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6 页
  • 大小 1006.500 KB
  • 2024-10-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精准解析】.doc,共(36)页,100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cbb5b5e17d149627d24f3dd1a3ed73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质量检测高二生物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内环境不存在酶C.内环境中不仅含有激素,还含有抗体和神经递质D.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但因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中的p

H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

、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A错误;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但可以在细胞内和内环境中发挥作用,B错误;内环境中含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物质,C正确;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但因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中的pH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2.如图①﹣④为人体内的体液组成,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A.①直接和②进行物质交换B.②中含有血浆蛋白、乳酸、糖元等物质C.②中的某些白细胞会进入受损伤部位③处D.若④为脑细胞,则①处氧气浓度高于③处【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表示淋巴,②表示

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细胞内液。其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组成细胞外液,即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详解】A、①淋巴和②血浆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但淋巴能经过淋巴循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A错误;B、②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乳酸等物质,糖元存在于肝脏和肌肉细胞内,B错误;C、白细胞具有活跃的移

动能力,通过变形经过血管移到受损伤部位③组织液处,C正确;D、淋巴来源于组织液,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则①淋巴处氧气浓度低于③组织液处,D错误。故选C。3.健康人受到惊吓后收缩压通常会急剧上升,此时会引起降压反射。关于该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频率降低B.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C.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D.心排血量增大,外周阻力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降压反射:动脉血压升高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详解】

A、当健康人受到惊吓后收缩压通常会急剧上升,导致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频率升高,A错误;B、压力感受器当受到收缩压上升的刺激后,传入频率上升,通过中枢神经后,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B正确;C、降压反射的中枢在延髓,C错误;D、降压反射会使心排血量下降,外周阻力降低,使血压下

降,D错误。故选B。【点睛】降压反射的过程是一个负反馈调节的过程,通过降压反射可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4.如表所示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147

4.01.251.0114.07.51.0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01402.510.3525—47A.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C.某人皮肤烫伤后产生的水泡中

的液体主要是指表中的②D.若某人②中肌酐、尿素氮等含量较高,则表明其可能肾功能异常【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细胞内液中的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③为细胞

内液,又由于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和淋巴,故可判断为②血浆,①为组织液。【详解】A.由于细胞内液中的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③为细胞内液,A正确

;B.②血浆,①为组织液,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组织液增多,B错误;C.某人皮肤烫伤后产生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①组织液,C正确;D.若某人②血浆中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含量较高,则表明其可能肾功能异常,D正确。故选B。5.如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之间的物质

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位于图中的cB.c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C.图中a处的CO2浓度最高D.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b进入a【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

交换过程,其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水属于自由扩散,血浆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B正确;C、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所以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C错误;D、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

大部分经经a组织液进入c血浆,D错误。故选B。6.将要成熟的大豆豆荚加工成的菜肴,俗称“毛豆”。在栽培过程中因某种因素引起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A.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B.喷洒N肥C.喷洒P肥D.以上措施都不行【答案】D【解析】试题

分析:毛豆的产量实质是需要种子,影响了传粉受精不能形成种子,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只是促进果实的发育,而不是种子,故A错误。喷洒N、P肥适合植株的生长,故B、C错误,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7.关于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②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A.①②

④⑤B.②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答案】D【解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的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

高。血浆渗透压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①错误;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吃酸性食品后,体内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PH不会有大的变化,②错误;人体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一天中会在37℃左右波动,不会一直不变,③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

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④正确;严重腹泻、呕吐时,会造成在失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淡盐水,⑤错误。故答案选D。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8.如图表示神经递质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及可卡因作用机理的示意图。多巴胺的

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转运载体而使多巴胺不能从突触前膜释放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C.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被突触间隙中

的酶分解而失去作用D.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代表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可

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详解】A、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A错误;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

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B正确;C、由图可知多巴胺作用后不是被突触间隙中的酶分解而是经过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又转运回突触前膜内,C错误;D、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转运载体,阻止多巴胺回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其不断作用于

突触后膜,会导致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性兴奋,D错误。故选B9.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直接与受体结

合发挥作用,则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C.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D.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在光暗信号的刺激下,视网膜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有关的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

神经传到松果体,进而引起褪黑素的分泌,可见,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神经递质,B错误;光暗信号的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

影响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C正确;HPG轴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睾丸增加雄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雄性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使下丘脑和垂

体分泌的相应激素减少,可见,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D正确。【点睛】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的基本模型如下:①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

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②反馈调节:如图所示,“相应激素”的含量变化,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影响“相应激素”的分泌量。10.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R)结合使突触后膜

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结构类似于突触)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使该受体失去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重症肌无力"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最相似B.刺激“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D.

注射乙酰胆碱可缓解肌肉收缩无力症状【答案】D【解析】【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由于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不分“敌我”,将自身细胞(器官)作为抗原物质进行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理最相似,都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由于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正确;C、重症肌无力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所以注射激素抑制抗体的产生能有

效缓解病症,C正确;D、由于乙酰胆碱受体失去功能,因此注射乙酰胆碱不能缓解肌肉收缩无力症状,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熟记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及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其中②为抑制类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

.②经胞吐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耗能C.②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或回收D.②与④结合使Na+通道打开,Na+内流【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神经

递质,③为突触后膜,④是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详解】A、①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③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B、②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属于胞吐作用,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②是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往往被快速

清除或回收,C正确;D、据题干信息可知,②为抑制类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Na+通道打开而引起Na+内流,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突触的结构图,考查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明确突触的结构及特点是解题关键。12

.下图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某研究小组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

A为传入神经元B.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C.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

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已知乙表示神经中枢,则甲、丙中,一个是感受器、一个是效应器,A和B中,一个是传入神经、另一个是传出神经,而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据此分析。【详解】A.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

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可由B传向A,则A为传出神经元,A错误;B.据A分析可知,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B正确;C.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

纤维膜外侧,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可由A传向B,因此A为传入神经元,C正确;D.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说明兴奋不能从A传向B,因此A为传出神经

元,D正确。13.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B.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C.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的比值增大D.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答案】A【解析】【分析】1、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可见细胞分裂素可以用于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促进侧芽生长成侧枝。2、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植物体内产生细胞分裂素的部位主要是根尖。3、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并积累在侧芽位置,导致侧芽位置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生长受

抑制。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是去除顶芽。【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用于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促进侧芽生长成侧枝,A正确;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产生,而该细胞分裂素由病原体分泌,不是植物激素,B错误;C、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

裂素的比值减小,C错误。D、正常生长的金莲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过高,D错误;故选A。14.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

隙时都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B.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D.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都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B【解析】【分析】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由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一氧化氮等。【详解】A、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不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此过程通过胞吐实现,A错误;B、二者都能与突触

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C、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之后会被灭活或者转移,不能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D、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Na+内流,但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Cl-内流,D错误。故选B。15.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C.使突触后膜的乙

酰胆碱的受体被破坏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一种,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因此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乙酰胆碱不会被分解,则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持续性的兴奋,故选B。16.HD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显性遗

传病,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水解释放B.基因发生突变时,

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的关系C.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受到抑制,人体的动作变得慢而无力D.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详解】A.大脑发出“讯号”需要能

量,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ATP水解直接提供,A正确;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关系,B正确;C.HD患者M发生退化,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的抑制作用减弱,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会产生不自主的动作,

C错误;D.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M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D正确;故选C。17.如图是靶细胞与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激素,乙为靶细

胞表面的受体,它们都是蛋白质B.若甲是甲状腺激素,则乙不可能位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表面C.乙与载体蛋白一样,具有特异性D.图中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通过体液

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详解】A、甲为激素,乙为靶细胞表面的受体,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为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A错误

;B、若甲是甲状腺激素,因为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下丘脑和垂体,则乙可能位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表面,B错误;C、乙(受体)与载体蛋白一样,具有特异性,C正确;D、图中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激素作用特点的相关知识

点,解题的关键是识图和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18.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B.若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

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

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细胞Ⅰ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Ⅱ,与细胞Ⅱ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2、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

经递质、淋巴因子等。【详解】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错误;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错误;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

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B细胞,C错误;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19.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下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胰岛素是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

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化成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详解】A、胰岛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Ca2+内流后促进小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B正确;

C、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所以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使胰岛素释放,而葡萄糖浓度降低不会促使胰岛素释放,C错误;D、根据题图可知,葡萄糖浓度升高后,会通过转运蛋白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促进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胞外血糖浓度降低,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C。20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力是在与抗原的接触中获得的B.免疫是机体对外源性的异己的识别C.皮脂腺分泌脂肪酸杀菌属于免疫D.巨噬细胞吞噬病毒是特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

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

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机体不断接受各种抗原性物质刺激而形成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详解】A、特异性免疫是在与抗原的接触中获得的,而非特异性免疫是通过遗传获得,生来就有,A错误;B、抗原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和机体自身的非

正常组织(如癌变的细胞),B错误;C、皮脂腺分泌脂肪酸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第一道防线,C正确;D、巨噬细胞吞噬病毒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D错误。故选C。21.抽血化验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男子血液化验单中

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钙离子1.81mmol/L2.02~2.60胰岛素1.7mIU/L5.0~20.0游离甲状腺激素35pmoI/Ll2~22A.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含量都是固定不变的B.该男子可能出现抽搐等症

状C.该男子的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较差D.该男子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能受到抑制【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成分和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图表中钙离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根据负反

馈调节的机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在利用葡萄糖方面明显不足。【详解】A、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A错误;B、图表中钙离子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钙离子含量过低可能会引起抽搐等症状,B正确;

C、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的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较差,C正确;D、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

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2.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

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可产生辅助性T细胞和抗体B.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C.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D.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答案】A【解

析】【分析】注射抗原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详解】A、初次接

种该疫苗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发挥作用,可产生辅助性T细胞和抗体,A正确;B、疫苗是抗原,抗原通常具有大分子性、异物性、特异性等特点,B错误;C、T细胞无吞噬消化病原的功能,C错误;D、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释放淋巴因子的为T细胞,D错

误。故选A。23.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123456光照8h/d8h/d8h/d16h/d16h/d16h/d激素无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茎长度3cm15cm11cm30cm5

cm24cmA.1、2组比较可以说明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B.3、6组或1、4组比较说明延长光照时间能促进茎的伸长C.4、5组比较可以说明该植物还可以合成赤霉素D.如果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并给予8h/d的光照,茎的长度在3cm和5cm之间【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A、1组为对照组,2组为实验组,自变量是赤霉素,2组的茎长度更长,说明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A正确;B、3、6组或1、4组的自变量是光照时间长短,光照时间更长的6组或4组的茎长度更长,因此可说明延长光照时间能促进茎的伸长,B正确;C、4是对照组,5组的自变量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5组的茎长度更

短,4组的茎长度更长,说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能抑制赤霉素的合成,植物还可以合成赤霉素,C正确;D、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并给予8h/d的光照,会抑制茎的伸长,因此茎的长度小于3cm,D错误。故选D。【点睛】24.大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产生的赤霉素可诱导胚乳的糊粉层大量合成α-

淀粉酶,此过程会受到脱落酸的抑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赤霉素与生长素作用机理相同,可以互相代替B.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和脱落酸是拮抗关系C.若要验证赤霉素是诱导淀粉酶合成的必要条件,实验组应选择去胚的大麦种子,再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检测糊粉层是否产生淀粉酶D.在保存种子

的过程中应尽量提高脱落酸含量【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察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明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赤霉素与生长素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不可以互相代替,A

错误;大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可诱导胚乳的糊粉层大量合成α-淀粉酶,脱落酸抑制此过程,二者是拮抗关系,B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产生的赤霉素(GA)转运到糊粉层后,诱导淀粉酶的合成,验证赤霉素是诱导淀粉酶

合成的必要条件,自变量为赤霉素,为了排除内源赤霉素的影响需要去掉大麦种子中的胚,再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检测糊粉层是否产生淀粉酶,C正确;脱落酸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在保存种子的过程中应尽量提高脱落酸含量,D正确。25.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

析,错误的是A.这一现象是由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B.喷洒高浓度2,4一D溶液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C.生长素和脱落酸都参与了植物“瓜熟蒂落”的过程D.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植物基因组的调控【答案】B【解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并非独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

作用共同调节,A正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故喷洒高浓度2,4—D会疏花疏果,不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B错误;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脱落酸具有促进叶片和果实衰老和脱落的作用,故生长素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

蒂落”的过程,C正确;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受到植物基因组的调控,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2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实例是A.HCO3-与HPO42-等离子相互作用,维持

血浆pH在7.35—7.45之间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人体受到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加速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D.人体每天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

出一定量的水和盐【答案】ABCD【解析】【分析】【详解】A、HCO3-与HPO42-等离子参与缓冲对的组成,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A正确;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正确;C、人体

受到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加速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维持体温平衡,C正确;D、人体每天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量的水和盐,维持水盐平衡。四项均属于人体内环境

稳态调节的实例,D正确。故选ABCD。【点睛】27.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含有少量的IAAB.四组实验中,300mg/LIAA诱导茎细胞

分化出根的效果最好C.100与300mg/LIAA处理获得的生根数相近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答案】CD【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

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条件;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再通过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生根情况的数据,分析比较就可判断出结论。【详解】实验中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没有涂抹生长素,而扦插枝条本身所

含的生长素又少所致,A正确;看图可知在300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数量最多、平均根长最长,B正确;100mg/L与300mg/LIAA处理平均根长相近,但平均生根数量不同,C错误;与对照组比较,100mg/L、300mg/L、500mg/L

IAA三组处理,平均根长都比对照组长,只体现了促进作用,不能体现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CD。【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数据,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和作用的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了学生获取图表信

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的过关。28.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大量外

流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答案】AC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引起Na+通道开

放导致膜外Na+大量内流,进而使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详解】A、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大量内流,在此过程中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大量

内流,B错误;C、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体现了膜蛋白具有催化功能,Na+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体现膜蛋白具有运输功能,C正确;D、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

着嗅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在嗅觉中枢形成嗅觉,D正确。故选ACD。29.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说明d点处于未兴奋状态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答案】ACD【解析】【分析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

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详解】A、丙图表示先后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B、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点

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正确。故选ACD。【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

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0.菠菜属于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部合成,赤霉素主要由叶合成。两种激素保持一定的比例时,自然界中雌雄株出现的比例相同。实验表明,当去掉部分根

系,菠菜会分化为雄株;当去掉部分叶片时,菠菜会分化为雌株。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与菠菜的性别分化无关B.植物的生命活动只受两种激素的共同调节C.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在菠菜的性别分化上表现为协同作用D.造成菠菜性别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题

干可知:菠菜属于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部合成,赤霉素主要由叶合成。两种激素保持一定的比例时,自然界中雌雄株出现的比例相同。当去掉部分根系,菠菜会分化为雄株;当去掉部分叶片时,菠菜会分化为雌株。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植物激素的

调节,植物激素间有的表现为协同作用,有的表现为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在菠菜的性别分化上表现为拮抗作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原因。【详解】A、菠菜根部主要产生细胞分裂素,去掉根部发育成雄株,叶片主要分泌赤霉素,去掉部分叶片时菠菜分化为雌株,说明这两种激素与菠菜的性别分

化有关,A错误;B、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题干中只提到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这两种激素,B错误;C、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在菠菜的性别分化上表现为拮抗作用,C错误;D、菠菜性别分化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之一,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ABC。【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

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31.如图为神经纤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被髓鞘包裹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区域

处于兴奋状态,膜内钠离子较膜外多B.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D.局部电流在轴突上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答案】B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

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详解】A、由于c区域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内正离子多,但膜内钠离子仍然少于膜外,A错误;B、由于

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所以刺激c区域,b、d区域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C正确;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D错误。故选BC。32.如图表

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B.分别电刺激②、④,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C.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均需消耗ATPD.丙释放

兴奋性递质后,乙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答案】B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根据突触或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详解】A、据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A错误;B、刺激②电流表偏转两次,刺激④电流表偏转一次,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

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C、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需要消耗ATP,但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以丙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作用于乙后,使乙的膜电位变成内正外

负,D正确。故选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弧的组成结构,以及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再根据题意作答。33.下列关于常见动物激素或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垂体中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内分

泌细胞C.肾上腺素也可以在血糖调节中发挥作用D.下丘脑和垂体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答案】ABCD【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产热;促进幼小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垂体中具有一类可以分泌促激素的分泌细胞,此外垂体还具有分泌生长激素的分泌细胞存在

。【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能促进产热,也能促进幼小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正确;B、垂体中具有一类可以分泌促激素的内分泌细胞,还具有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细胞等,因此垂体中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内分泌细

胞,B正确;C、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而升高血糖,C正确;D、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如下丘脑产生的某些激素能作用于垂体,D正确。故选ABCD。34.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

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B.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D.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答案】ACD【解析】【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

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

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脑干是呼吸中枢,A错误;B、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

听到别人的话,但是不懂其含义,C错误;D、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D错误。故选ACD。3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会消耗ATPB.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中2,4—D具有两重性C.在适宜的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好D.脱落酸和赤霉素

在促进茎的生长上表现为拮抗作用【答案】AC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主要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

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详解】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2,4-D是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不是植物产生的激素,B错误;C、在适宜的一定范围内生

长素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好,但生长素浓度过高可能抑制植物生长,C正确;D、脱落酸抑制茎的生长,赤霉素促进茎的生长,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D正确。故选ACD。三、非选择题36.如图甲表示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

;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____(填字母),激素A只能作用于垂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上图中看出体

温调节过程中____(存在/不存在)分级调节。(2)D代表的激素是________,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主要是______。若D代表胰岛素,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骨骼肌受神经支

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_______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________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BC(2).只有垂体细胞上有激素A的受体(3).存在(4).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5).血糖浓度变化(6).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7).①突触小泡(8).突触间隙(9).神经递质只能

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分析】1、图甲中的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胰岛分泌的相关激素。2、图乙中的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间隙,④表示突触后膜。【详解】(1)据图甲可知:在寒

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C促甲状腺激素,C又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的B甲状腺激素增多。因此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ABC;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只有垂体细胞

上有激素A的受体,故激素A只能作用于垂体;从上图可知体温调节中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过程。(2)D是胰岛分泌的激素,为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主要是血糖浓度的变化;若D是胰岛素,则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

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3)乙酰胆碱为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位于①突触小泡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通过胞吐方式进入③突触间隙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

经冲动是单向传递的。【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熟记相关知识并能迁移运用是解题关键。37.下图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综合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1

)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细胞因子是由________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________以及相应的记忆细胞的分裂分化,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2)图中浆细胞是由________分裂分化形成

的,浆细胞每秒可以产生2000个抗体,其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________。(3)人类可怕的艾滋病,主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人体的________细胞,使之大量死

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使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的疾病,它是一种________病。(4)研究发现当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免疫防御(2).辅助性T细胞(3).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4).B细

胞和记忆B细胞(5).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6).辅助性T细胞(7).免疫缺陷病(8).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解析】【分析】免疫系统是防卫

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详解】(1)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

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活化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蛋白质或缩氨酸用来调控其它的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相应的记忆细胞的分裂分化,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2)B细胞和记忆B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抗体是分泌蛋白,由核糖体合成

,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浆细胞可以快速地分泌抗体,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密切相关。(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与免疫密切相关,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免疫力大大下降,因此艾滋病是一种

免疫缺陷病。(4)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因此当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38.正常人体感染病毒

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

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会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

,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

兴奋,传至大脑产生渴觉,主动饮水。(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体液运输(3).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上升)(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5).等于

(6).下丘脑(7).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解析】【分析】1、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寒战”,有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C)。2、根据图分析,在体温上升期,体温的

调节方式既包括神经调节,如传出神经,也包括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等;高温持续期,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中,并且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在体温下降期,机体可以增加汗腺分泌和通过皮肤血管舒张来散热。【详解】(

1)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故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收缩有助

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相关激素参与的激素调节,即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

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4)体温下降的调节途径有增强汗腺分泌汗液、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等。【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要熟悉体温调节的方式、参与的神经中枢、效应器以及相关的激素等。39.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下图表示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推测,在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a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幼苗生长发

育过程中,激素b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施水稻幼苗会引起茎叶生长过快,稻谷产量降低,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图中体现了水稻种子萌发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也体现了________

________。(4)科学家通过分析研究可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①实验原理:叶

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用________处理离体的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②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________、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叶片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

为实验组。第二步:在甲组叶片上涂上________,在乙组叶片的相同位置涂上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记录甲、乙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分别为t甲、t乙。③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

___。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答案】(1).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2).幼根、幼芽和未成熟的种子(3).赤霉素能促进茎叶细胞伸长,营养物质过多用于茎叶生长,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结实率降低(4).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

作用共同调节。(5).细胞分裂素(6).同种植物(7).蒸馏水(8).等量的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9).t甲<t乙【解析】【分析】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

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3、根据曲线图可知

,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赤霉素先升高后降低,因此曲线a代表脱落酸,曲线b代表赤霉素。【详解】(1)分析可知,曲线a代表脱落酸,它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2)曲线b代表赤霉素,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b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根、幼芽和和未成熟的种子;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施水稻幼苗会引起茎叶生长过快,稻谷产量降低,原因是赤霉素能促进茎叶细胞伸长,营养物质过多用于茎叶生长,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结实率降低。(3)图中体现了水稻种子萌发适应环境变化

的过程,也体现了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4)为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为细胞分裂素的有无,因变量为叶片的衰老速度,根据实验设计的变量原则与对照原则可

设计实验如下:①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所以可通过用细胞分裂素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②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做对照实验,控

制实验变量做到唯一)。第二步:因甲组为实验组,故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蒸馏水,乙组叶片在相同位置相同面积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实验变量是细胞分裂素)。第三步:将甲乙两组叶片放到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记录甲、乙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预测:t甲<t乙,即甲组叶片失绿变黄所

需的时间比乙组短。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赤霉素和脱落酸的生理功能,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分析不同曲线所代表的植物激素,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准确解答。40.胰岛

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1)据图1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c.

GLUT-4基因表达不足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2)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被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原理:____

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想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实验方案为:①实验组:用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过

滤得到细胞和滤液,取适当滤液(保持血糖浓度等不变)培养______________。②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实验结果: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cd(2).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3).胰岛A细胞(4).胰岛B细胞(5).用等量的低糖动物细胞

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6).实验组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解析】【分析】1、题图显示,胰岛素与相应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了葡萄糖转运蛋白向细胞膜上的转运,即增加了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另-方面促进了细胞中葡萄糖的利用、贮存和转

变。2、胰鸟素的作用: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详解】(1)据图1分析,发生胰鸟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不会导致对胰岛素不敏感,a错误;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会使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增加受阻,导致细

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b正确;c、GLUT-4基因表达不足也会使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增加受阻,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c正确;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直接导致胰岛素不起作用,d正确。故选bcd。(2)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

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可以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3)该实验是为了验证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所以先在培养液中培养胰岛A细胞,因为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浓度升高,培养一时间后培养液中的血糖浓度应稍微升高,此时再用此培养液培养胰岛B

细胞。实验过程应遵循对照原则,故应用等量的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直接培养胰岛B细胞作为对照,两组中是否含有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为实验的自变量。如果实验结果为:实验组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就说明了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综上述分析,故实验方案为:①实验组:用低糖动物细

胞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取适当滤液(保持血糖等不变)培养胰岛B细胞;②对照组:用等量的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③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实验组的胰

岛素含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点睛】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正确读图并能用图中的信息分析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最后一问是学生的易错的,告诉学生以单一变量结合实验结果来突破正确答案是正确的解题思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