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 生物 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1.410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 生物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 生物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 生物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 生物 答案.docx,共(19)页,1.41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16e1a9c09a2c72132ba09577c26b2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博师高级中学高二年级春季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C.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D.对农作物上的蚜

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也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分析】调查种群密度时,针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也可采用样方法,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光的动物采用标记重捕法。【详解】A、针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也可采用样方

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B、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光的动物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C、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样方法的取样发放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C错误;D、

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B。2.种群作为遗传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有其特有的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快B.年龄结构通过

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D.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防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

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A错误;B、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如增长型的种群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B

正确;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如无迁入、迁出情况下,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增加,C正确;D、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防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防治越早越好,预防到达K

/2,D正确。故选A。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选用的葡萄糖溶液的浓度越高,酵母菌增长速率就越快B.在计数室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培养液C.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也需要进行重复实

验D.计数操作时需用台盼蓝进行染色,只需统计未被染色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

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详解】A、葡萄糖溶液浓度过高,可能造成酵母菌失水,A错误;B、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B错误

;C、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需要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C错误;D、计数操作时需用台盼蓝进行染色,台盼蓝是大分子,不进入活细胞,只需统计未被染色的细胞,D正确。故选D。4.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

处环境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B.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C.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数量多,适合弱光生

存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为了适应环境从而生存下来,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详解】A、荒漠中的爬行动物如蜥蜴表皮有

角质鳞片,可以减少水分散失,A正确;B、草原中的植物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散失,抵抗干旱,B正确;C、森林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体积大,C错误;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的气孔在夜间开放,也可以减少

水分散失,D正确。故选C。5.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的“蚂蚁森林”是阿里巴巴公益项目的成果之一,目前极耐旱的梭梭树在该地区已被大量种植,使不断沙漠化的阿拉善成为绿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种群被另

外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B.阿拉善地区由沙漠化到成为绿洲,此演替方式为初生演替C.无论沙漠化还是形成绿洲,都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D.“蚂蚁森林”的植物一般种植在荒漠地区,故不存在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演替类型是根据起始条件划分的。初生演替是

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

替,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外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A错误;B、沙丘上发生的是初生演替,但阿拉善地区由沙漠化到成为绿洲

的过程有认为种植数目的过程,此演替方式为次生演替,B错误;C、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无论沙漠化还是形成绿洲,都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C正确;D、“蚂蚁森林”的植物一般种植在荒漠地区,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

确的是()A.K值是环境能够容纳某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隐含的是种间竞争关系C.杨树林中杨树高矮不一形成了明显的垂直结构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答案】B【解析】【分

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详解】A、K值是最大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A错误;B、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两种物种,体现了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C、群落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

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杨树林中杨树高矮不一不是群落关系,C错误;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B。7.立体高效栽培是目前日光温室发展的一个方向,这种栽培方式能在有限的空

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采用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打破了传统日光温室中单一栽培草莓的形式。在早春季节草莓收获将要结束时,垄间定植甜瓜,将再一次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潜叶蝇是甜瓜的害虫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

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阳光的利用率B.草莓和甜瓜都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该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模式中草莓与甜瓜之间竞争程度较弱D.若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捕潜叶蝇,则说明潜叶蝇是一种趋光性昆虫【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

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2、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方面看,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详解】A、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

关,立体高效栽培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有效地利用了阳光等环境资源,A正确;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但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的,B错误;C、该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模式中,由于草莓与甜瓜的种植存在时间差,因此两者之间竞争程度较弱,C正确;D、对于有趋光

性的昆虫,可以利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故若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捕潜叶蝇,则说明潜叶蝇是一种趋光性昆虫,D正确。故选B。【点睛】8.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一候时,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时,蟋蟀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三候时,老鹰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的()A.温风吹拂属于物理信息,蟋蟀翅膀发声和老鹰鸣叫属于行为信息B.蟋蟀是分解者,老鹰是消费者,都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气温对蟋蟀和老鹰的影响,体现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保护老鹰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动物的特

殊行为,对于同种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解】A、温风吹拂、蟋蟀翅膀发声和老鹰鸣叫涉及温度、声音,都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B、蟋蟀和老鹰都属于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B错误;C、气温对蟋蟀和老鹰的影响,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C错误;D、保护老鹰根本措施是就地保护,通过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从而增加种群数量,D正确

。故选D。9.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仅以CO2的形式进行B.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的④D.图中①表示的过程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的【分析】如图所示,①表示光

合作用,②和③表示呼吸作用。【详解】A、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A错误;B、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往复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正确;C、生态系统抵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植

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C正确;D、如图所示,①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A。10.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b以热能形式散失C.c用于

自身生长发育繁殖D.若d为能量,则d的量是太阳能的10%~20%【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c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

和繁殖的能量;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为生产者产生的残枝落叶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详解】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B、b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B正确;C、生产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

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a的10%~20%,D错误。故选D。11.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B.将农作物秸秆沤肥后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海洋捕捞后鱼群数量应维持在K值左右D.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分析】1、利用性引诱剂

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2、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

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A正确;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C、海洋捕捞时应该将剩余鱼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处,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这样能够使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C错误;D、利

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影响雌雄交配,故主要是通过降低害虫的出生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A。12.生态农业是一种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对植物秸秆的深度利用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如可利用秸秆作饲料、生产酒精或培育蘑

菇等。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是实现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B.用秸秆生产酒精时,秸秆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在“植物→蘑菇→人”这条食物链中,人处于第三营养级D.生态农业所遵循的最主要的生态学原理是整体原理【答案】A【解析】【分析】1、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食物链的构成,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3、在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详解】A、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实现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A正确;B、用秸秆生产酒精时,秸秆中的能

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中,B错误;C、蘑菇属于分解者,不能构成食物链,C错误;D、生态农业所遵循的最主要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错误。故选A。13.下图表示澳大利亚野兔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曲线和一开始就引入黏液瘤病毒的野兔数量变化模拟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X是没有引入病毒时野兔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曲线B.黏液瘤病毒属于消费者,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增长倍

数【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曲线X表示J型曲线,即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曲线Y表示S型曲线,即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

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详解】A、曲线X表示J型曲线,即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即表示没有引入病毒时野兔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的

增长曲线,A正确;B、黏液瘤病毒属于消费者,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B错误;C、由曲线可知,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还继续增加,C正确;D、曲线X表示J型曲线,其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增长倍数,D正确。故选B。14.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养猪场

排出的污水轻度污染后可以随水流逐渐净化。研究人员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丙、乙、丁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

中O2浓度增加C.样品2中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好氧细菌大量繁殖和藻类植物减少D.样品3的数据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是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

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详解】A、污水进入河流后,近污染源的水域藻类减少,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

解氧被大量消耗;远离污染源的水域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细菌的数量下降,因而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因此比较水中溶解氧可得出,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丙、乙、丁,A正确;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

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和P浓度增加,B错误;C、样品2中藻类减少,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然而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溶解氧大量减少,C正确;D、样品3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物质种

类和浓度与甲地水样中的相差不大,说明题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故选B。15.生态学家研究某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局部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能量B1、B

2是影响能量传递效率的主要因素B.地下存储的石油、煤炭所含能量属于D1、D2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E2D.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2/C1×100%【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A1表示生产者固

定的能量,B1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1表示初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D1表示生产者未利用的能量,E1表示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2表示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2表示次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D2表示初级消费者未利用的能量,E2表示初级消费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详解】A、能量B1(

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B2(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A是影响能量传递效率的主要因素,A正确;B、地下存储的石油、煤炭所含能量属于D1生产者未利用的能量、D2初级消费者未利用的能量,B正确;C、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E1,C

错误;D、能量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固定能量的比值,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2/C1×100%,D正确。故选C。16.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多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

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g·kg-1)草木植物种数(种)节肢动物个体数(只:样本-1)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弃耕地(对照)0.260.091.13.106.禁牧草地0.660.362.69.41.7人工灌木林0.770.422.8

7.40.8人工乔木林1.370.271.610.01.1*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物种丰富度及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和土壤含氮增加量最明显的为同一样地B.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围封禁牧的措施更有利于中温带半

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增加D.该半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答案】C【解析】【分析】表格数据显示了在不同样地中调查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草本植物种数、节肢动物个体数及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的结果。分析数

据可知,对照组的各类数据均最低;禁牧草地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人工灌木林中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和草本植物种数最多;人工乔木林中土壤含水量最高和节肢动物个体数最多。【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乔木林样地;土壤全氮增加量最明显的是人工灌木林

,A错误;B、生物多样性能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题中所述的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其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C、通过题意分析可知,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在三种恢复措施中禁牧草地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可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且节肢动物个体数较多,因此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围封禁牧措施,C正确;D、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

更强,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17.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2公顷的调查区内,科研人员放置了2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田鼠36只,将捕获的田鼠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4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

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密度是N只/100m2,则N=___。(2)由于田鼠在被标记后就容易被捕食者所捕食,因此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3)在调查时,发现该草原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营养结构。①若c所含能量为5.0×

109J,d所含能量为2.0×108kJ则a最多含能量___kJ。②已知该草原数年前遭受过铅污染,图中所代表的生物中含铅比例最高的是___(填字母),此现象称为___。③向该草原引入专门以d为食的动物后,a的数量变化是___(填“增加”或“减少”)。【答案】(1)1.8(2)

大(3)①.1.6×108②.a③.生物富集④.增加【解析】【分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小问1详解】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种群数量:36=40:4,种群数量=3

60只(20000m2),若该地区田鼠种群密度是N只/100m2,则N=360÷200=1.8只/100m2。【小问2详解】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

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因而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大。【小问3详解】①若使a含能量最多,应按照传递效率为20%计算,则传递给第二营养级(b、d、e)的能量为5.0×109kJ×20%

=1.0×109kJ,d所含能量为2.0×108kJ,故可知b+e的同化量为1.0×109kJ-2.0×108kJ=8.0×108kJ,所以a最多获得8.0×108kJ×20%=1.6×108kJ。②已知该草原数年前遭受过铅污染,图中所代表

的生物中含铅比例最高的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a,此现象称为生物富集。③向该草原引入专门以d为食的动物后,d数量减少,b、e的数量增加,故a的数量增加。18.某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开展了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欲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燕隼、盘

羊、斑羚等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结果发现,动物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越少,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___的特点。(2)尽管该草原生态系统远离工业化城市,但该研究人员发现,终生未离开过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斑羚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前

高出近50倍,这说明铅循环具有___特点,它可以沿着___进入斑羚体内。(3)该草原在保持水土、防洪抗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4)由于人为超载放牧和鼠害等,该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保护。当地牧民响应国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为保护该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积极献计献策。请你就草地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两点建议:(答案合理即可)___。【答案】(1)①.标志重捕法②.单向

流动,逐级递减(2)①.全球性②.食物链、食物网(3)间接(4)①.就地②.加强放牧管理,合理放牧;引入鼠类天敌,严控鼠害;增加入工植被;增加牧用型物种种类,提高生物多样性等【解析】【分析】调查种群密度是根据种群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方法,对运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广的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运动能力弱、

运动范围小的采用样方法;对需要精确计算的采用逐个计数法。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的特点。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小问1详解】草原生态系统中燕隼、盘羊、斑羚等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结果发现,动物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越少,原因是能量流动

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小问2详解】终生未离开过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斑羚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前高出近50倍,是因为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铅可以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斑羚体内。【小问3详解】该草原在保持水土、防洪抗旱、调节气候等方

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态功能,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小问4详解】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当地牧民响应国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为保护该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积极献计献策。请你就草地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建议:

加强放牧管理,合理放牧;引入鼠类天敌,严控鼠害;增加入工植被;增加牧用型物种种类,提高生物多样性等。19.“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

养猪、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沼气工程等多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得到了良性发展。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

___。动物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在沼气池中,粪便经过硝化细菌的___作用,可以形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2)这种生产模式对环境的污染小,因为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变成了本系统或者另外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实现了___。将沼气池中的沼渣作肥料,就能___,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家禽

、家畜粪便在传统农业中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而在“四位一体”农业中作为沼气池的原料,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___。【答案】(1)①.农作物②.分解(2)①.废物资源化②.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③.提高能

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解析】【分析】1、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

展的现代农业;2、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小问1详解】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农作物。动物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在沼气池中,粪便经过硝化细菌的分解作用,将氨气转变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小问2详解】这种生产

模式对环境的污染小,因为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变成了本系统或者另外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将沼气池中的沼渣作肥料,就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家禽、家畜粪便在传统农业中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而在“四位一体”农业中作为沼

气池的原料,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20.如图为“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2)据图分析蚕和猪的部分___(填“能量同化量”或“能量摄入量”)可流入鱼体内;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能提高经济效益的

机理是___。(3)鱼塘捕捞一般剩余量为K/2,其目的是___。(4)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其原因是___。(5)鱼塘在发生水华现象后,一般不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是因为___。【答案】(1)

桑树、甘蔗固定的太阳能(2)①.能量摄入量②.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3)既能保持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又能持续高效获得产量(4)生物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5)鱼塘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分析】1、生态

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桑树、甘蔗,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桑树、甘蔗固定的太阳能。【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

蚕和猪的部分能量摄入量(粪便)可流入鱼体内;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机理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小问3详解】鱼塘捕捞一般剩余量为K/2,其目的是既能保持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又能持续高效获得产量。【小问4详解】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生物成分少,营养

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小问5详解】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水华现象发生之后,一般不会导致鱼塘生态系统的崩溃,而会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21.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入

侵种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敌,因而生长迅速,导致本地物种衰退甚至消失。回答下列问题:(1)入侵种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型,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___(至少答出两

点)。(2)三裂叶豚草是辽宁省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某锈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方法:在三裂叶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

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发病情况。实验结果是:___。(3)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试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试验结果见下表。组别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

-2)第1年第2年第3年A:三裂叶豚草8.0712.2412.24B:三裂叶豚草+锈菌7.656.434.77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8.112.4312.78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4894.023.1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除锈菌外,

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___,判断依据是___。(4)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___;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答

案】(1)食物充足、空间充裕、没有敌害等(2)只有三裂叶草出现锈斑,其他植物叶片正常生长的.(3)①.野艾蒿②.D组的三裂叶豚草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4)①.种植野艾蒿②.喷洒锈菌【解析】【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小问1详解】在生存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无限增殖,呈现“J”型增长。【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某锈菌对三裂叶脉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可知,在三裂叶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只有三裂叶草出现锈斑,其他植物叶片正常生长。【小问3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D组

和B组与对照组相比,都降低了三裂叶豚草生物量,由此可得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野艾蒿。【小问4详解】在被三裂叶豚草入侵前可进行生物预防,即种植野艾蒿;当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了,则需要进行喷洒锈菌及时治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

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