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共(7)页,36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b62a6ba90308d9e56df960d544b068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此图可以说明()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
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湖泊演
变为陆地的先后顺序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2)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其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2-(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3.
下图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按照字母顺序将“①色暗、肥沃的土壤”“②地理位置”“③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填入a、b、c方框中,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4.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图中各箭头代表的字母,按其内在联系说法正确的是()A.A可以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B.B可以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的植物不同C.C可以表示流水作用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D可以表示绿
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2)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B.水土流失使河流上、中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C.河流上、中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
河流上、中游地区一般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3-5.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
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6.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
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4-A
.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7.据图回答下面两题。(1)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C.气候干旱,日较差大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2)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A.温带草原带B.温带荒漠带C.寒带苔原带D.热
带草原带8.不同花适应不同温度。喜温植物开花时,温度偏高会使其花色艳丽,但花期温度偏高会使大部分植物,尤其是喜低溢植物花色暗淡;温度雜时,多数植物花色鲜似能维持较长时间,温度过低会使花色鲜艳且不表现固有花色。同种植物花色也可因温度而异,如樱草在气温20℃左右时开粉红色
花,在气温30℃左右的暗室会开纯白色花。樱草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多生长于林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温度对花色的影响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变化性(2)樱草的生长习性最可能是()A.喜高温B.耐旱C.喜光照D.喜温凉-5-答案以及解析1.答
案:(1)D;(2)A解析:(1)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②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密切,植物被大量砍伐,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少,②对。①是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影响较小,①错。③是动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对全球变暖影响小,③错。④是工业生产和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密切,④对。故选D。(2)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此图可以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的,②错。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③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双向的,如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④错。A对,B、C、D错。2.答案:(1)A;(2)D;(3)B解析:(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中营养素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
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的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顺序是③④①②,故A正确。(2)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先发生营养素沉积湖底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沉积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
,故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其主导因素是生物,D正确。(3)图示演变过程是由生物因素发生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正确。3.答案:D解析:图示应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平原三面环山,纬度高,蒸发弱,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
冷湿性森林与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成肥沃的黑土。所以a是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自然地理特征;b是由于地理位置特征和地形特征形成的气候;c是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下发育成的土壤。4.答案:(1)C;(2)A解析:(1
)读图,根据箭头方向,A可以表示不同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生物生存,A错误;B可以表示生物,特别是植物对气候的影响,B错误;C可以表示流水作用影响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体现水文对地貌的影响,C正确;D可以表示生物对土壤的改造净化作用,不是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D错误。-6-(2)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A正确;水土流失使河流中、下
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B错误;河流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小,C错误;河流上、中游一般处于山地地区,D错误。5.答案:(1)B;(2)C解析:(1)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所以具有降水少、成为大河
的源头、气温低、空气稀薄等特征。气温低,才有冻土和冰川,①对应气温低;因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才导致太阳辐射强,所以②对应空气稀薄,③对应太阳辐射强。故B正确。(2)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
渐变得寒冷干燥,A正确;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B正确;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较薄,C错误;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D正确。根据题意,选C。6.答案:(1)B;(2)B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由材料可知,富铝土的形
成是强烈的淋溶作用的结果,淋溶作用强的地区,气候湿热,B正确。(2)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湿热气候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土壤铁、铝相对含量较少,A、C错误。黄壤分布的地区热量较低,铁、铝相对含量较少,D错误。根据热量和干湿变
化规律判断,砖红壤分布区热量高,且相对湿润,所以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选B。7.答案:(1)C;(2)B解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自然带。骆驼刺在戈壁滩、沙漠随处可见,不论生存环境如何恶劣,这种落叶灌木都能顽强地生存下
来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在白杨都不能生存的环境中,只有一簇又一簇的骆驼刺在阳光下焕发着生命的活力。A.骆驼刺的生长不能反映地形平坦,故A选项错误;B.骆驼刺的生长不能反映土壤肥沃,故B选项错误;C.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尽量使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同时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很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故C选项正确;D.骆驼刺生长在沙漠地区,沙漠
中水源较少,故D选项错误-7-(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自然带。骆驼刺在戈壁滩、沙漠随处可见,不论生存环境如何恶劣,这种落叶灌木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骆驼刺所在的区域为温带荒漠带。故B正确,ACD错误。8.答案:(1)B;(2
)D解析:(1)由材料可知,樱草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多生长于林下,结合我国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及林下环境的特点可知,櫻草喜好温凉湿润的自然环境,故选D。(2)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
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由材料可知,温度的变化导致了花色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