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1专题2 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37.335 KB
  • 2024-11-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1专题2 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1专题2 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1专题2 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1专题2 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docx,共(11)页,137.33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ab23bbf4bd59184b33008b6f314cee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模块一专题二第6讲伟大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监测,15)1937年清明节,中共与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祭拜黄帝陵,毛泽东在其撰写的祭文中有“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分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等语。这表明()A.全面抗战爆发加快国共合作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C.国共关系面临着实质性转变D.文化认同是抗战胜利的保障解析:选C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在西安事变的促进下,国共共同

祭拜黄帝陵,毛泽东在祭文中倡导国共双方携起手来共赴国难,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这表明国共关系面临着实质性转变,故选C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7年9月,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B项;文化认同对于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并非是抗战胜利的保障,排除D项。2.(2019届安徽蚌埠三模,30)美国记者斯诺采访延安后写道:“1938年以来,日军已作了多次的消

灭进攻,对着所有主要的游击根据地,首要目标是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两支军队的各种组织现在的作战次数约占沦陷区全部交战的五分之四。”据此可知,斯诺()A.强调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支持B.认为敌后战场有力地牵制了日军C.忽视了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贡献D.肯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作用解析:选B材料“1938年以来,日军已作了多次的消灭进攻,对着所有主要的游击根据地,首要目标是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两支军队的各种组织现在的作战次数约占沦陷区全部交战的五分之四”强调敌后战场有力牵制了日军,为抗战胜利作了贡献,故选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中共和人民之间关系问题,排除

A项;斯诺没有谈及正面战场的影响,排除C项;斯诺主要从敌后战场对战争的影响这个角度来阐述观点,排除D项。3.(2019届安徽马鞍山三模,30)1937年9月初,大同失陷,经蒙古、大同至内地的中苏交通运输线也即将

被截断。14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集中兵力在上海决战乎?”10月起,他抽调骁勇善战的桂军及滇军加入上海战场。蒋介石此举意在()A.争取国际援助B.配合敌后战场抗日C.掌握战略主动D.借机削弱地方军阀解析:选C据材料淞沪会战过程中,中苏交通线即将被截断的背景下,蒋介石主张集中兵力

在上海与日军决战,吸引日军主力,掌握战略主动,故选C项;维护中苏交通线,争取国际援助不是主要意图,A项错误;B项错误,此时敌后战场尚未开辟,排除;D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蒋介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削弱地方军阀,排除。4.(2019届辽宁沈阳三模,

30)下图是张乐平发表在《抗战漫画》(1938年1月创刊于武汉,同年6月停刊)第9期的题为《候敌深入,一鼓歼灭》的漫画。该漫画从侧面体现了()A.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B.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C.国民政府全面抗战的决心D.中日战争胜负的前景明朗解析:选B根据《候敌深入,一鼓歼灭》漫画可知中

国人民具有抗战必胜的信心,故选B项;1938年10月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张乐平发表在《抗战漫画》并非政府的政策反映,排除C项;1938年中国抗战处于防御阶段,中日战争胜负的前景并不明朗,排除D项。5.(2019届陕西宝鸡二模,30

)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简称“西北工合”)在宝鸡成立,致力于“安辑流亡,收容技术工人”,“发展工业,供应军需民用”。此后几年,西北区在生产合作社数量、社员人数、资金产值等方面均领先全国其他6个地区。据此可知

,西北工合()A.使西北成为近代工业中心B.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C.使民族工业布局趋于均衡D.为长期抗战提供物质支持解析:选D由材料“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在宝鸡成立,致力于‘

安辑流亡,收容技术工人’,‘发展工业,供应军需民用’”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工业内迁为长期抗战奠定物质基础,故选D项;“成为近代工业中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工

业布局,排除C项。6.(2019届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三5月月考,30)抗战时期,佃权是减租中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两种方式对农民的佃权进行保护,一是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地主不能因减租而撤租;二是通过中国共产党支持下的各种民间减租组织强制地主不得撤租。上述史实表明,抗日根据

地()A.对大地主实行控制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抗日热情得到激发D.联合抗日任重道远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两种方式可以看出,不但要联合农民,还要联合地主,结合时间“抗战时期”,可以判断是因为争取力量联合抗日的要求,故选D项;材料中,并不能体现对大中小

地主的区分对待,排除A项;两种方式是在缓和地主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保障他们的利益,一同抗日,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排除B项;减租是为了激发抗日热情,但从方式中的“不能”“强制”“不得”可以看出联合抗日仍有阻碍,抗日热情并没有完全激发,排除C项。7.(2019届湖南永州高考信息预测一,30)1938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命令每年5月3日至9日为“雪耻与兵役扩大宣传周”,以“五三济南惨案”“五四运动”“五八兵役宣传日”“五九承认二十一条国耻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对士兵、警察、壮丁,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宣传。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广大民众的国防意识B.创新征兵宣传的服务机制C.满

足战时兵员补充的需要D.树立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解析:选C抓住时间——1938年,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将一些爱国抗日的重要的纪念日对士兵、警察、壮丁,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宣传,目的明显是招募兵员来支援前线,故选C项;A项只

是其目的之一,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题干无法确定是创新机制,排除B项;1938年战略防御阶段,中国方面战场失利,设定纪念日更是激发民族危机感,动员民众积极抗日,排除D项。8.(2020届贵州贵阳高三8月摸底,10)抗战时期,毛泽东指出“把一切

老百姓的力量……毫无例外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我们有打仗的军队,又有劳动的军队。打仗的军队,我们有八路军、新四军,这支军队也要当两支用,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产。我们有了这两支军队,我们的军队有了这两套本领,……那么,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垮。”这反映了抗日根据地

()A.军民合力发展经济B.军事力量的不断壮大C.形成专业生产部队D.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解析:选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根据地陷入了异常艰难的境地:日军实施“三光”政策、国民党进行重重封锁、连年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军民组织起来合力发展生产,共渡难关,故选A项;材料强调军民组织

起来合力发展生产,而不是军事力量的壮大问题,排除B项;军队既要打仗,又要生产,没有形成专业生产部队,排除C项;材料既反映了人民的支持,又强调了军队既要打仗,又要生产,排除D项。9.(2019届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30)1941年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本文是以丰富的史

料揭露了明末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由起义到进京推翻明朝专制统治,而后又败走出京而消亡的历史事实。此文于1944年3月在《新华日报》全文连载和在《解放日报》全文转载。此连载和转载旨在()A.鼓舞全民族抗日的士气B.

促进国民的思想解放C.加强革命党的思想建设D.为解放战争做思想动员解析:选C1941年的皖南事变是当时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的表现,《甲申三百年祭》的发表和转载主要是为了警惕革命队伍内外的冲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故选C项;民族抗战的士气虽然受到影响,但是《甲申三百年祭》这篇文章不是为了鼓舞抗战士气

,而是要求中共理性对待皖南事变,排除A项;《解放日报》是中共的机关刊物,主要的对象不是全体的国民,排除B项;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10.(2019届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30)下表反映了1937年底至1939年底日本陆军总兵力与派往中国

兵力的对比情况。这从侧面说明了()时间日本陆军总兵力派往中国兵力占总兵力的比例1937年底24个师团21个师团88%1938年底34个师团32个师团94%1939年底41个师团34个师团83%A.中国抗战的局面日益恶化B.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主力C.日本

的陆军兵力已经枯竭D.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显现解析:选D根据材料的图表信息可知,日本派往中国的兵力高达总兵力的80%以上,说明中国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军的主力,持久抗战效果显现,故选D项;材料只是说明日本的大部分

兵力投放在中国,并不能体现中国抗战的局面恶化以及日本兵力的枯竭,故排除A、C两项;从材料无法看出是中国的敌后抗战还是正面前线抗战,故排除B项。11.(2019届山东济南二模,29)1938年11月至1940年春,各战区中国部队按统一部署向侵华日军发

动了冬季攻势,攻击地区涉及绥、晋、豫、浙等广大地区,重点置于豫南、鄂西及皖南等地。这一军事行动()A.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B.使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C.维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态势D.说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解析:选C材料“中国部队按统一部署”可以判断是国民政府的军队,“发起冬季攻势”

是主动出击,再结合史实判断,可以判断,国民政府打的是正面战场,故选C项;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的是武汉会战,不是冬季攻势,排除A项;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是在194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敌

后战场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材料中讲的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排除D项。12.(2019届四川绵阳三模,30)1944年9月,中共中央认为:“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改组政府主张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正式向国民党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一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

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A.改变了抗战的被动局面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凸显了民主革命的要求D.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解析:选C用民主形式“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主张,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主革命力量壮大的结果和要求,故选C项;当时中国人民己转入局部反攻,排除A

项;中共的倡议是反专制,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无关,排除B项;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抗日,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9届山

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本年四月间,朝鲜又有土匪变乱,该国王请兵援剿,情词迫切,当即谕令李鸿章拨兵赴援,甫抵牙山,匪徒星

散。乃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朝鲜,嗣又增兵万余,迫令朝鲜更改国政,种种要挟,难以理喻。我朝抚绥藩属,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擅令革政之理。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摘自《光绪皇帝宣战诏书》材料二朝

鲜乃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先告清国,以协同从

事,清国反设辞拒绝。更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事既至此,朕虽始终与平和相始终,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勇武,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摘自《日本明治天皇对中国宣战诏书》材料三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这一事件是日本

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日本帝国主义者宣传“这次冲突是奉天北大营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道所引起的”,这完全是骗人的造谣!三岁小孩子也不会相信这些话!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能占据满洲,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只有

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政府(苏维埃政府)是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中共的《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1931年9月19日)(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

国宣战诏书在舆论宣传方面的差异,并分别加以评论。(13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1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并说明“9·19宣言”发表的意义。(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我朝抚绥藩属……

以拯韩民于涂炭”,中方认为,中朝属于藩属关系,是内部事务;根据材料二“朝鲜乃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日本借口朝鲜为独立国,依据条约出兵,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第二小问评论,根据材料一“朝鲜为我大

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可得出清代沿袭传统藩属外交理念,在国际舆论上陷入被动;根据材料二“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先告清国,以协同从事,清国反设辞拒绝”,可得出日本依据近

代外交理念,利用国际法,逐渐获得舆论的赞同。第(2)问第一小问形势,根据材料三“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这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可得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根据材料三“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能占据满洲,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

主义的结果”,可得出国共矛盾尖锐;结合所学,可得出国际形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三“这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可得

出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根据材料三“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能占据满洲,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可得出谴责了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根据材料三“只有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政府(苏维埃政府)是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府”,可得出调动

了群众抗日的热情;根据材料三“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可得出表达了共产党坚决抗日的严正立场。答案:(1)差异:中国认为中朝为藩属关系,依据传统出兵,属于内政问题。日本借口朝鲜是独立国家,依据条约出兵,属于国际争端。评论:清政府对近代外交不

够谙熟,在舆论上处于被动。日本利用国际法和欺骗手段博取列强同情,使舆论倒向日方。(2)形势:世界经济政治危机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共矛盾尖锐。意义: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谴责了国民党政府的软弱;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严正立场和坚强意志;有利于发动群众抗日。14.(1

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观点Ⅰ观点Ⅱ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在相持阶段到来后,正面战场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后战场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台湾得以

光复。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整个抗战时期正面战场既有辉煌,又有惨败,敌后战场在整个战争中都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雪洗了民族耻辱,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再次振兴,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进程。七七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新的爆发点,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等围绕材料中一处或一处以上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可选定任意一个时间,结合抗战的史实说明选定这一时间的原因和意义。注意表述过程中要史论结合,角度多样化。答案:(示例)论题:抗日战争的起点应定在九一八事变。阐述: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大规模侵

华的开始,随着东北沦陷,日本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即开始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东北抗日游击队(后改为抗日联军),在东北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抗战亦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使中国成为最早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新的爆发

点,而非开始,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亦从此开始,但不能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因此,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07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