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640.5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doc,共(19)页,64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ff24a2edcbc9743e44acfe12111571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定远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实验班地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部分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长城站和中山站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山站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燥B.中山站自转线速度较大C.长城站上可常年看到极光

D.长城站在中山站的东南方向2.南极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的形成环境与南极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差甚远,说明()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壳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D.人类活动影

响自然环境【答案】1.A2.C【解析】【1题详解】读图得知,中山站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较小,B错;长城站位于南极圈外,不能看到极光,C错;根据经纬网判断,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D错;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上,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上,判断中山站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燥,A

对。故本题选择A。【2题详解】南极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的形成环境与南极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差甚远,说明南极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具有煤、石油形成的条件,地壳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C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也没有说到人类的影响,A、B、D错。故本题选择C。火地岛位于

南美洲的最南端,1520年,航海家麦哲伦到达此岛时,首先看到当地土著居民在岛上燃起的堆堆篝火,遂将此岛命名为“火地岛”。火地岛上有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也称世界尽头,距南极洲仅有800公里。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据图推断,岛上四地中降水最

多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乌斯怀亚闻名世界的是A.地理位置B.自然风光C.矿产资源D.人文风情5.当丙地迎来太阳与海面成一线时,当地时间最有可能是A.1月某日8时B.4月某日5时C.7月某日16时D.1

0月某日20时【答案】3.C4.A5.C【解析】该岛位于南美洲南端,位于西风带内,盛行西北风。丙地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乌斯怀亚被称为世界尽头,距南极洲仅800公里。丙地西北方向是海面,7月份日落西北方向。【3题详解】该岛位于南美洲南端,位于西风带内,盛行西

北风。据图推断,岛上四地中,丙地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C对。受南美洲大陆阻挡,甲地受西风带影响小,A错。乙地、丁地位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B、D错。【4题详解】乌斯怀亚被称为世界尽头,距南极洲仅800公里,闻名世界

的是地理位置,A对。自然风光、矿产资源、人文风情缺少独特性,不是闻名世界的主要原因,B、C、D错。【5题详解】读图,丙地位于岛屿西北侧,当丙地迎来太阳与海面成一线时,应是日落时刻。A、B错。7月份南半球是冬季,18点前日落在西北方向,当地时间最有可能

是7月某日16时,C对。10月份是南半球夏季,日落西南方向,是陆地,D错。夏日的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

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6.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①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③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

主要原因是盐碱化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7.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土地退化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答案】6.B7.C【解析】【6题详解】A

地为三江平原,对其范围内荒地、沼泽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应加以保护,B为松嫩平原,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农产品基地,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当地面临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方向。故选B。【7题详解】湿地被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沙化,引起土壤盐碱化,沙尘暴增加,使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骤减。酸雨危害主要是由于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导致的,与湿地破坏无关,故选C。【点睛】湿地的生态效益:(1)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超过40

%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都在湿地中栖息和繁殖。(2)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

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3)提供水资源。水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中被称为“生命之源”,专家特别指出,在考虑淡水资源的问题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

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4)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读“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线路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8.箭头⑤的运输方式是()A.管道运输B.水陆联运C.高压输电D.航空运输9.有专家指出,③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

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入侵A.

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10.①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C.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D.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改善

【答案】8.C9.A10.D【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⑤为西电东送的南线工程,主要是水电,因距离较远,能源的输送方式是高压输电。故选C。【9题详解】③工程为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沿线地区地势低洼,京杭大运河的水会补给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过高。在春秋较

干旱季节,会出现地表积盐较多现象。故选A。【10题详解】①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该工程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故选D。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对乙自然区特

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C.热量不足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12.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答案】11.A12.B【解析】【11题详解】读图,乙自然区是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A正确,选A。北方河流流量小,有结冰期,B错误。南方地区热量充足,C错。北方地区植被以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为主,D错。【12题详解】丙区是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

温低,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B对。河谷地区土壤肥沃、有丰富的水源不是主要自然原因,A、D错。人口稠密,劳动力多不是自然原因,C错。点睛: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河流有结冰期,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央广网呼和浩特12月29日消息: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伦湖,冬捕开始,一

网收获十吨鱼。读呼伦湖附近图,完成下列各题。13.图示区域被一列著名山脉穿过,该山脉走向是()A.东西B.南北C.东北西南D.西北东南14.呼伦湖鱼品质远高于其他大湖的淡水鱼,其原因是()①热量条件好,饵料丰富②生态环境优越③

水温低,生长缓慢④冬季捕捞,生长期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5.图中沿48°N门西向东农业生产类型是()A.渔业、放牧业、种植业、林业B.种植业、舍饲畜牧业、放牧业、林业C.放牧业、林业、舍饲畜牧业、种植

业D.舍饲畜牧业、淡水渔业、林业、种植业【答案】13.C14.C15.C【解析】【13题详解】根据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知,该山脉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故C项正确。【14题详解】该湖泊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故①错误;当地受人

类生产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优越,故②正确;纬度较高,水温低,生长缓慢,故③正确。结合选项,C项正确。【15题详解】考查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自西向东农业生产类型是放牧业、林业、舍饲畜牧业、种植

业,故C项正确。民勤绿洲位于河西走廊三大内流河之一的石羊河的最下游,地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三面包围之中,东南距黄河约200km,年均降水量110mm,年均蒸发量2646mm。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

脆弱,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示意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A.0~20kmB.20~40kmC.40~60kmD.60~80km17.“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A.植

被覆盖率较高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C.地下水流向荒漠区D.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18.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有A.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B.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C.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D.跨流域从黄河调水【答案】16.A17.D18.D【解析】本题组主

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绿洲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中距县城0-20KM的距离,地下水位下降明显,说明过度开采地下

水,是“生态裂谷”的位置。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1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故A错误;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故B错误;由于“生态裂谷”地下水位低,不会流向荒漠区,故C错误;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植被少,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有可能转

化为流动沙丘,故D正确。【18题详解】该地气候干早,不适宜全面造林,且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会增加水资源的消耗;交错带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但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荒漠区发展灌溉农业易加剧荒漠化,造成土地盐碱化。该地区降水

量小,水资源总量少,从黄河调水可有效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故选D。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①增加木材产量②改善生态环境③增加农民收入④调整农业结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0.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19.D20.C【解析】【分析】该组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19题详解】由题分析,注意“直接目的”,“退耕还林”

减少了耕地面积,增大了林地比重,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表现,既调整了农业结构,又改善了相应地区的生态环境。故D正确。【20题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①表示三北防护林,其主要的作用是防风固沙;②表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表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台

风、海浪的侵袭的作用。故C正确。【点睛】本题以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难度一般。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地区,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A.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22.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D.大大增加黄河流

域的总水量【答案】21.D22.A【解析】【分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电力资源(水能资源)要从河流流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2)明确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黄河上游水电站发

电量就减少了,这样就更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黄河下游断流天数也会减少。【21题详解】川、渝地区河流水量大,地处河流的上游,且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川渝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D对。当地的煤碳等

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且川渝地区阴雨天气多,太阳能资源也并不丰富,四川天然气资源丰富,但与其电力丰富没有关系,故其余选项可排除。【22题详解】该方案实施后,减少了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更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A对。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主要是

中游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故B可排除;不会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也不会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C排除;由于是输电,不会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D排除。【点睛】要解决黄河断流问题,重点在于解决枯水季节来水少用水多的矛盾,其原则有四:一是增加来水量;二是减少用水量;三是调整用水时间;四是强

化水体质量保护。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3.近50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C.字母A处的荒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D.全球气温升高,地面

植被死亡24.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B.降雨量小,持续干旱促进土地荒漠化的进程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D.人类活动中的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答案】23.A24.D【解析】

【23题详解】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降水量减少,荒漠化较严重,故A项正确;B、C项均为人为因素,故均可排除;气温升高但并没有导致植被的死亡,故D项错误。【24题详解】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自然因素

起到次要的作用,人类活动中的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故D项正确。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5.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A.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

26.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C.入湖泥沙量减低D.草原生产量减低【答案】25.A26.B【解析】试题分析:【25题详解】根据图中地名等信息可知,该地为北美洲五大湖沿岸地区,湖泊水蒸发增加了大气中水汽含量,使的该地夏季降水增加

,有利于①区域夏季农作物生长,A对。该地纬度较高,冬季农作物几乎无法生长,冬季降水不能对作物产生有利影响,C错。湖泊对沿岸地区气温具有调节作用,使其气温季节变化较小,夏季气温降低,冬季气温增高,不利于农作物生长,B、D错。【26题详解】④区域

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地区,该地区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破坏植被,造成森林覆盖率减小,B对。吸收温室气体能力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A错。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入湖泥沙量增加,C错。根据图例,该地发展的是乳畜业,草原生产量增加,D错。考点:湖泊对区

域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巴西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过度采伐,“地球之肺”--热带雨林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2010年11月3日,美国银行承诺将投放100万美元,用于支持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巴西和印度尼西亚进行的创新模式

森林保护工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7.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①发展雨林观光旅游业②发展雨林生态农业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相结合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8.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

少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27.B28.A【解析】【27题详解】“保护性开发”,故应注意保护和

开发相结合,故④错误。故选B。【28题详解】雨林中生物循环旺盛,有机物合成速度快,当然雨林植物吸收作用强烈了。植物快速吸收了土壤中的养分,也是造成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之一。故选A。【点睛】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1)人口增长,新增人口需要耕地,开辟农场要毁坏大面积雨林;(2)为了

偿还外债巴西政府大量出口木材,要砍伐大面积雨林;(3)一些外国公司伐木、开辟农牧场毁林;(4)当地贫苦农民发展迁移农业,重复掠夺导致雨林破坏;(5)为了开发雨林,修建雨林公路毁林;(6)采矿及工业、城镇建设毁林.读我

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29.上图示地区降水的分布特征是()A.由东南向西北地区减少B.山区降水小于周边地区C.由西向东逐渐增加D.河谷降水大于山地30.近几十年来,弱水流程逐渐缩短,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较

低,冰川融化量较少,补给水量减少B.气候变暖,植被减少,蒸发增加C.过度开采地下水,河水大量减少D.沙尘暴日益频繁,河道淹没【答案】29.A30.B【解析】考查区域环境问题。【29题详解】读图可知,上图示地区降水的分布特征是由东南向西北地区减少。故选A。【30题详解】弱水是祁连山冰雪融

水补给,近几十年来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大,补给量增大。但是由于该区域植被减少,蒸发量增加,同时下渗严重,更重要的是引水灌溉量增加,导致河水水量大量减少,流程逐渐缩短;该地近几十年来,河水大量减少不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河水水量大量减少与沙尘

暴日益频繁、河道淹没之间没有关系。故选B。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31.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请据图说明你的判断理由。(2)结合左图,分析右图中甲区域的降水特征及其原因。(3

)左图中中部地区是我国是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区,试分析其发展商品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4)虽地处内陆,但P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原因是什么?(5)A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案】(1)地形以高原为主。理由是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大多在10

00米(500米)以上,且分布比较稀疏(起伏较小)。(2)甲区域降水量较多。暖湿气流(夏季风)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3)夏季光热充足;日温差较大;有灌溉水源;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4)P城旅游资源丰富(敦煌古城遗址),旅游业发达。(5)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保护现有植被,营造防护林(积极植树造林)。【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大多在1000米以上,且分布比较稀疏,说明起伏较小,为高原地形。根据经纬度和省区轮廓分析,图示地区主要是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2)读图甲,对应图乙中的甲区域位于祁连山东麓,

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所以甲区域降水特征是相对于周围地区,降水量较多。(3)读图,图甲中中部地区是河西走廊,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夏季光热充足,日温差较大。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和部分山地降水,灌溉水

源充足。山麓地带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4)根据省区轮廓分析,P城有敦煌古城遗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所以带动着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快,占比重大。(5)A河是内流河,流域内降水少,气候干旱,所以要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退耕

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现有植被,营造防护林,积极植树造林。考点:等值线图判读,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甲国位于非洲西北部,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3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首要经济部门,石

油开采量居非洲前列,石油和天然气占出口总值95%以上。还开采和出口铁矿石和磷灰石,另外葡萄酒、柑橘、蔬菜、橄榄油也是其传统出口商品。材料二甲国简图及甲国①②两城市气候资料。(1)比较①②两城市的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简述甲国在③地开发油气资源需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3)结合图文资料,指出为实现本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①城市的月均温、年均温低于②城市;因为①城市的纬度比②城市高,获得太阳辐射少。①城市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降水量大于②城市;成因:①城市夏季受副热带高压

带的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②城市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全年少雨。(2)甲油气田位于撒哈拉沙漠腹地,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频繁,施工环境差;人口稀少,劳

动力缺乏;开发历史短,工业和基础设施薄弱。(3)对农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工业结构,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本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利用

海陆交通便利优势,发展港口贸易,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气候特征的分析及成因,石油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详解】(1)气候特征主要从

降水特征和气温特征来分析,成因主要从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来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等;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包括: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结合图示①地纬度明显高于②地,因此

①城市的月、年均温低于②城市;①地位于30°-40°大陆的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降水量较多;②城市位于副热带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全年少雨。年降水量较小。(2)甲油气田位于撒哈拉沙漠腹地,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导致施工环境差;同时为沙漠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需要大量的引进劳动力进行资源开发;加之该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发历史短,工业和基础设

施薄弱,交通建设及其他的基础设施可能严重不完善,这都是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3)由材料可知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结构间一,以初级农矿产品出口为主,农业与轻工业不占重要地位。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对农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调整经济结构,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海陆交通便利优势,发展港口贸易,参与国际竞争,可以利用本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33.据新华社报道,下图中甲地大片湿地被偷偷开垦为耕地,转租暴利惊人。产生这一现象

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价格的上涨使土地收益增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甲处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乙处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3)甲处湿地开垦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提出对湿地合理开发的可行性建议。【答案】(1)降

水较多,蒸发较弱,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多,来水量大;冻土广布,水不易下渗;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分条件好(2)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土壤肥沃(3)影响:气候变干,径流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污染加剧。建议:进行保

护性开发,如发展生态旅游、水产养殖等【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三江平原多沼泽的原因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以及开垦湿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合理开发的措施,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详解】(1)沼泽的成因主要考

虑水的补给多,排泄少。甲处沼泽位于三江平原: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河流有凌汛,易泛滥成灾。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2)乙处纬度高,气候条件较甲处差,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乙处为黑土,土壤肥沃。(3)甲处为湿地,湿地的主要作用有:提供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因此开垦后可能造成气候变干,径流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污染加剧。建议:进行保护性开发,如发展生态旅游、水

产养殖等;对农产品进深加工。【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沼泽形成条件分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降水多;河流有凌汛或者河流易泛滥成灾;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