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9)页,461.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0bb5f519d106ad8d4670ae2d1f47ac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一生物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B.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I-D
.HCO3-、HPO42-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详解】A、人
体的内环境指细胞外液,A错误;B、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B正确;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I-,C正确;D、血浆PH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正确。故选A。2.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B.细
胞外液和消化液C.细胞内液和血液D.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连,消化液不属于体液。【详解】细胞内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消化液不属于
人体内环境,B错误;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理解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哪类动
物生活在液体环境中,并且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A.蝌蚪B.草履虫C.淡水鱼D.海带【答案】B【解析】【分析】单细胞生物体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体,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媒介是内环境。【详解】蝌蚪、淡水鱼、海带都是多细胞生物,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体,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即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4.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
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表示液体,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b之间隔以细胞膜B.b与d之间隔以毛细血管壁C.b的来源有细胞内液和血浆D.b的去向有血浆和淋
巴【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是毛细血管,B是淋巴,C是组织细胞,a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血浆。【详解】A、a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它们之间隔以细胞膜,A正确;B、b是组织液,d是血浆,它们之间隔以毛细血管壁,B正确;C、b是组织液,可以由血浆转化来,也
可以来自细胞内液,C正确;D、b是组织液,其去向有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D错误。故选D。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可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B.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
能成为抗原C.人体胸腺病变,其免疫将明显下降D.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更广,作用时间更长【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
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详解】A、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可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A正确;B、衰老的、癌变的细胞可能成为抗原,故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可能成为抗原
,B错误;C、人体胸腺病变,则T细胞的数量下降,将直接影响细胞免疫,也会影响体液免疫,即表现为其免疫将明显下降,C正确;D、由于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传送来实现的,因此,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更广,作用时间更长,D正确。故选B。【点睛】6.
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B.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
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层,B是神经系统,D是激素,因此若生命活动的调节没有D参与,只有B参与,则其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若神经系统和激素都参与调节,则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都用;若只有激素发挥作用,则属于体液调节。【详解】A、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为C→D→E来实现,这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B、人手被针扎属于神经调节,通过A→B→E实现,这是神经调节过程,B正确;C、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水盐平
衡调节中枢,通过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器官,C错误;D、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通过A→B→C→D→E来实现,D正确。故选C。【点睛】7.对直接参与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神经系统③循环系统④内分泌系统⑤呼吸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泌尿系统A.
①③④⑤B.②③⑦⑧C.①③⑤⑧D.①③④⑥【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内环境,人体细胞需要的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然后进入细胞,细胞需要的养料由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进入消化系统由消化系统运输至组织细胞进入组
织液,然后再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和养料进行代谢,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行循环系统,由消化系统运输至呼吸系统排除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细胞产生的尿素、尿素、大部分水等由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除体外,还有部分的水、无机盐等
通过皮肤以汗的形式排出。【详解】①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然后进入组织细胞,①正确;②神经系统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②错误;③人体细胞需
要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都需要经过循环系统的运输,③正确;④内分泌系统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的物质交换过程,④错误;⑤人体细胞需要的氧气需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然后进入组
织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要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⑤正确;⑥运动系统不直接参与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⑥错误;⑦生殖系统不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⑦错误;⑧人体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大多数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⑧正确。
即①③⑤⑧正确。故选C。【点睛】8.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体液和免疫共同调节B.有正负反馈两种调节机制C.血糖浓度是由多种激素调控D.饮水过多时只排水不排盐【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
、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分析可知,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实现稳态的调节,A正确;B、内环境稳态的实现有正负反馈两种调节机制,激素分级调节中有负反馈,排尿反射中有正反馈等,B正确;C、血糖浓
度是由多种激素进行调控的,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C正确;D、饮水过多时会导致尿量增多,但也是不仅排水而且排盐,D错误。故选D。【点睛】9.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渗透压的上升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C.细胞代谢紊乱D.白化病【答案】C【解析】【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详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
,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上升,A错误;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温度、PH等理化性质可能会失去动态平衡,B错误;C、人维持稳态的条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
谢紊乱,C正确;D、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不是由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引起的,D错误。故选C。【点睛】10.下列结构中不存在突触的是()A.脊髓B.树突→轴突C.轴突→细胞体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内【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是神
经元之间相互接触的位置,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两类,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间隙再到突触后膜,只能从轴突到树突或胞体。【详解】A、脊髓是神经中枢,内含有多个神经细胞,含有突触结构,A错误;B、一个神经元的突起包括树突
和轴突,从树突到轴突可以是从一个神经元的内部的树突到轴突,不存在突触,B正确;C、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两类,轴突→细胞体可以构成突触,C错误;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含有2个神经元,一个突触,D错误。故选B。【点睛】11.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
或战粟)。”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A.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B.皮肤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C.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D.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答案】C【解析】【分析】在寒冷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冲动传至下丘
脑,使下丘脑产生以下活动:一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使机体代谢增强,抗寒冷能力增强;二是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详解】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战栗产热是由于骨
骼肌的不自主收缩导致的,故效应器为骨骼肌;骨骼肌收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产热,以在寒冷中维持体温的恒定。B、A、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12.人做完某种手术后,要观察排尿量,正常人每天1.5升左右,金女士做完垂体瘤手术后,出现了尿崩现象——每天排尿5升,应给她注射下列哪种物质()A.生长激素B
.生理盐水C.抗利尿激素D.5%的葡萄糖液【答案】C【解析】【分析】水盐平衡调节的感受器和中枢均位于下丘脑,饮水过多时的调节为: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
量增加。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正常人每天1.5升左右,金女士做完垂体瘤手术后,出现了尿
崩现象--每天排尿5升,那么需要给病人注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故选C。1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B.完整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C.兴奋在反射弧中也可以
双向传导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主要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详解】A、寒冷刺激时,感受器分布于皮肤等位置,而效应器是骨骼肌、皮
肤血管、立毛肌等,A错误;B、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C、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故选B。【点睛】14.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动物的大脑越发达学习和记忆功能就越强大B.人的新突触建立的越多,越可能形成长期记忆C.学习中要动用各种器官,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D.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答案】D【解析】【分析】人
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详解】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动物的大脑越发达,学习和记忆功能就越强大,A正确;B、人的新突触建立的越多,越可能形成长期记
忆,B正确;C、学习中要动用各种器官,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C正确;D、学习和记忆为高级功能,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高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脑的高级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
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5.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答案】D【解析】【详解】“作答试题”行为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所以中枢一定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区,而作答试题主要是看字、写字而非听、说,所以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是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和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而下丘脑是调控内脏活动(植物性神经活动)以及人体对内外刺激发生情绪性反应的高级调节部位。故选D。【点睛】本题要求考生能运用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有关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对问题进行解释并做出合理的判断。16.下列
关于神经系统不同中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中含有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C.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则患者会患运动性失语症D.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则患者会患运动性失语症【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
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
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B、脑干中有基本生命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正确;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后
则会患运动性失语症,C正确;D、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则患者会患听觉性失语症,D错误。故选D。【点睛】17.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A.都是
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
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而膜内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详解】膜内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即由左向右,而膜外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
相反,即由右向左,C正确。故选C。18.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下列哪项不是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A.体温下降B.皮肤血管收缩C.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答案】A【解析】【分
析】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
腺激素等让代谢加强来增加产热。【详解】A、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A错误;B、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B正确;C、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
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C正确;D、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D正确。故选A。19.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以采取哪项实验措施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B.用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C.用碘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D.用甲状腺功能不足
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激素是小分子有机物,可用饲喂法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详解】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小狗体内甲状腺激素会减少,A错误;B、用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
发育正常的小狗,会导致小狗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增多,可以观察引起的病变,B正确;C、由于小狗发育正常,因此用含碘食盐连续饲喂不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C错误;D、向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使它表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D错误。
故选B。20.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免疫的是()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菌感染C.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机体抵抗力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得此病【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
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详解】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注射卡介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结核菌的抵抗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C、注射免疫球蛋白(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原体,发挥
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D、患过麻疹的人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A。【点睛】2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淋巴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
熟C.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D.种了牛痘的人终身不患天花是因为相应的记忆细胞寿命长【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
、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详解】A、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A错误;B、B淋巴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T淋巴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在胸腺中成熟,B错误;C、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C错误;D、种了
牛痘的人终身不患天花是因为发生免疫反应,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且记忆细胞的寿命长,D正确。故选D。22.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的刺激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C.室内粉尘、青
霉素、宠物的皮屑都可以成为过敏原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由此可推知,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的
刺激,A正确;B、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失,B错误;C、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室内粉尘、青霉素、宠物的皮屑都可以成为过敏原,C正确;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正确。故
选B。【点睛】本题考查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与酿脓链球菌的一种抗原相似。这样,人体清除抗原的同时也攻击了心脏瓣膜,这种情况被称为()A.过敏反应B.自身免疫疾病C.免疫缺陷病D.免疫缺乏
病【答案】B【解析】【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的损伤。3.免疫缺陷: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以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获得性免疫
缺陷。【详解】结合题干的信息“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与酿脓链球菌的一种抗原决定簇相似。这样,人体清除抗原的同时也攻击了心脏瓣膜”,这种心脏病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例如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免疫失调症,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的成因,属于中档题。24.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额头上敷用冷水浸过的毛巾C.用酒精棉
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答案】A【解析】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其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加盖棉被,不利于散热,在病理情况下,比如不容易出汗,即使出汗,加盖被子后,汗液不容易蒸发,对散热作用也不大,A项错误;产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都有利于散热,即有利于降低体温,B、C项正确;适当撤减衣被可以提高人体热量的扩散,有利于散热,即有利于降低体温,D项正确。【考点定位】体温调节25.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抗体、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内环境
PH的稳定需要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C.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因此在正常情况
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
境组成成分,A错误;B、内环境PH的稳定是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B错误;C、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发生改变,如内环境温度升高,使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降低,C错误;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D正确。故选D。【点睛】26.下列有关
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B.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C.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D.免
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答案】B【解析】【分析】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T细胞,在骨髓中形成B细胞,T细胞和B细胞在抗原刺激的情况下增值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详解】A、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淋巴
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A错误;B、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B正确;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D、淋巴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但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B。【点睛】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并记忆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抗原与抗体结合B.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D.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过程【答案】A【解析】【详解】A、内环境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抗原与抗体结合主要是在血浆中进行,A正确;B、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B错误;
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消化道内,C错误;D、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是在甲状腺细胞内,D错误。故选A。28.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B【
解析】【分析】当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详解】A、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B、机
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B正确;C、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C错误;D、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
的重吸收,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重点是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的原理。29.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恢复成静息电位是通过K
+的大量外流造成的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D.反射活动中,脊髓中的低级中枢都受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调控【答案】D【解析】【详解】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不能引发电位产生,只有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的阈
值才能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由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造成的,但是恢复静息时K+外流,B正确;C、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还是外正内负,所以不一定是外负内
正,C正确;D、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B选项,关键能理清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30.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
是()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答案】
C【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或人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从表格中看出甲状腺激素偏高,胰岛素含量降低。【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
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可推测该个体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
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分析清楚表格中的数据,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考生对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1.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人
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C.③的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可参加体液调节D.B液和C液成分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其中A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①是毛细血管
壁,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组织细胞.【详解】A、结构①是毛细血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结构②是毛细淋巴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A错误;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是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导致组织液(C液)增多,B错误
;C、③的有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可参加体液调节,C正确;D、B是淋巴,C是组织液,二者成分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C。32.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艾滋病病因是HIV攻击人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能力B.免疫系统是通过防
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机能不足造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或因其它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艾滋病病因是HIV
攻击人的T细胞,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而患各种感染而死亡,A正确;B、免疫系统是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正确;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C正确;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
自身免疫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33.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与之结合,
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这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1、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
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详解】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给小白鼠注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属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又属于体液调节;②抗体是体液免疫的活性物质,其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属于免疫调节;③小猪听到主人“嘟嘟”叫声就奔向主人,是一种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故选A。34.让一位健康人甲和一位糖尿病患者乙
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1kg体重1g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如下图所示中A、B、C、D4种曲线能正确反映甲乙二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A.B.C.D.E.F.G.H.I.【答
案】C【解析】健康人口服葡萄糖后应该先增高,然后在激素调节下恢复正常,糖尿病人由于调节能力减弱,所以血糖浓度变化不大,答案C。35.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肾小管、集合管细胞D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
、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血
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C、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肾小管、集合管细胞,C正确;D、抗
利尿激素的作用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故选C。36.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②是在骨髓中产生,胸腺中成熟B.物质Ⅵ的实质是蛋白质C.细胞③为记忆细胞D.一定条件下,细胞⑤能迅速增殖分化成细胞④【答案】C【解析】【分析
】题图分析,①表示吞噬细胞,②表示T淋巴细胞,③表示B淋巴细胞,④表示浆细胞,⑤表示记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
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A、细胞②表示T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胸腺中成熟,A正确;B、细
胞④表示浆细胞,能产生抗体Ⅵ,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C、细胞③表示B淋巴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错误;D、当相同的抗原刺激时,细胞⑤(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细胞④(浆细胞),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
而强,D正确。故选C。【点睛】37.下列不完全属于免疫系统组成内容的是A.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B.淋巴细胞、淋巴结、淋巴组织和细胞外液C.胸腺、骨髓、脾脏、扁桃体D.白细胞、淋巴因子、吞噬细胞和抗体【答案】B【解析】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细胞外液不属于免疫系统,所以答案选B。38.下图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图解存在的错误是A.③和④B.⑤和⑥C.
⑦和⑧D.⑧和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糖类物质氧化时,在供氧不足时不会产生酒精;血糖可以合成肌糖元,但肌糖元不能再分解成血糖,肝糖元可以分解为血糖,故C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糖代谢,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39.某同学参加学
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B.应该及时补偿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
乱【答案】B【解析】【详解】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产生的乳酸会和缓冲物质反应,pH不会明显变化,A错误;B、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B正确;C、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由于能量大
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糖类食品,C错误;D、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酶的活性受影响,酶促反应降低,D错误。故选B。40.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
体浓度变化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二次免疫的原理:特异性免疫中,初次免疫形成的记忆细胞在再次受到特定抗原刺激时,便会迅速分裂,产生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来对抗抗原,具体的过程:第一次抗原刺激机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浆细胞,产生抗体,同时产生少量的记忆细
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由于记忆细胞迅速的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更快更多,所以二次免疫的特点:①强度更强,②更迅速,③持续时间更长。【详解】根据分析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的特点:①强度更强,②更迅速,③持续时间更长,所以A选项符合要求,BCD不符合,A正确,BCD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只需识记二次免疫过程的特点结合曲线图进行解答。二、简答题4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1)
写出下列主要器官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2)B内的营养物质进入内环境,①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②表示的过程是______
_______,完成此过程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分别通过什么途径排到体外?__________________。(4)当器官C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___________,最终会引
起死亡。(5)当病原体进入内环境后,可通过_____________系统将其清除。【答案】(1).肺(2).小肠(3).皮肤(4).消化吸收(5).重吸收(6).肾小管、集合管壁和毛细血管壁(7).尿素通过尿液、汗液排出体外;通过呼吸排出体外(8).尿毒症(9).免疫【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
是肺、B是小肠、C是肾脏、D皮肤,过程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②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详解】(1)由分析可知,A是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B是小肠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D是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
官。(2)①是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的过程,②表示的过程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是原尿中的物质重新进入血浆的过程,需要通过肾小管壁、集合管壁和毛细血管壁。(3)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主要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还可通过皮肤以汗液
形式排出体外,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4)若器官C肾脏功能衰竭,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排出体外,进而影响了内环境的问题,则会出现尿毒症。(5)免疫系统可清除进入内环境的病原体,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点
睛】熟知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分析图中的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42.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
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免疫。(3)图2所示的免疫
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填图中字母)。(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
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
一步将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
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答案】(1).f(2).Y(3).B细胞增殖分化(4).体液(5).e(6).k(7).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8).同种且生长状态相同的(9)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10).④【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1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其中a表示T细胞、b表示吞噬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f表示淋巴因子、k表示记忆细胞、Y
表示抗体;m表示胸腺,n表示骨髓。图2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图中A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B表示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1)图1所示过程为体液免疫,其中Y为抗体,f为淋巴因子,二者均为免疫活性物质。(
2)图1中的c为B细胞,③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过程,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3)图2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A到B过程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e细胞为效应T细胞。(4)图1中的k是记忆B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进一步产生大量的
抗体。(5)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同种且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④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点睛】本题以免疫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
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实验设计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本题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进而判断图中字母指代;并且识记免疫活性物质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