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 语言表达连贯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25.787 KB
  • 2024-11-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 语言表达连贯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 语言表达连贯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 语言表达连贯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 语言表达连贯.docx,共(11)页,25.78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bf61143daf7f96582bd0d8e6cdce5c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作业10语言表达连贯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钱钟书与杨绛是一对把精神生活看得高过一切的夫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后来生了小阿圆,又是一个小书痴,被称为“吾家读书种子”,两人对读就变成一家三口各自守着自己的书桌读书。①这不禁让人想起赵明诚和李清照之间赌书泼茶的韵事②两人在一起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对坐读书③杨绛说,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④一同背诗玩儿,如果都把诗句中的某

一个字忘了⑤怎么凑也不合适,那个字准是全诗中最欠贴切的字⑥不同的是,钱、杨之间更为平淡相敬A.⑥②④⑤③①B.②④⑤③①⑥C.①②④⑤③⑥D.②④①⑤③⑥解析:②句紧承上文,具体讲述钱钟书与杨绛夫妇怎样把精神生活看得高过一切。④⑤句具体说明他们夫妇二人是如何读书的,

③句“妥帖的字”承接⑤句。①句是由钱钟书夫妇二人读书联想到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⑥句是两对夫妻的对比。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有人认为,“文学反映时代”是一种过时的理念,现代文学更注重对人的个体生存和“

内世界”的呈现,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深刻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的真实现状②优秀文学

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与反映时代并不矛盾③“超越时代”不是悬浮在半空中超越④它们至今仍具有超越性的影响⑤某种意义上,越是时代的,才越是永恒的⑥完全脱离现实感的作品无论在现世还是后世都是不会真正受到欢迎的A.③⑥②⑤①④B.③②①④⑥⑤C.⑤③

⑥④①②D.⑤③⑥①④②解析:语段的中心是对“文学反映时代”这一理念的争论,第一处横线前讲的是现代文学“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所给的六句话中,③提到“超越时代”,因此应排在首位,据此排除C、D两项;

⑥从反面阐述,②和⑤从正面阐述,①和④举例论证,据此排除B项。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那条河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

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①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②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③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④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⑤若溯流而上,则三丈

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A.⑤③④①②B.⑤①③②④C.②⑤①③④D.②③⑤①④解析: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上下文语意上的衔接,还要重点分析所给句子,把握内容,考虑句间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的语序。②句“白河”与空前的“新名

字叫作白河”衔接紧密,应当放在第一位,由此排除A、B两项;②句中的“便略显浑浊”与⑤句中的“清澈见底”相对,⑤句应是第二句,排除D项,从而确定答案为C。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遥远的箕山,

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这是一段写游踪的文字,语段的中心是

“箕山”,那么紧跟着的应该是登山,所以首选④;④句的结尾写已经登到“箕顶”,那么下面应该紧连②句;②句写出了“空旷”之势,所以应该紧连⑤句;再看③,③句中的词语“遗址”,与后面的句子连接紧密,所以③应该在最后。这样答案应为D。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D)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和,声音就是这

样的。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A.④①③⑥②

⑤B.④③①⑤⑥②C.⑤③④①②⑥D.⑤④③①⑥②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通读材料,可发现文段是“总分”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举音乐的例子加以说明。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直接提出观点,排在第一位,故排除A、B两项。④紧承⑤谈物理学家窘困所

在,并引出后文,故排除C项。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过于胆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①不太得体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③就害怕见人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⑤常滥情失控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A.③①②⑤⑥④B.②①③⑤④⑥C.②⑤①③⑥④D.③②①

⑤④⑥解析:“太急切地表现”和“太过于胆怯”分别引领着三句话,可以肯定,两个“就”领起的句子应该放在相对应的位置,最后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缺陷导致的不良后果。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在能源领域,煤和石油的

时代已渐近黄昏。__①__?环保人士主张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之类的“清洁能源”。不过有人警告说,__②__:因为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科学家指出,__③__,因为核能既经济又清洁。这种说法遭到了环保人士的嗤笑和抗议。答:①下一种主要能源是什么②这些能源可不算清洁③应该发

展核能解析:①处上文说煤和石油的时代已逐渐过去,下文提到环保人士主张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判断出此处应填过渡性句子,如“下一种主要能源是什么”之类的内容;②处结合上文“清洁能源”“警告”和下文“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可推断出此处应填“这些能源可不算清洁”之类的内容;③处

结合下文“因为核能……”,可推断出此处应填“应该发展核能”之类的内容。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很多人许多年来都以为树砍掉了再种上,__①__,于是盲目地大面积植树

造林,但是有时候这种举动很可能正用另外一种方式破坏生态圈。比如在台湾有一片被认为是最恐怖的森林林区,在那里听不到任何动物的声音。据说,这里原有的森林树种多样,__②__,但是后来因为“造林”运动,__③__,种上

了人工林。但因为树种单一,很多动物不再适合在这里居住,整个生态圈就此崩塌。答:①就可以修复被破坏的环境②生物种类也比较多③原有的树木被砍伐解析:语段表述的是人工林的危害问题。第一个空格,前文写人们的错误认识,后文写人们在这种错误观点下大面积人工造林问题,由此知道空

格的内容是人们的错误看法,即“可以修复被破坏的环境”等;第二个空格,前文列举台湾的一片被认为最恐怖的森林林区,那里没有动物的声音,然后回忆之前这里树种是多样的,后文写“很多动物不再适合在这里居住”,由此可以知道这个空格要填写的是“生物多样性”等;第三

个空格,前文写“‘造林’运动”,后文写“种上了人工林”,再联系开头的“树砍掉了再种上”,可知空格的内容应该是“树木被砍伐”之类的内容。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实验室培养的类大脑的作用并不只是

供移植治疗疾病,__①__,比如为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提供生物实物模型等,像抑郁症、自闭症等人类至今都束手无策的疾病;类大脑不仅可以从大脑解剖部位来定向定位研究,还可以从大脑组织和大脑物质来研究,__②__,为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提供线索;更重要的是,__③__,

也为人们直观地了解大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和方式。答:①还可以为研究精神疾病提供帮助②从而弄清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③类大脑的培育成功解析:回答问题,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和空格前后的意思。这段话主要表述类大脑的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弄清有些精神疾病的原因,一是可以让人们直

观地观察大脑结构等。第一个空格,从“不只是”分析,这个空格应该填写相关的作用,从后文看是为精神疾病方面的研究提供材料,由此可以判断空格的内容应该是“还可以为研究精神疾病提供帮助”等;第二个空格,从前文的精神疾病的列举和

后文的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分析,空格的内容应是“从而弄清楚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等;第三个空格,从后文的“直观地了解”等分析,空格的内容是类大脑培育成功的另外一个作用,所以空格的内容应该是“类大脑的培育成功”等。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如果你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你的父母可能会警告你说,__①__。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灯光昏暗,你的瞳孔将根据周围的光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眼睛不会受到伤害。父母的误解,可能和生活体验有关:当人们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时,眼部持续紧张,很

容易感到疲劳,可能出现__②__的情况,于是就以为近视与昏暗光线有关。其实,上述症状并不持久,__③__,根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答:①这样做会损害视力②暂时看不清远处的事物③短暂休息即可恢复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语段的意思,特别是语段的观点和事例

;二是横线前后的具体内容等。语段主要表述的是微弱的灯光与视力的关系。第①处,前文描述父母对孩子在微弱灯光下读书的警告,其中,“说”暗示横线所填内容是父母要说的话,根据横线后的“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不会受到伤害”可知,此处应填“这样做会损害视力”等内容;第②处,前文分析在微弱灯光下读书瞳孔的

变化以及父母的误解来自于生活体验,再结合后面的“近视”可知,此处应填“暂时看不清远处的事物”等内容;第③处,由“并不持久”可知,此处应填“可恢复”等方面的内容。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怎样拓展语文的外延呢?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们可以把握该作者的写作风格,__①__;我们也可以__②__,阅读其他作者写作的相同题材的作品,从而实现对语文外延的拓展。在阅读时通过比较,找出异同,以便能对文章进行更

全面更深入的鉴赏。对于节选的课文,老师应提供原著的内容梗概,__③__,在此基础上老师再适当指导,并让学生阅读更多的相关作品。如果能这样学习课文,那么长期积累后学生所学的将不仅是薄薄的几页课文,语文课堂的辐射范围会更广。答:①阅读

该作者(不同题材)的其他作品②把握该作品的题材(主题)③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解析:语段的主题是如何拓展语文外延。第①处,前文说可以通过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后文写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比如阅读其他作者相同题材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横线处要填写的应该是相同作家的其他风格的作品;第②处,

前文写拓展外延的一种方法,从后文可以看出,横线处要填写与作品题材(主题)相关的内容;第③处,横线前写对于节选课文,老师应提供内容梗概,后文写老师指导,由此可以看出,横线处要填写有关全面、整体把握作品的内容。12.在下

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当前的时代是一个正在为科技进步所震荡的全新时代,全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一即一切”,也就是说,从我们生活中的任意一点,__①_

_。在无边无际的互联大网中,老年人在不断接受新生事物的冲击,__②__,而年轻一代却如鱼得水,活跃异常。因此,在今天的人类文化中,__③__,而不再是他们的祖辈和父辈。答:①可以链接到无数信息②有时感到无所适从③起决定作用的是年轻人解析:文段讲的主要是当前时代的改变,第①处是对“一即一切”

这句话的解释,即“可以链接到无数信息”。第②处后面有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后文说年轻一代“如鱼得水,活跃异常”,那么可知此处应该填老年人在互联网中的一种状态,如“无所适从”等。第③处,“因此”一词表明,这是从上文得出的结论,上文对比了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不同

表现,可知,此处该填年轻一代对于今天人类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汉字是一种蛮有意思的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例如,“与日月合其明”

中的“明”字,__①__,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可是,《说文解字》却道:“明,照也。”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线,这是“明”的本义。于是,人们纳闷了:__②__,而不是日光呢?日光难道不比月光更明亮吗?原来,这跟中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在

古代,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情有独钟。所以,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他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光线,__③__,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答:①由“日”和“月”组成②为什么是月光透过窗户照

进来③而到了明月当空的晚上解析:第①处,由前文“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可知,横线上应该填“由‘日’和‘月’组成”等相关内容。第②处,由前文“明”的本义和后面“而不是日光呢”可知,横线上应填“为什么是月光透过

窗户照进来”等相关内容。第③处,由前文“他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光线”和后文“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的相对关系可知,横线上应填与“在艳阳高照的白天”相对的内容。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