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中小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共(20)页,1.13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ac4e8ad5a18b4d344db85f0f3345fe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弥勒市中小学2018-2019学年考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Al27—S32—Fe56—1.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
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A.脱落酸B.乙烯C.生长素D.甲烷【答案】B【解析】【详解】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A不选;B.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故B选;C.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故C不选;D.甲烷不具有催熟作用,故D不选;故选:B。2.2019年6月5日,中国主办世界环境日,聚焦“空气污
染”主题.有关该主题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B.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C.防治空气污染除了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还要从我做起D.氮氧化物不仅会形成酸雨等危害,还会引起温
室效应【答案】D【解析】【详解】A.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A正确;B.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CO、SO2、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其中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B正确;C.防治空气污染除了
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还要从我做起,符合题干主题,C正确;D.氮氧化物会形成酸雨等危害,而温室效应主要与CO2的排放有关,D错误;答案选D。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B.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
维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答案】A【解析】【详解】A.熔点高的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由于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如制作耐火材料等,故A正确;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与其氧化性无关,故B错误;C.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
射作用,用于制造光导纤维,与其硬度大小无关,故C错误;D.液氨气化吸热,用作制冷剂,与其溶解性无关,故D错误;答案选A。4.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实现上述理念的重要措施。某垃圾箱上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向此垃
圾箱中丢弃的垃圾应是()A.危险垃圾B.可回收垃圾C.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公共标志中的包装制品回收标志可知:图所示的标志为可回收物,故选B。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氯化氢的电子式
:H[:Cl:]+−C.2CO的电子式是:O::C::O:D.4CH的比例模型:【答案】C【解析】【详解】A.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硫离子结构示意图是,故A错误;B.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电子式是,故B错误;C.2CO分子中含有2个碳氧双键,二氧化碳的电子式是:O::C::O:,故C正确
;D.4CH的球棍模型是,比例模型是,故D错误;答案选C。6.2016年1月《中国科学报》报道,又有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四种元素被载入元素周期表.其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符号为294118
Uuo,该原子的中子数为()A294B.176C.1l8D.412【答案】B【解析】【详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符号为294118Uuo的原子,质量数是294、质子数是118,中子数=294-118=176,故选B。7.下列物质中既
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A.24HSOB.2MgClC.2ND.NaOH【答案】D【解析】【详解】A.24HSO为共价化合物,其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A不满足题意;B.2Mg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B不满足题意;C.N2是单质,含有共价键,C不满足题
意;D.NaOH为离子化合物,Na+与OH-形成离子键,OH-中O原子和H原子形成共价键,D满足题意;答案选D。8.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B.乙烯通入溴水中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D.乙酸溶液中加入纯碱【答案】A【解析】【详
解】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发生取代反应生产一氯甲烷等卤代烃和氯化氢,A符合题意;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加成发应,B不符合题意;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产环己烷,C不符合题意;D.乙酸溶
液中加入纯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乙酸钠、二氧化碳和水,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和乙烯均可使酸性4KMnO溶液褪色B.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物理变化D.葡萄糖和淀粉均能发生
水解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B.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天然存在的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C.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称为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答案选B
。10.对于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大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C.增大N2浓度可以使H2完全反应D.增大N2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答案】C【解析】【详解】A、合适的催
化剂能够有效的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含量增加,从而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B、升高温度能够提高活化分子百分含量,同时碰撞频率增加,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加,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C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根据可逆反应特点可知,反应物不可能完全反应,故C符合题意;D、增加N2浓度,使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几率增加,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11.海水电池常用在海上浮标等助航设备中,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电池反应为2Li+2H2O=2LiOH+H2↑。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锂作负极B.电子从锂电极经导线流向镍电极C.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D.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D【解析】【分析】锂海水电池的电
池反应为2Li+2H2O=2LiOH+H2↑,金属锂做原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Li-e-=Li+,金属镍做原电池正极,海水中水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2H2O+2e-=2O
H-+H2↑。【详解】A.根据分析金属锂作原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子从锂电极经导线流向镍电极,故B正确;C.原电池中利用海水做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故C
正确;D.装置为原电池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故选:D。1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2Mg+、3Fe+、Cl−、OH−B.2Ba+、3NO−、Cl−、Na+C.Na+、3HCO−、H+
、3NO−D.K+、4NH+、24SO−、OH−【答案】B【解析】【详解】A.Mg2+、Fe3+与OH-会生成Mg(OH)2、Fe(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B.2Ba+、3NO−、Cl−、Na+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符合题
意;C.3HCO−与H+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D.4NH+与OH-反应会生成NH3·H2O,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13.用A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
348gO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B.标准状况下,222.4LCl与足量的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C.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D.58.5gNaCl固体溶于1L的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答案】A【解析】【详解】A.n(O)=48g16
g/mol=3mol,即348gO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A正确;B.结合2Fe+3Cl2点燃2FeCl3可知,反应消耗3molCl2转移6mol电子,所以标准状况下,222.4LCl(1mol)与足量的Fe反应转移2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为2NA,B错误;C.NA个一氧化碳分子的质
量为28g,0.5mol甲烷的质量=0.5mol×16g/mol=8g,所以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mol甲烷的质量比=28:8=7:2,C错误;D.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准确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D错误。答案选A。14.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①漂白粉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煤和石油都
是可再生能源;③24HSO和4BaSO都是电解质;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⑥鸡蛋清的水溶液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⑤D.①
③④⑥【答案】D【解析】【详解】①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酸雨是硫酸、硝酸的水溶液,漂白粉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故①正确;②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②错误;③24HSO的水溶液能导电,4BaSO熔融
状态能导电,24HSO和4BaSO都是电解质,故③正确;④不锈钢是铁的合金,硬币为钢芯镀镍合金等,都属于合金,故④正确;⑤纯碱是碳酸钠,纯碱属于盐,故⑤错误;⑥鸡蛋清的水溶液和雾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都是胶体,故⑥正确;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④⑥,故选D。
15.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B.在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C.在氮的循环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答案】C【解析】【详解】A.
工业合成氨是将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A项正确;B.在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B项正确;C.N2与O2生成NO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在氮的循环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D.由氮的循环示
意图可知,通过生物体可以将铵盐和蛋白质相互转化,实现了含氮无机物与舍氮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D项正确;故答案为C。16.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SO3(g)+NO(g)NO2(g)+SO2(g),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B.体系总质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C.NO(g)和NO2(g)的生成速率相同D.SO3(g)和NO(g)的浓度比为1:1【答案】C【解析】【详解】A、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体系总压强始终是不变的,所以总压强不随时间而改
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B、反应前后都是气体,体系气体总质量始终是不变的,体系总质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C、NO(g)和NO2(g)的生成速率相同,说明正逆反应
速率相等,状态一定是平衡状态,故C正确;D、SO3(g)和NO(g)的浓度比为1:1,不能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17.利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
的的是()A.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B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C.用浓硫酸干燥CO2D.测量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答案】B【解析】【详解】A.氯化铵分解后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选铵盐与碱加热制备,故A错误;B.利用沸点差异蒸馏海水可得蒸馏
水,图中蒸馏装置合理,故B正确;C.用浓硫酸干燥CO2,二氧化碳应从长导管进入,短导管出,故C错误;D.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氯化铵受热分
解后生成氨气和氯化氢,而氨气和氯化氢在常温下又化合生成氯化铵,但该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铁与氯化铁溶液:Fe+Fe3+=Fe2+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H++OH-=H2OC.铜与硝酸银溶液:Cu+2Ag+=Cu2++2AgD.碳酸钙与稀盐酸:CaCO3+2H+=Ca2++CO2↑+H2O【答案】A【解析】【详解】A.铁与氯化铁溶液,选项中的方程式电荷不守恒,应为:Fe+2Fe3+=3Fe2+,符合题意,A正确;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HCl、
NaOH为强电解质,拆分为离子,方程式为H++OH-=H2O,与题意不符,B错误;C.铜与硝酸银溶液,生成Ag和硝酸铜,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与题意不符,C错误;D.碳酸钙为沉淀,写化学式,与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
++CO2↑+H2O,与题意不符,D错误;答案为A。19.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3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B向某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23CO−C向某溶液中加入2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24SO−D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3Fe+A.AB.BC.CD.D【答
案】D【解析】【详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3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可能含有Cl−、SO42-,故A错误;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原溶液可能含有23CO−或HCO3-,故B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入2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可能含有24SO−或A
g+,故C错误;D.3Fe+遇KSCN溶液显红色,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原溶液一定含有3Fe+,故D正确;选D。20.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通过物理变化即可提取海水中的溴单质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可
电解NaCl溶液制备NaD.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中加入贝壳煅烧制得的石灰,目的是将2Mg+转变成2Mg(OH)【答案】D【解析】【详解】A.海水中溴元素以溴离子形式存在,无法只通过物理变化提取到溴单质,A错误;B.将海水蒸发析出氯化钠晶体,只涉及物理
变化,B错误;C.电解熔融状态的NaCl制备金属Na,C错误;D.贝壳煅烧制得的CaO与水反应得Ca(OH)2,Ca(OH)2将2Mg+转变成2Mg(OH),D正确。答案选D。21.高炉炼铁中存在反应:2323CO+FeO3CO+2Fe高温,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在该条件下,将还原剂CO换成Al,发生反应后也能生成FeC.每生成33.6L(标况下)的2CO,转移2mole−D.23FeO俗称“铁红”,外观为红棕色粉末,在该反应中被还原【答案】C【解析】【详解】A.C
元素、Fe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在该条件下,将还原剂CO换成Al,发生铝热反应:23232Al+FeOAlO+2Fe高温,B正确;C.结合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3molCO2转移6mol电子,所以标况下每生成
33.6L(1.5mol)的2CO转移3mol电子,C错误;D.23FeO俗称“铁红”,外观为红棕色粉末,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D正确。答案选C。22.前20号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X>WB.W的氢化物沸点大于Y的氢化物沸点C.Z的氧化物中含离子键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X【答案】A【解析】【分析】前20号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的最外层
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内层电子数=2,最外层电子数=6,为O元素;W与Y同族,Y为S元素,Z一定为第四周期元素;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可以是1+3、2+2、3+1,若X为Na,Z不在20号元
素之前、若X为Mg,Z为Ca、若X为Al,Z为K。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W为O元素,Y为S元素。X为Mg,Z为Ca,或者X为Al,Z为K。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W为O元素,X为Mg或Al,简单离子半径X<W,故A错误;B.W为O元素,水分子间能够形
成氢键,硫化氢不能,因此水的沸点高于H2S,故B正确;C.Z为Ca或K,均为活泼的金属元素,则氧化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故C正确;D.X为Mg或Al,Z为Ca或K,金属性Z>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X,故D正确;答案选A。23.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
-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丁醇;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详解】巴豆酸所含官能团是C=C和-COOH,C=C可以和氯化氢
、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OOH具有酸性,可以和纯碱溶液反应,同时-COOH也能和丁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则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①②③④⑤;答案选D。24.下列叙述Ⅰ和Ⅱ
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Ⅰ叙述ⅡA酸性:HCl>H2S非金属性:Cl>SB铁表面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构成原电池且铁作负极C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NaCl固体可导电D向NaI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紫红色I-还原性强
于Cl-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不能根据氢化物的酸性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故A错误;B.铁表面镀锌,构成原电池时,铁做正极,锌做负极,可以增
强铁的抗腐蚀性,故B错误;C.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中含离子键,但是,NaCl固体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故C错误;D.溶液上层呈橙红色,可知氯气氧化碘离子,由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I-还原性
强于Cl-,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C,注意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不能导电。25.55g铁铝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8L,则混合物中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
1B.1:2C.2:1D.2:3【答案】B【解析】【详解】设混合物中铁和铝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和ymol,则56x+27y=55、x+1.5y=44.8L22.4L/mol=2,解得x=0.5、y=1,即
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答案选B。26.为纪念迪米特里·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是科学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每
个数字序号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将①、②和③三种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填元素符号)______;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理由是:_________(2)元素②与⑥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________(填化学式);(3)元素②与元素④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1的化合物Y,Y在常温下为固态,焰色反应为黄色,Y与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4)元素④和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答案】(1).F(2).在同周期中,
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得电子的能力增强(3).H2O>H2S(4).2222322NaO+2CO=2NaCO+O(5).322Al(OH)+OH=AlO+HO−−【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元素,②为O元素,③为F元素,④为Na元素,⑤为Al元素,⑥为S元素,据
此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得电子的能力增强,故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F>O>C,故答案为:F;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得电子的能力增强;(2)O元素
和S元素的氢化物分别为H2O和H2S,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所以稳定性H2O>H2S,故答案为:H2O>H2S;(3)O元素和Na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Y,Y在常温下为固
体,焰色反应为黄色,则Y为Na2O2,C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322NaO+2CO=2NaCO+O,故答案为:2222322NaO+2CO=2NaCO+O;(4)Na元素和A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
NaOH和Al(OH)3,Al(OH)3具有两性,与强碱NaOH反应生成NaA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22Al(OH)+OH=AlO+HO−−,故答案为:322Al(OH)+OH=AlO+HO−−。2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
合制碱法,对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己略去)(1)①~③所涉及的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是________(填序号)(2)根据上图,写出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煅烧3NaHCO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2CO可循环使用b.副产物4NHC1可用作肥料c.溶液B中一定含有Na+、4NH+、Cl−【答案】(1).①③(2).32234NHCOHONaCl=NaHCONHCl++++(3).323222NaHCON
aCO+COO+H△(4).ab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过程分析可知,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CO2气体,发生反应: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将NaHCO3过滤出来,加热发生分解反应323222NaHCONaCO+COO+H△,得到纯碱
Na2CO3,滤液中加入NaCl固体,会析出NH4Cl晶体;【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①~③所涉及的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是①和③;(2)过程①为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CO2气体,发生反应生成NaHCO3和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aCl+NH3+CO2+H2O=NaHCO3↓+NH4Cl;(3)NaHCO3受热分解产生Na2CO3、H2O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3222NaHCONaCO+COO+H△;(4)a.开始通
入二氧化碳反应,最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的CO2可循环使用,a正确;b.副产物NH4Cl是氮肥,可用作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b正确;c.溶液B中主要是氯化钠、氯化铵饱和溶液,一定含有Na+、+4NH、Cl-,c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bc。28.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1)碳晶地暖环保、节能、安全,其构造如图所示。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属于硅酸盐材料的是____;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挤塑板和______(2)吸附材料具有多孔、表面积大的特点,活性炭吸
附2NO的过程中,会伴有C与2NO的反应,产物为两种常见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3)24LiMnO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正极材料,可通过2MnO与23LiCO煅烧制备,同时还生成2CO和一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4)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②当铜表面析出0.224L氢气(标准状况)时,导线中通过了____mol电子【答案】(1).铝箔(2).瓷砖(3).聚氯乙烯膜(4).222=2C+2NO2C+ON(5)
.22324228MnO2LiCO4LiMnO2C+OO++煅烧↑↑(6).2+Zn2e=Zn−−(7).0.02【解析】【详解】(1)铝箔由铝制造,属于金属材料,瓷砖属于硅酸盐材料,聚氯乙烯膜由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制成,属于高分子材料,故答案为:铝箔;瓷砖;聚氯乙烯膜;(2)结合元素守恒
可知,两种常见无毒气体为N2和CO2,所以C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C+2NO2C+ON,故答案为:222=2C+2NO2C+ON;(3)通过2MnO与23LiCO煅烧制备24LiMnO,Mn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必有
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生成的单质为O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4228MnO2LiCO4LiMnO2C+OO++煅烧↑↑,故答案为:22324228MnO2LiCO4LiMnO2C+OO++煅烧↑↑;(4)①铜锌原电池,Zn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2+Zn2e=Zn−−,故答案为
:2+Zn2e=Zn−−;②Cu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所以,铜表面析出0.224L氢气(标准状况)时,导线中通过0.02mol电子,故答案为:0.02。29.几种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如图:请回答
:(1)乙烯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3)X→Y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X+Z→W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图所示的装置实现这一转化①试管b中一般加入____溶液②从试管b中分离
出W的方法是___________【答案】(1).(2).加成反应(3).Cu32232Δ2CHCHOH+O2CHCHO+2HO⎯⎯→(4).3253252CHCOOH+CHOHCHCOOCH+HO浓硫酸△(5).饱和碳酸钠溶液(6).分液【解析】【分析】乙
烯(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①得X为CH3CH2OH,反应②发生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得Y为CH3CHO,CH3CHO氧化生成Z为CH3COOH,CH3CH2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得W为CH3COOCH2CH3,结合有
机化合物相关知识解答。【详解】(1)乙烯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反应①为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答案为:加成反应;(3)X→Y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322322CHCHOH+O2CHCHO+2HO⎯⎯→,故答案为:Cu322322CHCHOH+O2CHCHO+
2HO⎯⎯→;(4)X+Z→W为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53252CHCOOH+CHOHCHCOOCH+HO浓硫酸△,故答案为:3253252CHCOOH+CHOHCHCOOCH+HO浓硫酸△;①试管b中盛放饱和碳酸钠溶液,用来盛接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②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b中饱和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分层,可用分液方法分离,故答案为:分液。30.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1)A装置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F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3)实验结束时,撤去所有酒精灯之前必须完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
_______(4)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需将溶液稀释,操作方法是________(5)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且黑色物质为2CuS。产生2CuS的反应为,22424
CuSdaCu+bHSOcCuSOHOe++△,则a:b=_____【答案】(1).()24422Cu+2HSOCuSO+SO+2HO浓(2).2232SO+2OH=SO+HO−−(3).白色粉末变蓝色(4).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装置中溶液褪色(5).拉起铜丝,关闭1K、2K(6
).将A装置中冷却的混合溶液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观察是否有蓝色出现(7).5:4【解析】【分析】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水具有挥发性,温度越高挥发性越强,所以生成
的二氧化硫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二氧化硫气体;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将黑色的氧化铜粉末还原为红色Cu;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可以用碱性溶液吸收,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4422Cu+2HSOCuSO+SO+2HO△浓(),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吸收SO2,S
O2有毒,必须尾气处理,即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防止其污染环境,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2SO+2OH=SO+HO−−,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水,根据铜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中,产物中含有水,因此装置B的现象是白色粉末变蓝色;(2)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
说明Cu和浓硫酸反应产生SO2,不产生H2,即装置D中固体颜色无变化,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即装置E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3)实验结束时,应先拉起铜丝,让反应停止,再关闭K1和K2,防止C和E中的溶液倒吸,炸裂玻璃管;(4)验证生成的溶液中含有Cu
2+,需要把试管的液体倒入水中溶解,观察是否出现蓝色的溶液,因为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因此操作是将A装置中冷却的混合溶液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观察是否有蓝色出现;(5)根据反应方程式,Cu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2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变
为-2价,转移电子数为6,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得出5Cu+4H2SO4Cu2S+3CuSO4+4H2O,即a:b=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