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阜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测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1.419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99f129ca2858cddffb5fc6430c715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徽省阜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测化学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
原子质量:H1C12N14O16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核糖核酸(RNA)病毒。下列物质不属于核糖核酸水解产物的是A.碱基B.核
糖C.脱氧核糖D.磷酸【答案】C【解析】【详解】核糖核酸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为碱基、核糖、磷酸,故选C。2.下列几种装置中,能用于制取氨气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且生成碱,使一水合氨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同时又抑制一水合氨
的电离,可以制备氨气,A符合题意;B.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在导管口相遇又生成氯化铵,无法得到氨气,B不符合题意;C.反应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微微朝下,C不符合题意;D.NaOH浓溶液和4NHCl浓溶液加热条件下才能得到氨气,D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下列指定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3NaHCO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2332HCOOHCa=CaCOHO−−++++↓B.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2H:22Al2OHAlOH=−−++C.23FeO溶于过量的氢碘酸溶液中:3232FeO6H2Fe3HO=+
+++D.23NaSiO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323NaSiO2H=HSiO2Na++++【答案】A【解析】【详解】A.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B.Al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2Al2OH2HO=2AlO3H−−
+++,B项错误;C.I−具有还原性,能与生成的3Fe+发生反应,C项错误;D.硅酸钠是水溶性盐,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要拆开,D项错误。故答案选A。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
的2倍,Y与W属于同一主族且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Y原子的2倍,Z是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W)>r(Y)>r(X)B.Z与Y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X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D.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答案
】B【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则X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4个电子,X为C元素;Y与W属于同一主族且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Y原子的2倍,则Y为O元素,W为S元素;Z是短
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Z为Na元素,据此解答。【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在.径:r(S)>r(C)>r(O),A错误;B.Z为Na元素,Y为O元素,O、Na形成的化合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
化合物,B正确;C.X为C元素,W为S元素,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H2CO3、H2SO4,酸性:H2SO4>H2CO3,C错误;D.Y为O元素,W为S元素,非金属性O>S,其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H2O、H2S,热稳定性:H2O
>H2S,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①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②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③同周期,从左向右,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④
同周期,从左向右,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减弱。5.下列有机物中一氯取代物有3种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2-甲基丁烷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A项错误;B.2,3-二甲基丁烷的一氯取代物有2种,B项错误;C.间二甲苯的
一氯取代物有4种,C项错误;D.邻二甲苯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D项正确;答案选D。6.合成橡胶的单体是A.CH2=CHCH=CH2和CH2=CHCNB.CH2=CH2和CH2=CHCNC.CH2=CHCH=CHCH=CHCND.CH2=CH2和
CH2=CHCH=CHCN【答案】A【解析】【详解】寻找单体原则,在方括号横着这个链上从左往右看,寻找相邻碳上要有半键,没有需要断相邻碳上的单键或双键上一根键,如图所示,因此单体为CH2=CHCH=CH2和CH2=CHCN,故A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7.合成氨反应中物质的能量与反应过程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键能1(NN)946kJmolE−=、()1HH436kJmol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反应()()()223Ng3Hg2NHg+能
自发进行的原因是ΔS>0B.()1NH391kJmolE−=-C.合成氨使用催化剂是为了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合成氨使用高温的目的是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使用高压的目的是增大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能量与反应过程图和化学方程式
可知,该反应是熵减且放热的反应,因此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Δ0H,A项错误;B.()94634366NH92E+−−=−,得到()1NH391kJmolE−−=,B项正确;C.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
物的平衡转化率,C项错误;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高温会降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答案选B。8.下列有关电化学原理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的A.纯铁比钢铁更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B.铁制品表面镀锌时,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
连C.电解精炼铜时,电路中每转移2mol电子,阴极质量增加64gD.如图装置中正极反应式为222HO2eH2OH−−+=+【答案】C【解析】【详解】A.钢铁中含有杂质,可以构成原电池,更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A错误
;B.铁制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B错误;C.阴极为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转移2mol电子时,生成铜1mol,质量为64g,C正确;D.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D错误;故选C。9
.实验室回收废水中苯酚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I为蒸馏B.反应Ⅰ也可加入NaHCO3C.操作Ⅱ所得有机层可循环利用D.操作Ⅲ所得水层为Na2CO3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操作I为分离有机层和水层,应为分液
,故错误;B.反应Ⅰ为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进入水层,与苯分离,也可以加入碳酸钠,但不能加入碳酸氢钠,故错误;C.操作Ⅱ所得有机层为苯,可以循环进入第一步,故正确;D.操作Ⅲ所得水层为NaHCO3溶液,不是碳酸钠,故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含有酚
羟基,具有弱酸性,酸性关系为:H2CO3>苯酚>HCO3-,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和碳酸钠反应,但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注意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只能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10.下列根据实验事实所得推论正确的是A.苯和溴水不反应,苯酚和
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说明羟基对苯环有影响B.甲烷、苯均不能使酸性4KMnO溶液褪色,而甲苯能被酸性4KMnO溶液氧化成苯甲酸,说明甲基对苯环的性质有影响C.乙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乙醇钠,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说明羟基影响了苯环D.苯不能与溴水反应,环己
烯能与溴水反应,说明环状结构对碳碳双键的性质有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A.苯和溴水不反应,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羟基使使苯环上羟基邻位和对位活化了,说明羟基对苯环有影响,A正确;B.苯环影响了甲基的性质,使甲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羧基,B错误;C.苯环上的羟基与氢氧化
钠溶液反应,是苯环影响了羟基,C错误;D.苯不能与溴水反应是因为苯环上的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大键,而不是碳碳双键,D错误;故选A。11.有机物Z可通过如下反应得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X与足
量NaOH反应,最多可以消耗2molNaOHB.Y分子存在顺反异构现象C.Z中所有碳原子一定位于同一平面D.可用3FeCl溶液检验Z中是否存在X【答案】D【解析】【详解】A.X中含有酚羟基和由酚羟基、羧基形成的酯基,因此1molX与足量NaOH反应,最多可以消的耗3molNaOH,A错误
;B.Y分子中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B错误;C.碳碳单键可以旋转,Z中所有碳原子不一定位于同一平面,C错误;D.X中存在酚羟基,能与3FeCl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可用3FeCl溶液检验Z中是否存在X,D正确;故选D。12.实验室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乙
烯并验证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甲反应时应控制温度为140℃B.装置甲中碎瓷片的作用是作催化剂C.为除去乙烯中混有的少量2SO,装置乙中可加入NaOH溶液D.装置丙中溶液褪色时有32CHCHBr生成【答案】C【解析】【分析】装置甲中
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乙装置是为了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和乙醇,丙装置可以验证产物乙烯。【详解】A.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醇制备乙烯的反应温度为170℃,A错误;B.碎瓷片是防暴沸,催化剂是浓硫酸,B错误;C.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反应,而
乙烯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C正确;D.装置丙中溶液褪色时有22CHBrCHBr,无32CHCHBr,D错误;故选C。13.某锂碘电池以23LiIAlO−固体为电解质传递离子,其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2
LiPbI2LiIP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放电时I−由a极通过固体电解质传递到b极C.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PbI2e2I=Pb−−++D.放电时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总反应方程
式:放电时Li失去电子,在负极(a极)反应;PbI2得到电子,在正极(b极)发生反应:2PbI2e2I=Pb−−++。【详解】A.放电时,a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B.放电时,I−向负极移动,即由b极通过固体电解质传递到a极,B错误;C.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为2PbI2e2I=Pb−−++,C正确;D.放电时,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故选C。14.已知常温下3CHCOOH、HCN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3CHCOOHHCNaK51.810−106.210−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130.10molLCHCOONa−溶液中存在:+-3c(H)+c(CHCOOH)=c(OH)B.25℃,将10.10molL−HCN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变小C.25℃,浓度均为10.10molL−的3CHCOONa和NaCN溶液,pH大的是3CHCOONaD
.向130.10molLCHCOONa−溶液中滴加0.10mol/LHCN溶液,发生反应:33CHCOONa+HCN=CHCOOH+NaCN【答案】A【解析】【详解】A.130.10molLCHCOONa−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A正确
;B.将10.10molLHCN−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pH增大,()-cOH增大,B错误;C.aK:3CHCOOHHCN,酸性:3CHCOOHHCN,水解程度:3CHCOOCN−−,相同浓度溶液的pH
:3CHCOONaNaCN,C错误;D.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酸性:HCN<3CHCOOH,按照强酸制备弱酸的原则,HCN无法制备3CHCOOH,D错误;故选A。15.25℃时,3MnCO和3CaCO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2M+代表2Mn+
或2Ca+)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可表示3CaCO的饱和溶液B.c点可表示3CaCO的过饱和溶液,达新平衡时可到达b点C.d点时溶液中存在22113c(Mn)c(CO)1.610+−−=(忽略单位)D.用120.10molLCaCl−溶液浸泡足量3MnCO,会有部
分3MnCO转化为3CaCO【答案】B【解析】【详解】A.a点在CaCO3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A正确;B.c点表示的是3CaCO的过饱和溶液,溶液中存在()()()2233CaCOsCaaqCOaq+−+,平衡逆向移动,()2Cac+、()23COc
−同时减小,达到新平衡后,无法到达b点,B错误;C.d点在MnCO3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根据图可知,c(Mn2+)·c(23CO−)=4×10-6×4×10-6=1.6×10-11,C正确;D.虽然MnCO3的溶度积常数小于CaCO3,但是仍会发生反应2233CaMnCO
CaCOMn++++,用0.10mol⋅L−1CaCl2溶液浸泡足量MnCO3,相当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会有部分碳酸锰转化为碳酸钙,D正确;故答案选B。16.向体积均为2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31molSiHCl,维持容器的
温度分别为T1℃和T2℃不变,发生反应:()()()32242SiHClSiHClSiClggg+1ΔH=akJmol−。反应过程中3SiHCl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0B.T1℃时,0~10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13
vSiHCl0.001molLmin−=C.T2℃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3SiHCl的平衡转化率与T1℃时相同D.T2℃时,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充入少量3SiHCl,此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1T℃条件下的反应先到达平衡,12T>
T,温度升高,转化率增大,推断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即a>0,A错误;B.0~100min内,()()131mol10%SiHCl0.0005molLmin2L100minv−==,B错误;C.催化剂不能改变3SiHCl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
D.浓度增大,此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D正确;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工业上以碳酸锰矿为主要原料先制取3MnCO,再以3MnCO为原料生产2MnO的工艺流程如下: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3FeOH()3AlOH()2ZnOH()2FeOH()2PbOH()2MnOH开始沉淀的pH1.53.36.26.58.08.3沉淀完全的pH3.25.28.29.78.89.8(1)酸浸时为加快浸取时的速率,采取的措施除将碳酸锰矿粉碎、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充分搅拌外,还可以
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任写一种)(2)酸浸后的溶液中含有2Mn+、24SO−,另含有少量2Fe+、3Fe+、3Al+、2Pb+、2Zn+等。写出氧化时2Fe+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3)除杂时可依次加入3MnCO和2NaS。①为除去溶液
中的铁元素和铝元素,可加入3MnCO调节溶液的pH。调节pH时需控制pH的范围是_______。②加入3MnCO除去溶液中铝元素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③加入2NaS,可除去2Zn+、2Pb+
。当ZnS、PbS沉淀共存时,溶液中2+2+c(Zn):c(Pb)=_______。[已知()24spZnS2.010K−=,()28spPbS1.010K−=](4)沉锰后所得的3MnCO需进行洗涤,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
____。(5)写出灼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加热或升高反应的温度(2)232222FeMnO4H2FeMn2HO++++++=++(3)①.5.2≤pH<6.2或5.2~6.2②.()3232232Al3MnCO3HO=2AlO
H3Mn3CO++++++或()323233Al3MnCO3HO=AlOH3Mn3HCO++−++++③.4210(4)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2BaCl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沉淀已洗净(5
)3222Δ2MnCO+O2MnO+2CO【解析】【分析】碳酸锰矿酸浸,酸浸后的溶液中含有2Mn+、24SO−,另含有少量2Fe+、3Fe+、3Al+、2Pb+、2Zn+等,加MnO2氧化Fe2+得Fe3+,除杂时可依
次加入3MnCO和2NaS,将3Fe+、3Al+转化氢氧化物沉淀,2Pb+、2Zn+化为硫化物沉淀;加碳酸钠溶液沉锰得到碳酸锰,加氧气灼烧得到MnO2粗品。【小问1详解】酸浸时为加快浸取时的速率,采取的措施除将碳酸锰矿粉碎、适
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充分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加热或升高反应的温度;【小问2详解】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氧化时2Fe+被二氧化锰氧化为Fe3+,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32222FeMnO4H2FeMn2HO++++++
=++;【小问3详解】①通过调节pH仅除去铁元素和铝元素,不影响其他元素,因此需要控制pH的范围为5.2≤pH<6.2或5.2~6.2;②加入3MnCO后,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322MnCO2HMn=COHO+++++,促进3Al+的水解平衡()323Al3HOAlOH3H++++正向移动
,两反应的总方程式即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232232Al3MnCO3HO=2AlOH3Mn3CO++++++或()323233Al3MnCO3HO=AlOH3Mn3HCO++−++++;③(
)()()()()()()()spsp2+2+4spsp2-2-KZnSKPbScZn:cPb=:=KZnS:KPbS=210cScS;【小问4详解】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实质是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洗净,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2BaCl溶液,若无沉淀生成,
则沉淀已洗净;【小问5详解】灼烧时碳酸锰和延期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2222MnCO+O2MnO+2COΔ。18.水合肼(242NHHO)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液体,具有强还原性。实验室可通过如图
所示流程制取水合肼液体。(1)已知反应1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目的是制取NaClO,NaClO受热不稳定,受热分解为NaCl和3NaClO。①写出反应1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②为防止生成NaClO分解,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2)由反应1所得溶液与()22CONH溶液混
合可以制取水合肼,装置如图所示。混合时应将一种溶液缓慢滴加到另一溶液中并不断搅拌。烧瓶中的溶液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的(3)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4)分离出水合肼液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答案
】(1)①.22Cl2OHClClOHO−−−+=++②.将反应装置置于冰水浴中(2)①.()22CONH②.242NHHO有强还原性,若烧瓶中装有NaClO溶液,则开始时NaClO溶液过量,242NHHO会被NaClO氧化(3)()2242232CONHNaClO2NaOH
NHHONaClNaCO++=++(4)蒸馏【解析】【分析】氯气和过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1得到NaCl和NaClO,NaClO与尿素溶液发生反应2得到水合肼、Na2CO3、NaOH等溶液,经过蒸馏可得到水合肼。【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反应1的离
子方程式为:22Cl2OHClClOHO−−−+=++;NaClO受热不稳定,为防止生成的NaClO分解,可采取的方法是:将反应装置置于冰水浴中;【小问2详解】水合肼具有强还原性,若NaClO过量,生成的水合肼迅速被氧化,故烧瓶中溶液为:()22CONH,将NaClO溶液滴
入烧瓶中,原因是:242NHHO有强还原性,若烧瓶中装有NaClO溶液,则开始时NaClO溶液过量,242NHHO会被NaClO氧化;【小问3详解】NaClO与尿素溶液发生反应2得到水合肼、Na2CO3、NaOH等溶液,化学方程式为:()2242232CONHNaClO2NaOH
NHHONaClNaCO++=++;【小问4详解】水合肼(242NHHO)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液体,分离出水合肼液体的操作方法是:蒸馏。19.乙烯是有机合成工业重要的原料,由乙烷制取乙烯是常见的方法。已知乙烷热裂解法制取乙烯的反应为()()()26242CHgCHg
Hg+1Δ136kJmolH−=。(1)一定温度下,在乙烷热裂解制取乙烯时,向体系中充入一定量惰性气体,保持体系的总压强为100kPa,测得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物质26CH24CH2H体积分数5%20%2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pK=_______kPa,(
用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平衡分压=总压强X体积分数)(2)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边反应边分离出生成的2H。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乙烷,测得不同氢气移出率α[()()22nH100%nH分离出生成]条件下,乙烷的
平衡转化率与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①α1_______(填“>”、“<”或“=”)α2。②若A点时平衡常数K=0.8,则α1=_______。(3)以26CH和2CO为原料可以协同制取24CH和CO,发生的反应
如下:反应1:()()()26242CHgCHgHg+1Δ136kJmolH−=反应2:()()()()222HgCOCOgHgOg++1Δ41kJmolH−=①已知()()()222COgOg2COg+1Δ566kJmolH−=−。则()
()()()2622422CHgOg2CHg2HOg++的ΔH=_______1kJmol−。②0.1MPa时,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6CH和2CO的混合气体,反应相同时间,测得26CH和2C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X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
。750~82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容器中()()2nCOnH的值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③乙烷热裂解时,会产生积碳,以26CH和2CO为原料协同制取24CH和CO会减少积碳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答案】(1)80(2)①.>②.19(3)①.-212②.26C
H③.先变小,后变大④.高温下会发生反应()()()2COgCs2COg+=,能减少积碳【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26CH100kPa5%5kPap==,()24CH100kPa20%20kPap==,()2H100kPa20%20kPa
p==,()()()242p26CHH2020kPa80kPaCH5ppKp===【小问2详解】①相同温度下,氢气移出率越大,乙烷的平衡转化率越大,因此推断出12。②26242CH(g)CH(g)H(g)/mol100/mol0.60.60.6/mol0.4
0.60.6+起始转化平衡设分离出2H后,容器内剩余()2Hmolnx=,则0.60.80.4xK==,得到815x=,180.61150.69−==。【小问3详解】①1Δ21361566241212kJmolH−=−+=−。②从反应1和反应2的焓变可知,反应1受温度影响更大,温
度升高,26CH的转化率增大幅度更大,因此X代表26CH。750~800℃,随着温度升高,反应2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幅度小于反应1的,即()2Hn增加幅度大于()COn的,因此()()2COHnn由大变小;800~820℃
,随着温度升高,反应2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幅度大于反应1的,即()2Hn增加幅度小于()COn的,因此()()2COHnn由小变大。加入二氧化碳后,高温下二氧化碳可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减少积碳。20.H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的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R1CHO+-OH
⎯⎯⎯⎯→(1)A中所含的官能团除醚键外还有_______(填名称)。(2)A→B的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加成反应,则第二步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3)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4)试剂X的分子式为10113CHOCl,写出X的结构简
式:_______。(5)F→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6)Y的分子式为86CH,Y的名称为_______。(7)A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并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合物共有_______种。【答案】(1)醛基(2)消去反应(3)(4)(5)还原反应(6)苯乙炔(7
)6【解析】【分析】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氢氧化钠作用下,与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则C为;催化剂作用下与碘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催化剂作用下与CH3NH2反应
生成,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则X为;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去氧加氢的还原反应生成,催化剂作用下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则Y为。【小问1详解】由结构简式可知,A中所含的官能团为醚键和醛基,故答案为:醛基;【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A→B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作用下,与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故答案为:消去反应;【小问3详解】由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小问4详解】由分析可知,分子式为C10H11O3Cl的X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小问5详解】由分析可知,F→G的反
应为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去氧加氢的还原反应生成,故答案为:还原反应;【小问6详解】由分析可知,分子式为C8H6的Y的结构简式为,名称为苯乙炔,故答案为:苯乙炔;【小问7详解】A的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并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有酯基,苯环上的取代基可能为—O
OCCH3、—COOCH3、HCOOCH2—、HCOO—和—CH3,—OOCCH3、—COOCH3、HCOOCH2—在苯环上都只有1种结构,HCOO—和—CH3在苯环上有邻间对3种结构,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故答案为:6。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
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