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1.105 MB
  • 2025-01-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1.105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ad9a11b54ea41bbe6bb7a0e9ab1fc5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化学试题本试卷共8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

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徽州建筑精美绝伦,建筑材料均采用青砖灰瓦,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产自安徽的宣笔、宣纸、徽墨、歙砚在历史上曾有过重要的影响,徽墨主要成分是炭黑C.2021年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发掘出大量的玉器,玉器

的主要成分是碳化硅D.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豆腐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2.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氨水B.测定醋酸浓度C.验证锌与硫酸铜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D.除去4CCl中的2Br3.下列

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也正确的是选项微粒组加入试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K+、2AlO−、24SO−、少量HCl溶液()223HAlOHOAlOH+−++23CO−BH+、2Fe+、24SO−、Na+少量()32BaN

O溶液23323Fe4HNO3FeNO2HO++−+++++CCl−、Na+、23SiO−、3HCO−过量醋酸溶液22332HSiOHSiO+−+D3Fe+、H+、4MnO−、24SO−通入少量2SO

3222242FeSO2HO2FeSO4H++−+++++4.化合物M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已知:W、X、Y、Z、T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常温下2XY为气体,其分子总电子数为奇数。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XY−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B.氢化物沸点:X>WC.Y、

Z可组成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D.电负性:T>Y>X5.工业上可以用碳酸二甲酯(33CHOCOOCH)与物质甲发生反应生产一种聚碳酸酯(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该物质透光性好,可制成车、船的挡风玻璃,以及眼镜镜片、光盘等。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缩聚反应

,生成聚碳酸酯的同时还有甲醇生成B.1mol碳酸二甲酯中含有的键数为10ANC.物质甲的结构简式为D.该聚碳酸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解6.某种以辉铜矿[2CuS,含34FeO、2SiO杂质]为原料制备()3424Cu

NHSOHO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溶液D中加入无水乙醇并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壁可析出目标产物B.向溶液C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呈现红色C.煅烧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方程式为2232CuS5O4CuO2SO++煅烧D.()3424CuNH

SOHO中配位原子为N7.酞菁与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酞菁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酞菁分子中三种N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2spB.酞菁分子中p轨道能提供一对电子的N原子是②C.钴酞菁中存在配位键D.钴酞菁中钴离子为+2

价8.Cu+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和催化剂CuCl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分数坐标为()0,0,0,则图中b的分数坐标为11,,12B.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只有键的断裂与形成C.CuCl晶体中Cl−的配位数为4D.基态Cu+的核外

电子排布式为91Ar3d4s9.钇稳定氧化锆浓差电池可用于测定待测环境中的含氧量,在冶金、能源等领域也应用广泛,其原理是利用空气与待测环境中氧气的浓度差对电压的影响,其工作状态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侧的电极电势高于测量侧的电极电势B.4Zr+、3Y+移向空气侧C.

电极B发生的反应为222O4eO−−−D.若测量侧处于富氧环境中时,电池的正负极可能会发生转换10.下列对物质性质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性质解释A吡咯()和吡啶()均为平面分子,吡啶碱性较强吡咯中,

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参与形成了离域键,使得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BHF气体的摩尔质量测定值大于实际值HF形成了分子间氢键C乙酸的酸性大于丙酸烃基越长,推电子效应越大D18-冠-6识别钾离子,体现了超分子“分子识别”的特征18-冠-6中,氧原子电负性大,带负电荷,通过

离子键与钾离子作用11.纳米碗4010CH是一种奇特的碗状共轭体系。高温条件下,4010CH可以由4020CH分子经过连续5步氢抽提和闭环脱氢反应生成。()()()H402040182gCgHCHgH⎯⎯→+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A.

图示历程中包含3个基元反应,其中速率最慢的是第3个B.()()()H402040182gCgHCHgH⎯⎯→+反应中4020CH被还原C.4010CH纳米碗中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的数目分别为6、10D.1mol4018CH完全加氢成环烷烃需要20

mol2H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方案设计(操作)现象和结论A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24HSO溶液并加热,冷却后加足量NaOH溶液,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水解完全B向2NaAlO溶液中滴加3NaHC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结合质子的能力:223AlOCO−−C用铂丝蘸取试样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试样为钠盐D常温下,分别向冰醋酸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金属镁和金属钠前者反应更剧烈,说明镁的金属性更强13.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一定条件下

,丙烷直接脱氢制备丙烯过程中的转化率和丙烯的选择性[()()100%nn生成消耗丙烯丙烷]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氧化反应B.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的焓变C.丙烯的产率小于10%D.恒温恒容条件下,增大c(

丙烷),平衡正向移动,丙烷的转化率增大14.已知2HA为二元弱酸。室温下,将0.11molL−的NaOH溶液滴入20mL0.11molL−的2HA溶液中,随NaOH溶液的滴入,pH、pc(X)[()()pXlgXcc=−,X为2HA、HA−或2A−]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A.曲线①表示2A−的变化曲线B.2HA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8.2a2110K−=C.当V(NaOH溶液)=20.0mL时,溶液中()()()()22HAHAOHcccc+−−+=+D.当pH=7.6时,溶液中()()3HANac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15分)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OOH,同时含有少量Fe、Al、Mn、Mg、Ca、Ni的氧化物及其他杂质。用水钴矿制取Co的工艺流程如图甲所示:甲已知:常温下,()31.4sp3AlOH110K−=,部

分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pH如表所示:沉淀物()2FeOH()2CoOH()2MnOH()3FeOH开始沉淀时的pH7.07.67.72.7沉淀完全时的pH9.69.29.83.7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Co原子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种。

(2)“还原酸浸”中Co(Ⅲ)被还原,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向“浸出液Ⅰ”中加入NaClO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向“浸出液Ⅱ”中加入碳酸钠溶液需要控制的pH范围为;滤渣Ⅰ的成分为(填化学式)。(4)已知:()11sp

2MgF910K−=,()10sp2CaF1.510K−=,向“滤液Ⅰ”中加入过量NaF以除去溶液中2Mg+和2Ca+(2Ca+浓度为411.010molL−−,2Mg+浓度为311.510molL−−

),当开始出现2CaF沉淀时,除镁率为。(5)Co能与强酸反应产生2H,工业上采用惰性电极电解2CoCl溶液制取钴,不能用4CoSO₄溶液代替2CoCl溶液的理由是。(6)如图乙所示,萃取剂可以把滤液Ⅱ中部分阳离子选择性分离。萃取剂合适的pH为(填选项字母)。乙A.0~2B.2~5

C.3~4D.7~816.(14分)聚磷酸铵(APP)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溶解性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改良土壤等特性,成为一种新型的含氮、磷复合肥。回答下列问题:(一)聚磷酸铵的制备步骤1.将磷酸二氢铵424NHHPO、尿素()22CONH

(熔点132℃,沸点196℃)等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仪器A中进行搅拌混合,加热至140℃至物料全部熔化。步骤2.继续升温到250℃进行聚合反应()()()24244312221CONHNHHPONHPOCOnnnnna++−++3NHb+,同时会发生尿

素的水解。步骤3.待聚合反应完成,进行一系列操作后洗涤干燥,最终得到全水溶性聚磷酸铵晶体(样品)。(二)氮含量测定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氮含量测定(部分装置已省略):蒸氨装置吸收装置①蒸氨:取xg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加入过

量试剂后,加热,蒸出的3NH通入盛有1V₄mL1c₄1molL−24HSO标准溶液的锥形瓶中。②滴定:将液封装置2中溶液倒入锥形瓶后,滴加几滴指示剂,用2c1molL−NaOH溶液滴定剩余的24HSO,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2V₄mLNaOH溶液。(1)仪器A的名称

为;加热至140℃待物料全部熔化后再继续升温到250℃,若直接升高温度至250℃产生的影响为。(2)聚合反应方程式中b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尿素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步骤3中待聚合反应完成后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为。(4)氮含量测定实验中,液

封装置1的作用是。(5)滴定实验中使用的指示剂是,该复合肥含氮量为%(用含1V、2V、1c、2c、x的代数式表示)。17.(14分)2CO催化加氢有利于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如下反应:①()()()()

2232gCO3HCOgggHHHO++10H;②()()()()2242gCCgggO4HH2HO++20H;③()()()()222gCgOHgCOgHO++30H。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相关化学键

键能如表所示:化学键C-OC=OH-HO-HC-H键能(kJ/mol)abCde根据表中键能数据计算出1H=1kJmol−(用字母表示)。(2)已知反应③的速率方程为()()22COHvkpp=正正、()()2COHOvkpp=逆逆,其中k正、k逆分别

为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①如图所示(lgk表示速率常数的对数,1T表示温度的倒数)a、b、c、d四条斜线中有两条分别表示lgk正与lgk逆温随1T的变化关系曲线,其中能表示lgk正随1T变化关系的是斜线(填图中

字母)。②下列措施能使速率常数k减小的是(填选项字母)。A.减小压强B.减小温度C.减小2CO的浓度D.更换成负催化剂(3)在2L恒温恒容有某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2CO和6mol2H,发生上述三个反应。该温度下反应均达平衡时,测得3CHOH为1mol、4CH为0.4mol、CO为0

.2mol,则3CHOH的选择性为(3CHOH选择性=32CHOH100%CO的物质的量转化的的物质的量);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列出计算式即可)。(4)若测得上述三个反应在不同温度下2CO的平衡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性如图所示:通过图示分析,

更适合生产甲醇的温度为(填选项字母)。A.400℃B.600℃C.800℃D.1000℃高于800℃时,2CO转化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18.(15分)奥司他韦(oseltamivir)是一种抗病毒药,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已知

:-Boc的键线式:。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C的结构简式为。(2)D中手性碳原子数目为。(3)E与盐酸共热发生水解反应(不考虑盐酸的挥发)的离子方程式为。(4)F→G的反应类型为;奥司他韦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5)

B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a.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酸b.分子结构中含有3CF−其中,核磁共振氢谱理论上有2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4的结构简式为。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化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1.C【解析】青砖灰瓦使用黏土烧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A项正确;徽墨的制作使用漆烟、油烟、松烟,是不完全燃烧的炭,主要成分是炭黑,B项正确;玉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二氧化硅等,C项错误;豆腐是大豆制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项正确。2.C【解析】植物油的密度比水的

密度小,在上层,3NH直接通入水中易发生倒吸,A项错误;无指示剂,无法判断滴定终点,且滴定管选择错误,应选择碱式滴定管,B项错误;该装置构成原电池,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C项正确;溴和碘化钾反应生成溴化钾和碘单质,4CCl中会引入新杂质2I,所以不能用图示装置除去4CC

l中的2Br,D项错误。3.A【解析】B选项中缺少2Ba+与24SO−的反应,C选项中23SiO−与3HCO−不能大量共存,D选项中4MnO−氧化性更强,优先反应。故选A项。4.A【解析】W为C,X为N,Y为O,Z为N

a,T为Cl。CNO−与2CO为等电子体,空间构型为直线形,A项正确;C的氢化物有多种,B项错误;Na与O不能形成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C项错误;电负性O>Cl,D项错误。5.B【解析】由聚碳酸酯的结构可知,该物质是由碳酸二甲酯(33CHOCOOCH)与发生缩聚

反应生产所得,此过程中脱去小分子甲醇,由于存在酯基因此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降解,A、C、D项正确;1mol碳酸二甲酯中含有的键数应该为11AN,B项错误。6.C【解析】向辉铜矿中通入氧气进行煅烧,发

生222CuS2O2CuOSO++煅烧,固体B为CuO、34FeO和2SiO,加入硫酸过滤后得到含有2Cu+、3Fe+、2Fe+的溶液,加入过量氨水,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和()344CuNHSO溶液。向溶液D中

加入无水乙醇,可减小溶液的极性、降低产物的溶解性,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壁可析出目标产物,A项正确;溶液C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4FeSO、4CuSO和()243FeSO,加入硫氰化钾溶液会产生红色,B项正确;辉铜矿通入氧气进行煅烧,发生反应22CuS2O2CuO++煅烧2SO,C

项错误;()3424CuNHSOHO中配位原子为N,D项正确。7.B【解析】酞菁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每种N原子均为2sp杂化,A项正确;p轨道能提供一对电子的N原子是③,B项错误;2Co+与N之间有配位键,C项正确;对比酞菁到钴酞菁的结构,可知Co

为+2价,D项正确。8.C【解析】图中a分数坐标为()0,0,0,则图中b的分数坐标为11,,122,A项错误;登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只有π键的断裂与键的形成,B项错误,每个Cl−周围有4个Cu+,故Cl−的配位数为4,C项正确;基态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0Ar3d,D

项错误。9.B【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空气侧的铂电极为浓差电池的正极,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氧负离子,A电极为正极,正极电势高于负极电势,A项正确;浓差电池工作时,仅2O−移动,4Zr+、3Y+并不发生定向移动,B项错误;测量侧的铂电极B为负极,氧负离子在负极失去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22O4eO−−−,C项正确;若测量侧处于富氧环境中时,电池的正负极可能会发生转换,D项正确。10.D【解析】吡咯是一个五元杂环化合物,其中氮原子与两个碳原子相连,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在吡咯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参与了芳香环的形成,这使得氮原子上的电

子云密度降低,从而减弱了其碱性,A项不符合题意;HF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可形成缔合分子()HFn,摩尔质量测定值大于实际值,B项不符合题意;烃基越长,推电子效应越大,使得羧基中羟基的极性减弱,C项不符合题意;氧通过配位键与钾离子作用,不是离子键,D项符合题意。11.B【解析】由反应历程

可知,历程中包含3个基元反应,分别为404020192CHHCHH++,4019CH4019CH',40194018CHCHH'+,其中第三个的活化能最大,反应速率最慢,A项正确;根据有机物反应的特点可知4020CH被氧化,B项错误;一个4020CH中含有1个五元环,10个六元环,每

脱两个氢形成一个五元环,则一个4010CH总共含有6个五元环,10个六元环,C项正确;根据4018CH结构特点可知,1mol4018CH完全加氢成环烷烃需要20mol2H,D项正确。12.B【解析】由于碘水会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溶液不变蓝不能说明淀粉水解完全

,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以强制弱原理,该反应说明2AlO−结合质子的能力强于23CO−,B项符合题意;火焰呈黄色,说明试样含有钠元素,但未必是钠盐,C项不符合题意;冰醋酸与钠反应不剧烈,是由于醋酸钠不溶于醋酸,包裹在金属钠表面,而醋酸镁则易溶于醋酸,D项不符合题意。13.D【解析

】在有机物中引入氧或脱去氢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则丙烷直接脱氢生成丙烯和氢气,该反应为氧化反应,A项正确;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焓变,B项正确;丙烷直接脱氢制备丙烯的反应为()()()323232gCHCHCHCHHggCC

HH→=+,假设1mol丙烷完全转化为丙烯,则丙烯的理论产量为1mol,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丙烷的转化率约为10%,n消耗(丙烷)=1mol×10%=0.1mol,丙烯的选择性小于100%,则丙烯的实际产量小于0.1mol,其产率小于

10%,C项正确;若是恒温恒容条件下,增大c(丙烷),平衡正向移动,但丙烷的转化率减小,D项错误。14.B【解析】由于2HA为二元弱酸,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2HA浓度逐渐减少,HA−、2A−浓度也会发生变化,根据图像的起点或终点可知:曲线

①表示2A−的变化曲线,曲线②表示2HA的变化曲线,曲线③表示HA−的变化曲线,A项正确;当pH=7.6时,()()2HAAcc−−=,所以7.6a2110K−=,B项错误;当V(NaOH溶液)=20.0

mL时,NaOH与2HA恰好反应生成NaHA,根据电荷守恒得()()NaHccc+++=()()()2HAOH2Acc−−−++,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得()()()()22NaHAHAAcccc+−−=++,综上可得()()()()22HAHOHAcccc+−−+=+,C项正确;pH=7

.6时,()()2HAAcc−−=,根据电荷守恒()()()()()2NaHHAOH2Accccc++−−−+=++,所以()()()()NaH3HAOHcccc++−−+=+,溶液呈碱性,因此()()3HANacc−+,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15分)(1)15(2)

8∶1232ClO2Fe2HCl2FeHO−++−+++++(3)5.2≤pH<7.6()3FeOH和()3AlOH(4)96%(5)若用4CoSO代替2CoCl,OH−在阳极放电,溶液酸性增强,H+与Co反应,导致Co产率降低(6)C【解析】(1)Co为27号元素,故基态Co

原子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15种。(2)由分析可知,“还原酸浸”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CoOOH与硫代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钴和水,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由+2变为+6、钴元素化合价由+3变为+2

,结合电子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2232442428CoOOHNaSO7HSO8CoSONaSO11HO++++;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浸出液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的目的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Fe−+++322HCl2FeHO

+−+++。(3)由表格数据结合分析可知,浸出过程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在5.2~7.6的范围内,将铁离子和铝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和氢氧化铝沉淀,除去杂质离子而钴离子、锰离子不沉淀。(4)()()()()()()()()22210sp211222sp2CaCaFCaF1.5102MgF7.

510MgMgFcccKKccc++−−−++−====,当2CaF开始沉淀时,2Ca+浓度为411.010molL−−,2Mg+浓度为51610molL−−,除镁率为536.0101100%96%1.510−−−=。(5)若用硫酸钴代替氯化钴,则

阳极上水放电生成氧气、氢离子,使得硫酸钴溶液电解生成硫酸、钴和氧气,反应生成的硫酸能与钴反应,导致钴的产率降低。(6)由图可知,萃取剂pH在3~4范围内镍离子、锰离子的萃取率很大,而钴离子的萃取率较小,则萃取剂合适的pH在3~4范围内。故选C项。16.(14分

)(1)三颈烧瓶(1分,答案合理即可)尿素挥发(2分,答案合理即可)(2)2n-4()22232CONHHOCO2NH++(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4)平衡压强,防止压强过大(5)甲基橙()11221.42cVcVx−【解析】(1)因为尿素()2

2CONH的熔点132℃,沸点196℃,所以加热至140℃使其熔化、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若温度过高超过196℃则会使尿素挥发。(2)由元素守恒可知a为n-1,b为2n-4。(3)由题干聚磷酸铵(APP)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溶解性随温度升高

显著增大)可知,由水溶液获得晶体方式应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4)液封装置Ⅰ的作用是平衡压强,防止压强过大。(5)用NaOH溶液滴定剩余的24HSO,最终溶液为硫酸铵和硫酸钠混合溶液,溶液呈酸性,因此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中和剩余硫酸所用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322

10molcV−,则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322102cV−₄mol,吸收氨气消耗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32211102cVcV−−₄mol,则样品中氨气物质的量为322112102cVcV−−mol,含氮量为()1

1221.42%cVcVx−。17.(14分)(1)()2333bcead+−++(2)①d②BD(3)62.5%240.42220.41.222(4)A温度高于800℃,反应①和反应②为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正向移动且程度更

大(2分,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12333kJ/molHbcead=+−++。(2)①反应③为吸热反应,随温度的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k正、k逆都增大,随温度的升高平衡正向移动,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增大

的倍数,故能表示lgk正随1T变化关系的是斜线d。②速率常数k只与活化能和温度有关,负催化剂能增大反应的活化能使速率常数减小,降温也能使速率常数减小,故选B、D项。(3)由反应①、②、③的化学计量数可

知,消耗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0.4mol、0.2mol,而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甲醇的选择性为1mol100%62.5%1.6mol=;列三段式:()()()()2232gCO3HC

OgggHHHO++始/mol2600转/mol1311平/mol0.41.212()()()()2242gCCgggO4HH2HO++始/mol2600转/mol0.41.60.40.8平/mol0.

41.212()()()()222gCgOHgCOgHO++始/mol2600转/mol0.20.20.20.2平/mol0.41.212所以反应②的平衡常数()()()()224244220.42CHHO22COH0.41.222ccKcc==。(4)由选择性的

定义可知,选择性越好,说明该物质的产率越高,由图可知400℃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60%、甲醇的选择性为50%,600℃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30%、甲醇的选择性为75%,800℃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20%、甲

醇的选择性为60%,1000℃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40%、甲醇的选择性为25%,因为400℃的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与甲醇的选择性之积最大,所以更适合生产甲醇的温度为400℃,故选A项;反应①和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温度高于800℃,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③为吸热反应,温度高于800℃平衡正向

移动且程度更大,所以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增大。18.(15分)(1)丙烯酸或2-丙烯酸或22CHCHCHCH==(2)1(3)(4)消去反应酯基、醚键、酰胺基(5)10【解析】A发生酯化反应生成B,则

B的结构简式为223CHCHCOOCHCF=,B和C反应生成D,依据D的结构简式可判断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则C的结构简式为或22CHCHCHCH==,D和氨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在一定条件下和碘单质反应后,

再和(()2BocO反应生成F,F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G,最终转化为奥司他韦。(1)物质A(2CHCHCOOH=)的名称为丙烯酸(或2-丙烯酸);由以上分析可知,B与C发生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得到环加成产物(D),所以C的结构简式为或22CHCHCHCH==

。(2)D中碳原子中手性碳原子只有一个。(3)E属于酰胺,酰胺在酸或碱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如果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羧酸和铵盐,故答案为。(4)F→G的反应中消去HI,所以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奥司他韦中的含氧官能团是酯基、醚键、酰胺基

。(5)B的分子式为5523CHOF,B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酸,说明含有—OOCH;b.分子结构中含有3CF−。因此相当于是丙烯或环丙烷分子中的2个氢原子被

—OOCH和3CF−取代,依据定一移一的方法可判断,如果是丙烯中的2个氢原子被取代,有8种,如果是环丙烷分子中的2个氢原子被取代,有2种,共计10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理论上有2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4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3495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