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7)页,10.81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a959db4642400ec9d08b8a8a72359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九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测试2024.02高一地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珠海一号”卫星在监测自然资源、海洋等方面发挥作
用。完成下面小题。1.“珠海一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最可能扰动“珠海一号”卫星通信的是()A.季节变化B.太阳活动C.太阳辐射D.海水运动【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珠
海一号”卫星是地球的人造卫星,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可观测宇宙,故“珠海一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可观测宇宙,故选A。【2题详解】“珠海一号”卫星通信是无线电短波通信,当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B正确;季节变化、海水运动是在近地面发生,与高空
大气的短波通信无关,A、D错误;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与太阳活动相比,电磁波较弱且稳定,C错误。故选B。【点睛】当太阳上出现大耀斑时,会猛烈地冲击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使电离层的结构发生急剧变化,有时甚至被冲散,
从而丧失掉反射无线电波的功能,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使信号发生延迟、闪烁等,甚至中断。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在2020年7月23日文昌发射。读下表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与日距离(百万千米)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大气密度(地球为1)大气主要成分表面均温(℃)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地球149.61.001.001.00N2022223小1年的时56分钟火星227.90.110.1500.0
1CO2—2324小时37分钟1.9年3.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A.昼夜交替周期长B.与太阳的距离较地球远C.大气密度太大D.大气几乎无保温作用4.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火星上是否拥有生命,NASA也曾宣布在火
星上确实存在液态水。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①④【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行星的温度高低取决于距离恒星的远近,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故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B正确;昼夜交替周期长、大气几乎无保温作用也会对火星温度产生影响,但不是火星表面温
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的主要原因,AD错误;火星大气密度仅为地球的0.01,大气密度小,C错误。故选B。【4题详解】液态水是否存在,与地球表面的温度关系最为密切。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利于
地球有适宜的温度,①④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是地球存在大气层的条件,虽然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也会影响气温,但不属于直接原因,关系不密切,②错误;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与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④组合正确,
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等)﹔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宜,温度适宜;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1据新疆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预报,2019年10月以来,太阳活动很
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左为太阳日面图和右图为光伏发电图。完成下面小题。5.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A.太阳内部圈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光球层6.新疆天文台所在区域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站,其最主要原因是()A.新疆地处
低纬,太阳高度角大B.新疆地处内陆,多晴朗天气C.新疆海拔很高,空气稀薄D.新疆多盆地,热量不易散失【答案】5.D6.B【解析】【5题详解】由材料“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可知,当太阳活动强烈时,黑子会出现在日面上,而根据所学可知,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故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光球层,D
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的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新疆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朗天气,少云,日照强烈,且纬度较高,夏季的白昼时间长,故其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光伏发电,B正确;新疆处于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A
错误;新疆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空气相较于青藏高原并不稀薄,C错误;新疆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但空气厚度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
主要类型: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海拔B.电网供电情况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8.下列大量设置
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的城市是()A.拉萨B.重庆C.大庆D.海口【答案】7.C8.A【解析】【7题详解】同一地点,海拔不会发生日变化,A错误;图中显示,该信号灯顶上有太阳能电池板,信号灯不是由电网供电,B错误;阴晴状况不同
会导致太阳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差异,导致太阳能电池板供电不稳定,使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发生变化,C正确;交通流量与信号灯亮度变化无关,D错误。故选C。【8题详解】图示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太阳能越充
足地区,使用效果最好。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使用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A正确;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多云雨雾,太阳光照弱,使用太阳能信号灯效果不好,B错误;海口和大庆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太阳光照
不强,使用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不是最好,C、D错误。故选A。【点睛】我国太阳辐射分布规律: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下图为地球表面四大圈层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A.①圈层物
质存在三态变化B.②圈层上部生命活动活跃C.③圈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D.④圈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10.地球圈层的物质交换()A.仅存在于某两个圈层之间B.能量主要来自太阳活动C.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D.与人
类生活的发展无关11.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各圈层相互渗透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答案】9.A10.C11.B【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示各圈层的物质交换关系可知,①圈层向其他圈层提供水、无机盐和水蒸气
等,是水圈;②圈层产生降水,是大气圈;③圈层产生有机物、氧气等,是生物圈;④圈层向其他圈层提供尘埃和无机盐、矿物质,故是岩石圈。水圈即①圈层的物质存在固液气三态变化,A正确;大气圈即②圈层底部生命活动活跃,B错误;③圈层是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C错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②大气圈,D错
误。故选A。【10题详解】圈层之间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各圈层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A错误;外部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如岩浆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地球圈层的物质交换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C
正确;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四大圈层的物质交换有关,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B正确。各圈层不是上下平行分布的,它们是互相渗透影响的,比如生物圈位于大气圈
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顶部,生物圈③并不单独占据空间,AC错误。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向外部过渡的特殊圈层,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
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读图“某同学手绘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问题。12.图中所示岩石圈的范围是()A.①B.②C.③D.④13.④圈层为()A.坚硬的岩石B.固体金属球C.岩浆发
源地D.纵波消失处14.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B.地幔C.软流层D.地壳【答案】12.A13.B14.D【解析】【12题详解】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
分与地壳才构成岩石圈,读图可知,①代表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读图可知,④圈层由固态铁镍组成,因此④圈层为固体金属球,是内核,岩浆发源地为软流层,纵波消失于古登堡面,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此次地震发生
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此处的地壳厚度大于33千米,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仅10km,说明震源位于地壳之中,不可能位于地核、地幔、软流层之中,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从上到下:地壳、地幔、地核,其分界面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我国科学家
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500万年。下图为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下表为地质年代表(部分)。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宙代纪距今年数(亿年)主要生物发展阶段动物
植物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0.0258人类时代被子植物时代新近纪02303哺乳动物时代古近纪0.66中生代白垩纪1.45爬行动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侏罗纪2.013三叠纪2.5217.15.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
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A.浩瀚的海洋B.茂密的丛林C.干旱的沙漠D.寒冷的冰原16.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A.辽宁新生兽B.东北白垩
兽C.中华侏罗兽D.亚洲三叠兽17.根据地球生命的发展演化历史,鱼类出现和恐龙繁盛所对应的时代分别是()①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②两栖类动物时代③海生脊椎动物时代④灵长类动物时代⑤爬行动物时代⑥哺乳动物时代⑦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
期阶段A.①④B.②⑤C.③⑤D.⑦⑥18.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中生代和新生代B.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19.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
早期B.中生代C.古生代晚期D.新生代【答案】15.B16.C17.C18.D19.C【解析】【15题详解】在茂密的森林中,多高大树木,故该动物擅长攀爬;同时体表毛发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森林中昆虫类动物众多,为
该动物提供了食物,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500万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该古生物生存于侏罗纪,因此
其命名应为中华侏罗兽,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根据地球生命的发展演化历史可知,鱼类出现在海生脊椎动物时代,恐龙繁盛所对应的时代是爬行动物时代,③⑤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
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上50%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则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题详解】的古生代形成联合古陆,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
盛,中期出现了鱼类,后期又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中生代的气候条件总的说来是有利于动植物发展的,中生代早期的植物以裸子植物。到中生代晚期,出现了能够真正开花结果的植物——被子植物。在动物界里,中生代常常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其中以恐龙
最为繁盛,到侏罗纪时期成为地球的霸主,但是在白垩纪却突然灭绝了。中国载人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中国载人空间站运行轨道所在的高层大气()A.最容易成云致雨B.密度大于对流层C.厚度大于平流层D.温
度上层低于下层2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主要因为()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对流层地表山地多,起伏大C.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2.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描述正确的一组是()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④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下列关于大气各层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飞机飞行B.对流层大气复杂多变,不利于人类生存C.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平流层成为人类生
存环境的天然屏障D.高层大气中水汽、杂质极少,有利于高空飞行【答案】20.C21.D22.B23.C【解析】【20题详解】中国载人空间站运行轨道所在的高层大气,水汽含量很少,难成云致雨,A错误;高层大气空气稀薄,密度小于对流层,B错误;平流层的厚度
较高层大气小,C正确;高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再升高,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长波辐射(而不是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海拔越高,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越少,故随高度升高,气温下降,地面的反射热量较少,D正确,C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
作用,但对流层大气不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增温,A错误;对流层笼罩全球,地表并不全是山地多与起伏大,B错误。故选D。【22题详解】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故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①正确;空气上冷下热,故对流运动显著,②正确;纬度高低不
同,气温的差异导致了对流运动的高度不同,故低纬地区对流层厚度大于高纬地区,③错误;对流运动旺盛,且该层集中了大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B。【23题详解】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是大气层中对流、湍流最多的一层
,不利于飞机飞行,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A错误;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生存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B错误;平流层因臭氧能有效地吸收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紫外线,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C正确;平流层水
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天气比较晴朗,光线比较好,能见度很高,便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空气稀薄,不利于内燃机产生动力,不利于飞行,D错误。故选C。【点睛】大气垂直结构是指依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垂直结构,由地面向上分成四层: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在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17~55公里的这一层,气流运动
相当平衡,而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为平流层。下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右图为“北京2022年11月21日、22日天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北京秋冬季节相较于其他季节平均温度较低的根本原因
是()A.①较弱B.③较弱C.④较弱D.⑤较强25.与21日相比,22日昼夜温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减弱,③增强B.②增强,④减弱C.②增强,③减弱D.②减弱,③增强【答案】24.A25.B【解析】【24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未经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②是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北京秋冬季节太阳高度较小,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较弱,导致地面辐射③较弱,因地面辐射较弱、秋冬季节晴朗天气多,大气
逆辐射④较弱,使得北京秋冬季节平均温度较低,因此根本原因是①较弱,A正确,BC错误;北京秋冬季节晴朗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⑤较弱,但因太阳辐射较弱,导致气温较低,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北京市21日是多云天气,22日是晴朗天气,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前后两天,到达大
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差异很小。晴朗天气,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⑤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较强,地面辐射③较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较多升温较快,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④较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低;故昼夜温差较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可分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基本过程。地面吸收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增温,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称为大地暖大气;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指
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称为大气还大地。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下列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处气压低于乙处B.丙处气压低于丁处C.甲处气温低于丙处D.丁处气温高于乙处27.下列
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垂直方向气流由甲处流向丙处B.垂直方向气流由丁处流向乙处C.水平方向气流由甲处流向乙处D.水平方向气流由丙处流向丁处【答案】26.B27.C【解析】【26题详解】由图中等压面分布可知,甲处位于等压面下部,所以气压高
于乙处;丙处位于等压面上部,所以气压低于丁处;甲处海拔比丙处低,所以气温高于丙处;丁处海拔高于乙处,所以气温低于乙处。B正确,ACD错误。故选B。【27题详解】垂直方向气流由丙处流向甲处,垂直方向气流由乙处流向丁处;甲处气压高于乙处,所以水平方向气流由甲处流向乙处;水平方向气流由
丁处流向丙处。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分布以及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示意图,图中甲、
乙、丙代表等压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若P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则图中Q、M、N三个箭头分别代表().A.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B.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C.地转偏向力、风向、摩擦力D.风向、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29.若图中等压线数值不变且分布在高空,则()A.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B.风速变快C.地转偏向力变小D.摩擦力变大【答案】28.D29.B【解析】【28题详解】图中表示北半球,甲、乙、丙代表等压线,
P垂直于等压线,应是水平气压梯度力,Q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来说向右偏转,且与等压线斜交,应是风向;M与风向相反,应该是摩擦力;N与风向垂直,应该是地转偏向力,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9题详解】若图中等压线数值不变且分布在高空,则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变,A
错误;摩擦力变小,D错误;摩擦力变小,风速变快,B正确;风速变快,地转偏向力变大,C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向:①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②近地面风向:斜交于等压线。2、风速:①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正相关,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②摩擦力:负相关:
一般而言高空风速大于地面;洋面风速大于陆面。③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影响风向。3、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北京市气象台2023年12月12日22时发布今冬首次暴雪橙色预警。读图“2023年12月13日11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0.图示时
刻()A.大部分地区刮东北风B.内蒙古中西部风速较大C.东部沿海发生风暴潮D.北京气压低于1020hPa31.此次天气变化过程()①导致通讯中断②增加患病风险③阻碍交通运输④诱发城市内涝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30.B31.C【解析】【30题详解】读图可知,
图示时刻高压中心位于图中西北部,大部分地区刮西北风,A错误;内蒙古中西部等压线密集,风速较大,B正确;风暴潮主要由台风或温带气旋引发,读图可知此时东部沿海既没有台风也没有温带气旋,C错误;北京气压值在1030-1035hPa,高于1020hPa,D错误,故选B。【31题详解】此次天气变化表现为由寒
潮带来暴雪、低温、大风等天气,会增加患病风险、阻碍交通运输,②③正确,对通讯影响较小,降水以降雪为主,不会诱发城市内涝,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
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下图示意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与自然路面相比,关于城市路面叙述正确的是()A.下渗明显增
加B.地表径流加大C.地面蒸发加大D.地下径流增多33.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提高透水地面比例②改造升级排水系统③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④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32.B33.A【解析】【32题详解】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硬化程度较高
,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由于下渗、蒸发等环节减少,地表径流加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33题详解】提高透水地面比例,增加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
涝,①符合题意;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增强排水性,有利于防御城市内涝,②符合题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在雨季时增加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涝,③符合题意;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有可能导致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地下空隙减少,
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水储存,有可能加剧城市内涝,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A。【点睛】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城市建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城区盛行上升气流,有可能使得降水增多
;由于前面环节的变化,使得地表径流增加。下图为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34.关于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的含义,组合正确的是()A.①—温度,②—密度,③—盐度B.①—温度,②—盐度,③—密度C.①—密
度,②—温度,③—盐度D.①—密度,②—盐度,③—温度35.南极地区的表层海水()A.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C.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D.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36.图示②曲线中,数值在M、N海域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B.海域形
状C.陆地径流D.海水交换【答案】34.B35.D36.A【解析】【3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①为温度曲线;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②为盐度曲线
;纬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③为密度曲线。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35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南极地区的表层海水对比其他地区,①温度相对较低,②为盐度相对较低,海水密度受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影响,③为密度较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36题详解】图示②曲线表示海水盐度
随纬度变化,M海域位于20°S、N海域位于60°N;M海域位于低纬副热带海域,太阳辐射强,海水温度高,海水蒸发旺盛,海水盐度大;N海域位于高纬,太阳辐射弱,海水温度低、蒸发弱,海水盐度小,A正确;海域形状对盐度
影响不大,B错误;陆地径流只会改变入海河流区域内的海水密度,而不能改变整个地球海水的密度,C错误;海水交换也只能改变区域内海水盐度,D错误。故选A。【点睛】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着纬度呈现双峰的分布,以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南北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副热带海区由于长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的影响,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导致盐度高。赤道附近盐度要低于赤道附近,是因为赤道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对海水盐度有稀释作用。下图为北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7.下列四幅图可能符合
③附近海域海水运动和性质的是()A.B.C.D.38.图中②附近的海域盐度偏低,主要的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B.地处赤道附近,降水量大C.与其他海域连通,海水流动性好D.远离陆地,无河流淡水注入【答案】37.C38.B【解析】【37题详解】根据所
学知识,根据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可知,A,B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的海域,AB错误;等温线弯曲,突出的方向即洋流前进的方向,C、D图洋流均地处北半球,C向北流动,为暖流,D向南流,为寒流,C符合③海域洋流特点,C正确、D错误;故选C。【3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入海河流、与其他海域的连通等,图中②处海域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度应该比较高,但由于降水丰富,大于蒸发量,因此②海域盐度较低是因为降水量大,B正确、A错误;与其他海域的联通主要利于盐度的
平衡,C错误;此海域远离陆地,无淡水注入,盐度应该偏高,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参考信息。下图表示某日某港口潮汐时刻信息。完成下面小题。39.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A.潮汐形成只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
有关B.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C.潮汐是深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D.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40.此日,大型船舶要进该港口卸货,为防止搁浅,合理的进港时间是()A.6:00B.11:00C.16:00D.21:0041.此日,某游客来到该港
口附近的海滨游玩,在不同时刻拍摄远处同一岛屿,如下面图甲(浅滩未出露海面)、图乙(浅滩出露海面)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时刻是11:00前后B.图乙时刻游客徒步登岛更便利C.图乙时刻是17:00前后D.图甲时刻岛屿露出的面积大【答案】39.D40.C41.B【解
析】【3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潮汐形成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A错误;白天海水的涨落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为汐,B错误;潮汐是表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C错误;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如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态促使钱塘江大潮形成,D正确。故选D。【40题详
解】本题考查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型船舶在进港卸货时,为防止搁浅,应选择在涨潮时且潮位较高时进港。读图可知,16:00是海水涨潮时,且17:00前后潮位为该日最高,因此16:00船舶进港卸货最合理,C项正确;6:00和21:00潮位较低,且为退潮时,11:00虽是涨潮时
,但潮位较低,因此都不适合船舶进港,A、B、D项错误。故选C。【41题详解】本题考查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材料可知,与图乙时刻相比,图甲时刻浅滩被淹没,不是潮位最低时,11:00前后潮位最低,因此图甲时刻不是11
:00前后,A项错误;图乙时刻浅滩出露海面,并且从岸边直接连到岛屿,潮位较低,此时游客徒步登岛更便利,B项正确;图乙时刻潮位较低,17:00前后潮位较高,C项错误;图乙时刻岛屿露出的面积较大,D项错误。故选B。【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
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
由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2.郭沫若描述为“岸崖双壁立,峡道九肠回”的地貌景观是()A.甲B.乙C.丙D.丁43.关于图示地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B.乙地貌垄槽纵列,沟垄相间C.丙地貌
景观包括海蚀拱桥D.丁地貌多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44.与乙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C.气候、岩石D.地形、水文【答案】42.D43.C44.D【解析】【42题详解】“岸崖双壁立,峡道九肠回”说
明该地貌两岸有峭壁,有弯曲的峡道,图中符合这种描述的是丁图,D正确,ABC错误,故选D。【43题详解】甲地貌是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A错误;乙是弯曲的河流,没有沟垄,B错误;丙地貌是海岸地貌,图中包含海蚀拱桥,C正确,丁地貌是峡谷,主
要分布在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下切侵蚀强烈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D错误。故选C。【44题详解】乙显示是弯曲的河流,在平原地区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河流侧蚀增强,河道弯曲,形成乙地貌,
故地形和水文是影响乙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
合。非洲纳米比亚南部降水全年不足60毫米。这里却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屹立在茫茫荒漠中,它就是箭袋树。箭袋树一般可以长到15~20米,直径可达4米以上。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
,在必要的时候,箭袋树还会选择“断臂求生”。读图“箭袋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45.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粉末的主要作用是()A.反射太阳光照B.提高树枝温度C.吸引昆虫授粉D.加速植物蒸腾46.箭袋树“断臂
求生”的原因可能是()A.避免树冠过大而被阳光灼伤B.保持箭袋树干形态更加颀长C.满足箭袋树新陈代谢的需要D.减少枝叶呼吸时的水分流失【答案】45.A46.D【解析】【45题详解】箭袋树所在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足60
mm,极为炎热,降水稀少,蒸发极为旺盛。箭袋树树枝上覆盖白色粉末的作用是增强反射阳光的能力,从而可以降低树枝的温度,减少植物蒸腾消耗水分,保证树木生长。A正确,BD错误;反光作用强,不利于吸引昆虫授粉,吸引昆虫授粉条件是颜色鲜艳。C错误,故选A。【46题详解】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
粉末,不易被阳光灼伤,A错误;据材料可知,“断臂”是为了“求生”,减少一部分枝干可减少枝叶呼吸时的水分流失,避免因水分过量流失而死亡,D正确;保持箭袋树干形态更加颀长与求生关系不大,B错误,在水分充足的季节,枝干会重新生长出来,因此不
是为了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C错误;故选D。【点睛】纳米比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南信风的离风岸,以及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降水极其稀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图为“某土壤剖面
示意图”。该地年平均气温﹣4~0℃,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地表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7.图示土壤剖面中()A.表层为母质层B.淋溶层与母质层相邻C.淀积层厚度最大D.腐殖质层之上为枯枝落叶层48.图中腐殖质层含有较多的有机质,主要原
因是()A.草原植被生长量极为庞大B.气候干旱利于有机质积累C.气温低造成有机质分解慢D.土壤侵蚀加速有机质流失【答案】47.D48.C【解析】【47题详解】读图,土壤剖面底层为母质层,A错;淋溶层与母质层隔着淀积层,B错;淀积层厚度较小,C错;图中土壤剖面腐殖质
层之上为枯枝落叶层,D对。故选D。【48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及已学知识,该地年平均气温﹣4~0℃,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地表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图中腐殖质层含有较多的有机质,主要原因是气温低造成有机质
分解慢,C对A错;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属于半湿润气候,B错;土壤侵蚀会减少有机质含量,D错。故选C。【点睛】土壤的组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组成,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在理
想土壤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空气和水分共占50%,且各自比例为20%~30%。冻雨是一种灾害性降水天气,指温度很低的水滴从天空落下,落地后结冰。2020年11月,长春出现强冻雨天气。下图为冻
雨造成的“草木皆冰”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9.冻雨发生时()A.能源需求量明显减少B.铁路中断,公路畅通C.城市出现严重的内涝D.输电线可能出现故障50.减轻冻雨危害的措施主要有()①加强监测预报②采
取融冰措施③修建排洪设施④安装轮胎防滑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49.D50.B【解析】【49题详解】冻雨发生时能源需求量会增加,尤其是电力需求量,A错误;冻雨使路面结冰打滑,会造成事故,引起公路不畅通,B错误;冻雨造成的城市内涝概率较小,C错误;冻雨造成的输电线
路结冰甚至压断,问题较严重,D正确。故选D。【50题详解】防治冻雨危害,需要加强冻雨监测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①正确,对于公路上的积冰,及时撒盐融冰,并组织人力清扫路面,②正确;冻雨出现洪涝的
几率较小,排洪设施对减轻冻雨的危害较小,③错误。司机朋友在冻雨天气里要减速慢行,不要超车、加速、急转弯或者紧急制动,应及时安装轮胎防滑链,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冻雨的危害:1、冻雨发生时,风力往往较大,所以冻雨对交通运输,特别对通讯和输电线路影响更大。电线结冰后,遇
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2、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3、大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
、冻伤果树等。冻雨厚度一般可达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4、严重的冻雨会把房子压坍,飞机在有过冷水滴的云层中飞行时,机翼、螺旋奖会积水,影响飞机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51.北京某校利用假期开展研学旅行,分别有甲、乙两条线路。甲线路是到新疆塔里
木盆地开展研学旅行,乙线路是开展“寻徐霞客足迹,赏喀斯特奇观”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线路一:新疆塔里木盆地开展研学旅行(1)某同学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地貌进行研究,制作了学习卡片。将下列选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风沙地貌B.新月形C.
扇形①____②____③____(2)某同学了解到丁地典型植被的特征是:叶子为细刺状,地表植株矮小,根系发达。该植被所属的植被类型是____(热带雨林/温带荒漠/极地苔原),反映当地显著的气候特征为____。(3)丁地土壤贫瘠主要原因有()(双项选择)A.植被稀少有机质来源
不足B.气候干旱土壤含水量低C.气温低使有机质分解较快D.水土流失使有机质增多线路二:“寻徐霞客足迹,赏喀斯特奇观”研学旅行的(4)依据该同学打卡点的文字描述,填写下列景观序号。打卡点1:____,打卡点2:____,打
卡点3:____。同学们读《徐霞客游记》时,发现书中写到今浙江某地“两山夹中,又回环而成一洼,大且百丈,深数十丈,螺旋而下,而中竟无水……”(5)关于“洼中无水”的解释,正确的有____。(双项选择题)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C.地表岩石有较多裂隙D
.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6)从自然环境视角,列举喀斯特地区发展遇到的困难。【答案】(1)①.C②.A③.B(2)①.温带荒漠②.降水少(3)AB(4)①.②②.①③.③(5)CD(6)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可耕地少;地表水易渗漏,生产生活用水不足(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区域图、“寻徐霞客足迹,赏喀斯特奇观”研学旅行为材料,设置6道小题,涉及地貌、土壤、植被等相关内
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中描述,甲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为扇形,故①对应C扇形;乙地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属于典型的风沙地貌,故②对应A风沙地貌;丙地为风力沉积地貌,为新月形沙丘,故③对应B。【小问2详解】丁地深居内陆,远离海
洋,降水少,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当地植被为普遍具有耐旱的特点,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小问3详解】有机质主要来自枯枝落叶腐化,当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有机质来源不足,A正确;同时土壤水分含量低,所以丁地土壤贫瘠,B正确;气温低使有机质分解慢,C错误;水土流失会是有机质减少,D错误。故选
AB。【小问4详解】读材料信息提示3个打卡点景观均属于喀斯特地貌。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景观①出现峰林,应为打卡点2;景观②出现众多石芽,即为石浪,应为打卡点1;景观③出现孤峰,应为打卡点3。【小问5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某中学开展“寻徐霞客足迹,赏喀斯特奇观”研
学旅行,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可溶性岩石,其孔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所以地表径流等易透过岩石的缝隙向下渗漏转化为地下水,地表缺水,形成“洼中无水”现象,CD对;喀斯特地貌所在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A错;夏季气
温高,蒸发旺盛,但降水也多,故蒸发并不是“洼中无水”的主要原因,B错。故选CD。【小问6详解】自然环境由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岩石等要素组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喀斯特地区发展遇到的困难有:结合上题分析的景观特点及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利于
水土迁移,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可耕地少;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可溶性岩石,其孔隙、裂隙大,透水性强,地表水易渗漏,生产生活用水不足;由于地势起伏大,加上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石漠化现象严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多发等。52.读图“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及甲地地貌景观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黑土主要分布在()。(双项选择题)A.沿海地区B.黑龙江省和吉林省C.北部山区D.平原地区(2)描述图中甲地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3)黑土肥力高,得益于这里独特的气候,其气候类型是____,
降水较____(多/少),植被____(多/少);当地气温较____(高/低),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速度____(快、慢),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腐殖质含量____(高、低)。近年来,黑土层侵蚀加剧,土层变薄,土
壤有机质含量下降。(4)请为保护东北地区黑土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BD(2)地形平坦、开阔,土壤颜色较深等。(3)①.温带季风气候②.多③.多④.低⑤.慢⑥.高(4)保持水土;实行保护性耕作制度;采取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和养分。【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东北地
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保护、区域发展差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图中沿海地区没有黑土分布,A错误;由省区轮廓与地理位置可知,图中黑土主要分布在黑龙
江省和吉林省,B正确;北部山区为小兴安岭,没有黑土分布,C错误;图中黑土分布区位于东北地区中部,主要为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D正确;故选择BD。【小问2详解】读右图可知,甲地地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为黑土,颜色较深。【小问3详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较多,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多;东北地区年均温较低,且冬季寒冷漫长,微生物活性弱,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速度较慢,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腐殖质含量高。【小问4详解】针对保护东北地区黑土的措施主要有:可以降
低耕作强度,实行保护性耕作制度;采取植树造林、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可以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