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共(16)页,652.74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c5c7afd05a9cad7ed8e0bc00a5c17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楚雄州中小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高中二年级生物学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
1章。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天山某地一片草原上有九户牧民,其中六户养了阿勒泰绵羊,三户养了新疆山羊,这些羊共同构成A.一个物种B.两个种群C.一
个群落D.八个种群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活在长江里的所有鱼属于一个种群B.出生率大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也大C.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D.年龄结构决定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3.对某地区农田中蚯蚓个体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下列做法或调查
方法不合理的是A.应该采用标记重捕法B.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C.可以采用等距取样法D.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4.下图为某地野兔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的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和b点时野兔的种群数量相等B
.c点时野兔的种群数量最少C.a~b时间段,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b~c时间段,野兔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5.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阳光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B.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C.干旱导致火灾属于影响种
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天敌数量不变、种群密度及种群数量越大,该种群受天敌的影响就越小6.青鱼、草鱼、鲑鱼和鱼被称为我国四大家鱼,四大家鱼在水层的空间分布和食性都有差异。早在宋代,我国就采用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列关于某自然放养池塘中四大家鱼空间及食物的分布的分析,错误
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若浮游植物大量死亡,草鱼数量可能会大受影响C.四大家鱼混合放养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四大家鱼的生态位及食物存在差异,彼此间不存在种间竞争7.为了减少某种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害虫的蜘蛛。右图表示对农
田中害虫和蜘蛛这两个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农田中蜘蛛数量一般会少于害虫数量B.Ⅱ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天敌的捕食C.Ⅲ时期后,害虫和蜘蛛的数量最终都会减少为零D.Ⅲ时期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基本降到最低8.某地因森
林火灾原有植被消失,之后该地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该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B.若没有外力干扰,该地可能重现森林C.该地发生的演替过程不会经历地衣阶段D.随着时间延长,该地群落结构可能越来越复杂9.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群落随时间的演替过程及结果,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B.乙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C.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时间等允许,乙群落可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10.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
示装置为诱虫器B.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避光的特性C.图中金属筛网可以用多层纱布代替D.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11.下图甲、乙,丙、丁表示在一定空间内存在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B.乙图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C.丙图
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D.丁图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12.下列有关群落的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与阳光、降雨量等的季节性变化有关B.群落中的动物种类的季节性变化与水资源、食物等的季节性变化
有关C.不同季节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都会发生明显变化D.北方地区农田中冬季多见小麦,夏季多见玉米,体现了农田群落的季节性13.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座山坡上的一片人工林,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一个农贸市场,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C.果园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D.千岛
湖生态系统属于陆地生态系统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蓝细菌都是生产者B.细菌都是分解者C.生产者都是植物D.动物都是消费者1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生存着多种昆虫、鸟类、金丝猴等动物。对这些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不可能是分解者B.都直
接以绿色植物为食C.都是异养生物D.都可以以动物为食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正确的是A.食物网中生物的种间关系都为捕食B.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去向都相同C.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两种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D.营养级越多的食物链其食物
关系就越复杂17.一片草地被禁牧后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少B.群落的净光合产量先持续增加然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多年生杂草数量先持续增加然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先持续
增加然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18.“牧草→野兔→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错误的是A.牧草处于第一营养级,野兔是初级消费者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C.狼种群同化的总能量可能小于野兔种群同化的总能量D.狼捕食一只野兔,狼从野兔
中同化的能量最多不会超过20%19.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营养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食物网中最多有4个营养级B.兔的数量减少会明显影响到狼的数量C.图中猫头鹰占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D.图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20.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有关碳循环及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循环都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B.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增多C.CO2只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新型清洁能
源对缓解温室效应均有利21.下列有关生物富集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富集现象具有全球性B.生物富集作用与人类的活动无关C.环境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有害重金属沉积越多2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
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都离不开信息传递。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B.黄鼠狼为躲避敌害而排放的臭气,属于化学信息C.非洲狮和角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D.饲养蛋鸡时,增加营养和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2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包括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下列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足迹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面积B.对青藏高原上的濒危植物进行保护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植物园C.造成南极地区企鹅栖息地越来越
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海洋污染D.火力发电的存在和化石燃料的大量利用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增强24.西北某地农田弃耕后,几十年中,在部分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发生了从弃耕农田→杂草丛生→灌木丛生→以桦树等为主的乔木林的群落演替过程。下图1、2、3表示演替过程中
某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B.图1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2可表示该地块上抵抗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3可表示草本植物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25.如图为某生态
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⑤表示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具有全球性B.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①C.乙与丙,丙与丁的种间关系都是捕食D.若不考虑社会因素,则自然界中①和②③④之和的速率基本相等26
.在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物。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从而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某些植物可供人们观赏,还是名贵中药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森林和草地
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27.森林是我国药用植物最主要的生境,但过度开采使许多野生药用植物的数量大大减少。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上层
林木+中层藤本药材+下层草本药材+地表药用真菌”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药用植物用于制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不利于群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立体复合种植模式遵循了整体、协调和自生等原理D.药用植物需要特定的生境,因此最好
的保护方法是迁地保护28.生态位体现了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肉食性动物和草食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B.不同种的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可能存在较大差异C.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食物
、天敌等关系D.两种动物的生态位差异越大,二者种间竞争强度越大29.《诗经》在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体现了很多生态学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邶风·燕燕》中记载了“燕燕于飞,上下其音”,其中声音的信道为空气B.《小雅·鹿鸣》中的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反映了种间竞争关系C.《邺风·简兮》中的“山有榛,隰有苓”(“隰”指低地)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D.《陈风·泽陂》中记载了“泽彼之陂,有蒲与荷”,其中蒲与荷能净化水质,体现了湿地的生态功能30.生态学家对某地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定量分析
,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B.植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大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枯枝落叶层中
的物质经分解后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D.不同植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是种间竞争关系31.湿地是天然的蓄水池,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誉为“地球之肾”。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均属于湿地类型。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某些地方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现象。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生态恢复
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富含氮、磷等元素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B.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由此推测藻类可以为鱼类生命活动提供食物和大量氧气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学和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干
扰的湿地得以恢复D.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及湿地面积的缩小可能会引起局部气候恶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32.下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B.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稳定性越高C.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值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受到干扰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3.科学家统计了1961~2014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总量的变化情
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越大,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越小B.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C.降低肉食类食物比例,可一定程度地减小生态足迹D.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34
.某地农村响应国家生态农村建设,建立了下图所示生态养猪模式。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涉及废弃物的资源化,遵循物质循环利用原理B.图示生态工程涉及了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综合利用C.图示生态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无关D.图示生态工程涉及了节
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问题,体现了自生原理35.如图是某生态农业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玉米等农作物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B.用玉米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C.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原理D.该生态工程仍能正常运转与人
的管理密切相关36.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溶液的密封玻璃瓶(无氧),已知一瓶只含有葡萄糖,一瓶只混有酵母菌,一瓶只混有乳酸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混有乳酸菌的玻璃瓶不会产生气泡B.只含有葡萄糖的玻璃瓶不会产生气泡C.产生热量最多的玻璃瓶中混有酵母菌D.能够产生
热量的玻璃瓶中只混有酵母菌37.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阀a控制的是充气管B.阀b控制的是排气管C.果酒发酵时关闭阀a,持续开放阀bD.果醋发酵时开放阀a和阀b38.下列关于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的叙
述,错误的是A.无菌操作就是要杀死所有的细菌等微生物B.操作者的双手可以用酒精擦拭进行消毒C.接种室和工作台可以用紫外线进行消毒D.玻璃器皿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39.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纯培养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步
骤①操作所用培养基需先经高压蒸汽灭菌B.步骤②中接种环和试管都应先在火焰上灼烧C.步骤③中第五次划线的末端最可能出现单个大肠杆菌菌落D.步骤①、②、③的操作都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40.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
述,错误的是A.传统葡萄酒发酵利用的菌种来自葡萄皮自身携带的酵母菌B.豆腐的发酵过程有酵母菌和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C.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D.泡菜制作时加入的蔬菜和香辛料等原料,一般装坛至八成满即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共60分。41.(15分)毛乌素沙漠曾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即将消失的沙漠,如今其80%被绿色覆盖。这一切的成果,都归功于通过智慧和勤劳种树治沙的中国人民。如今该地区水土不再流失,许多沙地变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毛乌素
地区马尾松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法,由于马尾松个体之间的距离比灌木和杂草的大,所以调查马尾松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适当增大___________。调查该地树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__________法。(2)据调查,毛乌素
地区某片森林中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现象,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毛乌素沙漠治理到灌木丛生阶段存在的群落结构有___________。(3)毛乌素地区自古是
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其群落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部分保留。实施植树造林等措施,可大大提高野生动植物种群的____________量。(4)对毛乌素地区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42.(16分)由于人为超载放牧和鼠害泛滥等,青藏高原某草地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了严重退化,退化后的草地植被覆盖率仅为原来的45%,生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如图表示青藏高原该草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
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鼠和昆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N,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M,粪便中的能量为R,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___________。(2)若图中蛇的食物有3/5来自鼠,2/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
_______kJ能量;假如蛇的食物中,来自鼠的比例变为4/5,若蛇同化的能量不变,则需要消耗的植物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3)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经在青藏高原上建立
了多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保护。青藏高原上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保持水土、防洪抗旱、调节气候以及生态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___________。(4)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后导致草地的载畜量急剧
降低,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草地退化可进一步导致植被生产力和土壤质量下降、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现、鼠害频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加剧,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明显降低。为了防止草
地退化,有人提出了减少放牧或合理放牧,甚至杜绝放牧的建议,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43.(15分)山西老陈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
制剂有利于淀粉类原料快速糖化,添加的酶制剂可能是___________等;糖化过程虽然没有加入酵母菌,仍需要控制适宜的反应温度,这是因为___________。(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先往发酵罐通入适量的无菌空气,然后密闭发酵罐,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
_______。(3)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所利用的菌种的代谢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醋酸发酵阶段,A装置每天搅拌一次,B装置不作处理,第15天后B装置每天搅拌一次,每天定期取样测定醋酸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2。由此推测,影响醋酸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
__________(答出2点)。第25天后A、B装置中醋酸菌数量都趋于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44.(14分)利用生物法来降低环境中的石油污染,具有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少、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及除油率较高的优点。能分解怪类的假单孢杆菌
是催化土壤或水体中石油降解的关键菌种。从自然界获取的菌样中筛选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为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下图表示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石油降解菌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②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2)③过程所用的培养基,使用前首先要对其进行__
__________。③过程的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___________,该过程可采用___________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3)由⑤和⑥的实验检测结果,可以说明___________。(4)若用此方法从土壤中分离
自生固氮菌,则配制的培养基中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某同学发现将混有自生固氮菌和酵母菌的培养液接种到该培养基中,只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自生固氮菌,原因是___________。楚雄州中小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高中二年级生物学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阿
勒泰绵羊和新疆山羊属于两个种群,B项正确。2.C【解析】生活在长江里的所有鱼不属于一个种群,A项错误;出生率大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B项错误;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地区未来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D项错误。3.A【解析】蚯蚓虽然属于动物,但
是其活动范围较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不合理。4.C【解析】b点时野兔的种群数量大于a点的,A项错误;d点时野兔的种群数量最少,B项错误;b~c时间段,野兔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D项错误。5.D【解析】温度、阳光等是影响种群
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A项错误;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B项错误;干旱导致火灾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项错误。6.D【解析】四大家鱼的空间及食物都存在差异,彼此间生态位有部分重叠,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项错误。7.C【解析】Ⅲ时期后
,害虫和蜘蛛的数量最终不会减少为零,C项错误。8.A【解析】该地因森林火灾原有植被消失,但土壤中植物种子、宿根等是存在的,该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A项错误。9.C【解析】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同,但是物种组成可能不相同,C项错误。10.C【解析】金属筛网不能用多层纱布代替
,不利于小动物向下移动,C项错误。11.D【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减少),另一种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甚至死亡,属于种间竞争关系;丁图中两种
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为寄生,D项错误。12.C【解析】不同季节,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群落都是这样的变化,如热带雨林中的群落在不同季节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不明显或基本不变,C项错误。13.A【解析】一个大型农贸市场,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B项
错误;果园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C项错误;千岛湖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D项错误。14.A【解析】蓝细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项正确。15.C【解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动物可能属于消费者、分解者,这些动物有的以绿色植物为食,有的以动物为食,都是
异养生物,C项正确。16.C【解析】食物网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有捕食,也有种间竞争,A项错误;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去向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如最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不再流向下一营养级,B项错误;营养级越多的食物链就越长,与食物
关系复杂没有必然因果关系,D项错误。17.B【解析】群落的净光合产量先持续增加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项正确;多年生杂草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项错误。18.D【解析】狼捕食一只野兔,狼从野兔中同化的能量可能会超过20%,同化量的10
%~20%属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而非个体或种群,D项错误。19.B【解析】兔的数量减少,鼠和鹿的数量会增加,所以狼的数量基本不变,B项错误。20.D【解析】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A项错误
;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放使CO2释放增多,B项错误;CO2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项错误。21.B【解析】人类的工业、矿业等生产活动存在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所以生物富集作用与人类的活动
有关,B项错误。22.A【解析】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也有单向的,A项错误。23.D【解析】碳足迹包括海洋对碳的吸收量和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面积,A项错误;对青藏高原上的濒危植物进行保护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项错误
;造成南极地区企鹅栖息地越来越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C项错误。24.C【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2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
项错误。25.C【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乙与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丁是分解者,不能和其他生物构成食物链,C项错误。26.D【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利用,D项错误。27.C【解析】药用植物用于制
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项错误;立体复合种植模式有利于群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项错误;药用植物需要特定的生境,因此最好的保护方法是就地保护,D项错误。28.D【解析】两种动物的生态位差异越大,二者种间竞争
强度越小,D项错误。29.B【解析】鹿以植物为食,反映了捕食关系,B项错误。30.B【解析】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3.27×105-1.31×105=1.96×105J·cm-2·a-1,同化量中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大于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项错误。31.B【解析】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藻类产生毒素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鱼类大量死亡,B项错误。32.B【解析】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恢复正常范围
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B项错误。33.A【解析】生态足迹越大,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越大,A项错误。34.D【解析】题图没有涉及废弃物的资源化,不是物质循环利用,A项错误;图中没有提及能量问题,不可能是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综合利用生态工程,B项错误;图示生态工程建设与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有关系,C项错误;据图可知,该生态工程是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D项正确。35.A【解析】玉米等农作物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不会改变能量传递效率,A项错误。36.D【解析】能够产生热量的玻璃瓶混有酵母菌或乳酸菌
,D项错误。37.C【解析】果酒发酵时关闭阀a,阀b不能持续打开,需要隔一段时间放气后再关闭,C项错误。38.A【解析】无菌操作包括消毒和灭菌,消毒并不是要杀死所有的细菌等微生物,A项错误。39.B【解析】步骤②中
接种环应先在火焰上灼烧,试管口要通过酒精灯火焰,不能灼烧试管,B项错误。40.C【解析】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C项错误。41.(1)样方(1分)样方面积(2分)标记重捕(1分)(2)分层(1分)光照(或阳光)(2分)水平结构和
垂直结构(2分)(3)土壤(2分)环境容纳(K值的、数)(2分)(4)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每点各1分,2分)【解析】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时可以适当增大样方面积。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
密度。(2)据调查,毛乌素地区某片森林中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毛乌素沙漠治理到灌木丛生阶段存在的群落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3)毛乌素地区自古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其群落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
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部分保留。实施植树造林等措施,可大大提高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42.(1)M-N(2分)(2)65(2分)9/13
(2分)(3)就地(2分)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2分)(4)生产者数量显著减少,导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显著减少(2分)抵抗力(2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2分)【解析】(1)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等于第
二营养级的同化量M减去该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N。(2)若图中蛇的食物有3/5来自鼠,2/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3/5)×5×5+(2/5)×5×5×5=65kJ能量,
假如蛇的食物中,来自鼠的比例变为4/5,若蛇同化的能量不变,则需要消耗的植物的能量为(4/5)×5×5+(1/5)×5×5×5=45kJ,是原来的9/13。(3)在青藏高原上建立多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
于就地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保持水土、防洪抗旱、调节气候以及生态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4)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后导致草地的载畜量急剧降低,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生产者数量显著减少,导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显著减少。草地退化可进一步导致植被生产力和土壤质量下降、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现、鼠害频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加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明显降低。为了防止草地退化,有人提出了减少放牧或合理放牧,甚至杜绝放牧的建议,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
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43.(1)淀粉酶(或淀粉酶和麦芽糖酶)(2分)酶的催化能力需要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才能达到最强(2分,合理即可)(2)通气能提高酵母菌的数量,密闭则是为酵母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便于获得更多的酒精(3分)(3)异养兼性厌氧型(或兼性厌氧型)(2分)异养需氧型(或好
氧型)(2分)(4)氧气、营养物质(2分)A、B两个装置的空间和资源(能量)都是有限的(2分)【解析】(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有利于淀粉类原料快速糖化,添加的酶制剂可能是淀粉酶和麦芽糖酶。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酶
的催化能力最强。(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发酵初期发酵罐先通气是为了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增加酵母菌的数量。(4)影响醋酸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氧气、营养物质等;第25天后A、B装置中醋酸菌数量都趋于稳定,原因是A、B两个装置的空间和
资源都是有限的。44.(1)通过富集培养,增大石油降解菌的浓度(数量)(2分)(2)高压蒸汽灭菌(2分)石油(2分)稀释涂布平板(2分)(3)获得的单菌落中没有其他杂菌(或分离出来的菌种是纯化的石油降解菌,答案合理即可,2分)(
4)碳源、水分和无机盐(2分)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酵母菌不能(2分)【解析】(1)②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富集培养,增大石油降解菌(目的菌)的浓度(数量)。(3)由⑤和⑥的实验检测结果,可以
说明获得的单菌落中没有其他杂菌。(4)自生固氮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因此在培养基中不加氮源可以起到选择作用,但是碳源、水和无机盐等仍然是必需的成分。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