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化学反应单元试卷(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96.078 KB
  • 2025-02-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化学反应单元试卷(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化学反应单元试卷(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化学反应单元试卷(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化学反应单元试卷(含解析).docx,共(16)页,96.07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b2a54b77825d11f5cf0f67ce57cc14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第1章化学反应单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

用作溶剂和消毒剂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2.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2=CO2B.2C+O2点燃__2COC.Mg+O2点燃__MgO2D.S+O2点燃_

_SO2↑3.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收集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加入药品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满4.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叶绿体光照淀粉+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B.

淀粉中一定只含C,H两种元素C.淀粉中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D.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5.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4P+5O2点燃__2P2O5”来表示。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②反应速率;③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6.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2A.石墨制成金刚石B.2gH2完全燃烧生成36gH2OC.水变成汽油D.冰转化成干冰7.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2Na+2H2O=2NaOH+H2↑B.Fe2(SO4)3+Fe=3FeSO4C.CaCO3高温__CaO+CO2↑D.2NaCl+2H2O通电__Cl2↑+H2↑+2NaOH8.已知反应X+3O2点燃__2CO

2+2H2O,则X的化学式为()A.C2H6B.C2H4C.C2H2D.C2H6O9.关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加快反应速度B.会减慢反应速度C.加快或减慢反应速度D.不改变反应速度10.我

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个数B.原子种类C.分子种类D.元素种类11.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ABCDX化合反应纯净

物物理变化化学反应Y氧化反应混合物化学变化化合反应A.AB.BC.CD.D12.某实验过程如下:取ag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g,煅烧使锡粉与O2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时发现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g;取出所有固体,称

得固体为dg。则c等于()A.d+b+aB.d-b-aC.d-b+aD.d+b-a13.乙醇(俗名酒精)是一种“绿色能源”,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保护环境。乙醇完全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C2HxO+yO2点燃__2CO2+3H2O,其中x、y的数值分别是()A.6、3B.6、6C.5、

7D.3、31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B.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9%3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

11∶40D.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15.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表中所示(已知甲、丙两种物质的式量比为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四种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83050反应后质量/g20待测3923A.该反

应为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18C.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3∶1D.甲、丙两种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16.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式量为18,则A的式量为()A.23B.

46C.92D.9617.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𝛥__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B.C.D.18.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

能否与水反应。其中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19.将ag磷在bg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A.等于(a+b)gB.小于(a+b)gC.大于(a+b)gD.小于或等于(a+b)g20.在一密

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表。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40401032反应后的质量/g12x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等于90B.b可能是单质C.c一定是催化剂D.参加反

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4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2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反应。(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

氧气:________(________)反应。(3)加热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___)反应。22.用mg氯酸钾和n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当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时,冷却后称得残余固体的质量为p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

______g(用所给的字母表示)。23.某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C2H6+bO2点燃__mCO2+nH2O,则a和n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24.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充分加热24g含氧

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________g。25.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提示:CaCO3+2HCl=CaC

l2+H2O+CO2↑)。(1)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数据是。A.锥形瓶质量B.气球质量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后,再将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

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__。(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则生成气体质量为________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只需写出最终的计算表达式)。三、实验探究题(26题每空2分,27

题每空3分,共27分)2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5(1)加热时酒精灯________焰温度最高。(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__都没有改变,根据氧气____

____的物理性质可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________,并盖上________;收集氧气还可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3)通常情况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

性,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NH3。实验室制取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若选择F装置利用排空气法收集NH3,气体应该从________(选填“a”或“b”)口进入。27.小明发现二氧

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g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

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实验步骤】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g,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

氢溶液,记录收集1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③再分别取A、B、C、D四组二氧化锰各0.5g,重复上述实验。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见表:组别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ABCD收集气体时间/s17.923.227

.732.337.8(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6(2)实验中,除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3)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____

____。四、解答题(28题4分,29题5分,30、31题各8分,共25分)28.电解3.6g水,可以获得多少克氢气和多少克氧气?29.黄铁矿矿石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取一块质量为30g的黄铁矿矿石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灼烧后,得到10g氧

化铁(其中的铁全来自二硫化亚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硫。(1)写出二硫化亚铁在氧气中完全灼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计算黄铁矿矿石样品中二硫化亚铁的质量分数。30.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碳酸钾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

O=2KHCO3。现向碳酸钾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50g,试计算:(1)碳酸钾中钾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2)若把该50g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3)原碳酸

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31.取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25g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的NaCl溶液272g。(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

Cl=2NaCl+H2O+CO2↑)求:(1)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7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B、根据酒精为有机物及其用途分析;C、

根据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D、根据微观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从而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解答】A、丙物质化学式为C2H6O,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B、丙物质为酒精,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中甲和丁两种物质为氧化物,符合题意;

D、该反应方程式为2CO+4H2=C2H6O+H2O,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

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解答】A、方程式没有标明条件,不符合题意;B、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C、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应为MgO,不符合题意;D、生成物不标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故选

:B。3.【答案】D【解析】【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药品的操作要求分析;B、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C、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D、根据氧气验满要在瓶口处检验分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试

剂瓶口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放入水中,手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不符合题意;8D、验证时应将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处检验,不能伸入瓶中

,符合题意;故选:D。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解答】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淀粉为一种物质,其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A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C【解析】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含义分析,方程式可以表示该反应质和量的关系。【解答】根据反应方程式为可以确定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而反应速率、反应的微观过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不能从方程式中获得,C正确;故选:C。6.【答

案】A【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及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分析。【解答】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其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都不改变;A、石墨制成金刚石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gH2完全燃烧生成18gH2

O,不符合题意;C、化学变化不改变元素种类,不符合题意;D、冰是水的固体,干冰为二氧化碳固体,不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符号“多变一”的特点分析。【解答】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

物质的化学变化,B中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B。8.【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9【解答】该反应前原子种类及个数为氧原子6个,反应后原子种类及个数为:碳2

、氢4、氧6,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2H4;故选B。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催化剂定义分析,催化剂是能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解答】催

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C正确;故选:C。1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析。【解答】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C正确;故选:C。1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包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

与氧化反应的交叉关系、纯净物混合物是并列的物质分类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为并列的两种变化分析。【解答】A、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符合题意;B、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包含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中c的质量为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容器质量分析。【解答】ag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g,则容器质量为(b-a)g,锡粉与O2充分反应后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g,固体质量为d

g,所以c=d+b-a;故选:D。13.【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解答】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x=6,y=3;故选:A。14.【答案】C【解析

】【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析;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10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解答】A、青蒿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512×15+22+16×5×100%≈28.4%,不符合题意;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22:(16×5)=

90∶11∶40,符合题意;D、青蒿素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1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

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解答】该反应中待测值为2+8+30+50-20-39-23=8,甲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可能未参加该反应,丙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丁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该反应为丁→甲+丙,为分解反应,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50-23):(39-30)=3:1,因不能确定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根据物质的质量比无法确定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故选:C。

1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先计算出生成D的质量,再将各物质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相等计算出各物质的式量分析。【解答】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则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

g,设A的式量为xA+3B=2C+3Dx542.3g2.7gx:54=2.3g:2.7gx=46;故选:B。17.【答案】D【解析】【分析】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

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物的质量减少分析;B、根据加热高锰酸钾11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解答;C、根据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

解答;D、根据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解答。【解答】A、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故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

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正确。答案:D18.【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需考虑溶解性

、密度及与空气或水是否反应分析。【解答】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及能否与水反应,从而确定排水法或向下、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1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时要注意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

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解答】将ag磷在bg氧气中燃烧,若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质量为a+b,若反应物有剩余,则生成物小于a+b;故选:D。2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

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解答】A、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x=40+40+10+32-12-10=100,不符合题意;B、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可知,该

反应为a+d→b,则b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没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32=7∶8,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221.【答案】(1)3Fe+2O2点燃__Fe

3O4;化合(2)2KClO3=𝛥𝑀n𝑂22KCl+3O2↑;分解(3)Ca(HCO3)2𝛥__CaCO3+H2O+CO2↑;分解【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及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定义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解答】(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3Fe+2O2Fe3=点燃O4;该反应为化合反应;(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ClO3=𝛥𝑀n𝑂22KCl+3O2↑;该反为分解反应;(3)加热碳酸氢钙生成碳酸

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a(HCO3)2𝛥__CaCO3+H2O+CO2↑;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3Fe+2O2Fe3=点燃O4;化合;(2)2KClO3=𝛥𝑀n𝑂22KCl+3O2↑;分

解;(3)Ca(HCO3)2𝛥__CaCO3+H2O+CO2↑;分解。22.【答案】m+n-p【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分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则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时,固体减少质量即为生成氧气质量

,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n-p)g;故答案为:m+n-p。23.【答案】3a=n【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发生改变分析。【解答】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发生改变,反应前氢原子个数为6a,反应后为2n,则6a=2n即3a=n;故答案为:3a=

n。24.【答案】Cu2(OH)2CO3𝛥__2CuO+H2O+CO2↑;6【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2CuO+H2O+CO2↑;加热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时,铜元素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反应前固体质量为24g,则反应后固体质量为18g,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之和即为固体13减少质

量,为24g-18g=6g。故答案为:Cu2(OH)2CO3=∆2CuO+H2O+CO2↑;6.25.【答案】(1)C,D(2)气球膨胀,受到的浮力增加(或装置漏气)(3)0.88;2.22g50g+2g-0.88g×100%(或2.22g51.12g×100%)【解析】【分析】根据有气体生成

的化学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称量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及气球膨胀时受空气的浮力将变大分析;根据方程式计算步骤分析,将反应的碳酸钙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生成氯化钙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生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在密闭容器中利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测量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置的质量;(2)因反应产生气体,使气球膨胀,受到的浮力增加,所以反应结束后,天平向右倾斜;(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设生成气体

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111442gyx100:44=2g:x100:111=2g:yx=0.88gy=2.22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2

2g50g+2g−0.88g×100%。故答案为:(1)CD;(2)气球膨胀,受到的浮力增加(或装置漏气);(3)0.88;2.22g50g+2g−0.88g×100%。三、实验探究题(26题每空2分,27题每空3

分,共27分)26.【答案】(1)外(2)化学性质;不易溶于水;2H2O2𝑀n𝑂2__2H2O+O2↑;水;玻璃片;CF(3)A;b【解析】【分析】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分析,选择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若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

热,则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若反应物为固液,反应条件常温,则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小,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4【解答】

(1)酒精灯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B装置制取氧气,应选择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方程式为2H2O2=𝑀𝑛𝑂22H2O+O2↑;收集气体前,应将

集气瓶装满水,并盖上玻璃片,收集氧气还可根据其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CF装置;(3)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若选择F装置利用排空气法收集NH3,因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该从短导管b进入;故答案为:(1)外;(2)

化学性质;不易溶于水;2H2O2=𝑀𝑛𝑂22H2O+O2↑;水;玻璃片;CF;(3)A;b。27.【答案】(1)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3)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二氧化锰的使用次数【解析】【分析】(1)根据长颈漏斗

下端需液封以防止气体逸出分析;(2)根据要比较反应速率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产生气体多少或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多少分析;(3)根据实验中所用二氧化锰的不同分析。【解答】(1)为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2)实

验中,要比较反应速率,可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多少或通过比较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的多少来完成;(3)ABC中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D为多次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后回收的二氧化锰,再与未使用的二氧化锰重复实验,通过收集相同体积的气

体所用时间可知,引起回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有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二氧化锰的使用次数;故答案为:(1)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3)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二氧化锰的使用次数。四、解答

题(28题4分,29题5分,30、31题各8分,共25分)28.【答案】设可以获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x、y。2H2O通电__2H2↑+O2↑364323.6gxy15363.6g=4x=32y,x=0.4g,y=3.2g。【解析】【分析】根据3.

6克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水、氢气、氧气的质量关系列比例式计算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析。29.【答案】(1)4FeS2+11O2高温__2Fe2O3+8SO2(2)设黄铁矿矿石样品中二硫化亚铁的质量为x。4FeS2+11O2高温__2Fe2O3+8SO2480320x10g480x=32010g

,x=15g,黄铁矿矿石样品中二硫化亚铁的质量分数为15g30g×100%=50%。【解析】【分析】(1)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2)根据生成氧化铁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反应中二硫化亚铁与氧化铁质量关系计算出二硫化亚

铁的质量分析。【解答】(1)二硫化亚铁在氧气中完全灼烧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4FeS2+11O2高温__2Fe2O3+8SO2;故答案为:(1)4FeS2+11O2高温__2Fe2O3+8SO2;(2)50%。30.【答案】(1)13∶2∶8(2)若把该50g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

数为4%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50g×10%÷4%-50g=75g。(3)设原溶液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通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K2CO3+CO2+H2O=2KHCO313844200xy50g×10%138x=44y=20050g×10%,x=3.45g,y=1.1g,1

6所以原碳酸钾溶液的质量为50g-1.1g=48.9g,原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5g48.9g×100%≈7.1%。【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2)根据溶液

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质量为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分析;(3)根据生成的碳酸氢钾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各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钾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钾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碳酸钾中钾元素

、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2):12:(16×3)=13∶2∶8;故答案为:(1)13∶2∶8;(2)75g;(3)7.1%。31.【答案】(1)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72g×10%=27.2g。(2)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25g,而反应

后溶液中氯化钠质量为27.2g,质量增加是因为消耗Na2CO3生成NaCl。根据差量法,设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Δm固10611711x27.2g-25g106x=112.2g,x=21.2g,所以原固体混合物

中NaCl的质量为25g-21.2g=3.8g,则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8g25g×100%=15.2%。【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为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2)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步骤分析,利用反应中碳

酸钠与氯化钠的质量差值及方程式中二者相对质量的差值,列出比例式计算出氯化钠质量,从而计算出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分析。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