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706.000 KB
  • 2024-10-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精准解析】.doc,共(25)页,70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a62a274fe55824c17de63bd5b3dc9b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二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B代表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外界环境摄入O2进入肝脏细胞的

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①→②→肝脏细胞B.①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③D.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导致①渗透压增加,②渗透压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

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图中,根据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详解】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O2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循环系统→①血浆→②组织液→肝脏细胞,A正确;B、①是血浆,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

白等物质,B正确;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组织液和③淋巴,C正确;D、肾炎导致①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②组织液增加,D错误。故选D。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则局部电流方向是:膜内由左向右,膜外

由右向左B.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C.人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在此反射弧中,肾上腺是效应器D.在只有传入神经元(A)和传出神经元(B)组成的反射弧中,则当A

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的轴突→B的树突或胞体【答案】C【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详解】A、若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则局部电流方向是: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由左向右,而膜外相反,A正确;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胸部以下阶段,但由于胸部处折断,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所以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正确;C、人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在此反射弧中,肾上腺髓质是效应器,C错误;D、在只有A和B两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

弧中,A和B之间会形成突触,即A的轴突末梢与B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D正确。故选C。3.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0~5min内胰岛素来自胰岛B细胞B.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即为反馈调节C.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D.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在维持高血糖的刺激下,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是血糖升高开始3~5min,胰岛B细胞贮存的胰岛素释放,第二时相是血糖升高15min后,胰岛素合成酶被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0~5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A正确;B、血糖调节过程

中,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即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该过程为反馈调节,B正确;C、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C错误;D、机体对血糖调节方

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D正确。故选C。4.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

择透过性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在突触小体内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使电信号

转变为化学信号,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突触小泡在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释放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与突触后膜接触后发挥作用,之后被酶灭活或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

不会使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A错误;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错误;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正确;D、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也存在电位变化,只是内

负外正的电位加强,D错误。故选C。5.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实验现象分析错误的是()A.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

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B.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需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过程中没有生物膜的更新【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刺激猫支配尾

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说明心脏活动加速受该交感神经支配;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说明该交感神经支配心脏活动可能是通过分泌某种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起作用。【详解】A.根据

题意,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说明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A正确;B.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因此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

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正确;C.根据题意,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能调节加速心脏活动,该过程需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D.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

竖立过程中,交感神经末梢会释放化学物质,该过程中有生物膜的更新,D错误。6.树突状细胞(DC)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吞噬和呈递抗原。当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标志性蛋白CD80、CD83和CD86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免疫应答作用。D

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DC会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B.DC能识别和呈递多种抗原C.正常人体接种疫苗后,激活的T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D.患者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CD83、CD86的表达较低【答案】C【解析】【分析】

DC是一种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作用摄取、处理、呈递抗原;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当受到抗原刺激时DC表面的CD80、CD83和CD86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所以

DC会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B、DC相当于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能识别和传递多种抗原,B正确;C、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C错误;D、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说明患者接种疫苗后,DC表

面CD80、CD83、CD86的表达较低,D正确。故选C。7.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B.

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

侧运输,尖端的生长素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

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错误;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其

应该直立生长,B错误;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则甲、乙两侧生长情况应该基本一致,C正确;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8.图1表示芽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表示幼苗横放时,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a点可表示植株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B.图2中d、f点的作用效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图2中f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

浓度抑制生长,同时还与植物器官的种类有关。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植物存在。【详解】A、根据顶端优势原理,图1中b点可表示具有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A错误;B、图2中c、d点的作用

效果相同,c、d点与f点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C、图2中f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即抑制作用,C正确;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也没有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A。

9.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迁入新的地区后,其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一定为Nt=N0λtB.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和空间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C.某林场中繁殖力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不会受自身种

群密度的制约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

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该环境将逐渐减少甚至灭亡,如果适应该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J”型曲线的趋势增长,但是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最终会呈现“S”型曲线增长,A错误;B、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天敌和空间

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正确;C、种群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所以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C错误;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导致个体之间斗争达到最强,故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故

选B。10.如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三个种群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图2为该食物链中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6月时,种群Ⅰ、Ⅱ、Ⅲ的年龄结构分别是衰退型、增长

型、增长型B.铅等重金属在甲种群(种群Ⅲ)含量最高C.图2中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6.95×107kJD.甲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捕食关系中种群数量变化的特

点,即先增先减为被捕食者,图1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乙→丙→甲,根据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图2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Ⅱ→Ⅰ→Ⅲ。【详解】A、6月,种群Ⅰ、Ⅱ、Ⅲ即种群丙、乙、甲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衰退型,A错

误;B、铅等重金属沿食物链积累,最高营养级含量最高,即甲种群(种群Ⅲ)含量最高,B正确;C、种群Ⅱ全部生物同化的能量包括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故其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111.0-41.5)×106=6.95×1

07(kJ),C错误;D、丙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能量由丙传递到甲,D错误。故选B。11.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为初生演替,群落的演替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可

以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C.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D.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和E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甲,表示群

落的演替过程,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缺水的环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阶段)。分析图乙,植物为生产者,动物和人为消费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小于消费者的能量,说明该系统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分析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表示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C表示生产者,E表示分解者,其余表示消费者。【详解】A、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错误;B、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能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如干旱的荒漠地区,不能演替成森林,B错误;C、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

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部分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还有大部分来自城市外能量的输入,C错误;D、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生产者和E分解者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D正确。故选D。12.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

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

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

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答案】B【解析】【分析】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来说,一般用标志重捕法,土壤中的小动物活动能力弱,一般用土壤取样器取样;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多少,根据题意和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

丰富度差异较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分析表格中个体数量部分,发现农用地第一层动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这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影响。【详解】A、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B、分析表格中类群数可见,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

正确;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C错误;D、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的结论,D错误。故选B。13.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

分能量值(单位:J·m-2·a-1)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B.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X分别代表热能和CO2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D.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3.11%用

于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X包括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自身生长发育繁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详解】A、草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都不止一种,因此此食物链不一定含有四个营养级,A错误;B、在能量流动中,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物

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在碳循环中,X表示CO2,B错误;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次级消费者,C错误;D、生长发育繁殖量=同化量-呼吸量=7×105,占同化量的约3.11%,D正确。故选D。14.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

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d<b时,M与N之间竞争激烈D.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

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曲线图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为竞争关系;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d越大,两条曲

线靠的越远,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少,表明M与N的竞争越弱。【详解】A、根据曲线图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则为竞争关系,另外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如环境资源

,A正确;B、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正确;C、d越小,两条曲线靠的越近,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C正确;D、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由于二者有不

同的食物种类,所以M生物不可能将N生物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D错误。故选D。【点睛】15.景观式人工生态湿地兼有观赏与污水处理的功能,解决了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水污染问题。如图表示某人工湿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

定的太阳能B.人工湿地中增种芦苇会呈“J”型增长并成为优势种C.该生态湿地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了物质的循环流动和水质净化D.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可增强景观的直接价值,提高湿地的恢复力稳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中是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过程,细菌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二氧

化碳、氨气、水等无机物,能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2、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及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B、由于环境资源有限,芦苇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B错误;C、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该湿地中生物种类多

样,利用负反馈调节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水质净化,C正确;D、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合理配置,生物多样性增加,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效果,增强景观的直接价值。同时人工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湿地恢复力的稳定性降低,D错误。故选C。16.如图是

某自然水域中草履虫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略小于600只B.影响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资源和空间有限C.当草履虫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自然增长率并非都为0D.在10天后,若草履虫因为其天敌

而发生数量变化,则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主要与资源、空间和天敌、气候等因素有关系,自然状态下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当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处于动态平衡中。【详解】A

、据图分析,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在500左右处于动态平衡,即环境容纳量约为500只,略小于600只,A正确;B、影响自然水域中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资源和空间有限,以及捕食者的限制等,B错误;C、当草履虫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自然增长率并非都为0,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D、在10天后,若草履虫

因为其天敌而发生数量变化,则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B。17.如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牛粪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自生原理等

生态学原理C.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D.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有氧呼吸,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答案】B【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

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2、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

形成的一种联系.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即甘薯→奶牛,A错误;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遵循了循环

的生态学原理,B正确;C、图中具有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甘薯、花木等属于生产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都属于分解者,奶牛属于消费者,沼渣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D、甘薯藤青贮的目的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D错

误。故选B。【点睛】18.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

大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宜选用50x50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答案】C【解析】【分析】1、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环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2、一般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

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在一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一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

增加,A错误;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C正确;D、宜选用20×20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

绿阔叶林的丰富度,D错误。故选C。19.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②能量金字塔是表示单位时间内群落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得到的能量效

值③蜜蜂发现蜜源时,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这属于行为信息④硝化细菌能将土壤的氨氧化成为硝酸,利用释放的能量将CO2和H2O合成糖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2、生态系统的信息

传递方式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详解】①分解者分解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以及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利用其中的能量,经过呼吸作用消耗,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正确;②能量金字塔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一般不包括分解者,②错误;③

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现象属于行为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③正确;④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能将土壤的氨氧化成为硝酸,利用释放的能量将CO2和H2O合成糖类,④正确。故选B。20.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生态工程的建设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C.放牧时考虑环境承载力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水体污染后不能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

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

效益的同步发展。【详解】A、“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A正确;B、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B正确;C、放牧时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要做一定的控制,这遵循了协

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D、水体污染后不能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弱,D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共5题,共50分)21.2020年5月14日开始,武汉给1100万居民检测新冠病毒,规模与速度无与伦比,是举世无双的壮举。研究发现正常人体

感染COVIP-19病毒后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

回答下列问题:(1)COVIP-19侵入人体后,还会引发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此时对于已经侵入宿主细胞的COVIP-19,抗体_____(能/不能)进入宿主细胞,这时就需要_____识别并与被COVIP-19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

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____。(2)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3)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综合图解分析,

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4)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从而减少

尿量。【答案】(1).不能(2).细胞毒性T细胞(3).细胞免疫(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体液运输(6).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8).等于(9).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

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详解】(1)COVIP﹣19侵入人体细胞后,由于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杀灭病原体,此时通过细胞毒

性T细胞识别并与被COVIP﹣19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细胞免(1)COVIP﹣19侵入人体细胞后,由于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杀灭病原体,此时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与被COVIP﹣19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

,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细胞免疫。(2)由题图分析可知,激素甲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个过程称为激素的分级调节。(3)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通过

骨骼肌收缩产热,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根据图分析,在体温上升期,体温的调节方式既包括神经调节,如传出神经作用于骨骼肌和皮肤毛细血管,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也包括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促进细胞代

谢等。(4)高温持续期,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而维持体温恒定。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将通过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核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

能力增强,从而尿量减少,维持水平衡。【点睛】本题考查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2.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

循环模式图,其中的①~④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和B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虚线框内的成分和B共同组成_____。(2)图中老鹰与蛇的种间关

系是_____和_____。若某种原因导致蛇的数量减少,则老鹰的数量在短期内会_____,草原物种的丰富度会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答

案】(1).非生物的物质(或二氧化碳库)(2).分解者(3).非生物的能量(4).生物群落(5).竞争(6).捕食(7).增加(8).不变(9).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解析】【分析】A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代表分

解者,①表示细胞呼吸,②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分解作用。【详解】(1)图中的A和B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是非生物的物质(或二氧化碳库)和分解者。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能量。虚线框内的成分和B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这些

生物共同组成生物群落。(2)图中老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蛇的数量减少,老鹰会更多的捕食青蛙,获取的能量增多,数量在短期内会增加,草原物种的丰富度会不变。(3)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功能。【点睛】本题结合

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23.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下图表示三种植物激素及2,4-D的相互作用模型,其中①②③表示植物激素。(1)激素②③的名称依次是___

__。如2,4-D这样,由人工合成并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_____。(2)激素①和_____协调促进细胞的分裂,其中前者促进_____的分裂,后者促进细胞质的分裂;农业生产中,农民通过将芫荽(香菜)的种子放在流动的河流或深井中进行浸泡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这种做法与_____(填赤霉素或脱落酸)的相关性最大。(3)研究表明,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例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例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这一事实说明_____。【答案】(1).脱落酸、赤

霉素(2).植物生长调节剂(3).细胞分裂素(4).细胞核(5).脱落酸(6).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的分类及作用:(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

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两重性;2、分析题图:①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为生长素;②抑制生长,促进休眠,为脱落酸;③抑制休眠,促进生长,为赤霉素。【详解】(1)据题图激素①有促进生长和果实发育的作用,故应为生长素;②有抑制生长、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应为脱

落酸;③有促进生长、抑制种子休眠的作用,应为赤霉素,故①②③的名称依次是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如2,4-D这样,由人工合成并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2)激素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调促进细胞的分裂,其中前者促进细胞核的分

裂,后者促进细胞质的分裂;农业生产中,农民通过将芫荽(香菜)的种子放在流动的河流或深井中进行浸泡,将降低脱落酸的含量,同时解除其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因此这种做法与脱落酸的相关性最大;(3)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例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例较低时有利

于分化形成雄花。这一事实说明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4.崇明东滩鸟类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研究团队以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表所示:物种观察数量觅食生境出现率/%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颈尖草屑螺类贝壳砂砾甲壳类其他绿翅鸭21206703352.816.70121305.5绿头鸭151398117&30.807.15.61.17.1鹤鹬1678640360050.025.0

25.000青脚鹬15172928430033.333.3033.30.1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薦草带,宽度为400米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

题:(1)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______保护。(2)该自然保护区是休闲、旅游和观鸟的好去处,人类适度干扰不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近年来,滩涂的过度围垦将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内带和部分外带都围

在了堤坝内。由于没有潮水的影响,海三棱藨草迅速被陆生植物所取代,这一现象称为______。(3)据表分析调查青脚鹬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理由是______。(4)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互花米草作为“固沙利器”

被引入崇明东滩,用作护岸固堤,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互花米草在东滩疯长。对当地生物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5)请描述绿头鸭的生态位___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

源,是______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1).就地保护(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群落的演替(4).标志重捕法(5).青脚鹬出现在三个生境中,说明其活动能力较强(6).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种类减少)(7).绿头鸭主要生存在低潮盐沼一光滩带,以

小坚果为主要食物,与绿翅鸭、鹤鹬、青脚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8).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分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主要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等,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

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详解】(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在当地对该生物进行保护,因此属于就地保护。(2)该生态系统在人类适度的干扰下还能保持原状,抵抗干扰,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近年来,滩涂的过度围垦将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内带和部分外带都围在了堤坝内。由于没有潮

水的影响,海三棱藨草迅速被陆生植物所取代,这一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3)根据表格分析可知,青脚鹬出现在三个生境中,说明其活动能力较强,而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种群,适合使用标志重捕法。(4)互花米草疯长,与当地的原生植物之间竞争阳光

和空间等资源,属于外来物种入侵,会使得当地生物的物种种类减少,即生物多样性降低。(5)由图表可得,绿头鸭主要生存在低潮盐沼一光滩带,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与绿翅鸭、鹤鹬、青脚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

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种间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基础知识,明确外来物种入侵会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与其竞争能力强,天敌少等因素有关。25.某湿地由

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可进行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图甲是其中部分营养结构,图乙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

析,湿地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_______________,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图甲中,除列出的生物成分外,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有_________。(2)图乙

中,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该鸟类的种群在图中所示时间内,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类型为_______型。(3)在调查中发现,该系统的另一鸟类---斑鸠通过“婚飞”(雄鸟向雌鸟点头、鞠躬或对飞等)追求配偶,

这属于__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通过调查

发现,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猫头鹰的数量比食草昆虫的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答案】(1).食物网(2).水平(3).分解者(4).增大(5).“J”型(6).行为(7).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8).

偏高(9).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猫头鹰比食草昆虫所处营养级高,流向猫头鹰的能量少【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部分食物网,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都是消费者,共存在4条食物链;图乙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其中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中显示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说明该鸟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详解】(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湿地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群落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

缓冲区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图甲只显示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生物成分中还应该包括分解者。(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中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由乙图两条曲线分析可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

差值不变,因此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类型为“J”型。(3)根据题意分析,雄鸟通过向雌鸟点头、鞠躬或对飞等追求配偶,这属于行为信息,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4)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分析,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种群

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少,导致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猫头鹰比食草昆虫所处营养级高,流向猫头鹰的能量少,所以该食物网中体形

较大的猫头鹰的数量比食草昆虫的少。【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明确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数出图甲中的食物链条数,并能够根据图乙中两条曲线的大小关系判断该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