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精准解析】.docx,共(18)页,689.06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b11a5cec2271705e99f0f60110f67a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的级别有()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原因是体积最大B.小行星带位于木星轨道的内侧C.木星属于类地行星D.哈雷彗星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答案】1.B2.B【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可以判断为太
阳系,而太阳系中包含地月系,所以,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的级别有二级,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原因是体积质量最大,引力最大,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A错误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是位于木星轨道的内侧,B正确。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不属于类地行星,C错误。哈雷彗星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D错误,故选B。【点睛】八大行星分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它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很容易“感冒”(不能正常工作),月夜需转入休眠状态,月午将转入最小工作模式“午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玉兔号”月球车工作时的能量来自A.核能B.
太阳风C.太阳能D.风能4.地球有表面适宜温度,是因为地球①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③大气中有紫外线和臭氧④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3.C4.B【解析】本题考查月球上的能量来源和地球上存在生命
的条件。【3题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玉兔号”月球车装有太阳能发电装备,在月夜无光可用,转入休眠状态;月午采光充电,其活动时间与太阳光照即太阳能密切相关,C对。从材料可知,月球车并没有涉及到核能、风能,A和D错。利用的是太阳辐射能并非太阳风,B错。故选C。【4题详解】地球上
存在生命得益于其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而适宜的温度一是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则其温度不高也不低,④对。二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周期适中,白天时间不长也不短,这样地球上获得的热量适中,①对。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是地球表
面存在大气层的原因,并非温度的原因,②错。大气中臭氧层能吸收有害的太阳紫外辐射,给地球提供防护紫外线的屏蔽,也并非是适宜温度的原因,③错。故选B。太阳风暴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
的空间环境。完成下面小题。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和周期是()A.太阳风、黑子,ll年B.太阳风、耀斑,l4年C.日珥、耀斑,ll年D.黑子、耀斑,ll年6.如果太阳风暴强烈,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高速带电粒子进人大气圈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B.高
速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圈扰乱地球磁场,使降水增多C.高速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圈产生极光,干扰导航D.温度高,太阳辐射强烈,影响导航设备正常运行【答案】5.D6.A【解析】【分析】【5题详解】根据太阳活动的特征,主要标志是黑子的多少,耀
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周期为11年。D正确。故选D。【6题详解】如果太阳风暴强烈,高速带电粒子进人大气圈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会影响无线短波通讯,A正确。高速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圈扰乱地球
磁场,产生磁暴,但不影响降水,B错误。高速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圈产生极光,但极光不干扰导航,C错误。太阳风暴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太阳辐射强弱,不影响导航设备正常运行,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的一些现象,与太阳辐射不同。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
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A.地层和化石B.生物和化石C.岩石和地貌D.古地理环境8.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
代,恐龙C.前寒武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9.根据材料推测,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森林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草原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答案】7.A8.B9.A【解析】【7题详解】
地球有长达46亿年的历史,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可以通过不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推测地球的历史。化石是了解地质时期生物进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地层和化石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A正确,BC错误。古地理环境也是通过地层和化石来研究的,D错误。故选A。【8题详解】材料中提到煤层中含有
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恐龙最为繁盛,B正确。故选B。【9题详解】材料中提到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故排除B、C。森林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A正确。故选A。如下图中甲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乙图为“地球圈层构造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慢B.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C.在古登堡界面,纵波和横
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D.地震时,坐在船上的人们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11.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只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与岩石圈的全部D.大气圈只由气体组成【答案】10.D11.A
【解析】【10题详解】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A错误。横波不能通过气体和液体传播,B错误。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速度降低横波完全消失,C错误。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所以在船上的人们只能感受到纵
波的上下颠簸,D正确。故选D。【11题详解】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正确。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B错误。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D错误。故选A。【点睛】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传播。下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
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势高低C.海陆分布D.人类活动13.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A.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B.阴雨天气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C.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
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D.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答案】12.A13.B【解析】【分析】【1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纬度,随着纬度升高,年均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变长,被大气削弱的越多,到达地面的越少,A对。地势高低会导致大气密度差异,也影响可能总辐射量,但不是主导因素,B错。海陆分布和人类活动对太阳总辐射量的影响不大,CD错。故选A。【13题详解】赤道地区
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并且由于纬度低,可能总辐射量大,所以二者差异大,故选B。【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平流层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里的紫外
线.对流层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2.反射作用:主要是云层.云层越厚反射越强烈.3.散射作用:微小的尘埃和空气分子选择性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较大颗粒的尘埃进行无选择散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关于图中a、b线段上箭头方向叙述正确的
是()A.都向上B.都向下C.a向上,b向下D.a向下,b向上15.图中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A.白天或冬天B.夜晚或冬天C.夏天或白天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14.B15.B【解析】【14题详解】读图可知,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乙、丙两地的气流流向甲地,说明在近地面水平方
向上,乙、丙两地为高压,甲地为低压;在垂直方向上,甲地气流上升,所以近地面形成低压,则乙、丙两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所以,图中a、b线段上箭头方向均向下,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图中陆地盛行下沉
气流,海洋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说明两者相比较,陆地气温较低,则图中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夜晚或冬天,与海洋相比,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夜晚或冬天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B正确。白天或夏天,
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ACD错误。故选B。【点睛】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①、②
、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密度、温度、盐度B.盐度、温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17.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该处海水的()A.温度约为26℃B.纬度约为50°
SC.盐度约为34.6%。D.密度约为1021.5kg/m3【答案】16.A17.A【解析】【分析】【16题详解】大洋水表层水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图中②曲线应表示海水年平均温度;大洋水表层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③曲线应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则①表示密
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由上一小题可知,①为密度曲线,从图中可读出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密度约为1022.5kg/m3,在5°N,故B、D错误。过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点做垂直线,与温度曲线和盐度曲线相交,找出交点后可读出5°N温度约为26
℃,盐度约为34.25‰,A正确、C错误。故选A。【点睛】第二小题容易出现错选,读取盐度和温度值时,应首先注意在曲线图中分别找出密度最低值的对应点,然后再读取数据。读图“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a→f→h-gB.e→f→h→dC
.c→a→b→dD.d→a→b→c19.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a环节的主要动力是季风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答案】18.D19.C【解析】【分析】【18题详解】海陆间的水循环过程主要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陆地
)和径流(地表和地下)。图片中a是水汽输送;b是降水(海洋和陆地);c是径流;d是海洋蒸发;e是陆地蒸发;f是陆地蒸发;g是降水(陆地);h是径流;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d→a→b→c,D正确,故选D。【19题详解】a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A错误
。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b环节与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属的气候类型有关,B错误。c环节为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C正确。d环节是蒸发,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的判断,图中的信息的
准确判断是解题的关键。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图为某地红树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①根系发达,耐盐碱②都属于乔木③多分布
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④属于落叶阔叶林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21.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净化空气,吸烟滞尘D.防风固堤,保护海岸线【答案】20.A21.D【
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红树林的生长特性和主要生态功能。结合材料,凸出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的海湾,属于常绿林;分布在河口的淤积质滩涂上,表明其根系发达,耐盐碱;为抵御风
浪,红树林植株较为低矮。其生态环境功能较多,有防风固堤、促淤造陆、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海水等。【20题详解】红树林扎根带沿海的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③正确;红树林为适应海浪的冲刷,红树林根系发达,避免倒伏;海水盐碱
度较高,表明红树林耐盐碱,①正确;红树林为适应沿海风浪较大的环境特征,植株较为低矮,不属于乔木,②错误;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应属于常绿林,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21题详解】红树林主要沿海的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这些地
区没有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保持水土不是红树林的主要功能,A错误;红树林能够促淤保岸,泥沙淤积地区不是建造港口的绝佳位置,而且红树林分布地区也是应该需要生态保护的地区,B错误;红树林分布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吸烟滞尘作用小,C错误;红树
林能够降低风速,起到防风固堤,保护海岸线的作用,因此有“海岸卫士”等美称,D正确。红树林分布在故选:D。【点睛】红树林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对海浪和潮汐的冲击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保护农田
、降低盐害侵袭,是内陆的天然屏障,被称为“海岸卫士”。可以净化海水、促淤造陆,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和海洋生态特性,其得天独厚的环境和生物特色使得红树林成为自然的生态研究中心,有利于生态环保教育和发展生态旅游业。泰加林原指西西伯利亚带有沼泽化的针叶林,现泛指亚寒带的针叶林,泰加
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植被生长期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植被生长的时间)。泰加林的分布从大陆西海岸一直到东海岸,形成壮观的茫茫林海,几乎跨越整个地球。下图示意泰加林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影响泰加林分布最北界的主要因素是()A.地
形B.光照C.热量D.水分23.泰加林几乎从亚欧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延伸到西海岸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对泰加林分布影响较大B.高纬陆地广阔,热量条件适宜C.欧亚大陆寒温带气候条件相同D.森林层次结构复杂,适应性强【答案】22.C23.B【解析】【分析】【22题详解】泰加林
为亚寒带针叶林,其主要分布在亚寒带地区,而北界地处北极圈附近,若再向北则热量不足,不能形成森林,C正确。故选C。【23题详解】泰加林分布地区纬度较高,气候严寒,降水虽然少,但蒸发更弱:冬季积雪大和冻土现象,使泰加林地带水分
条件较充足,因而水分对泰加林分布影响较小,A错误。亚欧大陆西部受暖流和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中东部地区降水少,气候条件不同,C错误。泰加林地带因为热量不足,森林层次结构简单,D错误;泰加林地带对树林生长的限制因素是热量条件,特别是最热月大于10°C的天数,因而其分布沿纬线
延伸,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图中的信息和所处的纬度和气候进行分析,推出正确答案。一个野外考查小组到西藏考察藏羚羊生存状况(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野外考查小组需准备的装备有()①防晒霜②
羽绒服③雨衣④救生衣⑤救生圈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25.考查小组晚上在野外迷路,可利用辨别方向的一组是()①罗盘②太阳③树木的年轮④北极星⑤手表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④【答案】24.A25.D【解析】【分析】【24题详解】青藏高原地势高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要准备防晒霜;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天气多变化,要准备羽绒服和雨衣,①②③正确。该地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水量有限,不适宜船舶航行,不需要准备救生衣、救生圈,④⑤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
】晚上在野外辩别方向可利用北极星、树木年轮和罗盘,因晚上没有太阳,无法用太阳作为参照物,手表定向也不能用。D①③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第II卷(综合题,共50分)注意事项:第
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6.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下图为某天体系统示意图(1)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2)天体系统示意图中,木
星是在轨道(用字母表示)。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着地球等其它星体。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木星()A.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B.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C.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D.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
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3)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的(填“高”或“低”)。(4)根据你对火星的了解,结合上表数据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的原因。(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
宇宙环境是。【答案】(1)太阳系(2)ED(3)自转周期低(4)离太阳距离较远,温度较低;没有液态水;体积、质量较小,大气密度小(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等相
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图中太阳以及绕太阳运转的天体构成了恒星系统,行星以及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构成了行星天体系统,共包括2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由于太阳质量体积巨大(太阳质量占太阳
系的99.86%),因此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2)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E为木星。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这是因为木星体积、质量巨大,可吸引部分可能撞上地球的小天体,D正确;木星是地外行星,距离太阳较远,
A错误;公转轨道在小行星带之外,不能阻挡小行星撞击,B错误;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不能说明木星为“地球的盾牌”,C错误。故选D。(3)从图中可看出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自转周期;火星距日比地球远,表面的温度比地球的
低。(4)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火星离太阳距离较远,温度较低;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火星没有液态水;火星体积、质量较小,大气密度小。(5)读图可知,图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为地球有生命存在提供了外部条件。27.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资料一: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资料二:现在地球不仅面临着温室效应的困扰,还面临着一个新现象―全球变暗,即日益增多的空气污染物使晴日能见度不断下降的现象。(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分别是和____(填序号)。(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
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使地面辐射增强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3)“此时放火作温,少
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这一现象。(4)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填序号),“全球变暗”现象可以使②____(填“减弱”或“增强”)。【答案】(1)①;④(2)B(3)烟气中气体成分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的热
量损失。(4)③;增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据材料一图中箭头特点可知,①为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云层的反射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④,而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即①。(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
造成“是夜必霜”主要考查大气逆辐射。晴朗的夜晚,天空中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热量多,归还热量少,气温低,出现雾。故选B。(3)“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烟气中二氧化碳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
地面,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起到保温作用,避免产生霜冻。(4)据材料可知,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为大气逆辐射,故是③,全球变暗,即日益增多的空气污染物使晴日能见度不断下降的现象。空气中污染物增多,①不变,②增强,③增强,④减弱。28.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①至⑤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2)图中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__地,空气做______
____(填“上升”或“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气压,高空形成__________气压(填“高”或“低”)。(3)图中AB与高空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4)仅从热力因素考虑,白天时,若图中构成一个“海陆风环流”,则此时吹__
________,若图中构成一个“山谷风环流”,则此时吹__________。(5)如果A是海洋,B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之间吹_________方向的风。【答案】(1).②(2).③(3).A(4).上升(
5).低(6).高(7).顺(8).海风(9).谷风(10).夜晚(11).东南【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详解】(1)根据图中等压面可知,①④⑤气压相等;②处海拔较①低,气压较①高
;③处海拔较④高,气压较④低,因此气压大小排序为②>①=④=⑤>③,故而气压最高的为②,最低的为③。(2)由小题(1)可知,图中同海拔的②③两地,②为高压,③为低压,说明②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导致该地空气密度增大,③处空气受冷下沉导致该地空气密度减少。因此A地受热,空气做上升运动,相
对于同一海拔高度而言,A地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3)图中A地空气上升,B地空气下沉,近地面空气由B地流向A地,高空由A地高空流向B地高空,因此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4)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
为海风;白天,山坡升温较快,盛行上升气流,山谷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风由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5)A地空气受热上升,B地空气下沉,A为海洋,B为陆地。由于夜间陆地降温快,相对于海洋气温较低,陆地空气下沉,海洋空气上升,因此表示
夜晚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近地面空气由B吹向A,由于B在A的东方,该地位于北半球,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向右偏转为东南风。【点睛】等压面中判断气压大小方法如下:等压线图(如上图)中判断气压大小方法:(1)垂直方向
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原因在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PA>PC,PB>PD。(2)水平方向上: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如图,PC>PD,PB>PA。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2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字母
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__循环,图中A、B、C、
D、E之间的循环属于____循环。(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____圈、____圈、____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5)下列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使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1).蒸发(2).水汽输送(3).降水(4).地表径流(5)
.地下径流(6).海上内(7).海陆间(8).海陆间(9).大气(10).水(11).岩石(12).陆地内循环(13).海陆间(14).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考查知识的识记。难度较
小。【详解】(1)图中的各环节可根据水循环的类型进行判断。A为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
海陆间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海陆循环。(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上内循环,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5)水循
环的主要意义有:使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塑造地表形态。.①④正确,故选C。【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