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准解析】.doc,共(26)页,991.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1d9f71f7cddc5e931290c3e3b249ae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为人体体液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其中④代表的是()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答案】D【解析】【分析】1、体液是
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细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细
胞膜的物质,都可以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浆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
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组织液与淋巴、淋巴与血浆间的转化是单向的。根据图示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详解】分析题图可知①与②、②与③之间相互渗透,且②能进入④,④能回流到①,②③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④是淋巴,而③是
细胞内液,①②④组成内环境,故选D。【点睛】2.人体进食后,能促进糖原合成,使血糖含量降低的激素是()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素【答案】B【解析】【分析】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
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详解】A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成糖,都属于升高血糖的激素,AD错误;B、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合成,使血糖含量降低,B正确;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但是不能调节血糖,C错误。故选B。【点睛】3.下列有关人体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产生渴觉B.能分泌抗利尿激素C.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能调控大脑皮层的活动【答案】B【解析
】【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
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
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B正确;C、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C错误;D、大脑皮层能调控下丘脑的活动,D错误。故选B。4.某研究小组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组实验中,用溶液处理
不同插条的时间不同B.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500mg/LC.浓度为250mg/L时,IBA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比NAA的好D.IBA的浓度为1000mg/L时,抑制插条生根【答案】C【解析】【分析】柱状图分析:实验探究的不同种类的生长素类似物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
物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中对照组一般为蒸馏水,据图分析,IBA对插条生根促进作用比NAA强,小组探究的三个浓度均促进了月季插条生根,并未出现高浓度抑制生长现象。【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种类的生长素类似物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因此用溶液处理不同插条的时间等无关变量要
一致,A错误;B、在实验的三个浓度条件下,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250mg/L,B错误;C、据图分析,在浓度为250mg/L时,IBA对插条生根促进作用比NAA强,C正确;D、由柱形图可知,在IBA的浓度为100
0mg/L时,促进插条生根,D错误。故选C。【点睛】5.下列选项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均匀分布B.蛇被鹰捕食C.初生演替D.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内容,种群的数量特征可以分为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
例。【详解】A、种群中个体的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B、蛇被鹰捕食体现了一种捕食关系,属于群落的研究范围,B错误;C、初生演替属于群落的研究范围,C错误;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正确;故选D。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
误的是()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生态系统是指某一自然环境中的所有生物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其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营养结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主要成分,A正确;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的,B正确;C、生态系统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以及生活的无机环境,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故选C。7.下列叙述能体现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的是()A.冬虫夏草是珍贵药材B.豌豆是良好的杂交实验材料C.森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某种生物对人类的作用尚不清楚【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
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冬虫夏草是珍贵药材,这
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B、豌豆是良好的杂交实验材料,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C、森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D、某种生物对人类的作用尚不清楚,这属于潜在价值,D错误。
故选C。【点睛】8.下列物质不属于基因工程操作工具的是()A.DNA连接酶B.限制酶C.载体D.解旋酶【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
: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详解】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包括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解旋酶不是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D正确。故选D。9
.下图为蛋白质工程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为翻译过程B.图中B为逆转录过程C.图中E表示目的基因D.该技术可产生新的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以得出,图示中包含中心法则和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图,其中A为转录,B为翻译,下方的途径表
示中心法则中蛋白质的合成过程,E为推测预期蛋白质功能,C为分子设计氨基酸序列,后由氨基酸序列合成相关DNA片段,上方的途径为蛋白质工程。【详解】A、由DNA合成mRNA,属于转录,A错误;B、由mRNA合成氨基酸序列,为翻译,B
错误;C、蛋白质工程的出发点E为预期蛋白质的功能,C错误;D、蛋白质工程可以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的蛋白质,D正确;故选D。10.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经过脱分化形成的细胞群是()A.外植体B.愈伤组织C.胚状体D.幼苗【答案】B【解析】【分析】离
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详解】A、外植体是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A错误;B、愈伤组织是脱分化形成的,B正确;C、胚状体是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得到的,C错误;D、幼
苗是由胚状体或丛芽培养得到的,D错误。故选B。11.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处理组织细胞,使其分散,常用的试剂是()A.聚乙二醇B.秋水仙素C.胃蛋白酶D.胰蛋白酶【答案】D【解析】【分析】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前,需先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组织块,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动物细胞
培养时,除了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是O2和CO2,其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首先要将动物组织剪碎
,然后用胰蛋白酶处理,以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故选D。【点睛】12.下图表示核移植与克隆动物的相关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常添加适量的抗生素B.供体细胞①的作用是提供细胞核C.图中②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图中③表示胚胎移植过程【答案
】C【解析】【分析】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每个细胞都含有该个体的整个基因组,这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质多,营养丰富;含有促使细胞全能性
表达的物质。【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常添加适量的抗生素,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B、据图分析,①供体细胞的作用是提供细胞核,B正确;C、图中②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错误;D、图中③将
重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内,表示胚胎移植过程,D正确。故选C。【点睛】13.进行胚胎移植时,常选用的胚胎时期是()A.受精卵B.桑椹胚或囊胚C.原肠胚D.胎儿【答案】B【解析】【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
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
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详解】进行胚胎移植时,应该选择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胚胎,故选B。【点睛】14
.下图表示培育某种嵌合体幼鼠的实验操作流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形成8细胞胚后,细胞全能性丧失B.嵌合体幼鼠的遗传物质与白鼠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C.过程①中细胞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D.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培育某种嵌合体幼鼠的实验操作
流程,图中过程①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然后再胚胎移植入代孕母鼠。【详解】A、受精卵形成8细胞胚后,细胞还没有分化,仍具发育的全能性,属于胚胎干细胞,A错误;B、嵌合体幼鼠的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来自白鼠,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来自黑鼠,因此嵌合鼠的遗传物质与白鼠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
同,B错误;C、过程①中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C错误;D、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保证胚胎移植入相同的生理环境,D正确。故选D。【点睛】15.胚胎工程中,实现超数排卵常用的物质是()A.甲状腺激素B.获能液C.促性腺激素D.肾上腺素
【答案】C【解析】【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
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详解】给良种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超速排卵。故选C。16.下图表示EcoRI限制酶的作用示意图。图中切点处发生断裂的化学键是()A.磷酸二酯键B.肽键C.氢键D.高能磷酸键【答案
】A【解析】【分析】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3)结果: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详解】限制酶能够识别
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故选A。【点睛】17.制作泡菜需要的菌种是()A.酵母菌B.醋酸菌C.乳酸菌D.毛霉【答案】C【解析】【分析】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泡菜的制作过程:【详解】A、酵母菌用于制作果酒,A错误;B、醋酸菌用于制作果醋,B错误;C、乳酸菌用于制作泡菜,C正确;D、毛霉用于制作腐乳,D错误。故选C。【点睛】18.下列材料不宜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是()A.菜花
B.鸡血C.猪肝细胞D.猪血【答案】D【解析】【分析】1、该实验中,只要含有DNA的实验材料原则上都可用于该实验;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详解】A、菜花含有DNA,可用于DNA粗提取,A错误;B、鸡血细胞含有DNA,可用于DNA粗提取,B错误;
C、猪肝细胞含有DNA,可用于DNA粗提取,C错误;D、猪血细胞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DNA,因此不宜用于DNA粗提取实验,D正确。故选D。【点睛】19.在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中,培养基的氮源是()A.蛋白胨B.尿素C.酚红D.纤维素【答案】B【解析】【分析】要
分离某种微生物,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详解】要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必须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由于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从而获得氮源,而不能产生脲酶的细菌由于无法产生脲酶而无法获取氮源,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故选B。【点睛】20.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可以采用实时荧
光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RT-PCR的具体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以mRNA为模板合成单链DNAB.过程②③拟对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理论上需要n个引物BC.该技术用于对某些微量RNA病毒的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D.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只
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答案】B【解析】【分析】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1、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中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
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2、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3、结果:上述三步反应完成后,一个DNA分子就变成了两个DNA分子,随着重复
次数的增多,DNA分子就以2n的形式增加。PCR的反应过程都是在PCR扩增仪中完成的。【详解】A、过程①是由mRNA形成单链DNA的过程,表示逆转录,A正确;B、决定实时荧光RT-PCR扩增片段的是引物;过程②、③拟对单链
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该过程理论上至少需要2n-1个引物B,B错误;C、利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某些微量RNA病毒进行检测时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是因为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
便于检测,C正确;D、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只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D正确。故选B。【点睛】二、多项选择题21.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K值可能不同B.达到K值后,种群的数量将不再变化C.种群增长的全过程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自然界
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答案】AD【解析】【分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详解
】A、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生存环境不同,K值可能不同,A正确;B、达到K值后,若种群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则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B错误;C、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C错误;D、由于自然界
中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最终呈现“S”型曲线,D正确。故选A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2.促进植物细胞融合可用的方法或化学物质是()A.聚乙二醇B.电刺激C.
二氧化碳D.盐酸【答案】AB【解析】【分析】1、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①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②化学法:聚乙二醇(PEG)。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①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②化学法:聚乙二醇(PEG);③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详解】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①物理法:离心、振动
、电激;②化学法:聚乙二醇(PEG),故选AB。【点睛】23.下图表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其中,胚芽鞘能直立生长的是()A.B.C.D.【答案】B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生长素的运输和胚芽鞘的弯曲情况,由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分布不
均匀有关,所以该题需要学生辨识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情况即可。【详解】A、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生长较快,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A错误;B、生长素在琼脂块中不会发生横向运输,单侧光照射没有引起生长素的分布
不均匀,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B正确;C、由于锡箔套的存在,胚芽鞘的尖端并没有接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C正确;D、锡箔套遮住了尖端下部伸长区,但感光部位在尖端,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D错误;故选BC。2
4.下列技术应严格禁止的是()A.生殖性克隆B.生物武器C.治疗性克隆D.单克隆抗体【答案】AB【解析】【分析】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中国政府:禁
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3、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详解】AC
、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特别是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A正确,C错误;B、生物武器是指有意识的利用微生物、毒素、昆虫侵袭敌人的军队、人口、农作物或者牲畜等目标,以达到战争目的一类武器,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B正确;D、单克隆抗体特
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需要禁止,D错误。故选AB。25.在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中,与外植体消毒有关的操作是()A.流水冲洗B.紫外线照射C.酒精处理D.氯化汞溶液(或次氯酸钠溶液)处理【
答案】ACD【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消毒步骤为:选取合适的外植体,用流水冲洗后可加少许洗衣粉,用软刷轻轻刷洗,刷洗后在流水下冲洗20min左右。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放入体积分数
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6-7s,立即将外植体取出,在无菌水中清洗。取出后仍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取出后,在无菌水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净消毒液。【详解】外植体上常有其本身附属
物或会受到泥土、肥料中杂菌污染,同时外植体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消毒效果好,易被无菌水冲洗掉或能自行分解,对材料损伤小,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无害,流水冲洗、酒精处理和氯化汞溶液(或次氯酸钠溶液)处理能够对外植体消毒,确保实验不受污染的同时对材料损伤很小,而紫外线照射会对外植体
造成损伤,会使植物生殖细胞发生基因变异,ACD正确,B错误。故选ACD。三、非选择题26.下图1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图2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并用图示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图中的箭头表示刺激部位,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1中,表示效
应器的是_________(填数字序号),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2)图1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理论上不可能发生的是___________。(3)图1中,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则在F处(突触
后膜)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将发生________次偏转;刺激E处,该处细胞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4)图2中,静息状态时电表指针偏向左方,当在图示位置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电表指针将发生_________次偏转;图3曲线中,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
在____________段。【答案】(1).①(2).神经中枢(3).C(4).0(5).由正变负(6).一(7).a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元,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②为传出神经元,①为效应器。【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③上有神经节,说明其是传入神经,④为感受器,所以①表示效应器;图中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2)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因此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C处。(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
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在F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兴奋不能传递到传入神经元,因此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刺激E处,钠离子内流,E处细胞膜外电位变化为由正变负。(4)图2中,静息状态时电表指针偏向左方,当在图
示位置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所以电表指针将发生一次偏转;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是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由负值变为正值,所以图3曲线中,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ab段。【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
识记反射弧的组成,能正确分析题图;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今年年初,爆发了全球性新型肺炎疫情。初步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的ACE2相互识别,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请分析回
答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作为_________剌激淋巴细胞,使机体产生_________性免疫反应,人细胞膜上的ACE2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2)感染病毒后,免疫系统对肺细胞强烈攻击
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_________对病人进行治疗,使其免疫功能下降,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3)科学家采集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相关抗体的水平,结果如图1。据此分析,应选取_________的B淋巴细胞
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4)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结果如图2。据此分析,对病毒抑制效果最好的单抗是__________号。(5)患者康复后一段时间,若再次受到该病毒的攻击,机体内相应的__________细
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答案】(1).抗原(2).特异(3).糖蛋白(或蛋白质)(4).免疫抑制剂(5).甲(6).Ⅲ(7).记忆【解析】【分析】分析图1:表示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的水平。根据曲线图可知,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
复的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乙和对照组。分析图2:表示单抗与病毒混合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柱形图可知,单克隆抗体和病毒混合,加入单抗Ⅲ、Ⅴ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别。【详解】(1)由题意可知,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
疫反应,人细胞膜上的ACE2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免疫系统对被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细胞强烈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病人进行治疗,使其免疫功能下降,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3)由图1可知,多年前
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乙和对照组,故应选取甲的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4)由图2可知,单克隆抗体和病毒混合,加入单抗Ⅲ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较低。因此抑制效果最好的单抗是Ⅲ。(5)患者康复后一段时间,若再次受到该病
毒的攻击,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掌握其优点及相关应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8.图1为某农场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对秸秆进
行了科学利用。图2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m2·a)。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1中,作物、食用菌分别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养殖蚯蚓的土壤可以作为肥料返回农田,其中残余的有机物需经过分解者的__________作用
才能被作物利用。(2)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图1所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在于较好地实现了_________的循环再生和__________的多级利用。(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能量在第三营
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答案】(1).生产者(2).分解者(3).分解(4).物质(5).能量(6).单向流动(7).逐级递减(8).12【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
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反复循环、带有全球性;信息传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2
、分析题图2:图2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生产者的同化量为850kJ/(m2•a),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36kJ/(m2•a),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20.4kJ/(m2•a),三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2.45k
J/(m2•a)。【详解】(1)图1中,作物、食用菌分别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养殖蚯蚓的土壤可以作为肥料返回农田,其中残余的有机物需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被作物利用。(2)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图1所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在于较好地实现了物质的循
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因此图2中,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2.45/20.4×100%=12%。【
点睛】本题结合某农场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和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公式,再代入图中相应的数据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29.小鼠(2N=40)是常用的实验动物。研究人员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培育出了雄性小鼠A和小鼠B。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所用卵母细胞所处分裂时期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_________期。经检测,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正常,则在正常情况下,
图中所示的卵母细胞应含有_________个核DNA。(2)图中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精子需经过_________处理,才能发生体外受精。对8细胞胚取1个细胞进行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胚胎的_________。(3)通过_________技术将桑
椹胚移入代孕母鼠子宫内,使其继续发育。从生理学基础看,代孕母鼠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不发生_________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4)若要同时获得多只性状相同的小鼠A,可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小鼠B的性状与小鼠A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小
鼠B的___________(选填“核”或“质”)基因并非来自小鼠A。【答案】(1).中(2).40(3).获能(4).性别(或性染色体组成)(5).胚胎移植(6).免疫排斥(7).胚胎分割(8).质【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是培育出雄性小鼠A和小鼠B的流程,
该过程涉及体外受精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及克隆技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详解】(1)图中所用卵母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为此时卵母细胞才成熟。图中所示的卵母细胞已经完成减数第一次
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正常,则该卵母细胞所含核DNA数量与体细胞相同,即应含有40个核DNA。(2)图中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精子需经过获能处理,才能发生体外受精。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要培育出
雄性小鼠A和小鼠B,则需要进行性别鉴定,因此对8细胞胚取1个细胞进行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胚胎的性别(或性染色体组成)。(3)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桑椹胚移入代孕母鼠子官内,使其继续发育。从生理学基础看,代孕母鼠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这为胚胎在受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4)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若要同时获得多只性状相同的小鼠A,可采用的技术是胚胎分割。小鼠B的获得主要采用的是核移植技术,即小鼠B的细胞核基因来自小鼠A,而细胞质基因并不是来自小鼠A,因此其性状与小鼠A不完全相同。【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及胚胎分割技术的具体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0.我国粮食产区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科技工作者为使其变废为宝,研究出利用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技术,为汽车用乙醇
汽油提供来源,其大致流程如下(以玉米秸秆为例)。请分析回答问题:(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应该选用特定的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以下微生物中最可能提取到上述酶的是___________。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C.
制作酸奶的乳酸菌D.制作果酒的酵母菌(2)若要从土壤中分离该微生物,按培养基的功能分类,其类型为__________培养基。对培养基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3)为了确定该微生物产生的水解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25℃、30℃
、35℃、40℃、45℃下降解10g玉米桔杆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3mg、5mg、6mg。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在__________℃范围内设计后续实验。(4)某同学对该微生物培养液进行数量测定,在稀释倍数为105对应的培养基中涂布0.2mL菌液,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
为4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活菌数约是__________。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A.酒精灯B.培养皿C.显微镜D.无菌水(5)上述流程图中,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_。为纯化培养该菌体,某同学设计了A
、B、C、D四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据表判断,最适合选用的是_________培养基。培养基ABCD马铃薯(去皮)200g/L200g/L200g/L200g/L葡萄糖20g/L20g/L20g/L20g/LNaNO3——3g/L—蛋白胨—3g/L—3g/LKH2PO41g/L—1g/
L1g/LMgSO47H2O1g/L—1gL1gL氯霉素—0.1g0.1g0.1g水1000mL1000mL1000mL1000mL琼脂20g/L20g/L—20g/L【答案】(1).B(2).选择(3).高压蒸汽灭菌(
4).25~35(5).2.17×107(6).C(7).酵母菌(8).D【解析】【分析】1、用植物秸秆生产酒精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纤维素,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将其水解成葡萄糖。2、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
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3、对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估算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往往选取30~300的平板,取至少三个平板的平均值,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平板的平均菌落数÷涂布的体
积)×稀释的倍数。【详解】(1)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纤维素,需要纤维素酶才能将其水解成葡萄糖,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可以提取到纤维素酶,B正确。故选B。(2)用选择培养基分离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3)为确定该微生物产生的水解酶的最适温度,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降解10g玉米桔杆所需酶的量,分析结果可知,30℃下降解所需酶的量最少,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在30℃左右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故选用25~3
5℃范围内设计后续实验。(4)由分析可知,每毫升样品中的活菌数=(平板的平均菌落数÷涂布的体积)×稀释的倍数=(43.4÷0.2)×105=2.17×107个。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需要使用酒精灯对接种环进行灭菌,用培养皿倒平板进行培养,用无菌水稀释菌液,不需要使用显
微镜,C正确。故选C。(5)上述流程图中,发酵阶段产生酒精,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分析表格可知,培养基A缺少氮源,培养基B缺少无机盐,培养基C为液体培养基,均不适合分离纯化酵母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酒精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1.荧光蛋白
(GFP)在紫外光下会发出绿色荧光,某科研团队将GFP基因插入质粒P中构建了重组质粒载体P0,用于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载体(P1)的筛选和鉴定。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表为部分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请分析回答问题:(1)过程①中,用EcoRV酶切割目的基因获得________
_末端。(2)过程②是利用_________技术,多次循环扩增DNA片段,经酶切产生带黏性末端的目的基因。该过程设计的引物5'端序列必须是_________,以获得相应的黏性末端,便于P1的构建和筛选。(3)过程③中,质粒P0需用限制酶_________切割,才能与目的基因在_
________酶的作用下形成P1。(4)为了筛选出含有质粒P1的菌落,需采用添加__________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在紫外光激发下_________(选填“发出”或“不发出”)绿色荧光的菌落,即为含有P1的菌落
。【答案】(1).平(2).PCR(3).GATC(4).BamHⅠ(5).DNA连接(6).四环素(7).不发出【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
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
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根据表中EcoRV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可知,该酶切割目的基因获得平末端。(2)体外扩增目的基因可采用PCR技术;由于Sau3AⅠ和BamHⅠ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由此可知,该过程设计的引物5'端序列必须是GATC,以获得
相应的黏性末端,便于P1的构建和筛选。(3)若用限制酶Sau3AⅠ切割会同时破坏GFP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而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只会破坏GFP基因,因此过程③中,质粒P0需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才能与目的基因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P1。(4)由于
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会破坏GFP基因,但没有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因此为了筛选出含有质粒P1的菌落,需采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在紫外光激发下不发出绿色荧光的菌落,即为含有P1的菌落。【点睛】本题结
合图表,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