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5)页,47.64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188366643d23054e8841bdd314849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它是我们慈祥
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
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
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
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
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
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炼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如今,面对如此纷杂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固然
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同时也给一些阻碍发展进程的势力提供可乘之机,而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年人善于接受新文化,同时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在教育中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们先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有了民族底气,有了文化底蕴
,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才不会迷失方向,丧失中国人的本色。——(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材料二: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
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
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
,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
,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
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
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
,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练面前依旧无畏。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互利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
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
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
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C.材料二认为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心灵自由,逍遥自在。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
了儒家的思想。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传统文化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
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D.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
为终报。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3分)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练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D
.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5.结合材料来看,先秦儒家思想中哪些部分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6~9题。文本一非攻鲁迅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
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
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
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
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
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
“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
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
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
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鹤,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
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
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鹤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
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
》,有删改)文本二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
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文本三《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
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注][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
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D
.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
性特征。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D.小说没有
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8.墨子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9.对于文本三和注释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
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
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乙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
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丙孟
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
,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
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
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①比:为,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
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
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国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同“横”。B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D.仁、
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以人性为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人心推导仁政
。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C.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
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D.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
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2)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14.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典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独山
梅花王安石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
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B.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C.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D.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
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16.本诗以梅喻人,请具体分析第二联的意蕴。(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2)《礼记》
中强调,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的人,都要强化自身的修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子》中以行路为比喻,说明积累重要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噪声对海洋生物来说可能是个麻烦,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理、行为、繁殖甚至生存。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噪声对海洋动物的影响。现在,他们开始制订措施,如果被广泛采用,①,使其.免受这种被忽视的污染的影响。由于船只发出
的声音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环保人士认为,应该首先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在通过海洋生物丰富的地区时,让船只的速度放缓。不过,②,最终还是要改造船只,使其减少噪声,例如设计相对安静的发动机和螺旋桨。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也会产生噪声。科学家建议,在站点周围创建一个气泡
幕,③。此外,飞机因为也会产生很大的水下噪声,所以让跑道远离海洋生物敏感栖息地可能有助于遏制这一问题。但只要人类还在,噪声就很可能成为海洋声景的一部分。与任何其他类型的有害污染一样,如果要还海洋动物一个自然的声音环境,就需要以有意义的
方式对海洋噪声进行监管。18.下列句子中的“其”和文中加点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其若是,孰能御之?D.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题。“的、地、得”在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却最不易让人觉察。这也不难理解。看大厨掌勺,人们总将目光聚焦于食材,很少在意油、盐、糖、醋等调料;品大家作品,我们往往关注人物描写,倘若你老在“的、地、得”上纠缠,人家会觉得你特无聊。其实正确区分“的、地、得”,还真是学
习和使用现代汉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平时的表达中,要说清“的、地、得”的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简言之,“的、地、得”始于唐宋,兴于“五四”,成于当代。历史不算悠久,演变比较复杂。“的、地、得”在现代汉语中②、分工明确,“的”是定语的标记
,“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使用规则十分明晰。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地、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不在少数。一方面,是一些内容平台、内容生产者对文字把关不严。另一方面,快节奏、碎片化的线上交流,拼音输入法、语音输入法的流行,对“的、地、得”的误用客观上
也起了③的作用。在近十年的网络语言发展历程中,语言文字工作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汉语交际的正确道路,不在于无限加快的表达速度,也不在于过分强调的表达效率,而是基于表达更加准确而丰富。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22.请以“过分强调的表达效率”为开头,重组语段中画横线部分内容。(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③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四章》)⑤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五石之瓠》)⑥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兼爱》)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子散文光耀日月,化育后世。读了以上六句话,作为当代青年,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原文的表述是“
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选项说法太过绝对。C.“不能有任何作为”错,庄子的超然是指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不是指行动。D.“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错,是与儒家的思想不
谋而合。故选A。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错。原文的表述是“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并没有提及以哪个流派为主,选项
无中生有。故选A。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的第一个分论点,结合“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分析可知,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
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支撑的是材料一的第二个分论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故选D。4.【答案】①例证法,举例《易经》,来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②引证法,引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独特的民族精神;③喻证法,将中华传统文化比作“老祖母”“老祖父”等。【解析】(1)例证法。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性著
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分析,文中举《易经》为例,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2)引证法。由“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分析,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独特的民族精神,为了证明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3)喻证法。第一段中“中华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用喻证法,把将中华传统文化比作“老祖母”“老祖父”
“贵妇人”“大诗人”“传家宝”等,形象地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5.【答案】①要有善良仁慈之心,追求道德完善。②胸怀宽广,要有宽恕之心。③追求高远,要以天下为己任。④要讲究孝悌,营造和谐社会。【解析】结合“首先要有孝悌之道”可知,我们要讲究孝悌,营造和谐社会。结合“孔子的‘仁’,孟子的
‘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分析可知,要有善良仁慈之心,追求道德完善。结合“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
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分析可知,既要胸怀宽广,又要有宽恕之心;既要追求高远,又以天下为己任。6.A【解析】“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错。由原文墨子
的话“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可知,曹公子并没有继承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7.C【解析】“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凸显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
格和忘我的精神。插入现实生活的描写,不破坏作品的艺术效果,反而能增强作品幽默、调侃的情趣,语言轻松诙谐并不影响主题的严肃性。8.①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止战非攻、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③心系天下、为民请命的英雄形象。【解析】①结合“墨子走进宋
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准备着,
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可知,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展现了墨子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历尽艰辛,不辞辛苦,是一个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结合“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
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可知,这些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墨子止战非攻、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③
结合“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可知,这里通过环境描写,在对比中衬托宋国的贫苦,从侧面表现墨
子心系天下、为民请命的英雄形象。9.①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反映了深刻的生活实质。墨子为宋国争取和平,理应受到宋国的盛情接待,但迎接他的却是无理的检查,
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③从艺术效果上,结尾加入对现实生活的考量,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增强了讽刺幽默效果,余味悠长。【解析】首先理解文本三所写结尾的内容,“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再看文本一“一进宋国界,就被
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通过对比可见,文本一这段文字细致生动地描写墨子在归途中的落魄遭遇和尴尬经历。①从人物塑造
方面分析,“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众人不知其功”,墨子为了帮助宋国辛苦奔波,“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可是回来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这样的对比,使墨子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侠义形象更加突出。②从主
题方面分析,文本三中“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意思是: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墨子为救宋国而奔波,而人们却“不知其功”,连在城门下避雨都不让,“淋得一身湿,从此
鼻子塞了十多天”。文章在肯定了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的同时,也写出了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无人理解的悲哀,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使对主题的挖掘更深刻。③从艺术效果方面分析,“守闾者不内也
”,“守闾者”是当时民众的代表,他们不了解英雄为他们做出的牺牲,这样写讽刺了作者所生活的当时的社会;同时作为作品塑造的“中国的脊梁”的形象,这样的悲情结尾更加耐人寻味,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参考译文:文本三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里巷的门洞去避雨,守门
的人却不接纳他。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10.B【解析】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
离实际。“适梁”的主语是孟子,且“能”不能独立做谓语,其后必须接动词,因此在“用”后断开,排除AC;“不果所言”中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故“所言”(名词短语)作“果”宾语,在其后断开;虚词“则”前一般停顿。据以
上分析排除D。11.C【解析】C.“‘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不正确,“孝”是孝顺父母,“悌”是友爱兄弟。12.D【解析】D.“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误,结合原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分析可知孟子未直接地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
百姓主动归顺,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13.(1)说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的原因在于:如果现在有人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面,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2)对此我深感耻辱(以之为耻),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解析】(1)“所以”
,……的原因;“谓”,说;“乍”,忽然;“孺子”,小孩子;“怵惕”,恐惧;“恻隐”,同情。(2)“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辱;“愿”,愿意;“比”,替、为;“一”,完全、都;“洒”,洗刷;“如之何”,对这怎样做(办),“之”代上面“替所有
的死难者报仇雪恨”之事。14.孟子的建议: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解析】由原文“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可以得出政策生产方面应该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由原文“壮者
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可以得出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15.【答案】C【解析】C.“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错误,“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
空”不能移植入上林之苑,其根欲老,深可叹惋;而更值得痛惜的是,上林苑中,此刻正缺少颜色美艳的奇花异木。尾联不是不愿意,而是不能移栽到上林苑,抒发了有志之士不得重用的感慨。16.【答案】“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
蒿蓬”,颔联以比喻、拟人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把梅花拟人化,比作美人、志士。本句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写憔悴零落、无人欣赏的梅花的遭遇,表达了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士的同情,抒情较为含蓄委婉。【解析】解答时结合全诗的内
容和手法,阐释颔联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颔联以比喻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美人、志士,既是拟物,也是将人的身世之感并入其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在草木蓬蒿间零落憔悴、无人欣赏的梅花,表达了对怀才不遇、有志难伸、老死乡野的人才志士
之士的同情。一方面国家需要杰出人才担负责任,另一方面,却又有许多优秀人才闲置草野,老死蓬莱!此句借写独山梅花的不幸处境,讽咏当今统治者埋没人才。17.【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18.A【解析】文中加点的“其”,代词,它们,指代海洋动物。A项,代词,他们,指代在“我”前面出生的人。句意: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随他学习,以他为师。B项,副词,表揣测,大概。句意: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
原因,大概都出于这吧?C项,连词,表假设,如果。句意: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D项,代词,其中。句意: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19.(示例)①或许可拯救许多物种②这一方法治标不治本③阻挡从声源发出的声
音【解析】①处,根据“开始制订措施”“使其免受这种被忽视的污染的影响”,可知语境意在强调这种“措施”或许能够帮助许多海洋动物,故可填入“或许可拯救许多物种”之类的语句。②处,根据“最终还是要改造船只,使其减少噪声”,可知语境意在强调单纯“让船只的速度放缓”的措施是不能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故可填入“这一方法治标不治本”之类的语句。③处,语境意在介绍气泡幕可以阻挡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时所产生的噪声,故可填入“阻挡从声源发出的声音”之类的语句。20.因为飞机也会产生很大的水下噪声,所
以让跑道远离敏感海洋生物栖息地可能有助于遏制这一问题。【解析】原句存在语序不当的语病:“飞机因为也会……所以让跑道……”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可改为“因为飞机也会……所以让跑道……”;“海洋生物敏感栖
息地”中“敏感”应修饰“海洋生物”,可改为“敏感海洋生物栖息地”。21.(示例)①来龙去脉②各司其职③推波助澜【解析】第①处,结合后文的“‘的、地、得’始于唐宋,兴于‘五四’,成于当代。历史不算悠久,演变比较复杂”,这里说的是“的、地、得”形成的前因后果,故可填“来龙去脉”。来龙去脉:山形地势
像龙一样连贯着。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后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第②处,后文说“的、地、得”“分工明确,‘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使用规则十分明晰”,说明
“的、地、得”各自有各自的分工职责,故可填“各司其职”。各司其职:各自管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③处,结合语境,此处是说“快节奏、碎片化的线上交流,拼音输入法、语音输入法的流行”推动了“的、地、得”的误用,故可填“推波助澜”。推波助澜
: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22.过分强调的表达效率,无限加快的表达速度,不能代表汉语交际的正确道路,让表达更加准确而丰富才是其正确的基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内容,厘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
关系。画横线的句子由四小句话组成,可以把前三句话理解为第一层意思:无限加快的表达速度,过分强调的表达效率,不能代表汉语交际的正确道路。因为题干要求以“过分强调的表达效率”为开头,故可以调整为:过分强调的表达效率,无限加快的表达速度,不能代表汉语交际的正确道路。第四句话是第二层意思,是说“让表达
更加准确而丰富才是汉语交际的正确的基础”。故整个句子可以整理成:过分强调的表达效率,无限加快的表达速度,不能代表汉语交际的正确道路,让表达更加准确而丰富才是其正确的基础。23.【写作提示】材料选取了教材中的一些名句,要求学生自
由组合展开联想写作。首先要理解每句话的大意,然后进行组合立意。①意思是:一个君子(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表达了要志向远大,还要刚强勇毅。②意思是:上自国家元
首,下至平民百姓,一概都应该以修养品性作为根本。强调了修养品行、完善人格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③意思是:没有羞恶心的,不是人。表明人应该有羞恶心,有是非荣辱等正确
观念。④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兴起于一筐筐土;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起步的。表达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才可能有大发展、成大事业。⑤意思是:同样一个防止手冻裂的药物,有人靠它得以分封土地,有人拥有它却不能免除漂洗丝
絮的劳动,那么就是使用它的地方有不同啊。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说明天下事物有用无用因人而异,需要我们转换思维看待问题。⑥意思是: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学会爱人,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作文要求我们“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立意时要考
虑两个方面:一是每句话的内涵,二是将哪两句话放到一起进行立意,需要我们找到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写作时应该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参考立意:(1)既要弘毅,又要爱人(①+⑥);(2)既要志向远大,还要修养品行(①+②);(3)转换思维,充分把握时
代,弘毅砥砺,突破自我(①+⑤);(4)追求远大理想,注重点滴积累(①+④);(5)呼唤美德,坚守友善(②+③+⑥)。【优秀例文】脚踏实地心意专,非凡生命智慧显成功的花儿,需要坚实的基础为土壤,专注的品质为肥料,最终结出智慧的果实。因此,时代青年应该脚踏实地,心意专注,体验生命的智慧。人生如
棋,唯有固其基础,步步下实,方能卓有成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重视根本,做好积累,方可成就生命理想。方仲永,少年聪颖,闻名一方,若能胸怀大志,刻苦攻读,点滴积累,必是中流砥柱、国家栋梁。可是他却随父遍赞宾客,欲走捷径
,鼠目寸光,终于泯然众人矣,令人唏嘘。所幸中华儿女更多的是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闻鸡起舞之辈,他们珍惜寸金光阴,踏实苦干,日积月累,终堪大任,铸造辉煌。纵观千古以来,“五羖大夫”百里奚自幼饱读诗书,但因家境贫寒只得一路乞讨,直到七十多岁才终得功成名就,达到“谋无不当,举
必有功”的境界;“书圣”王羲之亦有“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的笔墨染池,才得“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般出神入化的书法;直至今日,中国女子赛艇队在东京奥运会上“一棹逍遥天地中,沉浮烟浪自从容”。此外,有着“东方雄狮”之称的中国的崛起何尝不是从根本开始,在一代代的领导人的正确带领下,逐渐在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进。由此观之,我们只有一点点积累,打好基础,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肩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不能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应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民族的未来拼搏奋斗。屈原忧
国忧民,心系家国,虽遭谗被疏,自沉汨罗,却为后辈有志青年照亮了前方的路。杜甫一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终生孜孜以求,不忘初心,在中华书简上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革命洪流之中,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
们,胸怀天下,志向远大,努力拼搏,坚韧不拔。他们虽从碌碌苍生中走来,却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将一腔热血捧给后人,我辈青年又岂能让它冷却而不薪火相传?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是,只要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成功便会在生命的下一个站台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