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化学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18 化学反应速率 Word版含解析.docx,共(9)页,151.46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ab0febccea978302aa390c586e0759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考点规范练18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1.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容积为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B.用物质B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C.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D.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3mol·L-1答案:A解析:2A(g)+B(g)2C(g)起始浓度(mol·L-1)210变化浓度(mol·L-1)0.60.30.62s时浓度(mo
l·L-1)1.40.70.6v(A)=0.6mol·L-12s=0.3mol·L-1·s-1,A项正确;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得v(B)=0.15mol·L-1·s-1,B项错误;2s时,物质A的转化率α(A)=0.6mol·L-12mol·L-1×100%=3
0%,C项错误;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D项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分子的每一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B.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C.反应物用量增加后,有效碰撞次
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D.催化剂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活化能,从而增大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活化分子只有发生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A项错误。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反应速率不变,C项错误。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原来不是活化分
子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了化学反应速率,D项错误。3.某温度下,镍和镁分别在O2中发生反应,两种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厚度的实验记录如下:反应时间t/h1491625MgO层厚Y/nm0.05a0.20a0.45a0.80a1.25aNiO层厚Y'/nmb2b
3b4b5b表中a和b均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可用氧化膜生成速率表示金属氧化速率B.相同条件下,镁比镍耐氧化腐蚀C.温度越高,a、b的值越大D.金属氧化的本质为M-ne-Mn+(M
为金属)答案:B解析:结合数据可知,氧化膜的厚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可用氧化膜生成速率表示金属氧化速率,A项正确。因a、b关系不确定,无法比较,B项错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C项正确。金属氧化的本质是金属失电子发生
氧化反应,D项正确。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增大产生氢气的速率②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小③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④汽车尾气中的NO与CO反应转化为无害的
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⑤增大压强,一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⑥使用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增大⑦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⑧增加反应物的用量,一定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A.①②⑤⑧B.④⑥⑦
C.④⑥⑧D.③④⑥答案:B解析:常温下铁片遇98%的浓硫酸发生钝化,不能得到H2,①错误;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②错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③错误;NO和CO都是气体,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④正确
;对于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⑤错误;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⑥正确;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⑦正确;固体和纯液体用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⑧错误。5.(2021浙江卷
)一定温度下,在N2O5的四氯化碳溶液(100mL)中发生分解反应:2N2O54NO2+O2。在不同时刻测量放出的O2体积,换算成N2O5浓度如下表:t/s06001200171022202820x𝑐(N2O5)(mol·L-1)1.400.960.6
60.480.350.24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00~1200s,生成NO2的平均速率为5.0×10-4mol·L-1·s-1B.反应2220s时,放出的O2体积为11.8L(标准状况)C.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
(N2O5)=2v逆(NO2)D.推测上表中的x为3930答案:D解析:600~1200s,N2O5的变化量为(0.96-0.66)mol·L-1=0.3mol·L-1,在此时间段内NO2的变化量为其2倍,即0.6mol·L-1,因此,生成NO2的平均速率为0
.6mol·L-1600s=1.0×10-3mol·L-1·s-1,A项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到2220s时,N2O5的变化量为(1.40-0.35)mol·L-1=1.05mol·L-1,其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1.05mol·L-1×0.1L=0.105mol
,O2的变化量是其12,即0.0525mol,因此,放出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525mol×22.4L·mol-1=1.176L,B项错误;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2v正(N2O5)=v逆(NO2),C项错误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每经过1110s(600~1710,1710~2820)后N2O5的浓度会变为原来的12,因此,N2O5的浓度由0.24mol·L-1变为0.12mol·L-1时,可以推测表中的x为(
2820+1110)=3930,D项正确。6.(双选)A与B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s)+bB(g)cC(g)+dD(g),t1、t2时刻分别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n(B)/moln(C)/
moln(D)/mol反应时间/min0.120.060.10t10.060.120.20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内,v(B)=0.04𝑡1mol·L-1·min-1B.t2时v(D)=0.20𝑡2mol·L
-1·min-1C.升高温度,v(B)、v(C)、v(D)均增大D.b∶d=3∶5答案:CD解析:不能确定起始时B物质的物质的量,因此0~t1时间段内,不能确定B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则不能计算B物质的反应速率,A项错误。反应速率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
速率,B项错误。t1~t2时间段内,B物质和D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分别是0.06mol、0.10mol,所以b∶d=3∶5,D项正确。7.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2A(g)B(g)+D(g),B、D起始浓
度均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序号时间/min温度/℃0204050①8001.00.670.500.50②800x0.500.500.50③800y
0.750.600.60④8201.00.250.200.20A.①中B在0~20min平均反应速率为8.25×10-3mol·L-1·min-1B.②中K=0.25,可能使用了催化剂C.③中y=1.4mol·L-1D.比较①
④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C解析:①中A在0~20min浓度变化为1.0mol·L-1-0.67mol·L-1=0.33mol·L-1,则B在0~20min浓度变化为12×0.33mol·L-1,B在
0~20min平均反应速率为v=Δ𝑐Δ𝑡=0.33×1220mol·L-1·min-1=8.25×10-3mol·L-1·min-1,故A项正确。①、②起始量相同,平衡浓度相同,但②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
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K=12×0.50mol·L-1×12×0.50mol·L-1(0.50mol·L-1)2=0.25,故B项正确。列出“三段式”:2A(g)B(g)+D(g)起始浓度(mol·L-1)y00转化浓度(mol·L-1)y-0.60𝑦-0
.602𝑦-0.602平衡浓度(mol·L-1)0.60𝑦-0.602𝑦-0.602①和③的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等,(𝑦-0.60)222×0.602=0.25,解得y=1.2,故C项错误。比较④和①可知平衡时④
反应物A的浓度小,由①到④升高温度,平衡右移,加热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项正确。8.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3A(g)+bB(g)cC(g)ΔH=-QkJ·mol-1(Q>0)
,12s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反应过程中A、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12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1·s-1B.12s后,A的消耗速率等于B
的生成速率C.化学计量数之比b∶c=1∶2D.12s内,A和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2QkJ答案:C解析:分析图像可知12s内A的浓度变化为(0.8-0.2)mol·L-1=0.6mol·L-1,反应速率v(A)=0.6mol·L-112s=0.05mol·L-1·s-1,A项错误;分
析图像可知12s内B的浓度变化为(0.5-0.3)mol·L-1=0.2mol·L-1,v(B)=0.2mol·L-112s=160mol·L-1·s-1,v(C)=0.8mol2L×12s=130mol·L-1·
s-1,由𝑣(A)𝑣(B)=3𝑏,𝑣(A)𝑣(C)=3𝑐,则b=1,c=2,A、B的化学计量数不同,12s后达到平衡状态,A的消耗速率不等于B的生成速率,B项错误,C项正确;消耗3molA放热QkJ,12s内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0.6mol·L
-1×2L=1.2mol,消耗1.2molA放出的热量为0.4QkJ,D项错误。9.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根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mol·L-1的10.0mLN
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40.0mLKIO3(过量)酸性溶液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为混合前两溶液体积之和)A
.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B.图中N、P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C.图中M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mol·L-1·s-1D.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答案:B解析:由题给图像可知,温度低于40℃时,温度升高,溶液变蓝的时间短,但温度高于40℃时情况相反,A项正确。因为N、P两点的温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可能相等,B项错误。图中M点所用的时间为80s,则NaHSO3的反应速率为(0.020m
ol·L-1×10.0mL×10-3L·mL-1)÷(50mL×10-3L·mL-1)÷80s=5.0×10-5mol·L-1·s-1,C项正确。由题给条件,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可知,温度高于40℃时,淀粉不宜作该实验的指示剂,D项正确。10.反应2SO2(g)+O2(g)2SO3(g)ΔH
<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0~t1: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答案:C解析:增加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项正确。增大压强,v正、
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B项正确。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C项错误。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等程度增大,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有人利用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发生反应C(s)+2NO(g)N2(g)+CO
2(g)。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在T1℃时,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浓度(mol·L-1)时间/min01020304050c(NO)1.000.680.500.500.
600.60c(N2)00.160.250.250.300.30c(CO2)00.160.250.250.300.30(1)10~20min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2)30min后,只改变
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通入一定量的NO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D.适当缩小容器的容积(3)40min后的反应速率(填“一定”或“不一定”)比20~30min内的反应速率大。答案:(1
)0.009mol·L-1·min-1(2)AD(3)一定解析:(1)10~20min时,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mol·L-1-0.16mol·L-120min-10min=0.009mol·L-1·min-1;(2)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到原来的1.2倍,所以采取的措施可
以是缩小容积增大压强,也可以是加入NO增大NO的浓度,因此A、D正确。12.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600℃时,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在反应进行至
10min和20min时,分别改变了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前10min正反应速率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前15min内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根据图中反应进程,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间段是。(4)根据题图
判断,1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填字母,下同);2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A.加入催化剂B.缩小容器容积C.降低温度D.增加O2的物质的量答案:(1)减小(2)减小1.33×10-3mol·L-1·min-1(3)15~2
0min,25~30min(4)ABD解析:(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2)前10min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物SO2和O2的浓度不断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前15min内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2L×15m
in=1.33×10-3mol·L-1·min-1。(3)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的时间段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15~20min和25~30min反应处于平衡状态。(4)10~15min,三条曲线的斜率突然增大,说明反应速率突然增大
,其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缩小容器容积。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的变化是O2的物质的量突然增大,平衡发生移动引起SO2、SO3的物质的量随之发生变化。13.某学习小组利用反应5H2C2O4+2KMnO4+3H2
SO42MnSO4+K2SO4+10CO2↑+8H2O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然后倒入大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
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编号H2C2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温度℃浓度(mol·L-1)体积mL浓度(mol·L-1)体积mLa0.102.000.014.0025b0.202.000.014.0025c0.202.
000.014.0050①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的实验编号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的实验编号是。②实验a测得混合后溶液褪色的时间为40s,忽略混合前后体积的微小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O4)=。(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乙同学用不同浓度的酸性KMnO
4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温度℃H2C2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浓度(mol·L-1)体积mL浓度(mol·L-1)体积mL1250.104.000.208.00t12250.104.000.028.00
t2(t2<t1)依据表中数据,(填“能”或“不能”)得出“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大”的结论,理由是。答案:(1)①a和bb和c②0.000167mol·L-1·s-1(2)不能两组实验中,高锰酸钾的浓度、用量不相等,温度相同时,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但用量大导致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变长解析:(1)①探究外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常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相同,则实验a和b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b和c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实验a测得混
合后溶液褪色的时间为40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O4)=0.01mol·L-1×4.00mL6.00mL40s=0.000167mol·L-1·s-1。(
2)两组实验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和用量不相等,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因用量大会导致溶液的褪色时间变长,故不能得出“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