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共(17)页,544.3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be825291199542964a90cde1a2e9e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上)12月月度考试高二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
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句话对应的学术流派与下列观点对应的学术流派相同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B.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D.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不
载于势,则功不立,名不遂2.东晋书法家卫铄在《笔阵图》中指出,“每为一字,各象其形”,在运笔时“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这一主张()A.表明书法艺术开始进入
自发阶段B.反映了讲求法度的楷书步入盛世C.说明理学推动书法尚意风气盛行D.体现出取法自然的传统艺术精神3.“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4.如表为汉末至隋朝官府藏书情况。据此可推知()朝代藏书量汉末三万三千九十卷魏朝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朝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隋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A.时局动乱致使官府藏书下降B.造纸术的进步方便了官府收藏书
籍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藏书增长D.印刷术的诞生促进书籍数量的增长5.《独秀文存》中写道:“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也。”这主要反映了陈独秀()A.主张政党政治B.主张提高政治觉悟C
.主张新的民主政治D.主张政治革命6.官利制度是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中的利润分配方式。1909年两广总督袁树勋给清廷的奏折中曾说:“按照定律,公司未有盈余,不得移本作息,然吾国风气未开通,各省商办实业、公司自入股之
日起,即行给息以资激劝,以广招徕。”由此可知()A.洋务企业得到迅速发展B.部分先进中国官僚积极学习西方融资方式C.两广地区思想最开放D.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特殊性与艰难性7.关于哥伦布和“新大陆”,传统观点认为,哥伦布始终认为自己所到之处便是东方的亚洲,从未意识到那是一块当时欧洲人尚不
了解的“新大陆”。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哥伦布在第三次航行之后的一些信件中,明确使用了“新大陆”这个概念。据材料可知()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论证B.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搜集原始史料去甄别C.研究历史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史料无疑
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D.处理观点与史料关系时,要杜绝先定观点,再找史料的做法8.《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
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当时中国共产党采用这一政策目的是()A.坚决打倒地主阶级,最终取得革命胜利B.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民主政权C.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D.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典范9.1956年5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学校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指示(草案)》,明确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一切现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的技能”。这一指示()A.适应了社会主义建
设的需要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实现了人才培养方针的转变D.凸显了劳动教育的主导地位10.从邓小平的20世纪60年代的“猫论”开始,到70年代批判“两个凡是”,再到90年代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其中一以贯之的是()A.增进认识B.重视实践C.改革不断深入D.思想逐步开放11.英国在14到15世纪曾多次发布限奢法令,规定只有王室成员、高阶神职人员、伯爵、男爵、骑士和上流社会的女士才可穿戴毛皮、贵重丝绸衣物,但是规定收效甚微。很多富裕的中层阶级,甚至平民都违
反禁令,穿戴贵重衣物以彰显自身财富和地位。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文艺复兴追求现世幸福B.英国社会经济发展较快C.启蒙运动反对等级特权D.人文主义影响世俗审美12.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
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A.研制成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C.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改良了蒸汽机年份人均工业化指数国家18601913英国64115美国21126法国2059德国1585意大利26俄国2020日本2020
备注:100——英国1900年时的水平资料来源:PaulBairoch,“InternationalIndustrializationLevelsFrom1750to1980,”JournalofEuropeanEconomicHistor
y,Vol.11,1982,pp.281,333。上表为学者统计分析得出的1860-191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人均工业化指数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俄日经济增长缓慢B.德国引领欧洲经济发展C.英美主导国际秩序D.世界发展不平衡性增强13.如图为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示意图。据此分析,该转移反映了()A.欧美长期处于中心地位B.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C.美国是唯一的科学中心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14.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在《双城记》中描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
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这段文字意在()A.揭示繁荣与萧条共存的社会怪象B.理性批判工业文明社会问题C.呼吁重建被严重割裂的传统世界
D.以浪漫情感批判理性的冷血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15.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
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
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
《十二铜表法》共同的历史价值。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
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
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材料三: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
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问题研究》(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黄炎培(1878-1965),江苏人,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1914年至1917年春,他以《申报》记者身份
在安徽、江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了五个月。随中国游美实业团体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座学校,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尤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他的结论是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1917年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得到教育界实业界名流支持。强调“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同
时宣布,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目的是推广、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力求做到学校无不用之成才,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1918年,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亲订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办学方针和“敬业乐群”校训,并
进一步明确说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一战后他在《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中又指出,只从职业学校、只从教育界、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必须实行“大职业教育主义”,即“办职
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力,参加全社会的运动”。——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下册)第二十八章(1)依
据材料,概括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早期黄炎培创办职业教育的背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认为,要把事情办得更好,就必须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他提醒学习研究者“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强调
要“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问题,促使中共解放思想,萌发了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理论自觉。历史上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激励着中共发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
号召。于是,“以苏为鉴”成为中共高层的共识。——据杨凤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百年探索》等整理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党的历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和历史经验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和总结,扎实审慎地作出了《关于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摘自杨明伟《从党的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1)概括材料一中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根据该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在苏共二十大后“以苏为鉴”的“理论自觉”成就。(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决议》通过的年份并评价《决议》。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
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材料二路德认为,只要坚持基督,其他的诸如苦行禁欲等行为就不再成为表明信仰的标记,神职人员是否结婚这等行为完全由人自由取舍,任何人不得禁止,否则就是违背上帝的
旨意。同时基督徒有权对圣经做出自己的理解,无需神职人员的中介。这些思想摆脱了天主教会的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使人的信仰摆脱了外在形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路德还十分重视提高普通信徒在教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普通信徒在上帝面前是根本平等的,普通
信徒均可成为祭司。——答小群、孙琥瑭《从路德的宗教改革谈宗教与社会相适应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路德的平等观的积极影响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可知,该观点强调道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该观点是老子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体现了辩
证法思想,这是老子的思想,故A项正确;B项体现的是墨家尚贤的思想,排除;C项的意思是和别说话的时候有礼貌,比较尊敬的讲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恶语伤人,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
严重,这是荀子的思想,排除;D项强调“势”的重要性,这是法家韩非的思想,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主旨,结合老子的思想分析。本题考查道家的思想,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答案】D【解析】根
据“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可以看出,其主张书法要与自然相切合,体现出取法自然的传统艺术精神,D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开始”,排除A项;
材料不能说明楷书步入盛世,排除B项;当时还没有理学,排除C项。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画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3.【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云南”“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学名元谋直立人,或称元谋猿
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打制石器,采集和狩猎,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是在北京,D项是在浙江,故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本
题主要通过历史文化常识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了官府藏书数量增加,B项正确;南朝时期社会环境也存在动荡问题,官府藏书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排除A项;材料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
C项;唐朝时期出现雕版印刷技术,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考生可根据材料表格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曰庶
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等信息可知,陈独秀认为实行宪政需要具备政务公开透明、人民尊重自由两大要素,并不是政党掌握政权就是宪政,这反映了陈独秀对民主政治的主张,故选C项;根据材料“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也”可知,陈独秀认为如果政
党掌握政权却不实行政务公开透明、不尊重人民的自由,也不能称为宪政,说明陈独秀希望实现的是宪政,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陈独秀主张政务公开透明、尊重人民自由以实现宪政,不涉及政治觉悟与政治革命,排除B、D两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的政治要求,学生
结合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6.【答案】D【解析】中国官利制度是基于中国风气未开,中国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投资比较保守,为了融资,区别
于西方盈利利息制度,采用“即行给息以资激劝”是不得已为之,类似储蓄的保守投资方式,虽增加了企业资金,但也加重了企业运营成本,极大地影响企业发展,D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官利制度是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利润分配方式,而非洋务企业,故A项错
误;“按照定律,公司未有盈余,不得移本作息,然吾国风气末开通,各省商办实业、公司自入股之日起,即行给息以资激劝”,说明中国官利制度与西方融资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地区间对比,无法体现两广地区思想最开放,C项无法推断出,故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定律”与具体操作的不同。本题主要通过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7.【答案】B【解析】传统观点认为哥伦布没有意识到自己抵达的是新大陆,但新研究表明哥伦布可能意识到自己抵达的是新大陆,由此可知,对于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搜集原始史料去甄别,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并不是发现和提
出问题的困难,也不是梳理与论证观点的困难,排除A项;研究历史是一个摸索的过程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结合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新航路
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8.【答案】B【解析】《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在政府机关中要有三分之二的党外人士担任职员,实行民主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立是在抗战时期,边区的这一要求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
团结的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正确;抗战时期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并不是打倒地主阶级,故A错误;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
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答案】A【解析】1956年印发
的教育部指示明确生产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时代特征,A项正确;B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新中国初期的人才培养方针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型,C项错误;D项主导地位的表述
不符合指示内容和任务,也与当时教育发展的实际不符。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猫论
”是指邓小平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强调的是实干精神;批判“两个凡是”是在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强调的是实践;“三个有利于”强调的是实干与实践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一以贯之的是重视实践,故B正确;材料与认知无关,故A错误;C只符
合90年代,故C错误;“三个有利于”强调的不是思想逐步开放,故D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猫论”、批判“两个凡是”以及“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的实质。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及其实质,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
力。1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英国在14到15世纪曾多次发布限奢法令”“甚至平民都违反禁令,穿戴贵重衣物以彰显自身财富和地位”可知,英国平民穿戴贵重衣服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起来,人民生活富裕起来,结合所学可知,这
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AD两项不是根源,排除;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英国在14到15世纪曾多
次发布限奢法令”“甚至平民都违反禁令,穿戴贵重衣物以彰显自身财富和地位”的主旨,抓住题干时间,结合英国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背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答案】D【解析】发电机研制成功是在1866年,故排除A项;内燃机研制成功是在19世纪80年代前期,故排除B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由牛顿发表于1687年,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位伟人指的是瓦特,瓦特于1785年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
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故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1913年间,西方主要经济体均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获得发展,但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强,D项正确;俄国、日本改革的局限性和本国人口增殖使人均工业化指数没有增长,但不能得出经济增长缓慢的结论,
排除A项;美国、德国相继崛起,发展迅猛,挑战了英法的地位,但德国还没有达到引领欧洲经济发展的程度,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考生可根据材料表格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
4.【答案】A【解析】从材料图片可以看出科学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法国,后来转移到德国和美国,整体上可以看出世界科技中心长期处于欧美国家,A符合材料特点;BCD都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近
代以来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和艺术发展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以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5.【答案】B【解析】根据狄更斯生活的时代和其描述可知,这是现实主义作品,理性批判社会现实,
抨击工业文明带来问题,B项正确;材料中的“萧条”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传统世界被割裂,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作品浪漫批判理性,排除D项。故选:B。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812-1870年”“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本题主要通过19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成就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16.【答案】【小题1】历史价值:都是成文法,按律量刑体现了法律的公开透明(可答:郑国子产“铸刑鼎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
,古代罗马《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它们的法治观念及实践对后世的法制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小题2】基本特征: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
注意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实行律师辩护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小题3】特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成就: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并将其写入宪法;积极发展村民
自治、城市居民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不断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十二铜表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1954年宪法。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共同的
历史价值;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三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十二铜表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1954年宪法,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
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17.【答案】【小题1】特点:职业教育思想强调实用主义;教育方法注重实践性(做学合一,知识与技能并重);教育对象平民化,人本性;教育功能个性化、社会化(服务于个人发展、社会运动和国家复兴);强调“敬业
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逐渐成熟。【小题2】背景:民族危机加深;传统教育不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当地名流的支持;潜心研究国内外教育学说,考察国内外教育状况。【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第一问,依据材料中黄
炎培职业教育理念的内容分析;第二问,结合20世纪早期的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传统教育的局限性、阶级的推动以及外国教育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本题考查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的特点和背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8.【答案】【小题1】重视党的历史(从国情出发(或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双百”方针。【小题2】1981年。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和历史经验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和总结,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又维护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邓小平在新时期作出的一大历史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历史功绩。第一问结合“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认为,要把事情办得更好,就必须把党的历史搞清楚”“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等信息分析;第二问结合“新中国成立32年来”等信息概括。本题考查毛
泽东思想、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19.【答案】【小题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束缚;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
的发展。【小题2】积极影响:打破了教会特权;使人们获得信仰的自由、平等权;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解放了思想。【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第一问,差异依据依据材料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材料
二“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分析比较;原因结合启蒙运动的背景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差异及其原因以及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侧
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