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0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共(18)页,930.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86a55d3977945b9ef65279f7c53180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1.历史学家推断如图所示的原始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其最为可靠的证据是A.文物B.化石C.传说D.文献【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挖
掘是研究远古人类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远古人类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没有经过人为加工,最能真切地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状况,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考古挖掘的史料。选项B符合题意;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
遗物、遗迹,不一定是第一手资料,A排除;传说通常不可靠,所描述的事不一定真实,C排除;文献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D排除。故选B。2.“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主要体现在A.文化繁荣B.国家强盛
C.中央集权D.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中央集权制萌芽于战国时期,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文化不属于政治转型,排除A;国家强盛也不是政治转型,排除B;先秦时期尚未出现君主专制,排除D。故选C。23.东汉末年,征战不断、瘟疫
肆虐。当时有位医生几乎是凭借一人之力阻止了瘟疫的蔓延。他还创作了一部巨著,成为中医的必备之作。该医生A.擅长针灸、开刀等外科手术B.编制了医学体操“五禽戏”C.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D.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东汉末年”“中医
必备”可知是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该著作奠定了中医理论和治病的原则。故D项正确A、B和C项均是华佗的医学成就。排除。故选D。4.如图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示意图。该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
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与科技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图示显示的是东汉末至南朝时期朝代的更替,属于政权对峙和民族交融时期,故B项正确。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C是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D
是隋唐时期。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5.北宋《武经总要》记载:“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2019年考古人员首次在白帝城遗址中发现了火药武器,证实了北宋末曾用火药作为武器。据此可知A.文献史料记载完全符合史实B
.考古资料能展示历史的全貌C.历史记载必须得到考古资料的印证D.多种史料互证可以得到更客观结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北宋《武经总要》记载:‘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2019年考古人员首3次在白帝城遗址中发现了火药武器,证实了北宋末曾用火药作为武器”可知,材料体
现多种史料互证可以得到更客观结论,D符合题意;文献史料记载完全符合史实表述与史实不符,A排除;考古资料能展示历史的全貌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历史记载必须得到考古资料的印证,C排除。故选择D。6.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到“东风夜
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材料体现了A.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B.南宋乡村文化的兴盛C.宋代海外贸易的活跃D.南宋时期节日的盛况【答案】D【解析】【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句诗词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了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展示了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因此体现了南宋时期节日的盛况
,D正确;ABC与题干所述现象不符,排除。故选D。7.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民族关系的和谐B.社会的急剧转型C.西方科技的传
入D.中央政府的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均体现了中央政府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土尔扈特部回归,体现了民族关系的和谐,故A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中国还是封建社会,故B不符合题意;红夷大炮是西方科技的传
入,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8.根据如表可知,清朝康熙皇帝记述出处“顺治十年二月,命礼部尚书觉罗朗球……赍金册印,於代噶封达赖为……达赖喇嘛。”《清史稿》“(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春正月戊申,诏封后藏班禅胡土克图喇嘛为班禅额尔德尼。”《清史稿》4“降
旨令驻藏办事大臣,会同达赖喇嘛商议、拣选补放。”《清实录乾隆朝实录》A.册封达赖喇嘛B.册封班禅额尔德尼C.设置驻藏办事大臣D.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春正月戊申,诏封后藏班禅胡土克图喇嘛为班禅额尔德尼。”可知,材料表明康熙册封班
禅额尔德尼,B符合题意;顺治册封达赖喇嘛,A排除;乾隆设置驻藏大臣,C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理,D排除。故选择B。9.“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读者一接触它,便感受到那种芳香美丽,那种青春的纯洁的气息,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空前绝后的。”材料描述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
传》C.《西游记》D.《红楼梦》【答案】D【解析】【详解】“满纸荒唐言”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首古绝句,此诗见于《红楼梦》开篇第一回,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
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弱的社会现实,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D正确;《三国演义》描绘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
鼎立时的政治、军事斗争,是明朝罗贯中的文学作品,A排除;《水浒传》描绘了北宋末年梁山好汉的故事,是明朝施耐庵的作品,B排除;《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师徒西行取经,斩妖除魔的故事,是明朝吴承恩的作品,ABC排除。故选D。10.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
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5A.谷物B.棉纱C.鸦片D.茶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时间“1820-1840年间”“进口物品”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
中国。那时候,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英国要从中国购买大量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后来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向中国走私鸦片,因此出现了题文中的“鸦片”激增表,故选C。11.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
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
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12.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情况6时间哲学宗教自然应
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合计年平均数1895年前14123111896—1911年3817236623813695063.33据如表推知A.甲午战争产生影响深远B.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国人对日本一无所知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需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896〜19
11年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明显多于1895年前,说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需要,D符合题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A排除;维新思想传播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B排除;国人对日本一无所知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故选择D。
1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直到临终前还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孙中山提出“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是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中国仍处于军阀割据局面D.没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最终失败。“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处于军阀割据局面。选项C符合题意;ABD项表述错误。故选C。14.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
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A.建立中国同盟会7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C.创办黄埔军校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李大钊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李大钊所说的“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指的是无产阶级政党。故B符合题意;中国同盟会是1905年建立,与题干的1921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是1924年,与题干的李大钊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是1924年
,与题干的“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如图连环画歌颂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该连环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
的作战方式,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排除;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排除;解放战争发生在国共内战时期,D排除。故选择C。16.“美国占领朝鲜、威胁我国东北,又控制了台湾。美国要发动侵略战争
,随时都能找到借口。老虎总是要吃人的。我看不同美国见个高低,要建设社会主义很困难。”彭德怀上述讲话旨在强调出兵朝鲜的A.偶然性B.必要性C.正义性D.迫切性【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占领朝鲜、威胁我国东北,又控制了台湾。美国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能找到借口……我看不同美国见个
高低,要建设社会主义很困难。”可见彭德怀认为美国的侵略行动已经严重威胁了新中8国的安全,不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可知彭德怀旨在强调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即抗美援朝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B正确,ACD排除。故选B。17.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
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种类1950年1951年1952年粮食132131436916392棉花69.2103.1130.4A.进行了土地改革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
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1950年、1951年、1952年”,结合所学可知,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主
人,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项符合题意;B项是1953—1956年;C项是1958年;D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此可知BCD三项
与题干“1950年、1951年、1952年”不符。故选A。18.“会议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讨论了民族独立和主权、反帝反殖斗争、世界和平以及与会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其叙述的是万隆会议的A.背景B.性质C.内容D.影响【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会议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讨论了民族独立和主权、反帝反殖斗争、世界和平以及与会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万隆会议的内容,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涉及,9排除。故选择C。19.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方式在中世纪的西欧乡村逐
渐流行开来,成为当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它是A.庄园B.手工工场C.租地农场D.奴隶制种植园【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西欧中世纪乡村一种新的(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
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20.恩格斯曾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
指A.西欧城市的兴起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D.基督教的创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意大利现代世界的曙光”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早产生于意大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史实。故选C。2
1.“他对法国的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公民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垮台。”“他”是A.克伦威尔B.罗伯斯庇尔C.拿破仑D.华盛顿【答案】C【解析】【分析】10【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法国”“在邻国激
起了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的垮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指的是拿破仑。1804年12月,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他执政期间对外战争不断,打击了欧洲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但也对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奴役、剥削,给欧洲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性的后果,滑铁卢战争的失败最终导致了拿破仑的垮台,C符合题意;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物,A排除;罗伯斯比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物,B排除;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D排除。故选择C。22.1861年林肯说到:“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绝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葬送生命。”他所说的“
保全生命”指的是A.实现国家独立B.维护国家统一C.发动南北战争D.企图争霸世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美国南北双方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矛盾调和,南方脱离联邦政府,挑起内战,国家面临分裂危险,因此“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绝不
会为了保全手脚而葬送生命。”表达了林肯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和意志。选项B符合题意;实现国家独立是华盛顿领导的,排除A;南北战争是由南方挑起的,排除C;企图争霸世界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B。23.“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
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以上评论表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A.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B.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C.确立了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D.为二战全面爆发埋下隐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它是一个残忍的胜
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可知,材料反映《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为二战全面爆发埋下隐患,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B排除;材料没有
体现确立了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C排除。故选择D。24.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机器制造业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11苏联取得以上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B.执行国家工业化方针C.推行二个五年计划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1928—193
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机器制造业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逐渐上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结合所学知识,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C正确;1921年,列宁在苏俄开始实行新经
济政策,1924年列宁去世后,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A排除;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B排除;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宣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排除。故选C。25.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齐聚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
斯联盟建立。上述文字的构成是()A.历史结论和史料实证B.历史叙述和历史观点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齐聚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可知体现的是历史叙述;“《联合国家宣言》
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可知,体现的是历史观点,所以上述文字的构成是历史叙述和历史观点,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第Ⅱ卷(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贞观之治“是中华文明传统政治理念的发
扬光大”。载舟覆舟之喻,这是孔孟荀说过的话。贞观君臣深切感受到其中的警示意义,形成了一种民本意识。贞观之治也如陈寅恪所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是不同民族互相交流、不同文化融会整合而产生12的某些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摘编自任世江《大唐的辉煌与社会风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两个治世名称。(2)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名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判断:赞同。理由
(角度1)唐朝的兴盛是统治者注重以民为本、民族交融的结果。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唐朝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南朝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也为唐朝的再次统一和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从而迎来了唐前期兴盛繁荣的局面。判断:不赞同。理由(角度2)唐朝的兴盛是统治者除
了注重以民为本、民族交融、文化整合外,还包括用人唯贤、平息边患、对外开放等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唐朝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也为唐朝的再次统一和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从而迎来了
唐前期兴盛繁荣的局面;唐太宗用人唯贤、平息边患、对外开放等,是唐朝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出现的两个治世有:唐太宗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
以选择赞同和不赞同,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如:赞同。理由:唐朝的兴盛是统治者注重以民为本、民族交融的结果;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唐朝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南朝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也为唐朝的再次统一和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从而迎来
了唐前期兴盛繁荣的局面等等。不赞同。理由:唐朝的兴盛是统治者除了注重以民为本、民族交融、文化整合外,还包括用人唯贤、平息边患、对外开放等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唐朝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也为唐朝的
再次统一和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从而迎来了唐前期兴盛繁荣的局面;唐太宗用人唯贤、平息边患、对外开放等,是唐朝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等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
、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13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等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
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在列强的侵略中,中国人民看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性。慢慢地主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
术,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开办工厂、矿场,建设铁路等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列强的侵略帮助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摘编自张旭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概括
“城下之盟”损害中国主权涉及的领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内涵。(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作者的观点?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说明。【答案】(1)名称:《南京条约》。损害主权领域:领土主权、关税主权、贸易主权。
(2)“界碑”的内涵: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胜利”的内涵:处于工业文明时代的英国战胜了处于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或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3)判断1:不同
意。理由1: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是为了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丧失了更多的国家主权与利益,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判断2:同意。理由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官员李鸿章、左宗棠等认识到西方的工业革命
的先进技术,倡导学习西方以自强,掀起了开办工厂、建设铁路的洋务运动。中国开始艰难地迈向近代化之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判断3:不同意。理由3:作者的观点是片面的。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14根源。列强侵华虽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
的解体,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相对于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来看,其客观上积极作用无疑是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可知,材料反
映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1840年英国对我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
双方协议。第二小问,根据“割香港岛给英国”可归纳出领土主权;根据“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可归纳出关税主权;根据“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可归纳出贸易主权。(2)
根据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根据“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
,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内涵是处于工业文明时代的英国战胜了处于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或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3)根据材料三“在列强的侵略中,中国人民看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性。慢慢地主动
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开办工厂、矿场,建设铁路等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列强的侵略帮助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可知,材料三的观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列强的侵略帮助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可持同意或者不同意的观
点,写出相应的理由,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判断1:不同意。理由1: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是为了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丧失了更多的国家主权与利益,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判断2:同
意。理由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官员李鸿章、左宗棠等认识到西方的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倡导学习西方以自强,掀起了开办工厂、建设铁路的洋务运动。中国开始艰难地迈向近代化之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判断3:不同意。理由
3:作者的观点是片面的。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列强侵华虽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相对于它对中国社会15产生的消极影响来看,其客观上积极作用无疑是处于次要和
从属地位的。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村改革、政策偏向与中国城乡差距的变迁——数据来源:魏后凯、刘长全《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材料二福建省科技进步及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时间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基本投入增长率劳动投入增长率基本投入贡献率劳动投入贡献率科
技进步贡献率1978—199011.61%11.34%3.20%46.40%14.48%39.12%1991—200014.68%13.49%2.25%43.65%8.05%48.31%——摘自王倩《福建省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结果分析》材料三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重要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基本设计。在邓小平的设计中,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制的设计,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对对外开
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的设计,他设计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全方位的开放。——摘自杨胜群《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2002年我国改革重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
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2000年科技进步对福建产出增长贡献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答案】(
1)变化:从农村转向城市。16原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央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2)特点:有较大的增长。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率,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3)作用: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设计了社
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制,还设计了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发生的变化是,从农村转向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央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科技进步对福建产出增长贡献率的特点是有较大的增长。根据所学可知,它们的关系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率,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重要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基
本设计。在邓小平的设计中,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制的设计,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对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的设计,他设计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全方位的开放”可知,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设计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制,还设计了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书中所指“现代化”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工业文明)逐渐确立的过程,它包含着整体的社会变动。(1)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发展趋势:民主取代专制,迈向现代化。(2)示例一观点:早期资产阶级促进工业文明的发展。论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的根本原因都是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英法革命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这都为本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
和《1787年宪法》、法国《人权宣言》和《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思想,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结论:综上所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律文献,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示例二观点:摆脱专制是走向近代化的必由之路。论述:17世纪,英国爆发了反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并不断完善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1789年,法国爆发了反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为法国的近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摆脱了专制统治,推动社会由人治转向法治,建立起近代民主政治,是近代化在政治领域的重要表现。结论:综上所述,摆脱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
了人类社18会的进步。【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经济起飞的条件,专制王权的束缚作用、摆脱专制的首次尝试英国革命与光荣革命、美洲的特殊性:美国独立与美国宪法、法国强大的专制制度,推翻专制的革命大风暴”等可知,材料
反映的是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民主取代专制,迈向现代化。(2)根据“经济起飞的条件,专制王权的束缚作用”可归纳出观点一:早期资产阶级促进工业文明的发展。学生可围绕这个观点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本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英法革命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这都为本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
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人权宣言》和《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思想,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结论:综上所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颁布
了法律文献,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根据“经济起飞的条件,专制王权的束缚作用、摆脱专制的首次尝试英国革命与光荣革命、美洲的特殊性:美国独立与美国宪法、法国强大的专制制度,推翻专制的革命大风暴”可归纳出观点二:摆脱专制是走向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学生可围绕观点,结合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和影响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17世纪,英国爆发了反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并不断完善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789年,法国爆发了反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制,为法国的近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摆脱了专制统治,推动社会由人治转向法治,建立起近代民主政治,是近代化在政治领域的重要表现。结论:综上所述,摆脱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