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 历史试题 PDF版.pdf,共(6)页,268.97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9625fa04f0db654274880b14c13e82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高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3.10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黄土高原北部的石峁古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石峁居民利用谷物发芽和酒曲等方法,酿造
出以黍、小麦、水稻、百合、芡实、野豌豆等为原料的多种酒类,其酿造方法和原料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河中游地区基本一致。这一现象反映出A.原始农业的多地起源C.区域文化的传播交流B.生产领域的专业分工D.酿酒技术的发展成熟2.《史记》记述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之事时,基本以《国语·郑语》为其叙事依据,但并未采信《国语》中褒姒是祸害周室、流毒三代的“龙漦妖子”的说法,也未采纳《诗经》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的评论,反而认为西周灭亡主要是周幽王的责任。司马迁的这一看法反映了A.汉代儒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C.开放包容的大
一统时代气象B.历史认识与现实的有机联系D.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治史精神3.宋人叶适提出,古时“天下之田,无不在官,民未尝得私有之······唐世虽有公田之名,而有私田之实”。“唐世”这一土地制度A.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C.大大减轻了民众的租税负担B.缓解了人口与
土地的矛盾D.放松了对农户的人身控制4.元代实现了台谏的完全合一,御史既领纠劾,又兼言谏。为保证御史言路畅通直至于君主,元朝还实行“实封之制”,“台臣言事,各许实封,须至御前拆”,“以防壅蔽之患”。这表明元代A.监察机构的地位明显提升C.中枢制衡机制进一步完
善B.君主专制有所加强D.御史台监察权扩大5.宋明时期许多大儒长期研读佛道之说。朱熹借用佛教说明“理一分殊”的道理,称“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那释氏也窥见得这些道理”。王守仁认为“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据此可
知,宋明理学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提倡和而不同以稳固社会秩序C.认可三教同源以实现道德教化B.推动儒释合流以应对信仰危机D.会通佛老思想以强化儒学地位6.清朝统一回疆后,回人的习惯法“回例”仍然是当地刑案司法中的主要法律依据。乾隆中期以来
,清律和回例开始并存于回人命案的司法中,乾隆五十七年明确规定回人中的重案必须依据清律判决,回例只适用于一般刑案。同治时期,回例在回疆的刑案司法中最终被废除。这一变化表明清朝A.推进制度趋同以巩固国家统一C.实行因俗而治的边
疆治理政策B.变革司法体系以维持羁縻统治D.消弭少数民族同中原文化差异7.竹枝词是一种“泛咏风土”的七言四句绝句体。近代上海曾有词云:“吾乡农妇向端庄,少女专求纺织良。自设缫丝轧花厂,附膻集粪蚁蝇忙。”“上工一路散工时,
环绕浮头状醉痴。脚捏手牵诸丑态,竞容白昼众旁窥。”这些竹枝词表明近代上海A.小农经济趋向解体C.传统观念遭受挑战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D.劳动强度有所提高8.下表是1915~1922年间中国煤矿运费税捐的负担比
较,表中内容反映出这一时期项目矿名资本性质每吨产煤成本(元)每吨公里运费(元)主要销地运至主要销地每吨运费每吨税捐运费(元)占成本(%)税捐(元)占成本(%)阳曲保晋公司民族资本2.0210.02500石家庄3.
2061591.731086枣庄中兴公司官僚资本2.0250.00501济南1.258620.200010唐山开滦公司帝国主义资本1.5000.00812天津1.180790.267518A.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近代矿业C.民族资本企业发展遭遇了挫折B.生产方式决定了矿业
产销成本D.民族企业发展受制于时代环境9.1937年,青年化学家华寿俊解决了陕北三边盐池的杂质问题,使陕北的苦盐变为优质食盐。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将主要盐田、盐坝收归公有,并派战士到定边盐场驻防打盐。后来,边区开展了全民运盐、销盐运动,发动群众修通了1000多公里
的大车路,边区盐税收入迅猛增长,1943年达400多万元。边区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A.改善边区民众生活C.发展边区地方经济B.团结抗日民族力量D.巩固边区民主政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0.1978~1983年社队企业利润分配中,“企业再投资
”的比重从27.7%增长到43.3%,“以工补农建农”的比重从23.5%下降到11.6%,“农村社会福利”的比重从3.6%增加到9.8%。这些变化表明A.乡镇经济突破了计划范畴C.企业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B.社队企业根植于农业农村D.所有制变革推动经济发展11.因神怒引起自然灾害、战争等导致
城市毁灭是苏美尔文学中一个重要主题,由君主势力控制的宗教仪式也多围绕着预防和平息神怒而展开。这表明苏美尔文明A.宗教仪式完善C.对外扩张频繁B.文学创作繁荣D.王权较为强大12.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902年,太政官
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10世纪以后,贡举制“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这表明当时的日本A.贡举选拔流程趋于完善C.贵族势力影响人才选拔B.封建化改革最终失败D.全盘照搬
中国科举制13.16~17世纪欧洲与中国人口数量差别不大,这一时期欧洲白银货币量约为5万余吨,中国则吸纳了6万余吨美洲白银,与中国仍然稳定的市场不同的是,欧洲爆发了价格革命。这一差异是因为当时的欧洲A.商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C.战争频繁消耗自身资源B.封建制下王
权软弱D.基督教会征收重税14.根据下表内容分析,公众号山城学术圈与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相比,关于“人”的价值的认识,马克思但丁《神曲》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卢梭《社会契约论》人生而自由,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体
现人民意志。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等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
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A.更为注重人在精神世界的价值C.强调以自我的意识为核心标准B.主张人的价值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D.指出政治权利是人类价值的主要
载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5.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爆炸和核泄漏事故,戈尔巴乔夫指出:“要使舆论转向我们缩减军备的各项步骤,这种情况也正说明,在和平的环境下不能
容忍发生核战争。”第二天苏联官方声明也把注意力放在了苏联缩减核武器的倡议上。上述举措表明A.苏联实行战略收缩C.苏联改革举步维艰B.核事故处理及时得当D.多极化趋势逐步增强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5分。1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管子》一书大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丰富的粮食储备调节思想。它提出“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彼守国者,守谷而已矣”。为了尽可能地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供给,国家必须适时进行粮食购销活动,“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
事于民之所有余”。主张进行“逆向调节”,即“以重射轻,以贱泄平(贵)”,当粮价下跌时,国家以高价收购,当粮价上涨时,国家以低价抛售储备粮,以此维持粮食市场价格稳定。还提出了分级储备制度,倡导储备与国力相适应的粮食,“万乘之国,不可以无万金之蓄饰;千乘之国,不可以无千金之蓄饰;百
乘之国,不可以无百金之蓄饰。”《管子》粮食储备调节思想成为历代调控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理论来源和依据,一直为后世所继承。-摘编自刘甲朋《<管子>粮食储备调节思想探析》材料二明清农业的突出进步,首先表现在产量的增
加,可以大体满足人口急剧增长的需要。康熙以与民休息为执政原则,十分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公众号山城学术圈下令停止清初圈地弊政,对于垦荒者给予更多优遇。实行“更名田”,将明藩王土地给与原种之人,改为民户,使耕种藩田的农民成为自耕农。实行蠲免政策,蠲免的种类有免征荒地田赋、灾
荒蠲免、普免钱粮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至二十六年(1687年),先后将河南、直隶、湖北等九省田赋普免一周。五十年(1711年),又将全国各省钱粮分三年轮免一周。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垦田面积由顺治末年的5亿5千万亩增加到康熙末年的8亿亩以上,农耕生产得到空前的发展。-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粮食储备调节思想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康熙时期是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4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秦汉是一个波峰,其时帝国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魏晋南北朝则陷入波谷:帝国面临着动荡、分裂,在体制上也出现了变态、扭曲。秦汉的制度文
化展示了巨大的惯性,它使帝国政治在穿越了各种波动变态之后,仍得以“回归”于其历史运动的“轴线”。所谓“两千年一贯制”,并不是一个线性上升的进程,然而在各种事象的沉浮动荡中人们看到了一条“轴线”,它最终呈现为各种上下波动、左右
摇摆公众号山城学术圈所围绕和趋向的东西。这个变迁的“中轴”就是我们所说的“常态”,而“常态”其实是“动态”的。“回归”是指“回归”于发展的“轴线”,是包含进化和发展的,并非全盘复旧。-整理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请以材料中的“常态、变态与回归”为视角,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
识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量吏禄,度官用,
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汤沐邑: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至孝文时,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孝景时,上郡以
西旱,亦复修卖爵令;及徒复作(复作:在官府服役的女犯人),得输粟县官以除罪。-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材料二宋代建立了国家和商人共利分利的双赢机制,如马端临所说“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
,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这个基本机制使得商品经济领域中的财富增长可以转化为国家财政。宋代被纳入专卖管理的商品种类更多,且在管理上逐步向间接专卖制度转变,确立了在这些大宗商品的专卖领域中官商的共利和分利机制。相对于直接专卖,这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商品的生产和
销售,实现了国家和商人利益的共赢。同时工商业成为为国生财的重要领域,工商课税逐步赶上并超过两税收入,而且工商业收入主要以现钱、轻资为主,政府掌握的专卖商品又是市场的大宗商品,因而工商业收入不仅在比重上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而且在财政调度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给宋代财
政运行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摘编自黄纯艳《宋代财政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三“厘金”和海关税收的扩大是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的,由此增多的税收收入对延长清政府统治的寿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状
态不属于中央政府对财政基础的再建,也不是财政基础确立的保证条件,具有土地税的附加税性质的各种课征的膨胀,实质上是增大了地方巡抚所掌握的财源。由于过去的法定诸税种的比重的降低,要实现中央政府财政政策意志的难度增大了。自从太平天国运
动爆发后,外省的财政报告之类不再上报户部。因此,从1864年起,公众号山城学术圈户部只能通过每年给各省的督抚及海关指派一定定额的京饷来维持中央政府的运转。另外,对于各省间的协饷,户部也以同样的方法来加以分配。但是,这种分配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收支状况来进行的,
因而地方上会寻找各种理由来敷衍上面下达的派款指令或减额上缴。-摘编自[日]岩井茂树著;付勇译《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前期的重要财经举措。(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双赢机制”的建立途径,并简述其效果。(
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财政状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