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9)页,58.62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a5a090dbc010aefacd8cd4bd2a823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
,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许多人了解引力的概念是通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从传说中砸中牛顿的苹果到天上飘落的雨滴,引
力无处不在;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数百年来科学家对引力与引力子的探索从未间断。前不久,我所在的科研团队首次观察到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投影”。很长时间以来,物理学家一直追求大一统理论,希望用它来解释自然界的所有物理现象。例如,牛顿提出的
万有引力,统一了地球上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规律,并构建了牛顿力学,这直接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动力学的研究成功地统一了电与磁的概念,催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现代物理学中占据要位,分别成功地应用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科学家们期待二者的统一能像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突破那样,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广义相对论指出引力的本质不是物体间的吸引力,而是时空弯曲的一种几何效应。这一理论解释了宇宙中的绝大多数宏观现象,并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想象一下,重球会让紧绷的床单形成凹陷,如果你轻轻地推一个小球过去,它会朝着那个凹陷滚动。在这里,床单类似于物理学中
的“度规”(用来描述时空形状的概念),而引力波就是一种源自时空度规波动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天眼”和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等国内外大科学装置多次观测到引力波的相关信号,广义相对论中关于引力是时空几何效应的观念已被广泛认可。自量子力学确立以来,物理学家已经将已知的四种基本作
用力中的三种——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电磁力——成功地统一到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内。然而,引力仍未被纳入这一框架中。科学家推测引力波在量子世界中的粒子是引力子。物理学家一直试图通过引力子这一概念,将引力融入量子力学的体系,从而实现四种基本作用力的完全统一,也即广义相对论与量
子力学的统一。宇宙中的引力子信号很难探测,难度远超引力波。有物理学家指出,即使利用与地球质量相当的理想探测器,也可能需要超过10亿年才会探测到一个来自太阳的引力子。相较于宇宙,生活中大部分可见物质都是凝聚态,通常包括固态和液态。科学家已经发现凝聚态系统存在着和宇宙
中的粒子相类似的物理性质。引力子激发的探测需要依赖双光子过程的非弹性光散射实验。这种实验对设备的要求极为苛刻且看似矛盾。一方面,实验需要在极低温度下进行,并且需要强磁场支持,一般通过稀释制冷机来实现;另一方面,实验中使用的可见光及制冷机的透光窗口辐射,容易将温度升高。此外,实验测量也对制冷机脉冲
管带来的振动极为敏感,实验极具挑战性。经过多年努力,我们自主设计并集成组装了一套基于稀释制冷技术的极低温强磁场共振非弹性偏振光散射系统。利用这一设备,实验团队近日在砷化镓半导体量子阱中成功观测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的引力子激发。这标志着科学界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具有引力子特征的准粒子,
首次在真实的凝聚态系统中揭示了引力子物理的量子规律,为探索量子引力物理开辟了新的途径。(摘编自杜灵杰《引力子物理探索研究展现科学的魅力》)材料二: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池水的表面。池水表面变得混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
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
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下睡莲即会运动的
能力”)。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
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无法看见的各种振动。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摘编自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
家的教育历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家们希望,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能够统一,从而催生出第三次工业革命。B.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解释了宇宙中绝大多数的宏观现象,指出了引力的本质。C.引力是时空几何效应的这一观念得到认可,主要是因为“中国天眼”作出了
贡献。D.凝聚态指的是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它有着和宇宙中的粒子相类似的物理性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宇宙中探测引力子信号非常困难,要探测到一个来自太阳的引力子,需要用与地球质量相当的探测器,花10亿多年时间。B.科学家在凝聚态物质中发现了引力子,实
现了将引力融入量子力学体系的愿望,完成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二者的统一。C.在凝聚态物质中观测引力子的最大困难是缺少实验设备,该实验对设备要求极高,有了适合的设备就预示着实验可以成功。D.水池中的鲤鱼“科学家”们如果对使睡莲运动的那种“神秘力”产
生错觉,就可能造出“超距作用”等名称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下列对材料二最后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存在局限性。B.已有一些科学解释或许是荒谬的。C.科学探究需要强烈的好奇心支撑。D.
无法用实验来验证的世界不代表不存在。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非弹性光散射实验中存在哪些“看似矛盾”的问题。5.对于未知世界假设,为什么材料一用“预言”“推测”等词,而材料二却用“杜撰”“虚构”等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变形记(节选)卡夫卡①一天清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的的②“我发生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啊。他的房间静卧在四面颇为熟悉的墙壁之间,那是
一间可惜略微偏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要是我能多睡一会儿,把所有这些倒霉的事儿都丢在脑后,那该多好啊。”他想。但他已经无法做到了,因为他习惯于朝右睡眠,而按他现在这种状况,他已经无法侧卧了。不管他如何使劲向右侧身,他总
是翻回到仰卧姿势。他尝试着努力了上百次,闭上眼睛,以免看见那些乱蹬的腿脚,直到他开始感到右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沉沉的疼痛,这才罢休。③“天啊,”他想,“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
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④“这么早就起床,”他想,“把人弄得傻不愣登。人哪能少得了睡眠。别的推销员活得就像后宫里的娘娘。举例说吧,当
我跑着赶回旅店,以便在搞到的订单上签字时,这些先生们还在坐着吃早餐呢。要是我在我的老板这里也这么试一把的话,我准保立刻就被解雇。不过,说不定这对我倒是大好事,谁知道呢。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
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这也算得上是他的奇特方式,坐在桌子上居高临下地跟职员们说话,而由于他的耳朵又背,大家必须走近他才行。眼下希望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
件事。那时候就会一帆风顺。不过,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车呢。”⑤闹钟正在矮柜上滴嗒作响,“天哪!”他想。时间已经过了六点半了,指针不慌不忙地往前走着,事实上都快到六点三刻了。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肯定响过。没错,准是响过,不过,也有可能它震天价响的时候
,我竟安安稳稳地睡着而没有听见?可现在他该怎么办呢?下一趟火车七点钟开,要赶这趟车,他得不顾一切地赶紧才是,可样品还没有包装好,而且他自己觉得不大提得起精神,动作也不灵活。而即便他赶上了火车,也免不了老板的一阵暴跳如雷,因
为店里的听差白等了他五点钟那趟车,并早已将他误车的事向老板作了汇报。他是老板的奴才,没有脊梁骨,也没有头脑。说他请病假如何?但这会使他十分犯难,因为格里高尔在职五年,一次也没有病过。⑥他飞快地转动脑子,思虑着这一切,而下不了下床的决
心,闹钟恰好在六点三刻敲响,这时有人轻轻地敲他靠近床头这边的房门。“格里高尔,”有人喊道,那是母亲的声音,“六点三刻了,你不是要赶火车吗?”多温柔的声音!当格里高尔听到自己回答的声音时,不禁吓了一大跳,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无法抑制
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以致听的人都不知道是否真的听明白了。格里高尔本想详细回答并把一切解释清楚,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说这么一句:“是,是,母亲,谢谢,我这就起
床。”由于隔着木板门,外面兴许察不出格里高尔声音中的这种变化,因为母亲听了他的这句话就放下心来,拖着脚步走了。可是这段简短的对话却引起了其他家人的注意,他们没想到格里高尔还在家里,于是在一扇侧门上很快听到了父亲
的敲门声,敲得很轻,但用的是拳头。⑦他试着先把上半身挪出床外,便小心翼翼地把头转向床边。这个他倒是轻易地成功了,尽管他那块头又宽又重,但最终还是随着头部的转动而慢慢转动起来。然而,当他的脑袋伸出床外,
空落落悬着的时候,他却害怕起来,不敢再继续往前努力,因为一旦他就这么摔下去的话,除非奇迹发生,不头破血流才怪,而知觉恰恰是他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丧失的。他宁愿躺在床上。⑧可是,当他同样以九牛二虎之力把身躯挪回原来的位置躺在那儿
,看见他那些细腿儿比以前争斗得还要厉害,而又看不到这种混乱的盲动状态有可能恢复平静与秩序的时候,他却又想,不能就这样呆在床上,现在最明智的做法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设法摆脱床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在这样想的时候,他把目光投向窗户,但可惜窗外晨雾弥漫,连狭窄的街道对过都被浓雾遮蔽。⑨接
着他却想道:“我无论如何得在七点一刻完全离开床位。再说那时公司就会来人,询问我的情况,因为公司七点以前开门。”⑩五分钟以后就是七点一刻,——住房大门上的铃声响了。“公司来人了。”他想道,几乎发呆了,而他那些细腿却舞动得更
加急促了。但很快,侍女就像往常一样自然地以坚定的步子走到门口,把门打开。格里高尔只听到来人的第一声招呼,就知道他是谁——公司协理本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部分“我发生什么事啦”的自问,写出了
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形后的惊讶和自责。B.第⑥段中母亲说“你不是要赶火车吗”,表现了她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都关爱着格里高尔。C.第⑧段中“九牛二虎之力”“不惜一切代价”等词句,写出了格里高尔想要离床的坚定决心。D.格里高尔认为自己是公司的重要员工,结尾处公司协理来
到格里高尔家,验证了这一想法。7.下列对第⑤段中有关“闹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矮柜上闹钟“滴嗒作响”,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格里高尔内心的不安。B.“指针不慌不忙地往前走着”,
写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对时间的感知变得迟钝。C.对闹钟“定在四点”的强调,表明格里高尔为了家庭,平时起床很早,工作十分辛苦。D.文中多处时间被细分切碎,如“六点半”“六点三刻”等,意味着主人公的生活被束缚。8.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9.《变形记》写主要人物的变
形,《促织》写次要人物的变形,你认为哪种“变形”更能打动读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的材料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
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材料二:综而论之,《春
秋》有大义,有微言,大义在诛乱臣贼子,微言在为后王立法。惟《公羊》兼传大义微言,《谷梁》不传微言但传大义,《左氏》并不传义,特.以记事详赡,有可以证《春秋》之义者。故“三传”并行不废,特为斟酌分别,学者可审所择从矣。又曰,《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
短;《公羊》辨而裁,其失也俗。《左氏》叙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论亦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不必依傍圣经可以独有千古。《史记》《汉书》,后世不废,岂得废左氏乎?且其书比《史》《汉》近古,三代故实、名臣言行多赖以存。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惜忠贤之泯灭,恐善恶之失坠。(节选自皮
锡瑞《经学通论·春秋》)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即以史A论B亦当C在司马迁班固D之上E不必依傍F圣经G可以H独有千古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
驻扎,名词作动词,与《阿房宫赋》“未云何龙”的“龙”用法相同。B.济,渡河,与《行路难(其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C.特,仅仅,与《答司马谏议书》“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的“特”意思不同。D.“艳而富”的“而”与《
府丁解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而”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郑国对楚国有二心,同时对秦晋两国无礼,于是秦晋联合出兵围攻郑国,实施报复。B.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可见他对烛之武非常信任,结果也验证了佚之狐的判断。C.秦国立场的转变使晋
国猝不及防,但晋文公没有贸然进攻,而是理智地作出了撤兵的决定。D.春秋三传对微言大义的阐释各有侧重,皮锡瑞对此进行了区分辨别,提醒求学者审慎取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陪邻?(2)且其书比《史》《汉》近古,三代故实、名臣言行多赖以存。14.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左氏》“记事详赡”这一特点的?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念奴娇·赤壁怀
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1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由大江奔腾引出千古人物,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而悠远的时空背景。B.“故垒”指旧时军队营垒遗迹,表明此地即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战场。C.“穿”“拍”“卷”一系列动词,
富有力量和气势,描绘了雄奇壮阔的自然风光。D.“羽扇纶巾”“谈笑”,通过服饰、神态等方面的描写,突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16.本词和《赤壁赋》都写到了三国的英雄人物,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语文课上,李老师分析《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
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盘庚坚决不改变迁都计划的原因,以此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3)自古文人多傲骨,如古诗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现了文人自尊傲岸、刚强不屈的性
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的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
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
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18.下列句中的“会”和文中加点的“会”
,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注意他们会面的情形,从他的行为上判断他的疯病究竟是不是因为恋爱上的苦闷。B.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C.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D.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
,也会失去了价值。1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小说的审美,是借助文字这一媒体,将读者的心和作者的心进行融合、交流、碰撞的过程。“一朝入梦,终生不醒。”说的是读《红楼梦
》的一种状态。但是,《红楼梦》真的是一部教人入梦的书吗?作者的本意是要人人跟着他入梦吗?细细研读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恰恰相反,①。作者说自己“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这等于告诉我们,在写这部书的时候,作者已经出梦了。一般的文学作品会有一种“代入
”功能。而曹雪芹不是一般的写家,《红楼梦》除了能让人从艺术层面“代入”之外,②。你以为你已经理解文中的故事了,他却忽然告诉你,眼见不一定为实,让你及时跳出故事之外。如甄士隐在梦中看到的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就具有哲理意味。曹雪芹还擅长运用暗示的方法。③:首先是读书要读得
仔细,其次要有一定的学问底子。如果不能领悟暗示的真意,就辜负了作者的用心。20.请在文段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
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曹雪芹擅长用暗示,请简要分析《红楼梦》中某一人物居所名称的暗示性。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座“园”。它可以是鲁迅的“百草
园”,可以是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可以是陶渊明的“园田”,也可以是史铁生的“古园”……你的记忆里有一座怎样的“园”?请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
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许多人了解引力的概念是通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从传说中砸中牛顿的苹果到天上飘落的雨滴,引力无处不在;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数百年来科学家对引力与引力子的探索从未间断。前不久,我所在的科
研团队首次观察到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投影”。很长时间以来,物理学家一直追求大一统理论,希望用它来解释自然界的所有物理现象。例如,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统一了地球上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规律,并构建了牛顿力学
,这直接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动力学的研究成功地统一了电与磁的概念,催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现代物理学中占据要位,分别成功地应用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科学家们期待二者的统一能像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突破那样,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广义相对论指出引力的本质不是物体间的吸引力,而是
时空弯曲的一种几何效应。这一理论解释了宇宙中的绝大多数宏观现象,并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想象一下,重球会让紧绷的床单形成凹陷,如果你轻轻地推一个小球过去,它会朝着那个凹陷滚动。在这里,床单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度规”(用来描述时空形状的概念),而引力波就是一种源自时空度规波动的现象。近年来,随着
“中国天眼”和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等国内外大科学装置多次观测到引力波的相关信号,广义相对论中关于引力是时空几何效应的观念已被广泛认可。自量子力学确立以来,物理学家已经将已知的四种基本作用力中的三种——
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电磁力——成功地统一到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内。然而,引力仍未被纳入这一框架中。科学家推测引力波在量子世界中的粒子是引力子。物理学家一直试图通过引力子这一概念,将引力融入量子力学的体系,从而实现四种基本作用力的
完全统一,也即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宇宙中的引力子信号很难探测,难度远超引力波。有物理学家指出,即使利用与地球质量相当的理想探测器,也可能需要超过10亿年才会探测到一个来自太阳的引力子。相较于宇宙,生活中大部分可见物质都
是凝聚态,通常包括固态和液态。科学家已经发现凝聚态系统存在着和宇宙中的粒子相类似的物理性质。引力子激发的探测需要依赖双光子过程的非弹性光散射实验。这种实验对设备的要求极为苛刻且看似矛盾。一方面,实验需要在极低温度下进行,并且需要强磁场支持,一般通
过稀释制冷机来实现;另一方面,实验中使用的可见光及制冷机的透光窗口辐射,容易将温度升高。此外,实验测量也对制冷机脉冲管带来的振动极为敏感,实验极具挑战性。经过多年努力,我们自主设计并集成组装了一套基于稀释制冷技术的极低温强磁场共振非弹性偏振光散射系统。利用这一设备,实验团队近日在砷化镓
半导体量子阱中成功观测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的引力子激发。这标志着科学界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具有引力子特征的准粒子,首次在真实的凝聚态系统中揭示了引力子物理的量子规律,为探索量子引力物理开辟了新的途径。(摘编自杜灵杰《引
力子物理探索研究展现科学的魅力》)材料二: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池水的表面。池水表面变得混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
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
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下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
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
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无法看见的各种振动。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摘编自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家们希望,广义相对论
和量子力学能够统一,从而催生出第三次工业革命。B.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解释了宇宙中绝大多数的宏观现象,指出了引力的本质。C.引力是时空几何效应的这一观念得到认可,主要是因为“中国天眼”作出了贡献。D.凝聚态指的是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它有着和宇宙中的粒子相类似的物理性质。2.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宇宙中探测引力子信号非常困难,要探测到一个来自太阳的引力子,需要用与地球质量相当的探测器,花10亿多年时间。B.科学家在凝聚态物质中发现了引力子,实现了将引力融入量子力学体系的愿望,完成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二者的统一。C.在凝聚态物质中观
测引力子的最大困难是缺少实验设备,该实验对设备要求极高,有了适合的设备就预示着实验可以成功。D.水池中的鲤鱼“科学家”们如果对使睡莲运动的那种“神秘力”产生错觉,就可能造出“超距作用”等名称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下列对材料二最后一段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存在局限性。B.已有的一些科学解释或许是荒谬的。C.科学探究需要强烈的好奇心支撑。D.无法用实验来验证的世界不代表不存在。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非弹性光散射实验中存在哪些
“看似矛盾”的问题。5.对于未知世界的假设,为什么材料一用“预言”“推测”等词,而材料二却用“杜撰”“虚构”等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B2.D3.C4.①实验需要极低温度与可见光及制冷机容易将温度升高相矛盾;②实验测量对振动极为敏感与制冷机脉冲管会产生振动相矛盾。5
.①材料一中的科学假设是基于人类已有认知提出的,为实验发现引力子提供了可能,用“预言”“推测”等词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假设的肯定;②材料二中鲤鱼“科学家”们所提出的东西是为了掩盖无知而凭空假设的,用“杜撰”“虚构”等词表达了作者对鲤鱼“科学家”们
的否定。【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催生出第三次工业革命”错,于文无据。材料一是“科学家们期待二者的统一能像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突破那样,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可见,原文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选项说成“从而催生出第三次工业革命”C.“主要是因为”错,
强加因果。材料一是“随着‘中国天眼’和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等国内外大科学装置多次观测到引力波的相关信号,广义相对论中关于引力是时空几何效应的观念已被广泛认可”可见,原文是说随着“中国天眼”作出的贡献,而不是说主要是因为“中国天眼”
作出的贡献。D.“凝聚态指的是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错,混淆概念。材料一说“生活中大部分可见物质都是凝聚态,通常包括固态和液态”可见,凝聚态通常包括固态和液态,但它并不是只指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
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A.“花10亿多年时间”错,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是说“也可能需要超过10亿年才会探测到一个来自太阳的引力子。”可见,原文是说“可能”。B.“实现了……,完成了……”错,时态错。材
料一是“物理学家一直试图通过引力子这一概念,将引力融入量子力学的体系,从而实现四种基本作用力的完全统一,也即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可见,原文是未然,选项说成了已然。C.“有了适合的设备就预示着实验可以成功”错,推不出这样的结论。
由材料一说的“实验测量也对制冷机脉冲管带来的振动极为敏感,实验极具挑战性”分析,即使有了适合的设备,也不一定就预示着实验可以成功。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由“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可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存在局限性;B.由“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
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无法看见的各种振动”分析,已有的一些科学解释或许是荒谬的。C.“科学探究需要强烈的好奇心支撑”错,第四段中没有关于“好奇心”的表述。D.由“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分析,无法用实验来验
证的世界不代表不存在。【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根据“一方面,实验需要在极低温度下进行……另一方面,实验中使用的可见光及制冷机的透光窗口辐射,容易将温度升高。”概括:实验需要极低温度与可见光及制冷机容易将温度
升高相矛盾;根据“实验测量也对制冷机脉冲管带来的振动极为敏感,实验极具挑战性”概括:实验测量对振动极为敏感与制冷机脉冲管会产生振动相矛盾。【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广义相对论指出引力的本质不是物体间的吸引力,而是时空弯曲
的一种几何效应。这一理论解释了宇宙中的绝大多数宏观现象,并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科学家推测引力波在量子世界中的粒子是引力子。物理学家一直试图通过引力子这一概念,将引力融入量子力学的体系”分析,科学假设是基于人类已有认
知提出的,为实验发现引力子提供了可能,用“预言”“推测”等词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假设的肯定;根据材料二中“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分析,鲤鱼“科学家”们所提出的东西是为了掩盖无知而凭空假设的,作者用“杜撰
”“虚构”等词,表达了对鲤鱼“科学家”们的否定。(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变形记(节选)卡夫卡①一天清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②“我发生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啊。他的房间静
卧在四面颇为熟悉的墙壁之间,那是一间可惜略微偏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要是我能多睡一会儿,把所有这些倒霉的事儿都丢在脑后,那该多好啊。”他想。但他已经无法做到了,因为他习惯于朝右睡眠,而按他现在这种状况,他已经无法侧卧了。不管他如何使劲向右侧身,他总是翻回到仰卧姿势。他尝试着努
力了上百次,闭上眼睛,以免看见那些乱蹬的腿脚,直到他开始感到右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沉沉的疼痛,这才罢休。③“天啊,”他想,“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
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④“这么早就起床,”他想,“把人弄得傻不愣登。人哪能少得了睡眠。别的推
销员活得就像后宫里的娘娘。举例说吧,当我跑着赶回旅店,以便在搞到的订单上签字时,这些先生们还在坐着吃早餐呢。要是我在我的老板这里也这么试一把的话,我准保立刻就被解雇。不过,说不定这对我倒是大好事,谁知道呢。假如我不
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这也算得上是他的奇特方式,坐在桌子上居高临下地跟职员们说话,而由于他的耳朵又背,大家必须走近他才行。眼下希望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
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候就会一帆风顺。不过,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车呢。”⑤闹钟正在矮柜上滴嗒作响,“天哪!”他想。时间已经过了六点半了,指针不慌不忙地往前走着,事实上都快到六点三刻了。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
四点的,它肯定响过。没错,准是响过,不过,也有可能它震天价响的时候,我竟安安稳稳地睡着而没有听见?可现在他该怎么办呢?下一趟火车七点钟开,要赶这趟车,他得不顾一切地赶紧才是,可样品还没有包装好,而且他自己觉得不大提得起精神,动作也不灵活。而即便他赶上了火车,也免不了
老板的一阵暴跳如雷,因为店里的听差白等了他五点钟那趟车,并早已将他误车的事向老板作了汇报。他是老板的奴才,没有脊梁骨,也没有头脑。说他请病假如何?但这会使他十分犯难,因为格里高尔在职五年,一次也没有病过。⑥他飞快地转动脑子,思虑着这一切,而下
不了下床的决心,闹钟恰好在六点三刻敲响,这时有人轻轻地敲他靠近床头这边的房门。“格里高尔,”有人喊道,那是母亲的声音,“六点三刻了,你不是要赶火车吗?”多温柔的声音!当格里高尔听到自己回答的声音时,不禁吓了
一大跳,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无法抑制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以致听的人都不知道是否真的听明白了。格里高尔本想详细回答并把一切解释清楚,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说这么一句:“是,是,母亲,谢谢
,我这就起床。”由于隔着木板门,外面兴许察不出格里高尔声音中的这种变化,因为母亲听了他的这句话就放下心来,拖着脚步走了。可是这段简短的对话却引起了其他家人的注意,他们没想到格里高尔还在家里,于是在一扇侧门上很快听到了父亲的敲门声
,敲得很轻,但用的是拳头。⑦他试着先把上半身挪出床外,便小心翼翼地把头转向床边。这个他倒是轻易地成功了,尽管他那块头又宽又重,但最终还是随着头部的转动而慢慢转动起来。然而,当他的脑袋伸出床外,空落落悬着的时候,他却害怕起来,不敢再继续往
前努力,因为一旦他就这么摔下去的话,除非奇迹发生,不头破血流才怪,而知觉恰恰是他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丧失的。他宁愿躺在床上。⑧可是,当他同样以九牛二虎之力把身躯挪回原来的位置躺在那儿,看见他那些细腿儿比以前争斗得还要厉害,而又看不到这种混乱的盲动状态有可能恢复平静与秩序的时候,他却又想,
不能就这样呆在床上,现在最明智的做法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设法摆脱床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在这样想的时候,他把目光投向窗户,但可惜窗外晨雾弥漫,连狭窄的街道对过都被浓雾遮蔽。⑨接着他却想道:“我无论如何得在七点一刻完全离开床位。再说那时公司就会来人,询
问我的情况,因为公司七点以前开门。”⑩五分钟以后就是七点一刻,——住房大门上的铃声响了。“公司来人了。”他想道,几乎发呆了,而他那些细腿却舞动得更加急促了。但很快,侍女就像往常一样自然地以坚定的步子走到门口,把门打开。格里高尔只听到来人的第一声招呼,就知
道他是谁——公司协理本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部分“我发生什么事啦”的自问,写出了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形后的惊讶和自责。B.第⑥段中母亲说“你不是要赶火车吗”,表现了她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都关爱着格里高尔。C.第⑧段中“九牛二虎之力”“
不惜一切代价”等词句,写出了格里高尔想要离床的坚定决心。D.格里高尔认为自己是公司的重要员工,结尾处公司协理来到格里高尔家,验证了这一想法。7.下列对第⑤段中有关“闹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矮柜上的闹钟“滴嗒作响”,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格里高尔内心
的不安。B.“指针不慌不忙地往前走着”,写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对时间的感知变得迟钝。C.对闹钟“定在四点”的强调,表明格里高尔为了家庭,平时起床很早,工作十分辛苦。D.文中多处时间被细分切碎,如“六点半”“六点三刻”等,意味着主人公的生活被束缚。8.文
中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9.《变形记》写主要人物的变形,《促织》写次要人物的变形,你认为哪种“变形”更能打动读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C7.B8.①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朦胧和阴沉;②暗示了社会环境的沉闷和压抑;③表现了格里高尔内心的混乱和迷茫;④象
征着格里高尔与外界的隔阂和距离;⑤预示了格里高尔的悲剧结局。9.示例一:《变形记》中的主要人物变形更能打动读者。①格里高尔是故事的核心,他的遭遇和命运是读者关注的重点;②有利于描写主要人物变形后的心理活动,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格里高尔的无助和绝望;
③格里高尔变形后,亲人的反应能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示例二:《促织》中的次要人物变形更能打动读者。①疼爱孩子是人类的普遍情感,成名儿子的变形更能得到读者的同情;②成名儿子的变形增强了故事的戏
剧性,更能吸引读者深入理解作品;③成名受到压迫,儿子因此变形,扩大了受压迫者的范围,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内涵。【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自责”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后惊慌而又忧郁。B.“她和其他家庭成员
一样都关爱着格里高尔”错,母亲说“你不是要赶火车吗”只是提醒格里高尔起床去工作罢了,也看不出其他家庭成员对格里高尔的关爱。D.“认为自己是公司的重要员工”错,格里高尔决定七点一刻离开床的决心表明他只不过是公司一个小小的
推销员,文中并没有说他认为自己是公司的重要员工。结尾处公司协理来到格里高尔家是想要知道他为什么没去赶火车。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重要物象的能力。B.“对时间的感知变得迟钝”错。作者用时针的“不慌不忙”与主人公内心的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一点都没有为自己
担心,而是担心着工作及老板的责难,表明格里高尔想起床而不能、内心十分焦急的心情。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晨雾弥漫”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朦胧,“狭窄的街道对过都被浓雾遮蔽”写出了自然环境的阴沉。晨雾如此重,给人一种压抑感。他变形后所面临“被浓雾遮蔽”的
世界,这预示着整个社会环境给人压抑和沉闷。窗外的浓雾代表了格里高尔心境。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后,他还一门心思担心着时间的流逝,工作的流程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老板的责难。他想起床而不得,内心十分混乱和迷茫。他无法把握自己起床这件事,而窗外尽是浓雾,此时无人知道,无人理解,无人帮助,格里高尔与外界产生了
隔阂和距离,暗示他的悲剧结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看法,只要自圆其说即可。(1)如果认为《变形记》中主要人物变形更能打动读者,其理由如下:主人公格里高尔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他的
遭遇和命运能更揭示小说主题,这也是读者关注主要人物的重要原因。文中描写了格里高尔变形为甲壳虫后,仍保留人的思想情感力。他变形后,首先担心的是工作,是老板的责骂。所以,只有主要人物格里高尔变形了,才能更方便描写他变
形后的心理活动,让读者更直观感受到他的无助和绝望。格里高尔变形后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也暗示着家人的态度变化——亲近到冷漠。他遭遇不幸,成为家人的累赘,家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撕掉了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2)如果认为
《促织》中次要人物变形更能打动读者,其理由如下:成名儿子是次要人物,他魂化促织,是因为他弄死了促织。他变形后,父亲就能交差了。孩子只是弄死了一只促织,就变成虫形了。虫命为贵,人命为贱,孩子这样的变形让成名作为父亲的成名更疼爱孩子,也让读者更同情这家人的遭遇
,更了解统治阶级的无情。如果当时社会不把斗促织放在很高位置,那么成名就不会那么辛苦去捉促织,成名儿子也不会因此在弄死促织之后而产生恐惧,最后自己变化成虫。所以,成名受到压迫,其子变形,扩大了受压迫者的范围,更让读者感受到作
品的批判力度。当然,成名儿子魂化促织只存在与小说中,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
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材料二:综而论之,《春秋》有大义,有微言,大义在诛乱臣贼子,微言在为后王立法。惟《公羊》兼传大义微言,《谷梁》不传微言但传
大义,《左氏》并不传义,特.以记事详赡,有可以证《春秋》之义者。故“三传”并行不废,特为斟酌分别,学者可审所择从矣。又曰,《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辨而裁,其失也俗。《左氏》叙事之工,
文采之富,即以史论亦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不必依傍圣经可以独有千古。《史记》《汉书》,后世不废,岂得废左氏乎?且其书比《史》《汉》近古,三代故实、名臣言行多赖以存。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惜忠贤之泯灭,恐善恶之失坠。(节选自皮锡瑞《经学通论·春秋》)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
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即以史A论B亦当C在司马迁班固D之上E不必依傍F圣经G可以H独有千古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驻扎,名词作动词,与《阿房宫赋》“
未云何龙”的“龙”用法相同。B.济,渡河,与《行路难(其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C.特,仅仅,与《答司马谏议书》“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的“特”意思不同。D.“艳而富”的“而”与《府丁解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而”用法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郑国对楚国有二心,同时对秦晋两国无礼,于是秦晋联合出兵围攻郑国,实施报复。B.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可见他对烛之武非常信任,结果也验证了佚之狐的判断。C.秦国立场的转变使晋国猝不及防,但晋文公没有贸然进攻,而是理智地作出了撤兵的决定。D
.春秋三传对微言大义的阐释各有侧重,皮锡瑞对此进行了区分辨别,提醒求学者审慎取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且其书比《史》《汉》近古,三代故实、名臣言行多赖以存。14.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左氏》“记事详赡”这一特点
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C12.A13.(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2)而且这本书比《史记》《汉书》更接近古代,(夏、商、周
)三代的旧事、名臣的言行大多依赖它得以保存。14.①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得较为详细;②注重细节,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细腻;③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都记述完整。【解析】【分析】的【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就是以史论世,也当在司马迁和班固之上,不必依傍儒家经典
,就可以独有千古。“以史”是“论”的方式,构成状中结构,“即以史论”结构完整,其后停顿,B处断开。“在……上”是介词结构,“亦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结构完整,其后停顿,E处断开,“不必依傍”是动词词组,与“圣经”
构成动宾结构,“可以独有千古”可独立成句,“圣经”后停顿,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均为“名词作动词”,驻扎。/出现龙。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没有云为什么会出现龙?B.正确。均为“渡河
”。句意: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挂上云帆,横渡沧海。C.错误。均为“仅仅”。句意:仅仅因为记事详细丰富。/不仅仅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D.正确。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句意:文章优美而且
材料多。/我宰牛时全凭心领神会,而不需要用眼睛看。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同时对秦晋两国无礼”,秦晋“实施报复”,错。由“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可知,秦晋包围郑国,是因为郑国对
晋无礼,从属二主,实施报复的说法欠妥当。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地;“焉”,哪里;“陪”,给……增加土地。(2)“近古”,接近古代;“故实”,旧事;“多”,大多;“赖”,依赖【14题详解】本题考
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可知,对于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中心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得较
为详细;②原文“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接着写“夜缒而出,见秦伯”出城的方式以及烛之
武分析当时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动秦国退兵的过程,可知文章注重细节,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细腻。③除了主要人物烛之武,对于佚之狐的建议,郑伯的恳请,子犯的请求,秦伯的态度都有所交代,可知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都记述完整。参考译文:材料一:(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
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拜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从了建议。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
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任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晋国增加土地呢?晋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
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
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
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综合起来分析,《春秋》有深奥意旨,有隐微内容,深奥意旨在诛伐乱臣贼子,隐微内容在于为后王建立法度。只有《公羊》同时传扬深奥意旨和隐微内容,《谷梁》不传隐微内容但传深奥意旨,《左氏》并不传深奥意旨,仅仅因为记事详细丰富,有可以证明《春秋》的深奥意旨的。所以,“三传”同时推
行不被废弃,只是为了斟酌分别,学习的人可清楚自己的选择。又说,《左传》的文章优美而且材料多,但缺点是多述鬼神、预言祸福;《谷梁传》辞清义通而且明净畅朗,但缺点是资料短缺不足;《公羊传》叙事分明而且善于裁断,但缺点是流于粗疏。《左氏》叙事之工巧,文采之丰富,就是以史论世
,也当在司马迁和班固之上,不必依傍儒家经典,就可以独有千古。《史记》《汉书》,后世不废除,怎么能够废除左氏呢?而且这本书比《史记》《汉书》更接近古代,(夏、商、周)三代的旧事、名臣的言行大多依赖它得以保存。左丘明为鲁国写史,
记载评述时政,舍不得忠贤消失,恐怕善恶被隐没。(节选自皮锡瑞《经学通论·春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A.首句由大江奔腾引出千古人物,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而悠远的时空背景。B.“故垒”指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表明此地即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战场。C.“穿”“拍”“卷”一系列动词,富有力量和气势,描绘了雄奇壮阔的自然风光。D.“羽扇纶巾”“谈笑”,通过服饰、神态
等方面的描写,突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16.本词和《赤壁赋》都写到了三国的英雄人物,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赤壁怀古》写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一方面表达词人对他的仰慕之情,另一方面在比较中流露出年华老去、壮志难
酬的伤感;②《赤壁赋》写英雄人物曹操也只能一时显赫,抒发作者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感慨。【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表明此地即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战场”错误。题中的赤壁,是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城外,长江北岸的一段红色山崖。
吴国名将周瑜联合刘备,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军的地方是另一个赤壁,它是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这里词人借怀古以抒怀抱,不一定拘泥于地点的确凿。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赤壁怀古》中作者用“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在
作者的想像中,周瑜身着戎装,手摇羽毛扇,头戴着配有黑丝带子的头巾(纶巾),风度潇洒,从容指挥,在说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樯”,帆船上的桅杆。“橹”,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
桨长,用于摇动。这里用“樯橹”代表曹军的战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神态。“谈笑间”,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写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表达词人对他的仰慕之情,联系下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看,在和周瑜比较中流露出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伤感。②《赤壁赋》中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
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可知,作者借写
英雄人物曹操也只能一时显赫,抒发作者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语文课上,李老师分析《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忧国忧
民的情怀。(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盘庚坚决不改变迁都计划的原因,以此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3)自古文人多傲骨,如古诗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现了文人自尊傲岸、刚强不屈的性格。【答案】①.戎马关山北②.凭轩涕泗流③.度义而后动④.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⑥.使我不得开心颜(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戎”“涕泗”“摧”“事”“颜”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
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
的。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
,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18.下列句中的“会”和文中加点的“会”,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注意他们会面的情形,从他的行为上
判断他的疯病究竟是不是因为恋爱上的苦闷。B.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C.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D.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1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
子。【答案】18.D19.①多感官结合,从视觉、心理感受等角度对南方之秋进行描绘;②前后都采用排比修辞,从不同方面强调南方秋意的不足;③多用短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有节奏感。【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一般词语词义和用法能力。文中加
点的“会”,有可能实现。A.动词,见面、会见;B.名词,团体;C.动词,理睬;D.副词,有可能实现。故选D。【19题详解】的的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多种感官结合,如“秋的味”“尝不透”运用味觉,“秋的色”“总看不饱”运用视觉,“
秋的意境与姿态……赏玩不到十足”从人的心理感受等角度描绘南方之秋;“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和“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都采用排比修辞手法,从味道、颜色、意境与姿态等不同方面强调南方秋意
的不足;“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中,多用短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感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小说的审美,是借助文字这一媒体,将读者的心和作者的心进行融合、交流、碰
撞的过程。“一朝入梦,终生不醒。”说的是读《红楼梦》的一种状态。但是,《红楼梦》真的是一部教人入梦的书吗?作者的本意是要人人跟着他入梦吗?细细研读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恰恰相反,①。作者说自己“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
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这等于告诉我们,在写这部书的时候,作者已经出梦了。一般的文学作品会有一种“代入”功能。而曹雪芹不是一般的写家,《红楼梦》除了能让人从艺术层面“代入”之外,②。你
以为你已经理解文中的故事了,他却忽然告诉你,眼见不一定为实,让你及时跳出故事之外。如甄士隐在梦中看到的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就具有哲理意味。曹雪芹还擅长运用暗示的方法。③:首先是读书要
读得仔细,其次要有一定的学问底子。如果不能领悟暗示的真意,就辜负了作者的用心。20.请在文段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曹雪芹擅长用暗示
,请简要分析《红楼梦》中某一人物居所名称的暗示性。【答案】20.①《红楼梦》是一部教人出梦的书②还能让人从哲理层面“跳出”③读懂暗示要具备两个条件21.①将“媒体”改为“媒介”②将“融合、交流、碰撞”改为“交流、碰撞、融合”2
2.示例:林黛玉的居所名称为“潇湘馆”,“潇湘”运用潇湘妃子的典故,暗示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和对爱情的执著,也暗示了她的悲惨命运。【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由“《红楼梦》真的是一部教人入梦的书吗?作者的本意是要人人跟着他入梦吗?”及“
恰恰相反”可知,横线处要写的是《红楼梦》不是一部教人入梦的书,而是一部教人出梦的书,故填“《红楼梦》是一部教人出梦的书”。②处,填《红楼梦》除了能让人从艺术层面“代入”之外的其他特点,由后文“如甄士隐在梦中看到的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
有处有还无’,就具有哲理意味”这一举例论证的结果,可知还可从哲理层面讲,《红楼梦》还会让你及时跳出故事之外,故填“还能让人从哲理层面“跳出”。③处,承接首句说的“曹雪芹还擅长运用暗示的方法”,后面有冒号及“首先……
其次……”的表述,可知横线上填总说内容,联系“如果不能领悟暗示的真意,就辜负了作者的用心”看,“读书要读得仔细”“要有一定的学问底子”,这应该是做到领悟暗示的真意的两个条件,故填“读懂暗示要具备两个条件”。【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借助文字这一媒体”搭配不当。“文字”不是“媒体”,而是“媒介”,故将将“媒体”改为“媒介”。第二处,“融合、交流、碰撞”语序不当。从逻辑上看,应该先有“交流”,再有“碰撞”,最后才会有“融合”,故将“融合、交流
、碰撞”改为“交流、碰撞、融合”。【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红楼梦中各主要人物的居所是:薛宝钗(蘅芜苑),林黛玉(潇湘馆),贾宝玉(怡红院),李纨(稻香村),贾迎春(缀锦楼),贾探春(秋爽斋)。(1)蘅芜苑。为薛宝钗的居所。宝钗亦因此得诗号
“蘅芜君”。蘅芜苑离正殿不远,在沁芳池边,是一所外则“无味”,内藏“清雅”的处所。作者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暗喻了宝钗外表藏愚守拙,内在天然可爱,并且亲近佛道的思想性格。(2)潇湘馆。林黛玉进大观园后的住所,房屋三间,一
明两暗,院中种有竹子,在墙壁、窗户上,都描画着翠竹,在油漆彩绘方面采用冷色调的“斑竹座”技法,泪痕点点,体现主人公寄人篱下,以泪洗面的形象和孤高自许的性格。“潇湘”运用潇湘妃子的典故,暗示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和对爱情的执
著,也暗示了她的悲惨命运。(3)怡红院。贾宝玉的居所,院中两侧分列芭蕉、海棠,小桥在外侧,三开间的垂花门楼,四面是抄手游廊,5间正座,3间抱厦,东西各有配房3间,正房上有题额“怡红快绿”。怡红院,最开始是女孩们的庇护所,这一阶段,宝玉见红则怡,因爱红使之怡,可以称之为“
怡红之愿”。当捡抄大观园开始后,怡红院只留下千红万艳的无限悲怨,又暗示为“遗红之怨”。(4)稻香村。为迎接元妃归省,贾府修建了省亲别院——大观园,园中景致众多,稻香村,就是其中一处。和大观园其他建筑的富丽华贵不同,此处的田园农舍,一派郊野气色,曾引
得贾政有“归农之意”。在归省之后,未免园中景致“寥落”,元妃命家中姊妹入园居住,李纨便“住了稻香村”。后来探春起海棠诗社,定了稻香村做社,李纨也因其住处,自号“稻香老农”,做了社长。暗示了李纨青春丧偶,
槁木死灰,“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问事不知,说事不管”的特征。(5)缀锦楼。重屋曰“楼”,为紫菱洲所处的建筑的一处厅房,为贾迎春在园中的住处,与藕香榭隔水而望。“缀锦”就是锦上添花的意思。秦可卿说得好“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说白了就是
“没必要”也没用。贾迎春虽然是贾赦的独女,可庶出身份就像“缀锦”二字一样,没什么用。多她不多,少她不少。她的丫头名叫“绣橘”,预示锦上绣橘假象罢了。而司棋又点明贾迎春像一颗棋子,任由父亲和家族摆布。“缀锦楼”暗示迎
春的身份和地位,有贾家大厦将倾之意。(6)秋爽斋。“斋”字本义乃是书房,多为读书之人静修之地,注定了这处住所的内敛性,“斋”本就是读书人修身养性之地,更多了些独善其身的意味,这暗喻了探春颇具理性精神,有着相
对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点在贾探春协助李纨管家之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座“园”。它可以是鲁迅的“百草园”,可以是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可以是陶渊明的“园田”,也可以是史铁生的“古
园”……你的记忆里有一座怎样的“园”?请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心中的园地,永远的芬芳在三月温润的空气里,我总想象着这样一幅画面:园子的草地上,黄色和紫色的小花在熏风里缓慢绽放
,园子里种着黄瓜、豆角、萝卜……在四季的更替里,各种果实慢慢从发亮的枝条里长出来。这里不是陶渊明的“园田”,不似鲁迅的“百草园”,更不同于萧红的“后花园”,但却是我心中永远芬芳的菜园。六月份母亲用竹竿架起了豆角架,“万条垂下绿丝绦”,长长的豆角像绿色的瀑
布一样,生机盎然。蝴蝶在豆角架之间的空隙里自由飞舞。“儿童急走追黄蝶”,我是亲自体验过的。追蝴蝶不只是追蝴蝶,也是在追逐童年的快乐,更是在追寻儿时的梦想。丝瓜长得最旺盛。野蛮生长的丝瓜到处攀爬,一不留神就爬到高不可攀的树梢了。硕大的丝瓜不
知不觉就变成了一个个丝网结构的“瓜瓢”了。最新鲜的要属黄瓜了,青绿色的黄瓜挂着晶莹的露珠儿,通体长满了白色的小刺儿,黄瓜头上顶着金黄的小花儿,用手一碰就会碎似的。黄瓜虽比不上丝瓜高产,但比起西红柿、茄子、辣椒要旺盛得多。家里有这个菜园,吃菜是不用发愁的。记忆中的
一年夏天,父亲用自行车带我去卖黄瓜。小小的我,坐在高大的自行车前面的横梁上,装满黄瓜的竹筐绑在车子的后座上,父子二人走街串巷。父亲负责称重,我负责叫卖。隐约中记得我没有一丝羞涩,只是使劲地喊着。幼小的我认为,家里的黄瓜是世界上最脆、最新鲜的。黄瓜卖了多少钱我已经记不得了,但回家后母亲的夸奖我
是记得的:“人虽小,却很能干嘞!”后来,父亲还带着我卖过地瓜淀粉。我蹬着三轮车拉着淀粉和父亲,嘴里哼着不知名儿的曲调。那曲调,虽然没有什么心碎呐喊的感觉,但是,至今难忘!再后来,我家在菜市场上有了固定的摊位,不再走街串巷。摊位前总是很壮观,时不时地传出
哈哈大笑的声音,因为这里总是围满了小伙伴,好像我们不是来卖菜的,而是来菜市场游戏的。独自一人时,我就坐在摊位旁边,静静地看书,仿佛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喧嚣,直到一声“这菜咋卖的”的询问,我方才苏醒。如今,家里已经没有了那
方菜园。那“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蝴蝶也早已不见,印象中的菜摊也变成了一个点,若隐若现。我家的菜园,何止是个种菜的地方,那里更是装满了梦想,明晃晃的,永远新鲜漂亮。就像那句话说得好:“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
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交代写作对象“记忆里的园”。考生需明确写作主体是描述自己记忆中的“园”。这里的“园”必须是和自己产生过关联的地方,既是一处实际的园林或田地,也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概念,它代表着自己某种特殊的情感回忆、内心深处的理
想世界或精神寄托。第二句话提及鲁迅的“百草园”、萧红的“祖父的园子”、陶渊明的“田园”、史铁生的“古园”,暗示了“园”可以包含丰富的个人情感、文化内涵,可以包含童年的回忆、亲情的依托、精神的向往、心灵的慰藉、历史的积淀、文化的韵味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恰当的写作思路,由实即虚,虚实结合。试题明确要求考生写一篇记叙文。引导考生通过一处“园”的描绘,引发对相关故事或经历的回忆,表达对“园”及其相关人事的情感和深度思考。考生需要深入挖掘“园”这一概念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构建一个
独特而富有深意的“记忆中的园”。这个“园”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描绘,更是心灵空间的展现。通过对“园”的描绘,可以反映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某种深刻思考和追求。比如,“园”可以是作者成长的见证,记录着童年的欢乐、青春
的迷茫以及成长的足迹,是回忆的宝库;也可以将“园”描绘成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心灵净土,是作者在忙碌和压力中寻找平静和慰藉的地方;或者将“园”作为自己理想生活的缩影,通过描绘园中的景象,表达对未来生活的
憧憬和追求;又或者通过“园”中的元素,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表达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珍视;抑或强调“园”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生态环保理念,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总之,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考生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赋予“园”
以深刻而独特的意义,使其成为一个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象征。同时,注意记叙文的叙事性和描写性,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你记忆中的“园”的精彩故事和丰富内涵。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园中景物,让景物绘形绘色,栩栩如生。同时,作文不能只
是对“园子”的简单描述,不能只有景物描写,这样会使作文浅薄化,主题要有升华,如借“园子”写亲人亲情,借“园子”写人生感悟,借“园子”写生活态度,借“园子”写人生成长等。立意:1.梦中的那片园地,心中的那片乡愁。(家乡的文化广场)2.
畅游苏州园林,感悟传统文化。(苏州园林游记及感悟)3.难忘园中生活。(怀念与奶奶在一起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