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答案.docx,共(18)页,3.48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f7e1bead45dffa7723cb6cea181c74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客观题(1至35题为单选每题2分共70分)1.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开始向文明社会迈进,其最根本的经济前提是()A.农业和畜
牧业的产生B.社会分工的发展C.奴隶制度的形成D.文字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向文明社会迈进,A项正确;社会分工属于社会范畴,不是人类开始向
文明社会迈进的根本经济前提,排除B项;奴隶制度属于政治范畴,不属于经济,排除C项;文字的出现属于文化范畴,不属于经济前提,排除D项。故选A项。2.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
的一种副产品。”该观点强调,文字的产生()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带有历史的偶然性C.是社会进步的标志D.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可以得出,文字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字的产生,D项正确;A项说法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文字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排除B项;C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绘制于公元前1500年,绘有水道、壕沟、城墙、房屋、公园等不同区域和活动场所,这反映的是()A.城市发展以农业为基础B.早期城市设施基本齐全C.两河流域最早
出现城市D.城市设置出于军事目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1500年”、“水道、壕沟、城墙、房屋、公园等不同区域和活动场所”可得出早期城市建有城墙、房屋、公园等基本设施,反映了早期城市设施基本齐全,B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城
市发展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C项中“最早”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不能凸显其军事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4.图中是具有代表性文明古国,其中,将水生植物晒干制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将水生植物
晒干制成纸草的古文明为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的位置在①处,A项正确;莎草纸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性成就,其区域在非洲,②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5.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
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革命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
方式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D.叙利亚是人类文明起源【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在采取农业种植之后,阿布胡赖拉从最初的定居聚落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
房,这说明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气候因素导致了农业种植在当地的出现,但农业革命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气候,排除A项;房屋变迁是因为农业种植的出现,而非人口增多,排除C项;材料内容只能说明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并不能说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排除D项。故选B项。的6.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这表明①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②阶级和剥削的出现
是社会的一种倒退③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前提和基础④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因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
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可知,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产生私有制,而后产生阶级,因此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私有制产生后,阶级也随之出现,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因此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前提和基础;①③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判断社会的进步或者倒退
,是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促使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社会和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②说法错误,排除A项和C项;根据唯物史观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而非阶级分化,④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7.人
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
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A.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C.人类文明发展均是大河文明的体现D.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类最初各文明体及文化“轴心时代”的出现都是在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虽然各区
域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文明体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是地理气候、技术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所致,B项正确;早期人类各文明独立发展,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古雅典文明是海洋文明,排除C项;地理气候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起决定性的是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和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8.统一前的两河流域,只有各城邦的成文法和习惯法。他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一些城市的成文法或习惯法,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了一部法典,统一了两
河流域的法令。对这部法典评述正确的是()①是法老统治国家的工具②颁布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③宣扬君权神授④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统一前的两河流域”“统一了两
河流域的法令"可得出,材料所述法典是《汉漠拉比法典》,该法典颁布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时期,②正确,该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③④正确,D项正确;A项不完整,排除A项;法老是古埃及的统治者,①错误,排除BC项。故选
D项。9.伯里克利曾自豪地宣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
,而是他们有真正的才能。”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A.是开放又真正广泛的民主B.很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C.具有一定的精英政治特征D.本质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
们有真正的才能”可知,雅典公民虽能平等参政,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能力仍是基础,C项正确;材料与导致权力滥用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雅典民主具有排他性,奴隶、外邦人、妇女和儿童被排除在外,排除A项;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资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排除D
项。故选C项。10.胡夫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最大金字塔。学者估计这座金字塔的建造需要至少8.4万名劳力,如果每年工作80天(从秋季晚期到冬季,差不多是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最少的时候),需要20年才能完成。除了普通的劳动力,还需
要几百个建筑师、工程师、工匠和画匠。胡夫金字塔的修建A.主要在播种季进行B.反映了民众的需求C.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D.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金字塔是法老死后的陵墓,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建,体现了法老生前和死后的荣耀,也象征着法老的权威,D项正确
;“从秋季晚期到冬季,差不多是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最少的时候”这只是学者个人的一种假设,排除A项;法老的修建主要是法老死后的陵墓,与民众需求无关,的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法老修建陵墓对其他文明成果的借鉴,金字塔是古埃及时期古老文明的象征,排除C项
。故选D项。11.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B.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C.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D.婆
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对所有权的规定上,《摩奴法典》对不同的种姓有着截然不同的规定,婆罗门的特权被法典保护,说明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A项正确;种姓制度是世袭的,与财产多寡无关,排除B项;法律只保护高种姓者的财产,排除C项;题
干表明法律允许婆罗门剥削首陀罗,并没有体现婆罗门掌握了经济大权,排除D项。故选A项。12.雅典的宗教崇拜活动不是由具有专门知识的祭司主持,而是由城邦任命官员直接主持,负责祭神和主持祭祀仪式的官员多是从公民中抽签选举出来的,任期仅限一年。由此可知雅典城邦A.民主政治与神权相结合B.宗教活动
向全体居民开放C.宗教活动体现民主原则D.宗教崇拜根植于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雅典的宗教崇拜活动中负责祭神和主持祭祀仪式的官员多是从公民中抽签选举出来的,任期仅限一年。由此可知,雅典城邦的宗教活动体现了民主原则,C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民
主政治与神权相结合,排除A项;“全体居民”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宗教崇拜根植于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13.古巴比伦时期的法典对租赁关系有如下具体规定:所租耕牛在租用期死亡,租牛者要负责赔偿;租赁
土地的地租一般标准是收成的1/3至1/2,如遇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歉收时,损失由承租者负责。这说明古巴比伦时期私人租赁关系()A.突出租赁双方的契约精神B.保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C.强调维护出租者切身利益D.
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答案】C【解析】【详解】巴比伦法典中要求租用期的耕牛死亡,租牛者赔偿;租地期间,如果遇到灾荒歉收,承租者负责,这说明当时的巴比伦对于私人租赁关系强调维护出租者的切身利益,C项正确;契约精神强调的是按照契约关系履行,但是上述法律明显维护出租者的利益,排除A项;
出租人不等于奴隶主,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奠定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基础;在中亚的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式的城市;中国新疆塔里木地区发现的一枚中国人的陶土印章,呈现出希腊化的图
案。这表明A.希腊化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B.希腊化时期的各地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大同C.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向远东不断转移D.传播希腊文化是亚历山大东征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在东方的印
度、中亚和中国都发现有希腊文化的元素,这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说明希腊化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A项正确;“走向世界大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希腊文化中心一直在欧洲,没有不断转移,排除C项;亚历山大东征并不是为了传播希腊文
化,排除D项。故选A项。15.罗马公民马勒奥洛因弑亲遭到弟弟的控告,出于怨恨,他在遗嘱中剥夺了弟弟的继承资格。法官承认马勒奥洛有订立遗嘱的权利,但又认定弑亲者应当被视为精神病人,故根据罗马法判决其遗嘱无效。这体现出罗马法A.突出保护个人私有产权B.强调
程序与形式主义C.注重维护家庭伦理关系D.追求实用与实质正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法官承认马勒奥洛有订立遗嘱的权利,但又认定弑亲者应当被视为精神病人”体现的是罗马法具有灵活性,追求实用及实质正义,并非是形式主义,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与保护个人私有产权及维护家
庭伦理关系无关,排除AC项。故选D项。【点睛】16.古代的波斯、马其顿和罗马都曾征服很多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A.游牧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的潜能B.通过向周边地区殖民的方式建立城邦
国家C.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依靠军队和官僚体系来维持D.都依靠类似罗马法等法律体系维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的波斯、马其顿和罗马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依靠军队和官僚体系来维持,说法正确,C项正确;游牧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的潜能说法错误,排除A项;波
斯、马其顿和罗马建立的不是城邦国家,排除B项;只有罗马依靠类似法律体系维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7.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连接东亚到达中亚的交
通。这表明A.都促进政治格局变化B.都促进丝绸之路的开拓C.都促进日耳曼诸国的建立D.都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交通体系”、“连接东亚到达中亚
的交通”可知这些行动都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拓,B项正确;这些行动没有导致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日耳曼诸国的建立无关,排除AC项;张骞凿空西域不是通过战争,因此“采用马拉战车”的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18.中古西欧庄
园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包括一个或几个村庄,有的则只是一个村庄的一部分。一个典型的庄园一般由封建主的城堡、农奴的农舍群、教堂、耕地、牧场、森林、河流,还有磨坊、烘烤间等组成。这段文字反映了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经济实体B.庄园大体
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C.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中古时期西欧的庄园包括很多经济成分,这些经济成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选C;西欧的庄园是自己自足的经济实体,具有封闭性,
而非开放性,排除A;庄园并不是面向市场,以商品经济为主的说法有误,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比较发达,排除D。19.在西欧庄园制模式下,农民有意把自己的份地分成许多条田,与其他人的土地交错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同时摧毁整个地区。这
种份地经营模式A.分散了农民承担的风险B.提高了农业生产力C.提升了抵御天灾的水平D.减轻了庄园主剥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同时摧毁整个地区”可知这种经营模式有利于分散风险,故选A;这种生产模式
是为了分担风险,并没有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抵御天灾的水平,更不能因为这种经营模式而减轻庄园主的剥削,排除BCD。20.“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
,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A.是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的产物B.国王或皇帝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C.封臣的主要义务是向封君进贡财物D.封君封臣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得出这是西欧封君封臣制之下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ABC项不答题意。21.从12世纪开始,西欧城市发展迅速
,商品经济繁荣。14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经济的发展要求()A.加强王权,统一国家B.扩大教会的势力范围C.维护封君封臣关系D.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答案】A【解析】【详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要
求商品可以自由流通,所以,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统一,而当时,新型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是很强大,需要借助王权的力量实现这一目的,所以,要求加强王权,故选A;资本主义发展,反对教会的剥削和束缚,排除B;封君封臣关系不利于加强王权,不符合经济的发
展要求,排除C;D不符合“14世纪”的时代特征,排除。22.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A
.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中的“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和“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可知教皇的权威高于世俗的权威,故选A而排除BC;“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
认”则说明教权是与王权有交集的,而且是教权管着王权,故排除D。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
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这一题关键是提取出“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和“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两个信息,然后进行准确解读。23.一份11世纪的教会文献指
出:任何人接受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任命为主教或院长,教会将不予承认,并剥夺其进入教会的权利。同样地,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若将主教职位或其他神职授予他人,将受到天主的谴责,失去永生的机会。结合上述材料,
下列表述正确的①体现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冲突和斗争②该时期英国签署《大宪章》,加强了王权③目的在于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会人事权④当时法国国王与教皇对抗,召开三级会议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
材料“任何人接受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任命为主教或院长,教会将不予承认”“失去永生的机会”可知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冲突激烈,①正确;《大宪章》签署于12世纪,②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会不承认国王等世俗权力任命的主教实际上反映了教会试图避免世俗君主干涉
教会人事权,③正确;法国三级议会开始于14世纪,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4.12世纪,欧洲掀起了翻译阿拉伯文献的热潮。希腊原始文献经叙利亚文,到阿拉伯文,再被译成拉丁.文。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欧几里得和托勒密的科学著作,开
始为欧洲人所熟悉。这次大翻译运动的主要背景是A.文艺复兴在欧洲不断扩展B.欧洲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猛C.天主教会势力大幅度衰落D.东西方交流的渠道开始打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典文献的翻译是十字军东征后文化交流加深的结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欧洲对古典文化的强烈需求,反映
了12世纪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排除A项;天主教会势力的大幅度衰落是在文艺复兴以后,排除C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5.《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说∶"没有东西比
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指罗马奴隶制末期的小块土地佃耕者,其中包括被释放的奴隶——引者注)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说明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人人平等B.解放奴隶和隶农C.保护私有财产D.维护统治者利
益【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显示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小块土地佃耕者,其中包括被释放的奴隶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说明法律维护统治阶级利益,D项正确;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利益,
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排除A项;罗马帝国的社会基础是奴隶制经济,解放奴隶和隶农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与维护私有财产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6.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在全国开辟的驿道四通八达,设驿站900多处,
古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据此可知,古代世界的大国重视①道路交通建设②加强帝国内部联系③对地方的控制④强化封建政府统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阿拉伯和罗马都重视交通建设,
而交通建设有助于加强帝国内部联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正确;罗马是奴隶制帝国,排除B、C、D。27.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基督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这句话说明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之一是的A.掠夺黄金B.
掠夺原料C.传播基督教D.开辟海外市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基督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目的之一是传播基督教,使异教徒皈依天主教,故C正确;据材料没有涉及掠夺黄金,故A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未涉及掠夺原料,故B
错误;材料未涉及开辟海外市场,故D项错误。28.下列材料节选自一位航海家的书信。根据信中内容推断,该海航家沿途发现许多人口众多的岛屿……替二位陛下一一占领……第三座命名为“费尔南迪纳”(西班牙国王)……我
抵达古巴时,沿着北海岸向西行驶,发现它的面积如此之大,我认定自己到达中国境内。随时为您效劳的远征军司令1493年2月25日A.最先抵达非洲好望角B.实际到达印度半岛C.发现了“美洲新大陆”D.证实了“地圆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
】根据“西班牙国王”可以看出此航海家是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根据“我抵达古巴时”可知与美洲有关,结合所学可得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C正确;迪亚士与达伽马都是葡萄牙支持的,排除AB;D项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排除D。29.15世纪以来,伴随新航路的开辟,美洲、大洋
洲等新的大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中发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是A.德雷克B.哈德逊C.巴伦支D.塔斯曼【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塔斯曼发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D项正确;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排除A项;哈德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
路,排除B项;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排除C项。故选D项。30.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随着欧洲人的到来,美洲印第安人口不断增长②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
合程度很高的地区③来到美洲的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和睦相处④大量非洲黑人被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随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掀起了人口迁移的洪
流。特点是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家,具体是从欧洲迁往美洲,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②④正确,故选D;西欧殖民者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屠杀印第安人,①③错误,故排除ABC。3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
件东西。”新航路开辟时,欧洲人迫切地寻求黄金反映了()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关键因素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影响很大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随着西
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益强烈,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故D项正确;当时的商业危机是由于奥斯曼土耳其截断东西方商路,黄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A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不只是为了寻找黄金,B错误;《马可·波
罗行纪》只是引导欧洲人向东方寻求黄金,不能说影响很大,C错误。32.1492年,西班牙女王颁布了一道法令,要求西班牙所有犹太人要么接受天主教,要么离开西班牙,在地理大发现时,伊比利亚人带着他们的讨伐精神渡过大洋,他们发现,在那里有更多的穆斯林,
有新的异教徒有待于从盲目崇拜中解救出来。从材料中可见,开辟新航路是为了()A.改变犹太人的宗教信仰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C.给当地居民带去皇帝的恩典D.使当地居民信仰基督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地理大发现时,伊比利亚人带着他们的讨伐精神渡过大洋,他
们发现,在那里有更多的穆斯林,有新的异教徒有待于从盲目崇拜中解救出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开辟新航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播基督教,所以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改变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不属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所以A错的误;材料没有涉及黄金、皇帝的恩典等信息,所以BC错误。33.《大国法则》指出:在新
旧世界大交替的历史洪流面前,哥伦布不愧为时代的弄潮儿。他是一个既信奉上帝而又掠夺成性的拜金狂,这是一个勇敢非凡而又具有科学头脑的冒险家。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站在美洲立场,对哥伦布以负面评价为主B.站在欧洲立场,对哥伦布以正面评价为主C.
站在全球视角,打破孤立建立全球性联系D.站在殖民立场,使欧洲建立大量殖民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哥伦布不愧为时代的弄潮儿。他是一个既信奉上帝而又掠夺成性的拜金狂,这是一个勇敢非凡而又具有科学头脑的冒险家”可知,材料对哥伦
布发现新大陆给予正面的积极的评价,这是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评价的,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站在美洲立场,应该从哥伦布到达美洲,进行殖民掠夺,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进行评价,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站在全球视角,应该从哥伦布到达美洲促进了世界各大洲的联系进行评价
,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使欧洲建立大量殖民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34.下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A.通过A航线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B.B航线沟通了欧洲和印度的联系C
.通过C航线绕过好望角到达太平洋D.沿着D航线可以实现环球航行【答案】D【解析】【详解】D航线是麦哲伦开辟的环球航行航线,D正确;通过A航线到达的是美洲大陆,排除A;B航线并未抵达印度,排除B;C航线抵达印度,并未到达太平洋,排除C。35.如图是
16—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路线1:英法荷德等国迁往北美,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B.路线2:西班牙葡萄牙等迁往拉美,不禁止不同族群间的通婚C.路线3:非洲黑人被迫迁往美洲,主要为手工工场提供劳动力D.路线4:华人迁往美洲和大洋洲,客观上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路线2反映的是受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西班牙、葡萄牙等迁往拉美,不禁止不同族群间的通婚,促进了美洲地区的民族融合,B项正确;英法荷德等国迁往北美并未对当地人口产生替代性变化,排除
A项;非洲黑人被迫迁往美洲,主要是为当地种植园提供劳动力,排除C项;华人迁往美洲和大洋洲,客观上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36.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
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
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任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
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
。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
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据马克盎《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答案】
(1)自由: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2)特点: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存,王权较弱。【解析】【小问1详解】自由:根据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得出在城市里自由流动;根据材料一“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得出司法自由;根据材料一“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得出财产自由;根据材料一“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
身份自由”得出身份自由。【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可知,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根据材料二“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
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及所学可知,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存,王权较弱。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年)结束了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给予欧洲人的贸易特权
,而蒙古帝国消失后中亚的混乱状态也威胁着传统商路的安全。传统的地中海航行是沿着海岸线的路线,仅有的外海航行也主要分布在各个海岛之间,其贸易需求也多来自于富裕阶层。但到中世纪晚期,由于人口的膨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扩大贸易的需求
也日益凸显。——摘编自马锋苏巍峰《浅论奥斯曼土耳其的堀起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材料二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线开通后,来往于欧、美的船只日益频繁,它们把一船船欧洲的物品运抵美洲,又把一船船美洲的金银运回欧洲。当然,在这种交换中总是印第安人吃大亏。来
往的船只还把欧洲的生产方式、农作物品种和家畜等传到美洲,美洲的玉米、番茄等也传到了欧洲。另外,作为探险家的哥伦布不但开辟了欧美间的航线,他还是第一个对大西洋作了考察记录的人。他的航海日记不仅对东北信风和海流作了观测,还留下了许多大西洋和美洲的原始资料,
这无疑对以后地理学、海洋学、历史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影响。——摘编自杨凤霞宁波《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的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晚期,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衰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开通的影响。【答案】(1)原因: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中亚地区长期的动荡不安;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2)积极影响:加速了欧洲资本的
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加强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促进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物种交流,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消极影响:刺激了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毁灭性灾难。【解析】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中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年)结束了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给予欧洲人的贸易特权”,得出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依据材料“蒙古帝国消失后中亚的混乱状态也威胁着传统商路的安全”,得出中亚地区长期的动荡不安;依
据材料“但到中世纪晚期,由于人口的膨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扩大贸易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得出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2)影响:积极性,依据材料“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线开通后,来往于欧、美的船只日益
频繁,它们把一船船欧洲的物品运抵美洲,又把一船船美洲的金银运回欧洲”,得出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从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角度分析,得出加强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依据材料“在这种交换中总是
印第安人吃大亏。来往的船只还把欧洲的生产方式、农作物品种和家畜等传到美洲,美洲的玉米、番茄等也传到了欧洲”,得出促进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物种交流,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物质生活;依据材料“这无疑对以后地理学、海洋学、历史学的研究都有重
要的影响”,得出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消极性,从殖民掠夺的角度分析,得出刺激了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毁灭性灾难。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