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7)页,1.54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d346897c4c5997d532cd858510cf1e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完成下面小题。1.②地的地理坐标是()A.(40°N,20°W)B.(
40°S,20°E)C.(40°S,20°W)D.(40°N,20°E)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中纬度B.③地位于东半球C.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D.④地位于南寒带3.从③地到⑤地最近的走
法是()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走C.先向东南,后向东北走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走【答案】1.B2.B3.C【解析】【1题详解】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说明图示南半球,因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同时根据经度变化,可判断图示各点是在东经度,②地的地理坐标
是(40°S,20°E)。故本题选择B。【2题详解】图中①(20°S,20°E),是位于低纬度,A错;③地(40°S,40°E),位于东半球,B对;④(60°S,60°E)位于⑤(40°S,80°E)西南方,C错;④(60°S,60°E),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D错。故本题选择B。【3
题详解】③地(40°S,40°E)和⑤(40°S,80°E)位于同一纬线上,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球面上最短距离是走大圆的劣弧。从东西方向看,从③地40°E到⑤地80°E,始终向东运动;从南北方向上看,从③地到⑤地先接近南极点,再
远离,反映先向南再向北,综合来看就是先向东南,后向东北走。故本题选择C。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4.设A、B两地之间的经线距离为L1,B、C两地之间的纬线距离为L2,则()A.L1和L2相等B.L1约为L2的一半C.
L2约为L1的1.5倍D.L1约为L2的两倍5.图中A点位于D点()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答案】4.C5.A【解析】【4题详解】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
1千米,如右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AB跨纬度60°,BC跨经度180°,得出则L2约为L
1的1.5倍。故本题选择C。【5题详解】读经纬网图,A(135°W,0°),D(135°E,60°S),得出A点位于D点北方;再考虑劣弧判断东西方向,A点位于D的东方。综合来看,A点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故本题选择A。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
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m、宽24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小明所在学校()A.从广场向正西向走可直达校门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北面C.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D.从科技楼向正南走可到图书馆7.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cm×36.4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
A.1∶100B.1∶1000C.1∶10000D.1∶100000【答案】6.C7.B【解析】【6题详解】读所在学校的平面图,根据指向标可知,校门位于广场的东北方向,所以从广场向正西到不了校门,A错;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东南方向,B错;喷泉位于
办公楼的东北方向,C对;图书馆位于科技楼的西北方向,所以从科技楼向正南走不到图书馆,D错。故本题选择C。【7题详解】从题干可知,该学校长500m、宽240m,要绘制在B3纸(51.5cm×36.4cm)
上,通过计算可知,用图上距离50cm代表实地距离500m最合适,比例尺为50/5000=1:1000。故本题选择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C.比例尺较小,表
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9.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答案】8.D9.D【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两幅图图幅大小相等,但图乙所跨经纬度大于图甲,则图甲的比例尺大于
图乙,表示的范围小于图乙。故本题选择D。【9题详解】读图可知,楠迪经纬度约为(18°S,178°E),而莫尔兹比港经纬度约为(10°S,147°E),则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东南方向。故本题选择D。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A.大西
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人们的测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故本题
选择C。11.下列大陆中因大裂谷带被称为“伤疤大陆”的是()A.亚洲大陆B.美洲大陆C.非洲大陆D.南极大陆【答案】C【解析】【详解】非洲大陆的东非大裂谷全长6000多公里,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伤疤”,而非洲也因大裂谷带被称为“伤疤大陆”,C对。而其他大洲不存在规模如此之大
的裂谷,排除ABD,故本题选择C。12.关于世界各大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B.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波斯湾、苏伊士运河C.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D.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
河【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大洲分界线。【详解】A项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为德雷克海峡,A错误;B项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B错误;C项土耳其海峡是亚欧分界线,C错误;巴拿
马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D正确。故选D。13.下列大洲与相应地形特征组合正确的是A.亚洲-地形复杂,平均海拔最高B.北美洲-以高原为主,称“高原大陆”C.欧洲-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D.南美洲-西为高原,中为平原,东为山地【答案】C【
解析】【详解】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是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A错;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并非高原大陆,B错;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C对;南美洲西部是山地,中东部是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D错。故本题选择C。读等
高线示意图(下图),已知a>b,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4.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5.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①20
0<M<300②300<M<400③100<N<200④200<N<300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4.C15.C【解析】【14题详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闭合等高线判读遵循“大于大的,小于
小的”的原理;已知a>b,说明该区域为山坡,则M高度应大于a,即“大于大的”,所以M为山坡上的小丘;N高度应小于b,即“小于小的”,所以N为山坡上的洼地。②③正确。故选C。【15题详解】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图
中等高距为100m,M处比等高线a高,海拔高度应该是:a<M<a+100m,即300m<M<400m,N处比等高线b低,故海拔高度应该是:b-100<N<b,即100m<N<200m。②③正确。故选C。下图为
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A.西北向东南流B.东南向西北流C.东北向西南流D.西南向东北流17.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A.甲
、乙、丙B.甲、丙、丁C.乙、丙、丁D.甲、乙、丁18.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A.WB.XC.YD.Z【答案】16.A17.C18.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16题详解】依据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图右方是北,左方是南,上方是西,下方是东,再依据图中等高线数值上大下小,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可知河流是由右上方流向左下方,结合指向标可知,河流流向是从西北向
东南流。故本题选择A。【17题详解】丁处通过一丘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不合理;丙处铁路直接穿过聚落,会干扰居民生活,阻塞聚落交通,不合理;乙处跨越河流,需要建桥,且是斜跨,工程造价高,不合理;甲处铁路
通过的地区地形较平坦,距离聚落近,工程造价低,且有利于聚落经济的发展,合理。故本题选择C。【18题详解】若要安排野外露营活动,就地形看应该选择平坦开阔的高地;就水文特征看,要选择高地,不能在低洼地与河谷;结合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W、X、Y是符合的,Z地位于较狭窄的河谷沿岸,所以Z地最不适
宜。故本题选择D。【点睛】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规性考点,需要把握以下几点:掌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的关系;能抓住图示的指向标判断方位;掌握聚落分布、地形和铁路线走向的关系;掌握地形和水文特征对野外露营地点选择的影响。19.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的关系应该是下图中的()A.B.C.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天体系统的从属关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的组成部分,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组成部分。从属关系A选项符合。故本题选择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M星可能为()①木星②土星③水星④金星A.①②B.①③C.②③D.
③④21.图中箭头表示太阳系中行星公转具有()A.近圆性B.同向性C.共面性D.特殊性22.与M星相比,图中能反映出地球具有生命繁衍的原因是()A.M星体积巨大B.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有大气层D.地球有液态水【答案】20.D21.B22.B【解析
】【20题详解】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位置,M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以内圈,可能为水星或金星,③、④对。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以外圈,①、②错。D对,A、B、C错。故本题选择D。【2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箭头表示太阳系行星的方向,和地球一样都是自西向东
公转,说明太阳系中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B对。箭头表示的方向反应不出近圆性、共面性和特殊性,排除ACD,故本题选择B。【22题详解】与M星相比,M星与太阳距离过近,而太阳和地球距离适中,所以地球能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B对。体积和质量适中,才使
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图中反映不出,AC错;地球有液态水图中资料信息反映不出,排除D。故本题选择B。23.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A.人口迁移加快B.风力电厂增产C.生活耗能降低D.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D【解析】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卫星导航失效,而对地球上的风力、生活耗能、人口迁移没有影响。2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A.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
热B.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C.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D.造成火山等自然灾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目前人类生产生活主要使用的煤、石油等是历
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能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5.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低峰年,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这说明太阳活动会A.改变地貌形态,影响农作物产量B.改变气候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C.改变水文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D.改变土壤性状,影响农作物产量【
答案】B【解析】【详解】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低峰年,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这说明太阳活动会改变气候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B对。太阳活动不能改变地貌形态、水文状况、土壤性状
,A、C、D错。【点睛】太阳活动中的黑子活动,对气候有影响,主要是影响降水,从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太阳活动不能改变地貌形态、水文状况、土壤性状。26.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①黑子、②耀斑、③太阳风。它们所
对应的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到外排列分别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在太阳大气层的分布。【详解】太阳外部大气从里到外对应的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相对应的太阳活动是光球层上的太阳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日冕层的太阳风。序号对应
正确的为①②③,故本题选择A。27.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地球内部圈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主要发生在④圈层B.岩浆出现在③圈层C.①圈层表示岩石圈D.②圈层表示地幔【答案】D【解析】【详解】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也就是①圈层;岩浆出现在上地幔的
软流层中,对应属于②其中一部分,B错;①圈层是地壳,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C错;②圈层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中间,表示地幔,D对。故本题选择D。28.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
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叙述中,①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而不是整个地幔,不符合题意;②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正确;③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故正确;④地壳分
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故错误。故本题选择B。【点睛】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岩层,包括地球和上地幔的一部分,主要是由各类岩石组成。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9.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3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
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答案】29.B30.B【解析】【29题详解】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一共是4个
圈层。题干中要求是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那就是3个: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故本题选择B。【30题详解】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其它圈层则不是,但相互联系,A错;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图中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对C错;外部圈层的能
量来自太阳辐射,内部圈层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D错。故本题选择B。二、综合题(3小题,共40分)3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5月5日,阳光灿烂,东南风3~4级。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
旅游。材料二:“媚尼风景区”略图。(1)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在____处。(填数码)(2)乘船游览尼湖风光,从A到B快还是从B到A快(均直线航行)?_____理由是:____。(3)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一场惊险刺激的“漂流探险”,你能根据所学的
地理知识帮他们选择是在支流a还是在媚河上游b“漂流”最刺激?_____,理由是:____。(4)C处的地形是____,该处的海拔高度介于____与____之间。(5)在图中D处拟建—水坝(如图:“//”),其优势条件有:①____;②____。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
可能被水淹的是____。(6)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②,想去登山顶C,想知道两地的温差,能帮忙计算吗?_____。(写出温度范围)(7)站在山顶C看四周风景,三座古寺中看不见的是____,理由是____。【答案】(1).①(2).从A到B快(3).该日吹
东南风,从A到B是顺风航行(4).支流a(5).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漂流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上游b流经地区等高线较稀,说明河流的落差较小,水流平缓一些,漂流时速度慢一些。)(6).山顶(7).900(8).1000(9
).D处为峡谷地形,工程量小(10).D处上游为盆地地形,有较大库容;上游集水面积大(任答2点)(11).②(12).(4.8℃,5.4℃)(13).①(14).山顶C与古寺①之间有山顶,阻挡视线。【解析】【分析】本组题考查等高线图和地图的基本知识。【详解】(1
)根据图中指向标北的箭头,得到其相反方向为南方,得到古寺位于尼湖的南岸①处。(2)根据图中指向标北的箭头得到A在B的东南方向,B在A的西北方向,因为该日盛行东南风,因此从A到B乘船航行是顺风航行,航行的速度较快。(3)根据等高线的
疏密得到a支流河段坡度比较陡、水流比较急,漂流更加惊险刺激的特点;b支流沿途等高线比较稀疏,水流比较平缓,漂流速度比较慢。(4)C处等高线闭合,地形可能是山顶或盆地,但是从图中a支流的流向得到C处的等高线是中间高,四周低,故C处的地形是山顶。从图中的100m等高线,根据河流的流向,得到地势升
高的方向,得到C处的等高线为900米,故C处的海拔高度在900~1000米之间。(5)在开口盆地建坝,便于建坝和蓄水。盆地地形便于蓄水,峡谷地段建坝水平距离短,工程量小,因此水坝建在图中的D处。在图中看坝筑在100米等高线之间,②在开口盆地内,海拔高度在100米等高线上,故建坝后
可能将被淹没。(6)②处的海拔在100米等高线上,山顶的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其相对高度在800~900米之间,根据对流层气温一般每上升100米降低0.6℃,得到两地的温差在4.8℃~5.4℃之间。(7)根据图中等高线的特征,站在山顶C看四周风景,山顶C与古寺①之间有山顶,阻
挡视线,所以看不到。而②处和③处不存在遮挡。【点睛】山顶的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盆地洼地的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32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图甲)和地球光照图(图乙,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该节气时地球在图甲中数码________所代表的位置。(2)地球由①到④的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_____半球,并向________运动。(3)
图乙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乙中A、B、C三点的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A地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B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5)图甲中在地球公转由③到①的过程中,A地昼长_
_______(变长、变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变大、变小)。(6)图乙所示时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新旧日期比为________。【答案】(1).夏至(2).①(3).北(4).南(5).23°26′N(6).90°W(7).A=C>B(8).90°(9).
8(10).变长(11).变小(12).2(13).1:3【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和地球光照图的相关知识点。【详解】(1)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图甲)和地球光照图(图乙,阴影部分为黑夜)得知,图乙北极圈内为极
昼,代表的节气为夏至日。根据地球地轴的倾斜和公转方向,可知②为春分,①为夏至,④为秋分,③为冬至。所以对应图甲中的①的位置。(2)地球由①到④的运动过程中,也就是夏至日到秋分日的过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但是向南运动。(3)图乙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也就是图中A点,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图中经线
被等分为6份,每份相差30°,根据图中的180°经线可知,A点的坐标(23°26′N,90°W)。(4)地球上自转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图乙中A、B、C三点的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A=C>B。A地在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90°;按照图中经线的等份情况,B点纬线圈的
昼弧为120°,夜弧为240°,所以昼长为8小时。(5)图甲中在地球公转由③到①的过程中,也就是冬至日到春分日的过程,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所以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上的A地昼长将变长,B地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6)图乙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的经线90°W为12
时,所以北京时间120°E的时间为2时;此时的零时经线是90°E,90°E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90°E向西至180°经线,所以新旧天比例为1:3。【点睛】根据地轴的倾斜方向判断冬至日(在二分二至日图中,地轴向哪个位置倾斜,那边是冬至日)和夏至日,
再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春分日和秋分日。33.读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日期为__________前后,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2)图中弧线AB、BC为晨昏线,其中晨线是弧________。(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的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值的范围是_______。(4)此日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时。D点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5)此日是长春的昼长时间最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_______的一天,此日过后长春的昼长将
变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将变_______。(6)此日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答案】(1).6月22日(2).慢(3).BC(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5).南半球(6).3(7).21(8).18(9).长(10).高(大)(11).短(12).小(13).北极圈及其
以北(66°34′N—90°N)【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和地球运动的意义。【详解】(1)读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可知,图为北极点上空的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晨昏线和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所以为夏至6月22日。此
时靠近地球公转远日点附近,所以公转速度较慢。(2)图中弧线AB、BC为晨昏线,按照地球自传方向,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为晨线,BC为晨线。(3)此图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值范围是南半球。(4)此时D点位于晨昏线的昏线上,昏线和赤道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即是图中A点。D点和A点经度相差45°,所以D点的时间为21时,所以日出时间为3时,昼长为18个小时。(5)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时长达到最长
,长春的昼长时间为最长;对应的太阳高度角为最大的一天,夏至日过后,长春的白昼时长将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小。(6)此时为夏至日,发现极昼现象的范围为(66°34′N—90°N)北极圈及以北地区。【点睛】确定晨昏线(1)晨线:顺地球自转进入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以东为昼半球。(2)昏线:
顺地球自转进入夜半球,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