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2)页,1.72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177ebb8f7767d66d7db5e6f550301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2023.1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三章第二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北京时间),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左图)。计划于2023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在澳大利亚悉尼(150°E,3
4°S)留学的小明想观看本次卫星发射直播,他打开电视的时间应为当地()A.5月30日7时15分B.5月30日11时15分C.5月30日7时31分D.5月30日11时31分2.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
的()A.①B.②C.③D.④3.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运行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和地球公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持续北移先变慢后变快B.持续南移先变快后变慢C.先北移后南移先变慢后变快D.先南移后北移先变快后变慢【答案】1.
D2.B3.C【解析】【1题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卫星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北京时间即为120°E的地方时,悉尼的经度为150°E,与120°E相差30°,即时间相差2小时,因此,此时悉尼的地方时为5月30日11时31分,则D正确,ABC错误。故选D。【2
题详解】读右图可知,①为春分日,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④为冬至日。5月30日,地球位于夏至日附近,为图中②附近,则B正确,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运行期间为5月30日至1
1月,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先北移至北回归线,后南移。飞船运行期间地球经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7月初),远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故据此可推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运行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综上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
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5.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A.23°26'B.
30°C.46°52'D.60°【答案】4.B5.C【解析】【4题详解】结合图示分析,阳光与集热板垂直时,正午太阳高度和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纬度差,纬度差是直射点纬度和
所求地点的纬度间隔。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即活动支架最矮,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期,该地纬度为30°N,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5题详解】由上题可知,冬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为53°26';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为6°3
4'。故一年中调整幅度为53°26'-6°34′=46°52',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赤道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增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较年变幅增大;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其正午
太阳高度角年变幅为定值46°52';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较年变幅减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幅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昌乐火山口群为山东省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特征最典型的火山口地质遗迹,火山口处深色的柱状玄武岩边缘笔直、粗细相近、整齐规则。图1示意该火山口岩
石形态,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1所示岩石类型及其形成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A.甲和①B.乙和②C.丙和③D.戊和④7.形成该火山口岩石边缘笔直、粗细相近、整齐规则形态的原因是()A.均匀挤压B.均匀拉伸C.均匀冷凝D.不均匀冷凝8.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
,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甲B.乙C.丙D.丁【答案】6.D7.C8.A【解析】【6题详解】据图2所示,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之后形成沉积岩,因此①是外力作用,甲是沉积岩。图示乙、丙经隆起的后出露于地表后,再经②作用过程后形成沉积物,戊是丁喷出地表后形成
的,由此可知,丁为岩浆。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故④为冷凝作用,戊为喷出岩。丁为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在地表之下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故丙为侵入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由图示可知,岩石甲、丙、戊经③的作用形成乙,由此可知③为变质作用,乙为变质岩。由材料“火山口处深色的柱状玄武岩边缘笔直、粗细相近、整齐规则”可知图1所示火山口的岩石为喷出岩,应为地下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
成,结合以上分析,其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戊和④,D正确。故选D。【7题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形成该火山口的岩石是玄武岩,玄武岩是地下岩浆喷发或沿地表裂隙溢流冷却凝结形成的一种火成岩。岩
浆在冷却过程中受热均匀,边缘笔直、锋利,形成整齐规则的多棱柱状岩石,因此该火山口形成边缘笔直,粗细相近,整齐规则的形态是均匀冷凝所致,C正确。故选C。【8题详解】据材料“火山口处深色的柱状玄武岩边缘笔直
、粗细相近、整齐规则”可知,该山体岩石主要为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岩,又叫喷出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据上题分析,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之后形成沉积岩,因此甲是沉积岩,A正确。故选A。【点睛】岩浆经过上升冷却凝固作用转化为侵入
型岩浆岩或者喷出型岩浆岩;各类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各类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变质岩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到岩浆。澜沧江梅里大峡谷是中国最美大峡谷之一,以谷深且长、江流湍急而
著称。峡谷长约14千米,但谷地海拔高差达4734米以上,在漫长的内力与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如今江面束窄、水流湍急的大峡谷景观。下图为澜沧江梅里大峡谷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形成澜沧江梅里大峡谷的内力与外力作用分
别是()A.岩浆活动,风化侵蚀B.地壳下降,流水沉积C.地壳抬升,流水侵蚀D.变质作用,冰川侵蚀10.澜沧江梅里大峡谷众多聚落分布在地势较高之处,主要是为了()A.防御洪水,少占耕地B.便于观察,抵御外敌C.地形平坦,利于建
设D.位居高处,凉爽通风11.澜沧江梅里大峡谷桥梁建设难度大,其原因是()A.河谷宽广,工程量较大B.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C.人烟稀少,劳动力不足D.曲流发育,河道变化频繁【答案】9.C10.A11.B【解析】【9题详解
】澜沧江梅里大峡谷位于横断山区,该地板块运动活跃,地壳因板块挤压而不断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河流下切侵蚀加剧,形成了如今的高山峡谷,因此梅里大峡谷的内力与外力作用分别是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C正确,ABD错。故选C。【10题详解】由图可知
,大峡谷两侧山地众多,山高谷深,耕地有限,聚落布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一是因河谷水流汇集快,较高处可避开山洪侵袭,二是少占或不占耕地,A对;峡谷中聚落分布之处,并不是地势最高之处,故与便于观察,抵御外敌无关
,B错;河谷地带地形更为平坦,C与题意不符;位居高处,凉爽通风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澜沧江梅里大峡谷海拔高差大,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再加上位于地壳运动活跃地带,地质条件复
杂,多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故桥梁建设难度大,B对;河流上游河谷深且窄,A错;该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不足,但是主要施工人员外地专业技术工人,C错;该地山高谷深,曲流发育程度低,D错。故选B。【点睛】峡谷是指谷坡陡峻、深度大于宽度的山谷。它通常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谷坡由坚硬
岩石组成的地段,当地面抬升速度与下切作用协调时,最易形成峡谷。地面冷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的气压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风。图示意某地近地面的等压线分布,图中箭头表示该地风向及受力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代表摩擦力的箭头是()A.甲B.乙C.丙D.丁13.图中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12.D13.B【解析】【1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近地面风的形成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有关,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读图可知,乙代表的是地转偏向力,甲是风向,
丙是地转偏向力,丁是摩擦力,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结合上题,乙箭头垂直于等压线,因此乙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大气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
并指向低压。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的影响。近地面风的形成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读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两种气候①、②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题。14.下列有关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A.A一高气压带一空气受热上升形成B.E一低纬信风带—东南风C.C一低气压带一冷暖空气相遇形成D.H一高气压带一空气冷却下沉形成15.与②气候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AB.EC.GD.H16.造成①气候夏季降水特征的
是()A.AB.BC.ED.G【答案】14.C15.C16.B【解析】【14题详解】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A一低气压带一空气受热上升形成,A错;E一低纬信风带—东北风,B错;C一低气压带一冷暖空气相遇形成,C对;D一高气压带一空气冷却下沉形成,D错。
故选C。【15题详解】读两种气候①、②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并结合所学知识,①为地中海气候,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与②气候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盛行西风带,即与②气候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G风带,C对,排除ABD。故选C。【16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①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特
征的是炎热干燥,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即造成①气候夏季降水特征的是B气压带,B对,排除ACD。故选B。【点睛】气压带和风带判读: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
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的式。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17.读“
地球光照图”及“地球公转轨道及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虚线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完成下列问题。(1)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____位置。(2)图中ACB表示晨昏线,其中AC线是____
线(晨线/昏线),这天D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3)如左图所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4)当地球由甲位置到丙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答案】17.①.夏至②.乙18.①.昏线②.1819.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0.先变慢,后变快【解析】【分析】本题以
地球光照图和地球公转轨道及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光照图的判读、公转图的判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南顺北逆”可知,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太阳光照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
区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节气,此时地球公转到右图中乙的位置。【小问2详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图中AC线即将进入夜晚,为昏线。由图可知,D点昼夜比为6:2,即昼长18小时,夜长6小时。【小问3详解】左图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小问4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为春分(3月21日前后),丙为秋分(9月23日前后)。当地球由甲位置到丙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先接近远日点(7月初),然后再远离远日点,公转速
度的变化是先变慢,后变快。18.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东西向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判断,图中①处为____(背斜、向斜),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该处由中心往两翼岩层变化是:____。(2)简述图中谷地③的形成原
因。(3)判断图中河流②的流向,并从地转偏向力的角度,说明理由。(4)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铁路,则铁路隧道的工程地址应选在①、②、③中的哪处地下?试说明理由。【答案】18.①.向斜②.由新到老19.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因顶部受张力影响,岩层相对破碎,易
被外力作用侵蚀形成谷地。20.河流从南向北流。理由:河流东岸的坡度大,说明东岸受河流侵蚀作用强,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河流右岸受到侵蚀(冲刷),即由南向北流的河流,东岸(右岸)侵蚀强,坡度陡,所以该河流的流向为从南向北流。21.③处。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
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作用(岩层较稳定),又能引导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少渗漏事故(不易积水)。【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某地东西向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质构造和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判断,图中①处岩层向上弯曲,为向斜;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该处由中心往两翼岩层变化是由新到老。的【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③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在地貌上成谷地,其形
成原因顶部受张力影响,裂隙比较发育,岩层相对破碎,易被外力作用侵蚀,形成谷地。【小问3详解】读我国东部某地东西向地质剖面示意图,根据图中指向针,结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判断,图中河流②的流向是河流从南向北流。理由: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流东岸的坡度大,说明东岸
受河流侵蚀作用强,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河流右岸受到侵蚀,由南向北流的河流,东岸为河流流向的右岸,受到的侵蚀作用强,坡度陡,所以该河流的流向为从南向北流。【小问4详解】根据图示信息
可知,③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层向上拱起能够起良好的支撑作用,隧道在修建和运行过程中不易垮塌;背斜岩层走向利于排水,隧道内不易积水,能够减少渗漏事故的发生。19.下图是“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
A气压带的名称为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气候特征是____。(2)B风带名称____,C风带的风向是____。(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___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南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4)图b中西南季风的成因是____。【答案】19.①.赤道低气压带②.热带雨林气候③.全年高温多雨20.①.东北信风带②.西南风21.①.甲②.西北风③.东北风22.夏季,太阳直射
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解析】【分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为材料,涉及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的相关知识,考查是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
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小问2详解】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B位于二者之间,为低纬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即东
北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北风;南半球的信风带为东南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南风。【小问3详解】图a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图b中为甲图;读图可知,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西北风,南亚地区的风向为东
北风。【小问4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