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荷塘月色》课件28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pptx,共(28)页,8.50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98b3c2b8b53cbc289f7a25b203e07d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采莲曲[唐]王昌龄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月下看白莲[宋]杨公远十里荷花带月香,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
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朱自清与家人,自1903年定居扬州后,曾居住过多处。开始住天宁门街,后迁居弥陀巷、南皮市街、东关街、仁丰里等。现在保全下来的为安乐巷27号故居。图为故居门口。1916年12月15日
,朱自清在扬州琼花观街朱宅与武钟谦女士完婚。武钟谦曾随朱自清辗转杭州、台州、温州、白马湖、北京等地,夫妻感情甚好。1929年11月26日,武钟谦因肺病逝于扬州家中。朱自清有小说《笑的历史》、《别》、散文《给亡妇》和一些旧体诗词记述了他们美好而深厚的感情。1921年
冬,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时与友人合影。(左为朱自清)1921年12月31日,欢送俞平伯赴美国考察时在杭州合影。右起:俞平伯、朱自清、叶圣陶、许若昂。1931年8月赴英国留学前与清华大学中国文学会全体师生合影,前排右一为
俞平伯,右二为朱自清。送行的有胡秋原、林庚、等十余人。1932年8月4日,朱自清与陈竹隐在上海结婚。1939年8月,朱自清与夫人陈竹隐、三子朱乔森、幼子朱思俞(前右)摄于昆明翠湖公园。1948年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师生合影。前排左起第一人至第四人为朱自清、余冠英、李广田、许维遹。1948年6月18日
,朱自清在拒绝“美援”和“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名。6月19日平津各大报纸刊登朱自清等一百一十名教师签名的严正声明。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刘德华坚守民族气节2007年6月5日,刘德华一行来到日本并举行了小型歌友会。歌友会一开始,歌迷欢呼,但是刘德华拒绝用日语向大家问好。接着又拒绝了举办方安排的日语歌曲,并把所有曲目都译为普通
话,原来的粤语歌曲也全部取消。他说:“引用一句话,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我想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他对举办方说:“以后介绍我时,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
是一个中国人。”然后他当着所有日本歌迷的面演唱了一首《中国人》。课外素材③气节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淡泊。④东晋陶渊明在担任县令时,面对腐败的官场,他选择挂冠而去,辞职回乡,选择了艰苦但宁静的田园生活,那是因为他不
趋炎附势,不为世上名利所动容。他深知百姓疾苦,可他怎能与小人同流合污呢?有着“大济苍生”抱负的他,面对官场腐败,世事黑暗,也只有无奈。他淡泊名利,不为区区一饱而折腰,他执着追求,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创作背
景本文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
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创作背景
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
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那里去》)“这几天心里似乎有些异常……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简而言之,此时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党
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虑。陷入了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
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如此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答案。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将成
为一首耐读的朦胧诗,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会因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朗诵欣赏听课文朗诵,为下列红色的字注音:煤屑幽
僻蓊郁踱着弥望袅娜霎时颤动脉脉酣眠参差乍看媛女纤腰沾裳敛裾niǎonuówěnɡpìduóshàxièchànmíhānchánɡjūcēncīmòzhàyuànxiān整体把握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
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第7-9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10段走回家门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4-6段显然是文章的主
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前三段,写夜赏的缘由。7-9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这样分析,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10段)写“月下遐思”(情)综合、归
纳。•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
江南了。理清思想感情的脉络(渴求宁静、自由)(暂时获得宁静)(心中怅然)(不再宁静)(心中失落)小径求宁静不宁静得宁静失宁静文章线索暗线:情感变化明线:空间变化明线:空间变化圆形结构圆形结构小径文章结构小结:作业1.背诵4—6自然段;2.完成《状元金榜》P3页的自主学习部分
和P4页重点探究的第1、2、5、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