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738.271 K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738.27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d20f9a4645decd9cbfecd93dc14f3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九月月考生物试卷考试范围:必修2第六章选择性必修1一二章;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

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观点是()A.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失

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不断的伸长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的脖子会越来越长【答案】C【解析】【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获得

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详解】A、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

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错误;B、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B错误;C、鹿和狼

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C正确;D、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会越来越长是用进废退的观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D错误。故选C。2.某地天坑

群有近乎直立的陡峭崖壁,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生态环境。天坑中有一种特殊的“住的的民”—不慎落入其中的飞猫。它们展开四肢凭借风力可以在天坑中滑翔,但天坑特殊的地形让它们难以重返地面。除了飞猫,天坑中的盲鱼、盲虾、中华溪蟹、

洞穴步甲等动物都属于天坑溶洞的特有物种,它们对栖息地要求严苛,一旦天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就可能面临灭绝。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A.天坑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环境可以隔绝干扰,不会出现物种灭绝B.天坑中的盲鱼、盲虾等生物与天坑存在协同进化C.受天坑环境影响,飞猫的种群基因库可能会变小D

.天坑中的中华溪蟹、洞穴步甲等体现生物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从自然因素看,天坑环境相对稳定,但是物种自身有可能发生物种特化和遗传衰竭,导致

生活力减退和遗传力衰退,使其种群数量难以恢复而趋于濒危甚至灭绝,A错误;B、天坑溶洞中环境光线偏暗,盲鱼、盲虾等生物与天坑环境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C、飞猫属于不慎落入其中的外来物种,不太适应天坑环境,种群数量可能会降

低等导致种群基因库变小,C正确;D、天坑中的中华溪蟹、洞穴步甲等体现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D正确。故选A。3.超高速奔跑是猎豹的生存本领,它依靠减轻体重来实现低能耗。为了达到极速,猎豹的身体有很多特殊的结构,比如相对劣质的骨骼、修长的体型等。

这些结构在加快猎豹速度的同时,也让它成为了猫科动物中的“瓷娃娃”,一旦受伤,它就会几乎失去捕食能力。猎豹奔跑速度越来越快的主要原因是瞪羚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食草动物,瞪羚的速度只有猎豹的70%左右,但是瞪羚学会了一种绕过猎豹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跑

得更快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猎豹等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瞪羚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猎豹产生了超高速奔跑的变异D.猎豹和瞪羚在追逐中速度的相互提升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

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详解】A、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A错误;B

、猎豹等捕食者往往吃掉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错误;C、变异是不定向的,瞪羚的速度越来越快对猎豹进行了选择,奔跑速度快的猎豹可以通过捕食瞪羚存活,C错误;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和发展,猎豹与瞪羚之间是捕食关系,在长期的捕食过程中有优势的个体会存活下来,并将有利的变异遗传给后代,实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D。4.生境碎片化将亚洲象种群在空间上分隔成多个局域种群。各局域种群分布在不同的生境

斑块中,其种群数量变动很大,部分种群甚至会消失。连接碎片化的栖息地可为亚洲象繁衍搭建“鹊桥”,从整体上使种群数量维持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鹊桥”能减少亚洲象近亲繁殖,有利于该物种的繁衍B.局域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导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C.生境斑块的存在为生物

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条件D.自然选择决定了局域种群内亚洲象可遗传变异的方向【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详解】A、碎片化的栖息地通过“鹊桥”连接起来,使不同局域种群的个体能够进行交配,有利于物种的繁衍,A正确;B、局域种群是由于地理隔离所导致的,并未出现生殖隔离,B错误;C、生境斑块的存在使种群数量变动很大,部分种群甚至会消失,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D、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A。5.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媒介”pH的相对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B.葡萄糖、尿素、神经递质、胰岛素可存在于该“媒介”中C.维

持该“媒介”的稳态需要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D.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该“媒介”【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

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

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

分、尿素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胞内酶、消化酶以及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等。3.内环境稳态的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内环境中pH

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葡萄糖、尿素、神经递质、胰岛素可存在于该“媒介”中,B正确;C、根据内环境稳态的定义可知,维持该“媒介”的稳态需要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C正确;D、人体绝大多数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该“媒介”,并非全

部细胞,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直接从消化液中吸收营养物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识记内环境中常见的物质种类和实例,理解内环境是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含义,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实质,这是该

题考查的重点。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是消化系统,食物中的大分子在Ⅰ中被水解成小分子并被吸收到内环境中B

.Ⅲ是呼吸系统,O2和CO2通过Ⅱ在空气与内环境间进行交换C.Ⅳ是泌尿系统,细胞的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该系统排出体外D.Ⅴ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该器官的分泌物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

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依次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依次是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尿液、汗液。A表示淋巴转化为血浆,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详解】A、由图可知Ⅱ、Ⅲ、IV、V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呼吸

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消化系统中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被吸收到内环境中,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发生在Ⅱ中,A错误;B、Ⅲ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是从外界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O2需通过肺泡壁细胞和毛细血管才能进入血浆,实现气体交

换,B错误;C、Ⅳ是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是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等主要的排出途径,其中涉及的主要器官是肾脏,C正确;D、V表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分泌物是汗液,汗液分泌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D错误。故选C。7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引起组织水肿C.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

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详解】A、体液①为血浆,血浆中含有胆固醇、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B、②为组织液,组织水肿

是由组织液过多造成的,当组织液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回流增多,导致组织液变少,不能形成组织水肿,B错误;C、③为细胞内液,若产生乳酸,乳酸会被①内的缓冲物质中和,不会引起pH的剧烈变化,C错误;D、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内,即③,D错误。故选A

。8.“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进入平原地区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而某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经检查后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

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醉氧”反应可能与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有关B.“醉氧”导致严重腹泻,会使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C.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肺水肿是由于肺部组织间隙的

渗透压上升所造成【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

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发生“醉氧”反应是由于平原地区氧气含量较高,会导致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A正确;B、“醉氧”可导致严重腹泻,若发生严重腹泻,会使无机盐离子丧失,导致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B正确

;C、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C错误;D、肺水肿是由于血浆中的蛋白质等渗出到肺部组织间隙中,导致肺部组织间隙的渗透压上升,D正确。故选C。9.新冠肺炎治疗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和血液中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

)等各项指标,还需要将药物溶解到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中,再进行静脉滴注给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解药物的葡萄糖溶液能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B.溶解药物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

溶液属于等渗溶液C.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等症状D.肝酶在血浆中仍然可以正常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的状态;主要包括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静脉滴注糖盐水,在给药的同时也为机体提供了葡萄糖,可以满足

机体对能量的需求,A正确;B、溶解药物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对于血浆而言属于等渗溶液,不会改变血细胞的形态,B正确;C、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部受到损伤,呼吸不畅,血浆中氧气减少,而二氧化碳和乳酸增多,因而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和血浆pH均可能会下降,C

正确;D、血浆中出现肝酶说明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肝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在血浆中不能发挥其特有功能,D错误。故选D。10.动脉血压是指动脉内流动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产生的血压值,其大小与心脏、血管的收缩活动密切相关。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

生命安全。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发病与机体交感神经的活跃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组成自主神经系统,两者不受意识支配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机体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活动增强的C.交感神经激活后兴奋性

增强可引起机体血压升高、胃肠蠕动增强D.研究自主神经的功能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提供新思路【答案】C【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对于同一器官的

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详解】A、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二者组成自主神经系统,两者不受意识支配,A正确;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机体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活动增强,胃肠蠕动减慢,B正确;C、交感神经激活后兴奋性增强,胃肠蠕动减弱、血管收缩活动

增强,血管收缩活动增强引起机体血压升高,C错误;D、自主神经可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与心跳和血管收缩活动有关,与血压形成有关,故研究自主神经的功能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提供新思路,D正确。故选C。11.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正在四川成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研究发

现,当人在运动时,血氧消耗增加会引起颈动脉体中的细胞和主动脉体中的细胞向呼吸中枢发放神经冲动,以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肺的供氧量,除此之外,血液中CO₂升高和H+浓度增加时,也会刺激颈动脉体产生神经冲动,进而引起呼吸、心跳加

快等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中会出现CO2浓度持续升高的现象B.体液中的CO2既是代谢废物,也可充当信号分子C.呼吸、心跳加快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D.H+可以与血浆中的缓冲对进行反应,使血浆pH保持稳定【答案】A

【解析】【分析】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运动时耗氧增加、CO2浓度升高等变化可通过呼吸加快而恢复浓度稳定,A错误;B、CO2是细胞呼吸产生的代谢废物,也能

作为一种信号刺激颈动脉体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C、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呼吸、心跳加快,C正确;D、H+可以与血浆中的H2CO3/NaHCO3进行反应,使血浆pH保持稳定,D正确。故选A。12.为了研究支配心脏的神经及其作用

,某小组以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正常时、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前后的心率和动脉血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处理心率/(次·分-1)动脉血压/mmHg正常时90110仅阻断神经甲180190仅阻断神经乙7075A.神经甲、乙分别为交感神经和

副交感神经,二者均为自主神经B.剧烈运动时神经甲的兴奋性会升高,神经乙的兴奋性会降低C.神经甲和神经乙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D.自主神经不受意识支配,持续高度紧张有助于其功能加强【答案

】C【解析】【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

,副交感的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详解】A、从表中数据可看出,阻断神经甲后,心率提高,由此可判断神经甲使心跳减慢,是副交感神经,阻断神经乙后,心率降低,由此可判断神经乙使心跳加快,是交感神经,神经甲和神经

乙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心脏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A错误;B、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因此神经甲的兴奋性会降低,神经乙的兴奋性会升高,B错误;C、神经甲是副交感神经,神经乙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C正确;D

、自主神经不完全受意识支配,持续高度紧张,不利于其功能加强,D错误。故选C。13.“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患的即为该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

完全正常,但因不明原因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渐冻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入神经元B.呼吸衰竭的原因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C.患者的大脑皮层一般不受影响,能够支配交感神经的一系列活动D.患者体内一般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元是正常的,前期可以有感觉【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2.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由大脑皮层做出

的。【详解】A、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元,A错误;B、题意显示呼吸衰竭是患者最终的死因,其原因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不能运动导致无法完成呼吸运动所致,不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所致,B错误;

C、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交感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C错误;D、患者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故可知体内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元是正常的,D正确。故选D。1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对机体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

第一运动区呈正置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B.第一运动区中,躯干运动代表区的面积比手部运动代表区大C.大脑受损导致排尿不完全,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D.眨眼反射的中枢在脑干,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

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详解】A、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不是倒置的,A正确;B、皮层代表区范围与躯体各部分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躯干运动代表区比手部运动代表区小,B错误;C、大脑受损导致排尿不完全,表

明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C正确;D、眨眼反射的中枢在脑干,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D正确。故选B。15.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

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答案】D【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

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B、刺激a处时,对

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所以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C、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

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所以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也只偏转一次,D错误。故选D。16.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

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不需要结构①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

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递质经②突触小泡的转运和③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若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则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

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17.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所示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中b、c点,

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兴奋的传递【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中共有3个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图乙表示突触结构

,刺激b点,a、b、c、d点均兴奋,刺激c点,d点兴奋。【详解】A、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A正确;B、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C、b点位于突触前

膜,刺激b点,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点位于突触后膜,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电流计的指针只能发生1次偏转,C错误;D、图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依靠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的有氧呼吸,因此抑

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兴奋的传递,D错误。故选A。18.组成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由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和联合区三部分构成,执行语言功能的言语区也包括在其中,下列关于语言功能和言语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专心作答题目时主要有大脑皮

层的V区和W区的参与B.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W区受损则不能写字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答案】B【解析】【分析

】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详解】A、专心作答题

目时,主要涉及阅读和理解等有关神经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和W区参与,A正确;B、大脑皮层的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则不能写字,B错误;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

关的全部智能活动,C正确;D、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D正确。故选B。19.如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

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的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答案

】B【解析】【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必须完整,反射才可以完成。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2、题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

反射弧结构简图,图中a代表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方框甲和乙分别代表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的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而m、n则是与大脑皮层中相关区域联系的神经纤维,大脑通过m、n控制低级中枢(如乙)的活动。【详解】A、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

控制能力极差,A正确;B、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B错误;C、图中的a、b、c、d、e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则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C正确;D、若m或n受损,排尿反射仍存在,只

是不受大脑皮层控制,D正确。故选B。20.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

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B.PSP1和PSP2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幅值增大、PSP2幅值减小【答案】B【解析】【分

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据图可知,突触a释放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增大,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

大,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突触a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减小,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大量内流,A错误;BC、图中PSP1中膜电

位增大,可能是Na+或Ca2+内流形成的,PSP2中膜电位减小,可能是K+外流或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D、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

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推测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可能PSP1、PSP2幅值不变,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A、B、C、D),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

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1),湖中的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溪流消失后,各个湖泊中的鳉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存在_

_________,各个种群通过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2)C湖泊中全部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鳉鱼某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该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图2为某段时间内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假设无基因突变,则该种群在___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

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经历了图示变化之后,鳉鱼是否产生了新物种?______(填“是”、“否”、“不确定”)。的(3)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

,A、B两湖内鳉鱼的差异体现了______多样性;来自C、D两湖的鳉鱼交配,能生育且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个体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______多样性。这些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

______的结果。【答案】(1)①.地理隔离②.突变和基因重组(2)①.基因库②.Y1—Y3③.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④.18%⑤.不确定(3)①.物种②.遗传##基因③.协同进化【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适应是自

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进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小问1详解】溪流消失后,不同湖泊之间产生了地理隔离,各个湖泊中的鳉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小问2详解】C湖泊中全部鳉鱼属于一个种群,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种群的基因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由图可知在Y1-Y3

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改变,说明此时间段发生了进化。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0.9,则a的基因频率为0.1,Aa的基因型频率=2×0.9×0.1×100%=18%。生殖隔离是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图示过程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生物进化了,但不能确定是否形成了新物种。【小问3详解】A、B两湖的鱼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A、B两湖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D两湖的鳉鱼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他们属于同一个物种,子代之间

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22.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E是指

内环境成分中______,E与B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的含量不同。(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_____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______、增加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会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

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对有__

__________等。(4)正常情况下,图中B、C、D、E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维持C渗透压的主要离子是______。【答案】(1)①.淋巴(液)②.蛋白质(2)①.B②.扩张③.D(3)①.4##四②.组织液③.H2CO3/NaHCO3(4)①.C②.K+【解析】【分析】内环

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小问1详解】E是毛细淋巴管壁内的成分,属于淋巴(液);E是淋巴液,B是血浆,两者

主要的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小问2详解】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为了更流畅地吸血,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B血浆中;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导致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

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最终使图中D组织液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小问3详解】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经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进入肺部

呼吸排出体外,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2CO3/NaHCO3等缓冲对有关。【小问4详解】正常情况下,图中C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最高,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维持C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是K+。23.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

,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1)甲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组成,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

的_______。(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的控制。(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若刺

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所涉及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______。(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答案】(1)①.效应器②.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③.d④.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①.非条件②.高级中枢(大脑皮层)(3)①.神经中枢②.a、c、d、e(4)高尔基体、线粒体(5)兴奋或抑制【解析】【分析】分析题图

: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

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丙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小问1详解】由于e上有神经节,e为传入神经,则f为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

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构成的。图乙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为甲图中的d处;乙图中的B为突触后膜,为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小问2详解】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为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没

有缩手,说明缩手反射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小问3详解】丙图中①表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若刺激图中b点,由于b点为传入神经上的一点,则其他所有的点都会产生兴奋,即a、c、d、e四点。【小问4详解】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胞吐时需要消耗能

量,与线粒体有关,因此分泌神经递质时,有关的细胞器为高尔基体与线粒体。【小问5详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能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