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二周测试卷含答案

PDF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177.469 KB
  • 2024-09-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二周测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二周测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二周测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二周测试卷含答案.pdf,共(7)页,177.46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8ab546e9f659c216cf9e3260d08d0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第二周测试卷一、选择题(20×3=60分)1.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

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2.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

先归之于()A.圣人B.儒者C.官吏D.帝王3.“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

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人是相互感应的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孔子B.荀况C.董仲舒D.老子5.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

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6.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7.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家的主要区别是()A.宣扬仁和礼B.主张

仁政C.宣扬人性本善D.提出“天人感应”28.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9.

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10.“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

“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11.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

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兵家⑤阴阳五行家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12.“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侯奉之天子也。”这体现了董仲

舒怎样的思想主张()A.“春秋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13.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14.《史记》

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315.汉代儒学教育得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A.是汉朝政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

要B.是当时科举制推行结果C.是培养封建主义官僚集团的需要D.是当时人才观念的影响16.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从分到合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下图为漫画“戴博士帽的博士毕业生”。如今,能成为博士,是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历的证明,但中国历史上最初的“博士”含义却与今天不同,它是指()A.汉

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B.儒家学派的弟子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18.《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

范围的是()A.《诗经》B.《春秋》C.《礼记》D.《墨子》19.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曾长期居于正统地位。这一地位确立于()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20.观察《讲经图》,所讲内容最有可能是()4A.《诗》《书》《礼》《易

》《春秋》B.《伤寒杂病论》C.《四书章句集注》D.《天下郡国利病书》二、问答题(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今之辩”和“中外之争”。梁启超曾说:“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

过渡时代也。”严复认为:“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王国维认为:“学问之事本无东西。”孙中山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之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22.一组同学来到岳麓书院,看到书院大门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们感到很好奇:岳麓书院历史上活跃过哪些名人?因而搜集整理了如下材料:976年,岳麓书院建立。张主教期间,提出了“传道济民

”的教育宗旨和“学贵力行”的主张。1167年,朱熹和张进行学术辩论,听者众多,以致“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二人相互影响,彼此的学术观点都有所变化。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纷纷来书院讲学,有的人也兼收朱

学。王夫之在书院读书期间创办了“行社”。近代许多著名人物,如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陈天华、蔡锷等均曾求学于此。围绕一个角度,以材料中两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为例,概述岳麓书院的历史作用。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罗素在其

所著《中国之问题》一书中,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有三:(一)文字以符号构成,不用字母拼音;(二)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三)治国者为由考试而起之士人,非世袭之贵族。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5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近代的

相关知识,围绕“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

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

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6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

D3、D4、C5、B6、C7、D8、B9、C10、D11、D12、D13、B14、D15、A16、A17、A18、D19、D20、A二、问答题21、中华文化在近代逐渐从传统向现代化过渡。传统文化核心为儒学,强调伦理纲常,植根于自然经济,主要为封建专制服务。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华文化逐渐增添了民主、自由、法治、宪政等现代化因素,传统文化中强调尊卑等级和血缘关系的成分逐渐减少。中华文化走向进步。近代以来,中华文化以自身传统和西方近代文化逐渐交融、结合,呈现兼收并蓄的发展趋势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立足于传统,兼采中外,贯通古今,以批判性态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指出其自身局限,用西学中的积极因素来改造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焕

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2、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理”,提出“知行合一”.岳麓书院成为二人思想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基地.秉持务实的教学传统,培养

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二人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岳麓书院培养的许多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3、论题:中国传统文化以孔

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了国家治理的发展。阐述:①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以“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主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文化主流,以思想上的统一适应了政治大一统的需要,推动了汉朝社会的发展。②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儒学

正统地位收到冲击,唐代韩7愈、柳宗元倡导儒学复兴运动,宋代朱熹等人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使儒学走向体系化、世俗化,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③近

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经济学说相结合,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的思想解放、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以及救亡图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结: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继承与突破,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国家社会的发展,使国家治理走向有序和

完善。论题:国家治理中对传统文化的借助,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阐述:①秦朝统一文字,维护了政治大一统,推动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影响深远。②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

诸实行;以儒家学说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以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兴办太学。汉武帝以思想上的统一适应了政治大一统的需要,推动了汉朝社会的发展。③隋文帝开场科举制度,以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唐朝沿用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

动了唐诗的发展。总结:在国家治理中,借助文字、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传统文化,有利于文明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24、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657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