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年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解析 地理——1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高考】.docx,共(30)页,4.43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aea0b42ff107099851503fb97f395e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1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0年高考真题】37.(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荒漠化的危害与处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
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8所示。图9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
变化。图8图9(1)分别简述图8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
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37.(1)I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
II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
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
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
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解析】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
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1)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I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
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
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交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
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
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
素沙地即将消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騰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
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16.(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湿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图7),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
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6分)(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6分)16.【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
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
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成因及湿地对当地水库供水的积极意义,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1)湿地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形角度看,地
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西大河、东大河河流可以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且湿地位于断层处,地下水沿断层出露;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湿地位于盆地低洼地,易积水形成湿地。(2)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
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据图可知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夏季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湿地位于低洼地,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在枯水期可以为水库稳定供水;湿地水流较慢,利于泥沙沉积,可以减少泥沙进入水库,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对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
净化了入库径流,提高入库水质。19.(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图12),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
。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
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
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13),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6分)(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
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
针对性的治理措施。(4分)19.【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2)3月
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3)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
,蓄水拦沙。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任选一区作答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含水量变化的因素、河流水文特征及针对泥沙拥堵河道采取的措施等知识点,结合图文材料,同时考查
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1)“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中游是风沙区,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据此分析,冬春季节大风将沙丘(风沙区)的沙尘吹到河道堆积,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当
地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汛期河流水量大,将河道泥沙搬运走,因此形成高含沙水流。(2)根据中国雨带移动规律可知,3月份雨带没到达此地,3月份河流流量增加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积雪融化缓慢,河流水流增加较慢,流速较缓,输沙能力弱,因此输沙率小;而7、
9月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为主,此次降水强度比融雪大,流速较快,侵蚀力强,输沙能力强,输沙率高于3月。(3)入黄口形成沙坝,造成干流严重淤堵,题目要求是提出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的入黄泥沙采取措施。从黄土丘陵沟壑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上游,“沟壑
纵横,植被稀疏”,应该修建淤地坝、谷坊等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固沟措施;对缓坡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改变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针对植被稀疏,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坡育林育草,修建护坡林、沟头防护林等,蓄水拦沙。风沙区位于中游
,“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针对此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采取工程措施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汛期引洪水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风沙。冲积平原区位于西柳沟下游,地势地平,河道蜿蜒,汛期会泛滥成灾;因此要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下游
分布有农田,当地水资源较缺乏,引洪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汛期可以引洪淤地,为农田提供肥沃土壤,减少泥沙入黄。【2020年高考模拟题】(2020·四川省泸县五中高三二模)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干流河段长725千米,流城面积11万
平方千米,是黄土高原的主要推成部分,流域面积在000平万千米以上的较大支流有21条,打坝淤地是该区城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批区将流城现存大型淤地坝數量和大型淤地坝布设潜力的比值称为淤地坝布设强度。下图示意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与限制区
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由于A.年降水量丰富B.河网密度大C.土壤易受侵蚀D.植被类型单一2.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总体为A.中部地区最高B.由东向西增大C.南部高于北部D.随河流密度增大3.对于淤地坝布设强度较高的地区,淤地坝工
作的重点是A.合理规划B.加固除险C.开发耕地D.植树造林【答案】1.C2.A3.B【解析】【分析】1.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容易发生湿陷,土壤易受侵蚀,所以,水土流失严重,C正确。年降水量在400mm—500
mm左右,年降水量不是导致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A错误。河网密度大、植被类型单一均不是导致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2.结合图例读图可知,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总体为中部地区最高,A正确。由
东向西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淤地坝布设强度中部高,南北低,并不是南部高于北部,C错误。并不是随河流密度增大而增大,D错误。故选A。3.淤地坝布设强度较高的地区,淤地坝工作的重点是加固除险,避免因打坝淤地蓄水而造成安全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的生
命财产安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1)地形起伏大,多沟壑,坡度大,泥土易随水流失。(2)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强。(3)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容易发生湿陷。(4)植被覆盖率低,保持水土能力差。(2020·黑山县黑山
中学高二二模)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
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草方格沙障可以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5.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人少6.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A.土层厚B.
温差大C.降水多D.风力大【答案】4.C5.B6.B【解析】4.草方格沙障一种常见的机械固沙措施。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层内,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其作用一方面是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另一方面可以截留水分,增加下渗,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草方格沙障
不具备黏合沙粒的能力,人工设置的沙障吸取地下水能力很弱,ABD错误,故选C。5.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技术难度大,环境污染大,资金投人多,所以ACD错误,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成土时间短,故选B。6.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地区土壤层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
水少,气候干旱,但温差大,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所以ACD错误,故选B。(2019·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高二期中)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
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
计表(单位:108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林区森林固碳价值林业经济产值甲林区1598.5793.81乙林区1287.84399.19丙林区568.36126.90丁林区2163.7789.427.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A.水土流失量
少B.枯枝落叶层厚C.叶片总面积大D.生物种类多样8.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A.甲林区B.乙林区C.丙林区D.丁林区9.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A.更换绿化树种B.采林、育林结合C.禁止采伐森林D.营造护田林网【
答案】7.C8.B9.D【解析】7.森林的固碳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正确。光合作用强弱与其他三项无关,故A、B、D错误。8.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水热条件好,树
木生长快,虽然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林业经济产值最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乙的林业经济产值最高,所以选B。9.丙林区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林地主要为防护林。由材料可知,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
应该提高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所以针对北方林区应营造护田林网。所以选D。(2020·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月考)热带云林是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在植被高度上持久或季节性地有云层存在。云林在水分捕获和动态方面的作用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委内瑞拉安第斯山某地云林被开辟为牧牛场,其降雨水
文过程发生显著变化。下图为云林开辟为牧场前后水循环环节示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0.维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环节是A.云雾截留量B.叶片截留量C.枯落物截留量D.蒸腾量11.开辟为牧场后,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增加B.空气湿度增大C.
叶片截留量减小D.云雾减少,光照增强12.随着放牧强度的扩大A.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加C.土壤蒸发量减小D.地下径流量增加【答案】10.B11.D12.B【解析】10.读“热带云林水循环示意”图可知,在云林生态系统内部水循环环节中,叶片截留量占51%,所以维持云林生
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环节是叶片截留量,B对,ACD错。故选B。11.开辟为牧场后,破坏植被,没有热带云林涵养水源,降水量会减少,A错。空气湿度减小,B错。叶片截留量减小不是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C错。开辟为牧场后,破坏植被,没有高大的热带云林,云雾减少,
光照增强,蒸腾作用增强,这才是导致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D对。故选D。12.对比分析“热带云林水循环示意”图和“牧场水循环示意”图数据可知,随着放牧强度的扩大,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量会减少,A错。地表径流量增加,B对。云雾减少,光照增强,土壤蒸
发量增大,C错。地下径流量减少,D错。故选B。(2020·武威第六中学高三月考)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
、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
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A.林外风速较小B.林外降雪较多C.林内气温较高D.林内郁闭度大14.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A.快,太阳辐射较强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C.慢,
风速较小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答案】13.D14.A【解析】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3.由材料可知,“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说明林内与林外空地气温、降雪相差不大。BC错误。林区森林郁闭
度明显大于林外空地,D正确。由于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故林内积雪薄。因森林能降低风速,则林内风速一般要小于林外。A错误。故选D。14.由材料可知,图示积雪厚度逐渐增加时间段为积雪时期:厚度减小时期主要为融雪时期:图中折线斜率越大,说明积雪或
融雪速度越快。图示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根据“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再结合此时落叶林郁闭度较小而太阳辐射较强,可知落叶松区气温较高;同时落叶松区风速要大于常绿林区,也使融雪速度加快,故A正确。BCD错误。(
2020·山西省高三一模)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中国某集团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齐沙漠应用“治沙+种植+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
太阳能治沙新模式(如下图),开创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生态光伏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5.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B.地表多沙质沉积物C.大风日数多D.不合理人类活动16.该模式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有①太阳能电池板可
削减风力,阻挡风沙②太阳能电池板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③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④增加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改变气候条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5.D16.A【解
析】15.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明清时期是中国人口剧增的一个历史时期,人口激增,不合理人类活动对植被造成巨大破坏,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不合理人类活动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D正确。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大风日数多、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属于自然原因,不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16.库布齐沙漠应用“治沙+种植+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太阳能治沙新模式,开创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生态光伏模式。太阳能电池板可削减风力,阻挡风
沙;光伏板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土地,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利于植物生长;光伏发电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缓解荒漠化;①②③正确。影响气候的因素特别复杂,该项目的影响地区也有限,因此对年降水量的影响并不确定,也不可能改
变气候条件,④错误。A正确。故选A。(2019·广东省高三二模)鄂尔多斯高原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
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如下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
”的原因是A.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C.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18.据材料可知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蒿强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19.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控制光照强度
B.减弱气温变化C.防止风沙掩埋D.避开天然降水【答案】17.A18.B19.D【解析】17.由材料可推知“绿色斑斑的小沙堆”是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故A项正确;由“绿色斑斑的小沙堆”排除B项;由材料中“原本平坦的荒漠”,故C项错误;由“荒漠变得波澜
起伏、充满生机”可推知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18.据图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的竞争系数较低,故A项错误;由材料“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较强,故B项正确,C、D项错误。19.据材料可知,人为设置了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油
蒿和羊柴的竞争强度,故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天然降水对实验的干扰,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2019·湖南省高三期末)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左图)
。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右图),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A.耐寒B.耐旱C.耐风D.耐渍21.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旱灾B.水源C.
大风D.障碍物22.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A.环境污染B.土地退化C.生物入侵D.生物多样性增多【答案】20.B21.C22.C【解析】20.据材料可知,风滚草当干早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
成团状,随风滚动,说明滚草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应为戈壁中的一种常见的植物,主要习性为耐旱。故选B。21.据材料可知,其随风滚动,说明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故选C。22.据材料可知,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而风滚草是最有效的种子传播工具。据材料可知风往哪吹,它
们就往哪跑。有些害虫会搭便车,和风滚草一起来到新的地方危害当地,导致生物入侵,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故选C。(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上游多高大山脉;向西流经中亚多国,注入咸海。有学者对阿姆
河流域1990~2015年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变化,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分析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潜在脆弱区多在农业垦区B.重度和极度脆弱区集中在地势高处C.极
度脆弱区范围有所扩大D.生态更脆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24.为保护阿姆河流域生态环境,下列举措可行的是()A.上游帕米尔高原以生态保护为主B.中下游扩大发展灌溉农业区C.重视整治流域内土壤沼泽化问题D.加强国际合作保护跨境流域【答案】23.CD24.AD【解析】23.图示信息表示阿
姆河的流域范围,根据材料可知,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上游多高大山脉,河流向西注入咸海。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潜在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流域,多高山,并不是农业垦区,A错;重度和极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地势相对较低,B错;与1990年相比,2015年极度脆弱区范围有所扩大;同时,部
分中度脆弱区转化为重度脆弱区,区域生态更加脆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CD正确,故选CD。24.读图可知,阿姆河流域上游地区部分中度脆弱区转化为重度脆弱区,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A正确;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向西经过中亚多国注入咸海,属于国际性河流,流域的生态
环境保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D正确;中下游扩大发展灌溉农业区会进一步加剧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B错;该区域地处亚洲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土壤盐碱化问题较为突出,应重视整治流域内土壤盐碱化问题,而不是沼泽化问题,C错。故选AD。【点睛】本题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需要
抓住阿姆河发源地和注入地的相对位置关系,结合图示信息的流域边界和水体,明确帕米尔高原和咸海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同时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作答。25.(2020·湖北省高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土壤
侵蚀剧烈。20世纪80年代初朱显谟院士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即:“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城”,这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近20年来,随着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黄河输沙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下图),人类活动对黄河泥沙减少的
贡献率已达到80~90%。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旱作农业产区。以苹果产业为例,2017年陕西省苹果产量达115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是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种植区,逐步形成千亿级苹果产业。有专家指出,当地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化率提升,对
恢复黄土高原植被起到重要作用。(1)说明“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达到综合整治的原理。(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黄河输沙量的因素。(3)任选两个角度,阐述黄土高原种植苹果的自然区位条件。(4)解释城市化推进有利于黄士高原植被恢复的原因。【答案】(1)入渗拦蓄减少地表
径流,减轻暴雨洪水和水土流失;拦蓄水源增加土壤水量,促进植被恢复,缓解农业旱情。(2)水库建立,蓄水拦沙;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少;(降水量年际变化导致)河流径流量变化,影响携带泥沙量。(3)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升品质,但冬春冻害多发,导致减产:降水总量偏少,季节分布不均,
制约产量,但空气湿度较低,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保证绿色安全:高原沟壑多,利于拦水排水,但不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黄土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有利于根系生长,蓄水保肥能力强,富含矿物质,提高苹果品质,但抗侵蚀能力差,易水土流失:当地为传统农业产区,污染小,水质好,但水量受
降水影响大,早涝频发。(每个要素的利弊两方面各2分,答两因素以上的,按得分高的两个因素给分)(4)城市化提升,农业用地减少,荒地破坏减少;城市化提升,对苹果等水果需求增多,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向苹果种植转化;城市发展注重区域绿化;城市化带动周边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变,减少薪炭林的砍伐(
每点2分,任达三点得6分)。【解析】【分析】考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详解】(1)“入渗拦蓄”起到“削锋
”和“补枯”两个作用,丰水期将地表径流转换为地下水,减轻水土流失,枯水期地下水促进植被恢复,缓解农业早情,实现均衡利用水资源的效果。(2)据材料可知各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泥沙减少的贡献率已达到80~90%”,说
明人类活动对黄河输沙量影响很大,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是影响泥沙来源最重要的两种方式;由图可知,径流量和输沙量具有相关性。(3)区位条件要分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同样的区位因素,在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作用,故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四
个方面的利弊进行阐述。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升品质,但冬春受冬季风影响大,冻害多发,导致减产;降水总量偏少,季节分布不均,水资源分配不均,制约产量,但空气湿度较低,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保证绿色安全;黄土高原
高原沟壑纵横,利于拦水排水,但不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黄土高原黄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好,有利于根系生长,蓄水保肥能力强,富含矿物质,提高苹果品质,但抗侵蚀能力差,易水土流失;当地为传统农业产区,污染小,水质好,但降水季节变化大,水量受降水影响大,旱涝频
发。(4)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主动植树造林,城市化提升,农业用地减少,荒地破坏减少;另一个是减少植被破坏,自然恢复,后者是主要方式。城市化推进使得当地人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能源消费方式由薪炭林转变为天然气,减少植被破坏,加上城市的绿化效果和消费能力提升
,对植被恢复和平果树种植都有促进作用。26.(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崩岗是指红壤区山坡土石体在重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受破坏而崩塌及受冲刷的侵蚀现象。福建省长汀县是我国南方典型的花岗岩侵蚀区,风化层深厚且节理发育,崩岗分布广泛。某调研组以该县崩岗
洪积扇上种植的两种典型草本植物巨菌草(深根系植被)和宽叶雀稗(浅根系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根系植被下土壤饱和蓄水量的差异,研究不同类型植被根系对改良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为在崩岗侵蚀地防治中筛选和推广植被种类提供依据.图甲示意福建省
长汀县位置。图乙示意长汀县崩岗洪积扇上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饱和蓄水量(1)分析长汀县崩岗易发的主要自然原因。(2)概括崩岗洪积扇上裸地与植被覆盖下土壤饱和蓄水量的差异。(3)为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治崩岗侵蚀,从以下三
种种植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花岗岩风化层深厚,且节理发育;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年降水量大。(2)与裸地相比,植被覆盖下土壤饱和蓄水量较大;两者在地表以下0—20cm差异较大,20—
40cm差异较小。(3)方案3从土壤垂直方向看,0—5cm和35—40cm宽叶雀稗蓄水能力较强20cm巨菌草蓄水能力较强;两种草本植物混播,可以使0—40cm不同深度的土层都有较大土壤蓄水量,说明他们在地表可以更好地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达到防治崩
岗侵蚀的目的。【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崩岗侵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详解】(1)长汀县崩岗易发的主要自然原因可以从地形地势、土层和气候等方面分析。从地形地势来看,福建省长汀县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从土层来看,长汀县是我国南方典型的花岗岩
侵蚀区,花岗岩风化层深厚,且节理发育。从气候来看,福建省长汀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年降水量大,所以,长汀县崩岗易发。(2)读“长汀县崩岗洪积扇上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饱和蓄水量”示意图可知,
与裸地相比,植被覆盖下的土壤饱和蓄水量较大。其中,在地表以下0—20cm深的范围,裸地与植被覆盖下的土壤饱和蓄水量差异较大;而在地表以下20—40cm深的范围,裸地与植被覆盖下的土壤饱和蓄水量差异较小。(3)结合“长汀县崩岗洪积扇上不
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饱和蓄水量”示意图分析可知,在不同深度的土层,不同植物的蓄水能力不同。在0—5cm和35—40cm宽叶雀稗蓄水能力较强;在20cm是巨菌草蓄水能力较强;所以,巨菌草和宽叶雀稗两种草本植物混播,可以使
在0—40cm不同深度的土层都有较大土壤蓄水量,能够更好地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以达到防治崩岗侵蚀的目的。所以,三种种植方案中,方案三巨菌草和宽叶雀稗混播防治崩岗侵蚀的效果最佳。27.(2020·河南高三月
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查干诺尔湖是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封闭型内流湖.由咸淡分明的东、西两湖组成。雨季时,其中一湖的湖水会越过两湖间的天然土坝向另一湖泄水。20世纪90年代,人们为了引用东湖水源,在土坝上修筑水闸
,阻断了两湖间的水体交换。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西湖不断姜缩,至2002年几乎干涸,湖区盐碱尘暴多发。2003年起,随着大面积推广碱蓬(植株高可达1米,能吸收土壤盐分)种植,湖区生态得以改善。碱蓬是一年生藜科植物,营养丰富,是一种优
质蔬菜和油料作物。下图示意1987年和2007年的查干诺尔湖。(1)指出东湖和西湖的咸淡性质,并说明理由。(2)推测导致西湖自1987年到2007年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3)试分析该地出现的盐碱尘暴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4)
简述种植碱蓬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答案】(1)东湖为淡水湖,西湖为咸水湖。理由:水闸修建后,西湖面积明显萎缩,而东湖变化不大,说明水闸修建前的雨季时东湖水流向西湖;东湖有河流补给和水源流出,为淡水湖
,而西湖只有东湖水补给,没有排盐通道,为咸水湖。(2)该地位于内蒙古中部,流域年降水量较少;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且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人们在土坝上修筑水闸,引用东湖水源,导致东湖补给西湖水量减少。(3)盐碱尘暴加剧周边土
壤盐碱化;使植物枯焦死亡,对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盐碱尘暴会腐蚀电线、金属等设施,造成大面积停电。(4)碱蓬1米左右,可以有效降低风速,促进沙土堆积,减少盐碱尘暴;碱蓬可以吸收盐分,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改善土壤结构,利于湖周边植被
恢复;碱蓬可食用,还可榨油,种植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查干诺尔湖的东、西两湖水位的变化为例,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区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变化,盐碱尘暴多发的原因以及碱蓬种植对查干诺尔湖区产生的效益。【详解】(1)对比两图可以发现
,水闸建成以后,东湖面积变化不大,但是西湖面积明显萎缩,说明东湖的补给量和蒸发量大致相当,盐度变化不大;西湖只有东湖水补给,西湖在水闸建成后,湖水补给减少,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面萎缩,盐度升高。因此东湖为淡水湖,西湖为咸水湖。(2)查干诺尔湖是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封闭型内
流湖,深居内陆,流域年降水量较少;当地气候干旱,风力大,蒸发旺盛,且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蒸发加剧;人们在土坝上修筑水闸,引用东湖水源,导致东湖补给西湖水量减少。因此西湖自1987年到2007年面积变小。(3
)该地盐碱尘暴多发会是盐碱地面积扩大,加剧周边土壤盐碱化;土壤盐碱化破坏原有生态平衡,使植物枯焦死亡,对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盐碱尘暴会腐蚀电线、金属等设施,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生产生活。(4)生态效益:碱蓬是植物,可以防风固沙,进而减少盐碱暴;
可以调节局地小气候;又由于碱蓬可以吸收土壤盐分,可有利于减少当地土壤中的盐碱含量,进而改善土壤;随着植被的增多,可以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等。经济效益:“碱蓬是一年生藜科植物,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蔬菜和油料作物”,碱蓬可食用,还可榨油,种植可促
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8.(2020·吉林高三)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漫天飞沙,大漠苍茫的毛乌索沙地总面积4.22万km2,建国以来,人们采取多种治沙措施设想恢复昔日水草丰美的辉煌。石光银的治沙公司,创造出“公司I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把治沙与村民脱贫致富相结合,通过大办沙产业,实行农林牧、种
养并举,使农户在治沙中得到实利,成为一个集造林浩沙、种植养殖、旅游观光、科技示范、农工牧一体的大型庄园。目前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该“沙地”即将换“新装”。图为毛鸟素沙地所在区域(虚线为年降水量线)及其土壤容积含水量和深度的关系图。(1)列举M、N两
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差异。(2)读图说出毛乌素沙地土壤容积含水量随沙地深度的变化趋势。(3)简述“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中公司和农户的主要职责。(4)指出毛乌素沙地换“新装”后地表径流的流量变化,并
分析原因。【答案】(1)M地主要土地荒漠化。气候:该地处在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N地主要是水土流失。气候:该地处在半湿润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2)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容积含水量大都呈现先增加再减少
(或者稳定、不变)的趋势(3)公司:给农户提供培训(管理经验、技术指导);编制种植计划;提供资金、农资等;基础设施建设;负责收购、产品加工、销售产品;公司正常运营等解决了村民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其他服务等)。(任答一点)农户:接受培训;按照公司要求负责标准化生产,生产出符合公司要求的产
品(保质保量生产出合格产品)。(任答一点)(4)变化:地表径流减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区域和缓(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变小)原因:随着毛乌素沙地由沙地变为森林,植被结构更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截留降水效果更好;植被覆盖率
提高,延缓地表径流的汇聚,涵养水源和调蓄地表水能力增强;(地下根系发达,涵养水源能力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详解】(1)M地位于贺兰山以西地区,距海较远,加上地形的阻挡,水
汽难以到达,为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易出现土地荒漠化;N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地处在半湿润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主要面临水土流失问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容积含水量大都呈现先增加再减少(或者稳定、不变)的趋势(
3)通过大办沙产业,实行农林牧、种养并举的模式治沙,其中公司给农户提供培训,包括管理经验、种植技术指导,指导农户生产;为农户编制种植计划;公司规模大,可提供资金、农资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负责收购、产品加工、销售产品;公司正常运营等解决了村民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其他服务等。农户
主要负责生产,能过接受培训,按照公司要求负责标准化生产,生产出符合公司要求的产品,保质保量生产出合格产品。(4)目前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随着毛乌素沙地由沙地变为森林,植被结构更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截留降水效果更好;植被覆盖率提高,延缓地表径流的汇聚
,涵养水源和调蓄地表水能力增强;地下根系发达,涵养水源能力强,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区域和缓,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变小。29.(2020·江西省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2019年9月开始,澳大利亚的丛林中开始燃起火焰,虽然这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对
于澳大利亚来说,火灾季节仍然显著提前了。随后,野外火突在溴大利亚大陆上迅速的扩散开来,最终发展成为一场震谅全球的灾难性山火事件。材料二:按树为澳大利亚丛林中的优势树种,耐旱速生,树干高大笔直,营养输送管道深藏在木质层深
部,种子具有较厚的木质外壳。澳大利亚常因天气引发森林大火,大火过后桉树林迅速恢复。(1)澳大利亚山火连烧多个月,请问位于东南海岸的维多利亚州与北部地区哪里更加安全,并说明理由。(2)山火在澳大利亚该时期很常见但却难以扑灭,请分析原因
。(3)分析火灾过后按树林恢复较快的原因。(4)简要分析此次火灾对当地大气环境的影响?【答案】(1)北部地区。北部地区大面积沙漠,缺乏易燃物;维多利亚洲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气候干燥;维多利亚洲为农牧业区,易燃物多。(2
)时值夏季,气温高,高温期与干旱期一致;夏季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强烈,多雷电;地表缺水,没有大的河流湖泊;树种以富含油脂的桉树为主,遇高温容易自燃;地广人稀,扑火人力有限。(3)桉树耐火,受火灾影响小,且大火
利于种子发芽;桉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强;大火过后,其它植物数量减少,桉树生存空间扩大;火灾后的草木灰提高土壤肥力;大火高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答对三点即可)(4)排放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森林破坏,林区温差加大,加剧大风天气,增加沙尘灾害;增加大气杂质,污染大气环境。(答对两点即
可)【解析】【分析】【详解】(1)该题主要考察森林火灾发生的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助燃物以及引火源三个条件。北部地区有大面积沙漠,缺少可燃物,而维多利亚州是传统的农业区,且森林面积大,易燃物较多;维多利亚州位于东部大分水岭的背风坡,焚风效应使得气候更加干旱,成为间
接的引火源。(2)大火期间,澳大利亚正处于夏季,气温较高,气候较为干旱;夏季对流旺盛,雷电天气多,易产生火源;澳大利亚河流湖泊较少,灭火水源供给不足;桉树的叶、枝、杆都含有油脂,树皮容易脱落,在地下积累,可燃物载量比较大,也会助推火势蔓延;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火灾范围
广,人力有限;火灾常见导致澳大利亚政府低估了这次林火的规模,救灾工作反应迟缓,很长一段时间缺乏统筹协调,导致火情加重。(3)桉树的营养输送管道深藏在木质层深部,种子具有较厚的木质外壳,耐火性较强,且大火之后有利于种子发育;桉树耐旱速生,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凭借耐火及适应性强的特点
,大火之后,占据原有其他物种生存的空间;森林火灾将枯枝叶烧成灰,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形成物质再循环的无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大火高温杀死病菌虫害,有利于森林系统的良性发展。(4)该题考察森林的对大气的生态效益。森
林是天然氧吧,但火灾燃烧山林,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森林净化空气的能力下降,且燃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颗粒杂质,污染大气;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森林改变低空气流,防止风沙,森林破坏之后,温差变大,风力增强,地表易起沙,诱发风沙天气。30.(2020·白山市第十四中学高二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区域海拔为1500~2067m,面积为20029公顷。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由于大规模开垦,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
出现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现象。自1962年起,我国开始在这里建设塞罕坝林场。目前塞罕坝地区是河北省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近50多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共培育出112万亩人工林,把当地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目
前的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下列左图为塞罕坝林场地理位置简图,右图为塞罕坝林场某风电场景观图。(1)说明塞罕坝地区成为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的主要原因。(2)简述塞罕坝林场的主要生态意义。(3)分析塞罕坝地区发展风力发电的自然
优势。【答案】(1)塞罕坝地区地处我国暖温带向中温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季风气候区向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各种生物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该地能成为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地。(2)防风固沙、阻止沙地向南推进,减少首都风沙危害;涵养水源;
改善当地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形成良性生态系统。(3)地处燕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之间的峡谷口处,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大;地处冬季风南下的要冲之地,风力大。距离东部工业发达区近,距离用电市场近。【解析】【分析】本题以塞罕坝为背景,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森林的意义及风力发电的因素
分析等基本知识。【详解】(1)本题考查塞罕坝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可知,塞罕坝地区地处我国暖温带向中温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季风气候区向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各种生物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该地能
成为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地。(2)本题考查塞罕坝林场的生态意义。从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资源、减轻自然灾害、减轻污染、调节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作答。林场具有:防风固沙、阻止沙地向南推进,减少首都风沙危害;
涵养水源;改善当地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形成良性生态系统。(3)本题考查塞罕坝地区风力发电的自然优势条件,从地形和风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中信息及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可知,该地地处燕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之间的峡谷口处,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大;冬季靠近冬季风
的源地,且地处冬季风南下的要冲之地,风力大。该地经济较落后,人口稀少,可利用土地多,为风力发电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31.(2020·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
水侵蚀、风力侵蚀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为陕北小流域典型治理措施剖面示意图和淤地坝不同时期的变化图。(1)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
成的资源损失。(2)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答案】(1)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需大量水用于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缩减,
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2)作用:拦泥保土,蓄积地表径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以坝代桥,改善交通(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利于沟谷防灾减灾,保护下游生产生活安全
。【解析】【分析】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获取地理图文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审准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全面分析问题。【详解】(1)资源损失包括自然资源和社
会经济资源,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主要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损失及由水土资源损失造成的进一步损失。水土流失使下渗减少,更多水资源直接注入海洋,造成水资源损失;搬运走大量泥沙,沟壑增多,土地面积减少,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冲走,土壤更贫瘠;水资源的减少会影响生物生存,损失生物资源;下游河道含
沙量增大,使下游水库库容减小,发电功能受损。(2)通过淤地坝拦水拦泥沙,拦水有利于蓄积更多水分,增加水资源;拦泥沙有利于减少下游河道含沙量,从而减轻洪涝灾害,也可以增强当地防洪抗旱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淤地
坝后期淤泥处变成了耕地,说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坝顶平坦,利于车辆通行。32.(2020·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³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
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材料二放牧有蹄类食草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径称为牧道。牲畜在牧道上的活动对维持牧道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图(a)(b)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一处具有山羊牧道的坡面景观图(图中浅色线条即为山羊踩踏形成的牧道,牧道景观单元平
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材料三下图为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牧道下方凸肩区和上方坡间区的坡度较大)。牧道景观单元中牧道区、凸肩区、坡间区的微地形、植物、土壤特征各异,这些因子又
相互影响。科考队研究发现,有牧道景观的坡面相对于普通坡面而言,土壤侵蚀程度较轻。(1)判断牧道坡面上牧道区、凸肩区和坡间区土壤容重的空间差异。(2)在牧道景观中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请从地形坡度和土壤容重两方面分
析牧道对凸肩区植被生长的影响。(3)说明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的原因。(4)有人建议,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答案】(1)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凸肩区容重最低;坡间区土壤容重中等。(2)牧道坡度低,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同时牧道土
壤容重大,土壤紧实,不利于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可以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3)牧道区表面坡度平缓、土壤紧实,使得流水难以侵蚀;凸肩区植被覆盖率高,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牧道景观
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可减小落差,降低流速。(4)同意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植被恢复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自然生产力和载畜量,缓解人地矛盾;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
升级。不同意黄土高原丘陵区降水适中、坡度适宜,宜牧面积较广;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禁牧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坡面土壤侵蚀加剧;人口、经济压力较大,经济转型基础差,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
详解】(1)据材料可知,牧道是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所以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而牧道下方凸肩区的坡度较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最好,土壤容重最小;则坡间区坡度中等,
土壤容重中等。(2)从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可以看出,牧道坡度平缓,使坡面径流的流速减慢,而且牧道土壤牲畜长期踩踏,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差,土壤容重大,不利于坡面径流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而
凸肩区坡度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好,土壤容重小,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所以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3)据材料分析可知,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坡面径流难以侵蚀;而坡度最大的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流
水侵蚀也较轻;而且凸肩区茂密的植被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加之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所以,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4)同意的理由: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退牧还草
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而天然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缓解人地矛盾等。不同意的理由: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看:黄土高原丘陵区宜牧面积较广,禁牧会导致短期内经济收入减少,经济压力增大;人口
、经济压力增大,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从生态环境效益角度看,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提高凸肩区植被覆盖率;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禁牧会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导致坡面土壤侵蚀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