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习题 课时规范练52城市的辐射功能 Word版含解析.docx,共(6)页,975.94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f6f72f5c8acba051d51e642c5717e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规范练52城市的辐射功能(2023·山东青岛一模)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群是参与双循环的主要载体。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已经形成了价值链分工差异,但未能基于三地比较优势形成高效率的分工体系,京津
冀内部小循环尚未打通。下图示意京津冀城市群部分城市联系强度(线的粗细代表城市间联系强度的大小)。据此完成1~3题。1.京津两市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是()A.资源丰富B.产业齐全C.政策支持D.人才
众多2.与张家口相比,北京对唐山的辐射更强,主要是因为唐山()A.产业基础好B.距北京近C.准入门槛低D.生态环境优3.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内部小循环,可以()①利于区域分工协作②促进区域产业趋同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④增强对外辐射带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3
·山东泰安三模)城市系统,亦称城市体系,指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成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城市系统的弹性是指城市系统能够化解外界干扰,并保持原有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下图为城市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
4~6题。4.城市经济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生产功能B.管理功能C.组织功能D.环境功能5.能对城市系统产生干扰的外部因素有()A.城市系统要素突变B.城市经济系统紊乱C.社会管理系统混乱D.环境资源系统改变6.城市系
统的弹性强调城市系统及其子系统具有()①连通性②独存性③差异性④适应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23·天津十二区联考)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22年12月,《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
复同意,武汉都市圈成为国家级都市圈。下图为武汉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武汉都市圈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B.周围城市数量C.中心城市的地理位置D.区域人口密度8.引导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有效措施是()A.提高城市等级B.保护周边基本农田C.城市连片发展D.轨道
交通引导开发(2023·湖北黄冈二模)研究者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获取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流、交通流、信息流等数据,计算出城市间的关联度。一个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关联度占该城市关联度总量的比例,称为中心城市对该城市的控制度。苏州市为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中心
,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控制度有强有弱。下图示意苏州市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控制度分布情况。读图,完成9~11题。9.据图推测影响苏州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控制度的主要因素是()A.企业流动和交通联系B.人口迁移和经济水平C.距离远近和行政区划D
.工业联系和信息交流10.苏州和上海之间关联度高,体现在()①苏州企业为上海提供大量制造业产品②上海为苏州企业提供大量信息金融服务③上海主要依靠苏州交通设施对外联系④苏州企业的大量劳动力主要来自上海A.
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1.能够提高苏州对南通的控制度的做法是()A.加强省际政府联系B.两地协同发展相同产业C.大力发展苏州金融科技业D.扩大两地间的互联互通12.(2023·湖南名校联盟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
题。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沿黄地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托西安、宝鸡、天水等城市及横贯东西的交通线,国家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西北产业集聚带
,该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文化积淀深厚。下图示意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分布和辐射范围。(1)指出影响沿黄地区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2)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对黄河中上游区域发展的主要作用
。(3)从区域联系与协作角度,为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错题题号易错要语参考答案课时规范练52城市的辐射功能1~3.1.D2.A3.B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津两市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城市等级较高,人才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因此发展水平最高,D正确。第2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山相比于张家口而言,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强,因此北京对唐山的辐射更强,A正确;唐山和张家口距北京的距离相差不大,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准入门槛,C错误;唐山经济发达,人类活动较多,因此生态环境
相比于张家口并不占优,D错误。第3题,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内部小循环有助于加快生产要素在区域内部的流通,有利于产业转移和分工合作,①正确;区域产业趋同会加剧区域内部的竞争,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②错误;京津冀城
市群内部小循环不可能实现区域均衡发展,③错误;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内部小循环有助于增强区域的整体实力,增强对外的辐射带动作用,④正确。4~6.4.A5.D6.C解析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功能主要有生产、服务
、管理、集散、创新等。不同城市系统发挥的主要功能不同。经济系统主要发挥生产、货物资本信息集散等作用,社会系统发挥组织、管理等作用,环境资源系统发挥环境资源供给等作用,A正确,B、C、D错误。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环境资源系统是城市发
展的依托,既有城市系统内部组分也有外部组分的特点,环境资源系统改变能对城市系统产生干扰,D正确;经济、社会系统及要素属于城市内部组分,属于内部干扰因素,A、B、C错误。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系统的弹性是指
城市系统能够化解外界干扰,并保持原有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城市具备这种抗干扰能力,城市及其子系统必须相互连通而非独立,共存而非独存,①正确,②错误;强调包容性、整体性、适应性而非差异性和排他性,③错误,④正确。结合选项可知,C正确,A、B、D错误。7~8.7.A8.D
解析第7题,由武汉都市圈示意图以及材料“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可以看出,武汉都市圈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武汉市的辐射范围以及能力,A正确;周围城市数量、中心城市的地理位置、区域人口密度都不是
影响都市圈的大小的主要因素,B、C、D错误。第8题,交通是影响都市圈大小的主要因素,武汉都市圈主要以快速的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间的主要联系方式,发达的轨道交通加速城市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流动,
D正确;提高城市等级、保护周边基本农田、城市连片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但不是引导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最有效手段。9~11.9.C10.A11.D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强控制度城市上海和无锡距离苏州近,而且无锡、常州、镇江和苏州
都属于江苏省,弱控制度城市与苏州距离较远或不属于同一个省,C正确;企业流动、交通联系、人口迁移、信息交流、工业联系、经济水平等因素对于苏州市对其他城市控制度影响较小,且在图中无法体现,A、B、D错误。第10题,由材料可知,苏州企业为上海提供大量制造业产品,①正确;上海经济发达,以第三产业
为主,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上海为苏州企业提供大量信息金融服务,②正确;上海对外联系不会依靠苏州交通设施,③错误;上海比苏州经济发达,苏州企业的劳动力不是主要来自上海,④错误。故选A。第11题,
苏州与南通都是江苏省的城市,不属于省际,A错误;两地协同发展相同的产业会产生竞争,关联度降低,会降低苏州对南通的控制度,不符合题意,B错误;苏州市是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中心,优势产业是制造业,发展金融科技产业不是苏州的发展优势和定位,C错误;由材料可知,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流、交通流、信息流会提高
关联度,扩大两地间的互联互通,能够提高苏州对南通的控制度,D正确。12.答案(1)城市规模与等级;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距离远近;城市关系等。(2)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实力较强,科教实力雄厚,工业基础好,文化积淀深厚,交通条件优越;设立经济区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
产业等要素集聚,形成区域增长极;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进而加强辐射带动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梯度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3)加强流域上中下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流动;立足比
较优势,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城市群之间发展协调性,避免同质化建设和低水平竞争;生态保护方面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和壁垒,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管理、
协同机制,统一管理与开发。解析第(1)题,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一般来说
,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由此可知,影响沿黄地区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城市规模与等级,而影响城市腹地范围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距离远近、城市
关系等。第(2)题,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功能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由图可知,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中国中西部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有陇海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附近高等院校、科研场所众多,具有人才优势;同时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都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设立经济区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要素集聚,形成区域增长极;城市间合理分工、功能互补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进而加强辐射带动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梯度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第(3)题,从空间上看,黄河流域区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明显,整体表现为“下强上弱”格局,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是致使全域经济低迷的主要原因
。故应该加强流域上中下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流动;立足比较优势,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城市群之间发展协调性,避免同质化建设和低水平竞争。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呈下滑趋势,生态压力承载力下
降;各省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平衡;黄河流域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牺牲掉生态环境。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容纳量也越来越小,即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快于环境容量恢复速度。故生态保护方面必须
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和壁垒,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管理、协同机制,统一管理与开发。因此,应在充分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前提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