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每日一练(三)(含文言文答案).docx,共(7)页,42.85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edbf94cae1808d80e804fd8fd2e8e5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每日一练(三)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
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广泛开展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2.下列加点词语感
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B.夹岸高山,…互
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二、填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溃.退荻.港摧枯拉朽.要塞.歼.灭锐不可当.Q
iān订xiè气dū战2.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强调时效性和感。三、语言运用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问题。爸爸(生气):小红,
不许你这样对我说话,我是你爸爸!小红(针锋相对):那你又是怎样跟爷爷说话的呢?爸爸:你……我没有你这个女儿!如果你是小红的朋友,为了化解父女的冲突,你对小红说:对小红的爸爸说:四、综合性学习按要求作答。20国集团(G2
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2016年G20峰会将于9月4-5日在我国杭州举行。下图是G20峰会的徽标,请仔细读图,完成下面两道小题。(1)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2)请说说该徽标
的寓意。五、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这首诗的颈联和颔联所写景物有何不同?(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
何异同?六、文言文阅读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晓雾将歇.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③怀民亦未寝.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
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沉鳞竞跃。②相与步于中庭。(4)填空。①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乙文写景的名句是“”。②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
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七、现代文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
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⑪汤
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⑮至发电时止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这则消
息的“电头”是,“导语”部分是第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2)结合全文,理解句子。①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②请从语言
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最后才写东路军?(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30字以内)(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第六题文言文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①消散。②参与,这里指欣赏。③睡觉。④只是。(3)①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②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4)①猿鸟乱鸣、沉
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