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10月)地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4)页,74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e2855df0f6f1898d365c3aade9d19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东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地理学科02020年年010月学业质量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
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第Ⅰ卷(共15道选择题,共45分)下左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右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
: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该小区最可能位于()A.北京B.银川C.杭州D.海口2.小区内各住宅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A.夏至日8:00~12:00B.夏至日12:00~16:00C.冬至日8:00~12:00D.冬至日12:00~16:00【
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右图表示二至日08:00和16:00的住宅楼日影,该住宅楼位于我国,所以总体而言,夏至日住宅楼的日影相对较短,且08:00太阳应位于当地的偏东侧,16:00应位于当地的偏西
侧,由此可判断,该地二至日08:00的楼影长于16:00的楼影(这里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表明北京时间12:00,当地尚未到达正午时刻,所以该地应位于120°E西侧,排除AC;图中住宅楼西南侧日影应为夏至日08:00的楼房日影,表明夏至日08:00时刻(北京时间),
太阳位于当地的东北侧,由此可知,当地正午时刻,太阳应位于当地上中天偏北侧天空,即是表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一般而言,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日出东北,应早于当地时间6点日出,当地时间6点,太阳应位于当地地平面的正东方天空,之后太阳向东南侧天空移动
,当地正午12点,太阳到达正南方天空,之后向西南方天空移动,下午18:00太阳到达当地地平面正西方天空,18:00以后太阳逐渐从当地西北侧天空落下,08:00虽不是当地时间,但误差应不会太大,此时太阳尚在当地的东北侧天空,表明正午时刻太阳应位于当地正北方天空,由此
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当然该题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直接选出D选项),B错,D正确,故选D。【2题详解】该小区位于我国,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更小,楼影更长,休闲广场被遮挡的面积更大,排除AB;冬至日08:00~12:00,
太阳位于当地东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东南侧住宅楼更为密集,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较大,C正确;冬至日12:00~16:00,太阳位于当地西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西南侧楼房间距相对较大,且错落分布,休闲广场被楼影遮
挡面积相对较小,D错。故选C。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T1、T2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下图分别为1月和7月△T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T为T1与T2差的绝对值)。完成下面小题。3.T1、T2在①7月70°N,都较小②1月30°N,都较小
③7月40°N,都较大④1月50°N,都较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T较大的主要原因是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④季风影响了东部
陆地与海洋间温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3.A4.C【解析】【3题详解】7月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普遍高温,70°N昼长时间长,光照时间长,海陆间水循环活跃,海陆温差小,因此70°N,T1、T2都较小,①正确。
7月40°N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陆地气温高,T2较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海陆热交换较多,T1较小,③错误。1月为北半球冬季,南北温差大,3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少雨,海陆热交换较多,海陆温差小,T2较小
;30°N大陆东岸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低温少雨,海陆热交换较少,海陆温差大,T1较大,②正确。1月5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附近有暖流经过,温和多雨,海陆热交换较多,海陆温差小,T2较小;1月50°N大陆东岸冬季
受西北季风控制,寒冷干燥,附近有寒流经过,海陆热交换较少,海陆温差大,T1较大,④错误。A正确。【4题详解】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①错误。45°N以北亚欧大陆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可以增加西部海岸温度,减小海陆温差,②正确。大陆中部青藏高原的存在加大了东岸的冬季陆地
的寒冷程度,增加了东岸温差,③错误。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东部陆地受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海陆温差大,④正确。C正确。西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天气和气候有着巨大影响。当地时间2020年2月9‘日,风暴“西娅拉”带来的强风和
暴雨持续袭击法国、德国、英国以及荷兰等地,风速超过40米/秒。气象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正常年份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分布受大尺度因子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本次风
暴“西娅拉”对欧洲影响巨大,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北大西洋暖流升温快B.平原丘陵面积广,冰雪反射太阳辐射多C.西风带向南扩张,水平气压梯度异常大D.西风带向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6.西风分速在南半球较大
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面积广阔B.西风漂流的降温影响C.地形起伏较小D.太阳辐射季节差异小【答案】5.C6.A【解析】【5题详解】本题宜用排除法。全球气候与洋流不可能出现很大、很快的变化,A错;欧洲平原面积广,但平原无冰雪分布,B错;由图可知
,北半球中纬度冬季西风较夏季更强,且向南扩展,故可能增强暴风雨的强度,增大影响范围,C正确;北半球冬季,西风带南移,D错。故答案选C。【6题详解】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摩擦力小,西风势力更强;西风漂流的降温影响,不影响风速;南半球也有地形起伏;太阳辐射季节差异
是一样的;故答案选A。下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在经历了一次天气剧烈变化过程后,L附近形成如下图所示的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甲、乙两点的风向分别为()A.东北风、西北风B.西北风、西南风C.东北风、
东北风D.东南风、西南风8.图中L处锋面为()A.低压槽—冷锋系统B.低压槽—暖锋系统C.高压脊—冷锋系统D.高压脊—暖锋系统9.L处锋面形成前经历的天气剧烈变化过程为()A.出现强对流B.气旋过境C.寒潮爆发D.沙尘暴过境【答案】
7.A8.B9.C【解析】【分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图示区域为北半球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结合等压线和经纬线分布情况,可以判断甲点风向为东北风,乙点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
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读图L处等压线向高压弯曲,所以L线附近应为低压槽;该图所示区域为北半球,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故L锋面应向东南方向移动,根据图示等温线的分布,该区域内北部气温高南部气温
低,L锋面由温度高的区域向温度低的区域移动,应为暖锋系统,B正确。A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地高空形成低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易形成寒潮天气,C正确。垂直方向该地气流下沉,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A错误。气旋为低气压,垂直方向气流上升,该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为反
气旋,B错误。读图该地纬度较高,冻土广布,缺少沙源,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高空气压场和近地面气压场的不同。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
床。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0.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3~6月C.6~9月
D.9~12月11.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12.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答案】
10.D11.B12.A【解析】试题分析:【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河床抬高,为枯水期,淤积为主,河床抬高;有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过后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答案选D。【11题详解】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汛期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
,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故选B。【12题详解】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再加上潮流带来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是为了拦截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故选A。考点: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
水库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A.南北B.东西C.东北一西南D.西北一东南1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15.甲河流域
处于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13.B14.D15.A【解析】【13题详解】根据经纬网可判断方位,图示山脉的走向基本与河流流向相垂直,图示河流多南北方向,山脉走向基本呈东西走向。B正确。【14题详解】结合图示的纬度位置,该地区主要受北半球
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图示东北侧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而图示西南部地区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故降水量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图示东北侧坡度缓,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慢;图
示东北侧形成热带雨林,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小,流量甲河较乙河大。D正确。【15题详解】甲河流位岛屿北部,图示东北侧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所以A正确。第Ⅱ卷
(共4道综合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高则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示意3月份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1)补充完成该日20时沿AB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曲线图,并用
△标注低压槽的位置。(2)分析该日20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较高的原因。【答案】(1)(2)20时左右冷锋过境,北京附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华北地区春季空气较为干燥,未能产生降水;大风产生扬尘天气,导致大气污染严重。【解析】【分析】本题以3月份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及16-2
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图示等值距为2.5,海平面气压变化曲线图的纵坐标也按2.5的标准标注数值,沿AB线与等压线相交点的相应数值标注在海平面气压变化曲线图上,用
平滑曲线连接各点即可,低压槽位于气压最低处。(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20时左右北京位于低压槽的北侧,说明有冷锋过境,北京附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华北地区春季降水较少,空气较为干燥,地表干燥,多灰尘;大风产生扬尘天气,导致大气污染严重,故20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较高。
【点睛】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圣安娜风特指秋冬季扫过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的一种风,它以助长所处地区的林区野火而闻名。但近年来,当地林业部门开始认识到部分野火具有生态效益,因此,他们采用受控的火烧来提高耐火森林生境的质量,所谓受控火烧是专业人员点燃的小规模的山火,火焰较低
并且在地表缓慢移动。经过受控火烧,森林冠层火灾发生概率明显降低。下图是洛杉矶地形示意图。(1)简析秋季洛杉矶附近林区野火火势猛烈的自然原因。(2)说出实施受控火烧时应具备的气象条件。【答案】(1)该地夏季炎热干燥;秋季林区积累大量干燥的枯枝落叶等易燃物;秋季来自内陆荒漠干燥的圣安娜风,翻越
高大山脉后下沉升温(背风坡焚风);干热气流又顺峡谷穿行,加大风速(狭管效益),助长了火势。(2)无风或撇风;空气湿度较大;气温较低。【解析】【分析】本题以洛杉矶地形示意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据所学知识结合位置可以判断,
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秋季林区落叶较多,积累大量干燥的枯枝落叶等易燃物;从图中可以看出,秋季来自内陆荒漠干燥的圣安娜风,翻越高大山脉后下沉升温即背风坡焚风,为干热风;从等高线可以判断出,干热气流又顺峡谷穿行,受狭管效应,加大风速,助长了
火势。(2)受控火烧是专业人员点燃的小规模的山火,无风或撇风使火焰在地表缓慢移动,可防止火烧面积失控;空气湿度较大,火焰较低,不易产生大规模的火灾;同时气温较低,不易加剧火势。【点睛】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
,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水文站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洛科贾奥尼查年径流量(km3)41302773182年输沙量(万吨)177100350
12905800(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
;流域面积较大。(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河流的水文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
,结合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即可。【详解】(1)“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二是地势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
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2)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
;同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
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3)根据表1信息可知,自迪雷~洛科贾,河流径流量在迪雷为30km3,尼亚美洛为27km3,科贾径流量为73km3,河流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由100万吨增加到350万吨、1290万吨)增大。【点睛】19.阅读图文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93km,平均宽度32km,湖水面积2339km2。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冬季11月初
至翌年4月下旬,呼伦湖水量处于不增不减的平穗状态。4月下旬开始,呼伦湖水位逐渐上升。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1)分析呼伦湖在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间水量稳定的主要原因。(2)分析呼伦湖水位从4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
的主要原因。(3)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在此期间,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降雪和蒸发对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2)4月下旬(春季)开始,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
量增加;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3)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水通过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
,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注入,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形成咸水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呼伦湖的自然特征及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等知识点。【详解】(1)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纬度较高,冬季11月
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间气温较低,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水面不上涨;降雪和蒸发对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2)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纬度较高,4月下旬春季开始,气温回升快,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
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呼伦湖水位开始逐渐上升;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冰融化、水体体积变大;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因此呼伦湖水位从4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3)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
水湖(外流湖)。“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4月下旬开始湖水量增加,湖水位上升,湖水通过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
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注入,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形成咸水湖。【点睛】历史上,呼伦湖水系是额尔古纳河的上源,即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注入呼伦湖后,从湖东北部的达兰鄂罗木
河流出,注入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汇入黑龙江后入鄂霍次克海。这时的呼伦湖是“活水”,属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