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届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答案.pdf,共(3)页,446.5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d20e17dfd671e219f96636b2a88ca7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A。B、“从人自身发现了超越性”错,是雅思贝尔斯的看法,选项张冠李戴。C、“追求内心幸福和外界幸福的结合”错。原文为“
冯友兰认为,中国所以没有近代自然科学是因为中国的哲学向来认为,人应该求幸福于内心,不应该向外界寻求幸福”,可见选项曲解文意。D、“通过建立哲学平台错,冯友兰……”说法错,原文为“近代中国哲学一开始就肩负着双重任务,引入
一个有普遍性的学科与平台”,可见“哲学平台”不是冯友兰建立的,是近代中国哲学引入的。2、C。“从理性思维上诠释”错,文章主要谈中国哲学的特点与发展,没有从理性思维上诠释中、西哲学不同。另结合第二节内容,文章只是比较论述中国哲学的特点,对比论证也不鲜明。
3、A。“用……,由此开创中国哲学”错,原文为“把带有时代焦虑性与地区局限性的政治文化问题转化成一个超越具体时代和地域的哲学问题”,只说这种追求“至今仍有生命力”,可见“由此开创了中国哲学”不存在因果关系,中国哲学不是冯友兰
开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B。“我国‘北斗’系统要晚于美国、俄罗斯和欧洲”错。由材料一《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图表,从开发应用历程看,我国“北斗”系统晚于美国和俄罗斯,但早于欧洲,欧洲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但到2002年才批准,而中国2000年就已建成
“北斗”一代。5、B。A、“这些企事业单位中有50多万人从事这方面业务”错。属于范围缩小,原文材料二第一段“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超过50万”指的是我国整个卫星导航与
位置服务领域的从业人员的数量。C、“北斗三号上的SoC芯片”错。属于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SoC芯片,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据此看出是“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SoC
芯片”。D、“北斗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元”是“远景目标”错。属于曲解文意,材料三最后一段说“以平均每年20%增长率计算,2025年后北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据此看出算不上“远景目标”。6、①国家重视:北斗产业化应用已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
要。②注重创新:以技术体系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为主线,积极推动“北斗十”融合创新和“十北斗”时空应用发展。③应用广泛:在众多行业领域实现深度应用、规模化发展。(每点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B。“表明两位男士比莉拉更理性”说
法错误。芭蕾教员和副博士的变化只说明二人的实干,不能用简单的结果说明其理性。8、①三个候选人分别代表了名誉、地位、健康,具有社会的典型性(1分);②设置三位候选人可以从多个侧面来表现女主人莉拉形象的功利化婚姻价值取向;③设置三位候选人也呼应了标
题“三个未知数”,以及表现莉拉精于计算的特点;④造成小说情节戏剧化的效果,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可从塑造人物、情节结构、艺术效果角度分析,②~④每点2分,答三点5分)9、①直接流露作者的情感或态度。如文末就表达了作者对莉拉功利化择偶方式的嘲讽。②打破文学与
现实的壁障,增强真实性、现实性。文末“我”向男子汉的进言,实际就是向现实中的人进言,指出爱情与婚姻不能简单的物化。③引导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作者结尾交待莉拉择偶失败和“千万要当心”的忠告,都便于读者
去思考莉拉失败婚姻的原因。(每点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D。句意:姜太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推举微子的后人立国,并为比干的坟墓封土旌表。圣人对于死去的贤人还如此厚待,
何况当代活着的贤人呢?“故”在本句中为连词,“所以”的意思,一般放于句首。所以应在“故”前断句,排除AB。“如是”作“厚”的状语,且“也”为句末停顿,故排除C。11、A。“后者表结果”分析错误。“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的句意为:这些人作为君王都是相同的,但功业事迹却不一样,原
因就在于他们所用的人不同。此处的“所以”表原因。【“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的句意:明镜能用来照出事物的形状,往古的事能用来察知当今的事。此句的“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不是结果。
】12、B。“管仲曾经偷盗,与桓公结怨”说法错误。原文中“管仲,桓公之贼也”的意思是:管仲是齐桓公的敌人。其中“贼”是“敌人”“仇人”的意思。13、(1)燕国核计的土地和统计的人口,不能和齐国相当,但是它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意愿并达到这一步,是因为得到了贤士。【“校”,查对、核计;“均”
,均衡、相当;“所以”,……的原因;“至于”,古今异义。】(2)知道厌弃过往、古代国家陷入危亡的原因,却不从其安定昌盛的原因中学习经验,那就跟倒退着跑却要谋求赶上前面的人没有区别。【“务”,追求、寻求;“袭迹”,沿袭他人的行径,取法,可引申为从师学习;“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介宾短语后
置,“乎”相当于介词“于”;“逮”,赶上。】【参考译文】大禹依靠夏朝成就王业,夏桀却因为夏朝自取灭亡。商汤依靠殷商建立王业,商纣却因为殷朝自取灭亡。阖庐因为吴国战胜而天下无敌,但夫差却因此被越王所擒。齐威王依靠齐国在天下称强,但齐愍王却因此
被吊死在祖庙的梁上。这些人作为君王都是相同的,但功业事迹却不一样,原因就在于他们所用的人不同。因此,成王在年幼时就能使诸侯朝拜,是因为有周公摄政;赵武灵王到五十岁时却饿死在沙丘宫,是任用了李充的缘故。齐桓公得到管仲,多次会盟诸侯,一举匡正天下;管仲
去世后,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入葬,被天下人讥笑。一个人的身上,既享受了荣耀也遭遇了耻辱,就在于任人的不同。魏国有公子无忌,使被割去的土地重新收复;赵国任用蔺相如,秦兵不敢再出函谷关;鄢陵君任用唐雎,国家便能独立保全。由此看来,国家没有贤能的臣佐和优秀的人才,而能够使事业成功树立美名
,安定危难延续亡国的,从来都未曾有过。所以国家不求大,而要务得民心;臣佐不求多,而要务求贤才。得民心的人,百姓追随他;有贤臣辅佐的人,士人归附他。周文王请求废除炮烙酷刑,殷商的民众就顺从他;商汤网开三面,夏朝的民众就顺从他;越王勾践不毁坏吴王的祖坟,吴国人
民就归服他;因为他们做的事顺从了民心。所以意气相投的人,居处不同却能互相感应;品性相同的人,虽未见面却能心里亲近;贤人站在本朝,那天下的豪杰就会相跟着赶来。凭什么知道会如此呢?可以这样说:管仲是齐桓公的敌人,鲍叔认为他比自己贤能就举荐他给齐桓公,进言七十多次齐桓公才听
从,终于使齐桓公消除了报仇之心,并将国政托付给他。齐桓公垂衣拱手无所事事,而使诸侯前来朝拜,是因为鲍叔荐人的功劳。管仲之所以能够使齐桓公败逃而无自危之心,是由于与鲍叔意气相投。纣王杀死王子比干,箕子披发装疯;陈灵公杀死泄冶,邓元离开陈国。从此以后,殷商便被西周吞并,陈国便被楚国消灭,因为他们杀死
了比干、泄冶,而失去了箕子与邓元。燕昭王得到郭隗,就使邹衍、乐毅从齐国、赵国赶来,苏秦、屈景从东周、楚国赶来,于是兴兵攻打齐国,将齐闵王困在莒城。燕国核计的土地和统计的人口,不能和齐国相当,但是它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意愿并达到这一步,是因为得到了贤士。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学科网(北京)股
份有限公司2所以说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从的百姓,得到贤人的就会安定昌盛,失去贤人的就会危亡。从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明镜能用来照出事物的形状,往古的事能用来察知当今的事。知道厌弃过往、古代国家陷入危亡的原因,却不从其安定昌盛的原因中学习经验,那就
跟倒退着跑却要谋求赶上前面的人没有区别。姜太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推举微子的后人立国,并为比干的坟墓封土旌表。圣人对于死去的贤人还如此厚待,何况当代活着的贤人呢?那么这不能丧失贤人的道理就可以明白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曲解文意,错在“一丝暖意冲淡了诗人内心的凄凉”这个地方。从句中“自”“复”“夕阳”“凄凉”等词语,可看出作者内心的凄凉是非常强烈的,“夕阳”带给他的不是暖意,而是“日薄西山”的衰颓、败落形象。15、相同点:(
1)都表达了对著名历史人物的景仰之情,并渴望像他们那样建功立业;(2)都用历史人物与当权者进行对比,抨击当权者的昏庸无能。(3分)不同点:(1)柴诗感慨当今再无像雪耻复国的勾践这样的英雄人物,流露出收复失地无望的迷茫与伤感;(2
)陆诗以诸葛亮自比,抒发壮心未遂、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此时无声胜有声(3)长烟落日孤城
闭(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17、①密不可分/息息相关;②不可或缺/必不可少;③淋漓尽致。(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18、a、“庶见素释兮,我心蕴结兮”,《诗经》里对色彩
寓意的联想,体现着微妙具体的情感蕴结;b、“白骨蔽野,青山旧时”,《苏耽歌》中对色彩情感感知的追求,蕴含着悠长难绝的含蓄意指。(每句2分。引用内容在前;主语分别是“联想”“追求”,并各领起一个单句)19、①前句侧重中国色的源起,后句强调其意义。(2分)②前句强调对
个人的影响,后句侧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0、①发明了直角坐标系;②对数螺线向着中心绕;③蛛丝的韧性也极高(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21、①关联词与主语语
序不当,“如果”与“我们”互换位置,同前异后,主语应放关联词前。(2分)②主语残缺,第二分句为介宾结构的状语,“蜘蛛”提到第二或第三分句前,或删去第二分句的“在”。(1分)四、写作【参考高考评分标准】(以下仅供参考)作文设题由材料、具体任务、常规要求三部分组成。作文材料由两部分构
成,《菜根谭》中的语句,老子的言论与分析。总体而言:前者更侧重于“坚守”,后者则强调“改变”;一个“却”字将两者关联,意味着两者关系相反或相对,形成对比。主要指向:“坚守自我”与“随世迁移”的二元对立,注重思辨能力。作文应尽量兼顾两者,可有主次,不宜只谈其一。具体任务注意几点:①
“新时期”,时代背景,写作需要关注时代,关联现实,关涉人生。②“青年人”,身份限定,提醒行文的视角与口吻。③“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核心话题与思考方向,需关联个体与外物、自我心性与外部世界以综合思考。④“认识和感悟”,表达方式更侧重议论、阐发。审题立意:《菜根谭》引句大意:当风吹过稀疏的竹林
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当风过之后,竹林又依然归于寂静而不会将声响留下;当大雁飞过寒冷的潭水时,潭面映出大雁的身影,可是雁儿飞过之后,潭面依然晶莹一片不会留下大雁的身影。从“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角度思考:对于“竹”来说“风”就是外部世界,对于“潭”而言“雁”属
于外部世界;“风”可过“疏竹”,“雁”可渡“寒潭”,但“外物未真正影响竹与潭”。“不留声”“不留影”意味着坚定地持守,人不因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本性,无论外界多么热闹喧嚣,也不会影响内心的宁静,坚守自己的志向,这才是优秀青年应有的品格。“上善若水。事善能”取自《道德经》的第八章,考
生需要一定的道家文化涵养和文言积累才能理解这句话,但是读不懂也没有妨碍,下文用“随物赋形,随世迁移”为考生作出了解释,这种理想人格的特点是能够跟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随遇而安,灵活应变,与时迁移,与外界交融。“能方能圆,曲直随形”,能“破堤坝
而入江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在青年人拼搏前行的路上,“疏竹”“寒潭”的不为外物所动,固然可贵,而“流水型”人格“善于调整、改变”也有可取之处。但从另一角度看,一味地“坚守内心”可能是冥顽不灵、固步自封的借口,一味地“随世迁移”
或许是内心缺乏坚定信仰、随波逐流的表现。此外,就第一则材料而言,“坚守”之中也暗含着“改变”:“风”“雁”过时,疏竹会摇动,寒潭自留影,其并非自始至终无视外物,也有顺应自然与主动投合,只是事来则动,事去则息。这与第二则材料有暗合之处。立于时代潮头的青年
人,在高速发展与大变革时代,在持守信念与理想的前提下,也应审时度势,适时而变,或借力乘势而动,或静守蓄势待发。或方式可顺势而变,而心志终不为所动。进而,“疏竹”把“风”当做机遇,如果遇到了机遇,应该随着风起舞,发出自
己的声音;“寒潭”如果把“雁”当做扰乱自己内心的事物,那么的确应该“雁去而潭不留影”。反之亦然。这里,也可以有顺应与持守、变与不变的视角切入与辩证思考。审题的关键,在于深度把握“坚守自我”与“随世迁移”的辩证统一关系,写出高尚人格与处世智慧,培养健全的品格素养。写作应紧扣要
求,从青年身份出发,论述学会判断外部世界对青年的影响是否是正向的,如果是良好的机遇,不能抱残守缺,而应与时俱进;若外部世界扰乱了自己的内心,影响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则应坚决隔绝,坚守内心的宁静。优秀的作文,应能够展现
全面深刻的思维能力,彰显严谨圆合的逻辑自洽能力。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