,派络维(一种线粒体保护剂)可以延长“熬夜动物”的生理年龄。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其组成蛋白少数由核基因编码B.熬夜可能使线粒体的分裂异常,
进而引起ATP的供应不足C.人体内损伤的线粒体通过高尔基体的自噬作用被彻底清除D.派络维可以减轻熬夜对线粒体的损伤,加速葡萄糖进入线粒体【答案】B【分析】线粒体是双层膜细胞器,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它通过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详解
】A、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B、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熬夜可能使线粒体的分裂异常,进而引起ATP的供应不足,B正确;C、能够完成细胞自噬的细胞器是溶酶体而非高尔基体,C错误;D、线粒体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只能
利用葡萄糖经分解后的产物丙酮酸,而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D错误。故选B。2、人体运动时,氧气消耗速率和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发生明显变化B.随着运动强度增加,人体耗氧速率会不断增大C.高运动强度下,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来自线粒体D.高运动强
度下,产生的[H]都用于细胞呼吸第三阶段【答案】C【分析】分析曲线图:较低运动强度,氧气消耗速率不断升高,血液中乳酸含量基本不变,因此该阶段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高运动强度,氧气消耗速率很快,同时乳酸含量也在不断增加,说明该阶段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详解】A、较低运动强度,因为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血浆pH下降不大,A错误;B、随着运动强度增加,人体耗氧速率先增大,后维持稳定,B错误;C、不同的运动强度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都全部来自线粒体,因为人体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C正确;D、高运动强度,氧气消耗速率很快,同
时乳酸含量也在不断增加,说明该阶段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H]并不都用于细胞呼吸第三阶段,D错误。故选C。3、图为拟南芥细胞在盐胁迫环境下的自我调节机制,SOS1和NHXI均为Na+/H+转运蛋白,H+顺浓度运输可以为Na+的运输提供能量,分别使Na+外排
或进入液泡,从而防止Na+破坏细胞结构和影响细胞代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通过H+泵的转运建立H+浓度差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SOS1蛋白和NHX1蛋白分子的磷酸化,有利于Na+的主动运输C.该过程细胞质基质中的Na+进入细胞液,有利于细胞渗透吸水D.
盐胁迫环境下,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答案】B【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
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H+通过H+泵的转运建立H+浓度差的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水解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正确;B、SOS1和NHXI均为Na+/H+转运蛋白,H+顺浓度运输
可以为Na+的运输提供能量,SOS1蛋白和NHX1蛋白分子的磷酸化会导致其功能降低,不利于Na+的主动运输,B错误;C、该过程细胞质基质中的Na+进入细胞液,提高了液泡的渗透压,有利于细胞渗透吸水,C正确;D、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盐胁迫环境下
,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B。4、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三个时期。为了探究细胞周期运行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
取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了融合实验,获得下表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细胞融合的组合方式融合细胞中的现象M期细胞和G1期细胞原G1期细胞中出现染色质凝缩成单线状染色体M期细胞和G2期细胞原G2期细胞中出现染色质凝缩成双线状染色体S期细胞和G1期细胞原G2期细胞核中DNA进行复制S
期细胞和G2期细胞原G2期细胞核中DNA没有启动复制A.诱导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存在于M期细胞中,且随M期进行含量越来越高B.G2期凝缩成双线状不利于分裂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C.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S期细胞中染色质不会凝缩D.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M期细胞染色体DNA不会复制
【答案】D【分析】格分析:M期细胞和G1期细胞融合,原G1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而M期细胞和G2期细胞融合,原G2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说明M期细胞中存在调控因子。S期细胞和G1期细胞融合,原G1期细胞核中DNA进行复制,说明S
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DNA复制的调控因子。【详解】A、M期细胞和G1期细胞融合,原G1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成单线状染色体;M期细胞和G2期细胞融合,原G2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成双线状染色体,说明M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但不能说明随着M期进行调控因子含量越来越高,
A错误;B、G2期凝缩成双线状的原因是G2期的细胞中DNA经过了复制,即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单体,有利于分裂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错误;C、M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S期细胞中染色
质会凝缩,C错误;D、M期细胞是分裂期的细胞,此时的细胞已经经历过间期DNA分子的复制,故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M期细胞染色体DNA不会复制,D正确。故选D。5、某城市为了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问题,建立了一处湿地公园。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数
值表示能量[单位是103kJ/(m·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湿地公园的总能量是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B.B代表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及用于生命活动的能量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73%D.该湿地公园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各种污水的
处理问题【答案】C【分析】分析图可知A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详解】A、流经该湿地公园的总能量是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B、B表示的是初
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错误;C、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粪便量=219-35=184×10kJ/(m·a),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同化的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23+917=1340×10kJ/(m·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84÷1340×100%=13.73%,C正确;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该湿地公园并不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各种污水的处理问
题,D错误。故选C。6、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低碳能源利用、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关注“碳中和”(一段时间内空气中CO2含量未增加)的冬奥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CO
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B.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冬奥会工程建设遵循协调、循环、整体等生态学原理D.北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答案】C【分析】1、循环原理: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
被后一个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2、自生原理: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3、整体原理:充分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详解】A、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固定量等于所有生物的呼吸量加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
2之和,而不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A错误;B、垃圾回收再利用是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而不是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
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所以冬奥会工程建设遵循协调、循环、整体等生态学原理,C正确;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远小于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C。7、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超过环境容纳量会导致草地鼠害发生
,造成草地生产力下降和水土流失。科研人员通过长时间的定点监测,并调查研究区的气候(温度、降水等)、土壤和植被等特征,计算不同季节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其变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和气
候是影响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变化的非生物因素B.鼠害发生后可能会导致高原鼢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若高原鼢鼠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小D.种群数量在2019年秋季达到峰值,依据种群数量可推测出当年高原鼢鼠的出生率【答案】B【分析】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在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最终呈现S形增长。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
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食物、天敌、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都属于影响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变化的生物因素,气候属于非生物因素,A错误;B、鼠害发生后可能会造成草
地生产力下降和水土流失,导致高原鼢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正确;C、若高原鼢鼠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时第二次重捕数变小,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C错误;D、种群密度在2019年秋季达到最高,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率共同决定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大小,依据种群数量不能推测出其出生率,D错误。故选B。8、CAR-T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癌症的方法,其过程是将患者体内的T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人为的装上嵌合抗原受体(CAR),这样的T细胞(CA
R-T)在体外扩增后再重新注入体内,以消灭某些癌细胞,过程如图。目前相对于实体肿瘤,CAR-T疗法对血液肿瘤的杀伤效果较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细胞的激活需要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刺激B.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CAR-T细胞清除癌细胞,发挥了免
疫防御功能D.实体肿瘤组织内部无法与T细胞充分接触,可能导致疗效不理想【答案】C【分析】CAR-T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把一个含有能识别肿瘤细胞且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的病毒载体转入T细胞,即把T细胞改造成
CAR-T细胞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在临床肿瘤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够精准、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详解】A、CAR-T疗法就是把一个含有
能识别肿瘤细胞且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的病毒载体转入T细胞,T细胞的激活需要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刺激,A正确;B、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正确;C、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CAR-T细胞清除癌细胞,发挥了免疫
监视功能,C错误;D、题干信息:目前相对于实体肿瘤,CAR-T疗法对血液肿瘤的杀伤效果较好;可推测实体肿瘤组织内部无法与T细胞充分接触,可能导致疗效不理想,D正确。故选C。9、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拟南芥幼苗主
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A不能由植物体自身产生,只能人工合成B.据图可知,NAA促进拟南芥主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约为10-8g/LC.10-4g/L~10-1g/L浓度的NAA对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NAA主要通过直接参与其代谢活动影
响拟南芥幼苗主根的生长【答案】D【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
生命活动。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详解】A、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体自身不产生,A正确;B、据图可知,NAA浓度为10-8g/L时对拟南芥主根生长促进作用最强
,因此NAA促进拟南芥主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约为10-8g/L,B正确;C、与不加NAA的对照组比较,10-4g/L~10-1g/L浓度的NAA抑制拟南芥幼苗主根生长,C正确;D、NAA对拟南芥主根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但其不直接参与代谢活动,D错误。
故选D。10、桃子果实的成熟伴随着颜色、质地和风味的变化,该过程还受到植物激素、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因子等调控。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DNA去甲基化酶(PpDML1)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水
平呈负相关。研究发现,PpNAC1(一种蛋白质)可以直接结合PpDMLI基因的启动子并激活其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桃果实的成熟受到激素与基因的调控,与环境无关B.DNA甲基化能改变桃果实细胞中基因的碱基序列C.提高DNA甲基化水平可能会促进桃果实成熟D.P
pNAC1基表达水平增加可能导致DNA甲基化平降低【答案】D【分析】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等修饰都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详解】A、桃果实的成熟受到激素与基因
的调控,与环境如温度、降水等也有一定关系,A错误;B、DNA甲基化不改变桃果实细胞中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B错误;C、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所以提高
DNA甲基化水平不能促进桃果实成熟,C错误;D、DNA甲基化水平与DNA去甲基化酶PpDMLl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pNAC1可以直接结合PpDMLI基因的启动子并激活其表达,因此PpNACl基因表达水平增加可能导致DNA甲基化水平降低,D正确。故选D。11、如
图为某生物细胞中1、2两条染色体断裂并交换后发生的变化,染色体上的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的基因,βD和Dβ是交换后形成的融合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1、2两条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B.图中所示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该过程产生了新基因C.经过该过
程,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了变化D.该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答案】C【分析】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染色体的某
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也可引起变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详解】A、1、2两条染色体相应位置上的基因种类不同,该两条染色体不属于
同源染色体,A正确;B、由图可知,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发生了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两条染色体断裂并交换后产生了新的融合基因βD、Dβ,B正确;C、图中的变异只会引起基因种类和排序的变化,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未变,C错误;D、图中的两条非
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此过程可发生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D正确。故选C。12、20世纪中期,澳洲政府利用粘液瘤病毒将泛滥成灾的穴兔从6亿只削减到1亿只。下图是1950-1981年粘液瘤病毒的毒力级变
化(I-V毒力级逐渐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穴兔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后,其基因库依然在不断变化B.30年间,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粘液瘤病毒的进化提供了大量原材料C.高毒力级病毒可能导致寄主死亡,使病毒无法有效传播,逐渐在进化历程
中消失D.30年间,粘液瘤病毒进化的趋势是中等毒力级,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分析】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2、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
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详解】A、穴兔种
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后,粘液瘤病毒的毒力级在不断变化,穴兔对病毒的抗性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穴兔基因库依然在不断变化,A正确;B、粘液瘤病毒不进行有性生殖不会进行基因重组,B错误;C、据图可知30年间,粘液瘤病毒进化的趋势是中等毒力级,因此可猜测高毒力级病毒可能导致寄主
死亡使病毒无法有效传播,C正确;D、据图可知30年间,粘液瘤病毒在中等毒力级占较大比例,D正确。故选B。13、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致死、突变和交叉互换等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Ⅲ-2患病概率为0,则Ⅰ-2和Ⅰ-3均为杂合子B.
若Ⅲ-2患病概率为1/4,则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C.若Ⅲ-2为女孩且患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若Ⅲ-2为男孩且患病,则Ⅲ-1可能是该病的携带者【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Ⅰ-2和Ⅰ-3均为患病男性,二者
女儿均正常,,不考虑致死、突变和交叉互换等情况,则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Y染色体遗传。【详解】A、若Ⅲ-2患病概率为0,则Ⅰ-2和Ⅰ-3均为杂合子,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相关基因,则Ⅰ-2和Ⅰ-3的基因型为Aa,II-2和II-3基因型均为aa,Ⅲ-2
患病概率为0,A正确;B、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II-2和II-3基因型均为Aa,则Ⅲ-2患病概率为1/4,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II-2和II-3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Ⅲ-2患病概率也为1/4,B错误;C、分析题
图:Ⅰ-2和Ⅰ-3均为患病男性,二者女儿均正常,,不考虑致死、突变和交叉互换等情况,则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Y染色体遗传,若Ⅲ-2为女孩且患病,则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为II-3表型正常,结合A选项的分析
,该病也不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正确;D、若Ⅲ-2为男孩且患病,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用A、a表示相关基因,则II-2和II-3基因型均为Aa,则Ⅲ-1可能是该病的携带者Aa或AA,D正确。故选B。1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我国颁布相关的法规B.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C.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D.转基因技术违背自然规律,是有害的【答案】D【分析】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3、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4、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
治疗性克隆。【详解】A、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我国颁布相关的法规,如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和《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A正确;B、我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人,B正确;C、对于生物武器,我国态度是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其扩散,C正确;D、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但并非都是有害的,D错误。故选D。15、抗体药
物偶联物(ADC)是通过化学键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上,单克隆抗体可作为载体将小分子药物靶向运输到目标细胞中,ADC的具体制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的常用方法都适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B.步骤②为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
胞C.步骤③将多个细胞混合培养得到细胞D.ADC依靠b部位特异性识别目标细胞和抗原【答案】B【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
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步骤①的常用方法中包含灭活的病毒诱导,不适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A错误;B、步骤①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之后,需要经过步骤②对融合的细胞进
行筛选,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B正确;C、步骤③将选出来的能分泌所需抗原的单个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得到细胞群,C错误;D、结合题图,ADC依靠a部位特异性识别目标细胞和抗原,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16、
引起叶片黄化的原因有多种,如土壤板结、气温过低等。研究发现M酶基因发生突变(M酶含量发生改变)的拟南芥植株在长时间光照下会因细胞凋亡而引起叶片黄化。拟南芥植株叶绿体中的M酶和pMDH(酶)竞争性催化NADH,线粒体中的mMDH(酶)和线粒体内膜复合物1(催化有氧呼吸第
三阶段的酶)均参与促进NADH氧化,NADH被氧化后会产生活性氧,进而引起细胞凋亡。(1)土壤板结引起叶片黄化的原因是。(2)与绿叶相比,黄化叶片主要吸收光。(3)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分析NADH在线粒体中的作用有(答两点)。(4)据
图推测,该突变植株体内M酶含量较正常植株中酶含量,原因是。【答案】(1)土壤板结导致根部细胞呼吸减弱,为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提供能量减少,从而影响了Mg离子的吸收(2)蓝紫(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
,并产生大量的能量;在线粒体中NADH被氧化后促进活性氧的产生(4)低M酶含量低,pMDH(酶)竞争性催化NADH,参与B酸转化为A酸的过程,A酸含量上升,转入到线粒体中最终导致产生过量活性氧从而引起细胞凋亡【分析】分析图可知:A酸作为叶绿体中氧化还原平衡的调节物质,从叶绿
体经细胞质基质进入到线粒体中,在mMDH酶的作用下产生NADH([H])和B酸,NADH被氧化会产生活性氧。【详解】(1)土壤板结导致根部细胞呼吸减弱,为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提供能量减少,从而影响了无机盐(包括镁离子等)的吸收,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叶片发黄。(2)黄化
叶片中叶绿素减少,类胡萝卜几乎不变,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3)有氧呼吸第Ⅲ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在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并产生大量的能量。由图可知在线
粒体中NADH被氧化后会促进活性氧的产生。(4)由题可知,M酶催化前体物质转化为脂肪酸时会消耗NADH,若M酶含量低,长时间光照促进产生的NADH会在pMDH酶的作用下,参与B酸转化为A酸的过程,导致A酸含量上升,而A酸转入到线
粒体中最终导致产生过量活性氧从而引起细胞凋亡。17、1979年,互花米草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植物被引入国内,但因互花米草对本地物种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挤占本土动植物生存空间,导致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因此,亟须遏制互花米草在我国滨海地区快速扩张的势头。某科研
团队以黄河入海口南侧潮间带为研究区域,探究互花米草的生态特点。(1)植被带按以下顺序从海洋向陆地发展:海草、互花米草、光滩、盐地碱蓬、芦苇、柽柳,这体现了该群落的结构。注:A、B、C、D、E分别表示桎柳、芦苇、盐地碱蓬、光滩、海草(2)互花
米草入侵后在短时间内常呈现“”形增长,严重影响了鸟类、底栖动物、贝类等黄河三角洲附近近海生物的栖息环境,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3)芦苇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据
图推测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是。(4)目前,利用生物天敌控制互花米草的研究非常少,研究人员尝试用玉黍螺、麦角菌和稻飞虱控制互花米草,这属于防治,其优点是。【答案】(1)水平(2)J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3)种间竞争随土
壤盐度上升,互花米草比芦苇叶面积下降幅度小,说明互花米草具有更强的耐盐能力(4)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有效;成本低、特异性强;可以减少化学农药滥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等【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会表现出分层现象,对于植物其影响因素为光照强度,对于动物其影响因素为
栖息空间和食物;水平结构会表现为镶嵌分布,影响因素有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和动物的影响。【详解】(1)植被由于地形的变化和土壤含水量的差异而呈不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2)入侵的最开始一段时间,食物、空间资源丰富,属于“J”形增长,生
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3)芦苇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说明二者为种间竞争关系。依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土壤盐度增加,互花米草比芦苇叶面积下降幅度小,使得互花米草在滨海湿地这样的环境中更具有竞
争力,从而成功入侵。(4)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行防治,属于生物防治,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有效;成本低、特异性强;可以减少化学农药滥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等。18、如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代
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图①表示,若在图甲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A、B指针的偏转情况分别是:A:B:。(2)当钠离子内流时产生兴奋,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为。(3)兴奋在图丙中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4)引发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
度叫阈刺激,阈刺激和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因此动作电位的产生具有“全或无”的特点。请利用图甲所示反射弧和电表A设计实验,证明动作电位的产生具有“全或无”的特点。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电流表用于测定动作电位)。实验方案:对②处分别进行;实验结果:。【答案】(1)感受器不偏转偏转
一次(2)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阈下刺激、阈刺激和阈上刺激,观察不同刺激时电流表A的偏转情况对②处进行阈下刺激时电流表不偏转,阈刺激和阈上刺激时电流表均发生偏转且偏转幅度相同【分析】由图甲
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要完成一个反射活动。丙图是突触结构图,②是突触小泡,内含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突触传导是单向的
。【详解】(1)甲图的缩手反射弧中,据分析可知,图①表示感受器。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表A不会发生偏转,电流表B能发生一次偏转。(2)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局部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为单向传递。(4)动作电位的产生为“全或无”式,达到阈刺激,引起兴奋,一旦产生就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否则不引起兴奋。证明动作电位的产生具有这种“全或
无”的特点,可通过对②处分别进行阈下刺激、阈刺激和阈上刺激三种处理方式,观察不同刺激时电流表A的偏转情况。实验结果:对②处进行阈下刺激时电流表不偏转,阈刺激和阈上刺激时电流表均发生偏转且偏转幅度相同。19、落粒性是作物种子成熟后脱落的现象。对收获种子的作物来说,落粒性大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
响。普通荞麦是非落粒的,但自交不亲和(自交无法产生后代)。进行杂交时,普通荞麦的非落粒性常常会丧失。研究者就荞麦非落粒性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1)选取不同的非落粒品系与落粒品系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和比例,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亲本F2表型及比例
一非落粒品系1落粒品系落粒:非落粒=47:35(约9:7)二非落粒品系2落粒品系落粒:非落粒=85:28(约3:1)三非落粒品系3落粒品系落粒:非落粒=39:59(约27:37)①表分析,荞麦的落粒是(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该性状由对基因控制,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②若用
A/a、B/b……表示落粒与否的控制基因,则杂交组合三所得F2中,纯合落粒个体的基因型为,所占比例为。(2)为进一步验证控制落粒性状的基因对数,请在(1)的亲本、F1和F2中选择合适的植株,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
果。【答案】(1)显性三/3杂交组合三F2中落粒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27/64=(3/4)3,依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3对等位基因AABBCC1/64(2)测交方案:取杂交组合三的F1
与非落粒品系3测交,观察后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测交后代中落粒:非落粒=1:7【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
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详解】(1)①表中杂交组合二分析可知,F1自交得到F2,F2中落粒∶非落粒=3∶1,进而判断荞麦的落粒是显性。
该性状由三对基因控制,理由如下:杂交组合三F2中落粒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27/64=(3/4)3,依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3对等位
基因。②杂交组合三所得F2中,落粒占比27/(27+37)=27/64=(3/4)3,进而判断出A_B_C_为落粒。所以,纯合落粒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所占比例为(1/4)3=1/64。(2)根据题意,杂交组合三所得F2中,落粒占比27/
(27+37)=27/64=(3/4)3,进而判断出A_B_C_为落粒,故控制落粒性状的基因对数为3对。进而判断出杂交组合三种的F1落粒品系基因型为AaBbCc,且亲本为AABBCC的落粒品系和aabbcc的非落粒品系3。为了进一步验证,可以设计实验如下:测交方案:取杂交组合三的F1与非落
粒品系3测交,观察后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测交后代中落粒(AaBbCc=1/2×1/2×1/2=1/8):非落粒(1-落粒=7/8)=1:7。20、研究发现人溶菌酶(hLZ)是天然抗生素替代品。科学家培育出转入溶菌酶基因山羊,以大规模生产人溶菌酶(从
乳汁中提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编号①~⑨表示过程:质粒S中的基因Leu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而控制亮氨酸的合成(亮氨酸是山羊细胞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必需氨基酸),基因GFP控制合成绿色荧光蛋白。四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见下表。请回答
下列问题:限制酶BamHIBgIIIHindIIIXbal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G'GATCCA'GATCTA'AGCTTTCTAGA(1)过程②需要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在③中,B与切割后的质粒S用酶连接,在两个片段相邻处形成,获得重组质粒T。(2)为成功筛选出含重组质粒T的成纤维细胞,质粒
S中用作标记基因的是。为达到筛选目的,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特殊之处是。若用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中,实验组以待测的样本DNA为模板,使用目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同时将以片段为模板的组别作为阳性对照组,将以非目
的基因片段为模板的组别作为阴性对照组。(3)过程⑧形成的早期胚胎中(填结构)将发育成完整转基因羊个体。【答案】(1)BamHⅠ、HindⅢDNA连接磷酸二酯键(2)基因Leu、基因GFP不含有亮氨酸非目的基因片段(3
)内细胞团【分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
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详解】(1)过程②为对目的基因进行切割,结合切割出的黏性末端GATC、AGCT可知
,需要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BamHⅠ、HindⅢ;B与切割后的质粒S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构建重组质粒T。(2)基因GFP控制合成绿色荧光蛋白、Leu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而控制亮氨
酸的合成,两者都为标记基因,有助于重组质粒的筛选。为达到筛选目的,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特殊之处是不含有亮氨酸,这样能生长的菌株即为含有普通质粒和重组质粒的菌株,重组质粒GFP基因被破坏,即能在缺乏亮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又不能表现为绿色的即为
含重组质粒的菌株。以目的基因片段为模板的组别作为阳性对照组,若实验组导入成功,则也会出现与阳性对照组一样的条带,以非目的基因片段为模板的组别作为阴性对照组,表明电泳的准确性。(3)过程⑧为早期胚胎培养,早期胚胎的囊胚期的内细胞团细
胞将发育成完整转基因羊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