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共(6)页,273.22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85129d6d9443575e34c365cc6cdfa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宜城一中枣阳一中曾都一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襄阳一中南漳一中老河口一中语文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只要…就”改为“只有…才”。C.“改革开放时期”改为“改革开放前”。D.根据材料三‘扭转了塑造都市瑰丽
新人物、平民小人物、世俗人物的潮流,转而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展现他们的崇高美”,只是说重心转移,不代表“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的作品优于塑造世俗人物的作品”。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把握。“对比论证”改为“类比论证”。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观点、推理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三可知,改革开放前“人民美学”范式应是新中国成立前期,以塑造英雄形象、先进人物形象为目标,以此作为教育和引导人民的模范的创作。A.《上甘岭》是陆柱国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在上甘岭的
一场战役。B.《骆驼祥子》是老舍1936年创作的以北洋军阀统治为背景的小说。C.《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1937年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报道了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D.《哦,香雪》是铁凝改革开放后创作的作品。
4.①应用心揣摩生活中的语言。②应组织好语言,把它们巧妙地真实地连结起来。(答对1点2分,2点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作家想在作品里,表现一个思想,创造一个人的形象,他的最基本的工具,便是语言(文字)”“有人把文学家的语言和画家
的颜色相比......不会调配颜色的人,便连一个常见的萝卜也画不成功”可以总结出:应用心揣摩生活中的语言。从材料一“有人把这些语言放在自己的心里,把它们巧妙地真实地连结起来,便能表现人性、时代”可以总结出:应组织好语言,把它们巧妙地真实地连结起来。5.①题材方面,侧重
展现工人、农民、士兵、革命者的真实生活。②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更多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来体现其崇高美。③主题方面,表现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无畏精神和必胜信念。④美学价值方面,表现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共和国美
学”。(答对1点2分,答对3点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第二段列举的影视作品主要在题材、人物形象、主题、美学价值等方面让人耳目一新,可据此给文艺工
作者的创作提出建议。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我”没有走进和没能走进是不一样的,而且回到农民家里继续劈柴是一把斧头在和平年代最好的归宿,并没有所说的遗憾。故选D。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及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D项,把口语“犄角旮
旯”等引入文章只能说明语言通俗易懂。故选D。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事艺术的能力。①小说别具匠心地以“一把斧头”的独特视角,讲述见闻,叙述故事,寄寓情感,使故事更真实、自然、亲切,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小说以“一把斧头”的回忆为线索,以作战时间为序自然展开,情
节结构清晰,叙事脉络分明;③让“一把斧头”讲述战斗经过,更能表现战士们在装备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仍顽强杀敌的英雄无畏。{#{QQABSYSUggAoQAIAAAhCQwlQCgIQkAACAKoOhAAMsAABAQFABAA=}#}(答对一点给2分,任
意答对2点即给满分)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感人精神的理解、概括能力。①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的卓越品质。当鬼子的“姜庄子据点像一根毒刺楔入了抗日根据地”,县委和县大队被逼得没有了退
路,储国恩队长想敌人之不敢想,在仔细摸清敌情、认真研究作战计划后,果断采取了作战行动。②不畏强暴、敢于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征服的英雄气概。“论武器装备,论兵力部署,县大队
都明显处于劣势”,在斧头的眼里这就是去玩命,但文新县的战士们却能不被敌人压倒,不被任何困难征服,通过智取,出奇制胜。③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为崇高理想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面对“漆黑的夜,漆黑的路,寒风卷着雪花
”的恶劣环境,面对“孤军深入”生死未卜的战斗局势,文新县的战士们头上冒着热气,心里分外冷静,行动迅速敏捷,“战士张广寿,年轻的生命永远的定格”,为崇高理想而英勇献身,死得其所。(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3点给6分)10.BEF11.C【解析】“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敝”是动词,损害的意思。12.B
【解析】B.“湖湘两广的盗贼都被平定”错误,文中说的是“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缭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这里只提到平定湖湘盗贼,没有提到两广的盗贼被平定。13.(1)留守叶衡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疾意气慷慨,有远
大谋略。【解析】“雅”,很,极;“慷慨”,古今异义,意气激昂;“略”,谋略;句意1分。(2)这时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依靠它得到救济。【解析】“樯”,桅杆,代指船只;“值”,价格;“济”,得到救济;句意1分。14.①耿京聚兵山东,辛弃疾为掌书记,就劝耿京做南归
宋朝的决定;②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以及三国、晋、汉的人才;③作《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说形势。【解析】仔细阅读第一段,根据“耿京聚兵山东,
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概括出“耿京聚兵山东,辛弃疾为掌书记,就劝耿京做南归宋朝的决定”;根据“乾道六年,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
人才,持论劲直”概括出“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以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根据“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概括出“作
《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说形势”。【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并起。耿京在山东聚集兵马,号称天平节度使,指挥管辖山东、河北忠义军马,辛弃疾为掌书记,就劝耿京决策南归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奉表归附
宋朝,高宗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他,嘉奖他并接受了表,授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用节使印和文告召耿京。乾道六年,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以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观点刚劲质直。作《九议》和《应问》
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说逆顺的道理,{#{QQABSYSUggAoQAIAAAhCQwlQCgIQkAACAKoOhAAMsAABAQFABAA=}#}形势的发展变化,战术的长短,地理的要害,非常完备。
因为讲和刚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改任司农寺主簿,出朝任滁州知州。滁州遭受兵火,市井凋零破败,辛弃疾减轻赋税,招收流散的民隶,训练民兵,商议屯田,于是创建莫枕楼、繁雄馆。留守叶衡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疾意气慷慨,有远大谋略。皇上就召见了辛弃疾。不久,
辛弃疾担任了漳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接连兴起盗贼,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又因为湖湘控制连着两广,与溪峒蛮獠接壤,草贼间或出现,不仅是因为风俗顽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于是上奏疏说:“军事行政的弊端,在于统领不一致,差遣出兵攻城略地,一点没有停息的时候。请求依照广东摧锋
军、荆南神劲军、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另外创建一支军队。专门听从帅臣控制调度,或许能让蛮獠知道有军威,望风惧怕降服。”当时江右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事务。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
:“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情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
降低,百姓依靠它得到救济。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运米粮救助,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给了信州。皇帝嘉奖了他,给辛弃疾涨了一级俸禄,后来他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辛弃疾豪
爽崇尚气节,赏识提拔才俊,所结交的多是海内名士。做长沙帅时,有的士人上告考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子,辛弃疾查证果然如此。接着批阅《礼记》卷子,辛弃疾说:“看他的议论,一定是豪杰之士,这人不能失去。”打开糊名,是赵方。
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逐渐失去报国热忱的怅然之情”错误。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任
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因严武表荐,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的好感,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16
.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诗人孤苦悲凉之感。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南行途中所见到的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诗人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古诗词的能力。答案①中“《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属于概括手法,“萧瑟凄凉”是景物特
点,“抒发诗人孤苦悲凉之感”是情感的归结。答案②中“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属于手法总结,“南行途中所见到的美妙迷人”是景物特点,“反衬诗人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属于情感解读。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18.①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②并非真正的“理解”19.③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④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⑤人工智能不仅
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阅卷说明】填对序号得1分,修改正确1分。20.①(修辞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菌子外形比作银元,突出圆整的特点;又把浅黄色的菌子比作鸡油,突出颜色
上鲜嫩可爱。{#{QQABSYSUggAoQAIAAAhCQwlQCgIQkAACAKoOhAAMsAABAQFABAA=}#}②(语言上)使用口语“滴溜儿圆”,语言亲切活泼,强化了“银元”的比喻效果。
21.同:两处叠用都包含了疑问和惊叹两种语气,情感强烈。异:第①处更侧重于疑问,“也能吃”即“怎么能吃”,突出了干巴菌外形上的不中看;第②处更侧重于惊叹,突出了干巴菌经处理后令人惊叹的美味。22.①中的“一般”意思是“通常、普通”。②中的“一般”意思是“一样、同样”。2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中关键词是两种眼光:历史的眼光、新闻的眼光。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必然会对身边的人、事,乃至整个社会、时代进行不同程度地观察、思考,作文材料中的“两种眼光”更接近于观察、感受、体悟现实的两种方式。用“历史的眼光”
去观察、思考现实,意味着要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好处可能在于能使我们看问题更客观、更清晰。如古人所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历史的眼光看当下的现实可以具有超越性、前瞻性、未来性,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当下。回顾历史、着眼于未来,放在一个历史的维度去考量,很多问题更容易看清楚。新闻的眼
光则要求我们紧贴时代的脉搏,与时代保持足够的温度。新闻强调及时性、新鲜性、敏锐性,因此新闻的眼光往往可以让我们及时了解时代、社会的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落伍、不掉队,与时俱进。正如古人所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心”。作为青年人究竟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其中的时代,可以强调两种眼光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也可以在比较中强调其中一种眼光。比如,可以写既要有“历史的眼光”,能够洞见时代发展的方向,把握时代特点;又要有“新闻的眼光”,敏锐
地观察、发现身边的细微变化,见微知著,并养成脚踏实地的严谨作风。再如,可以在肯定“历史的眼光”的基础上,告诫青年更要有“新闻的眼光”,否则可能会驰于空想,眼高手低。【立意】1.用好两种“眼光”,争做优秀青年。2.“远视”+“近视”,才能真正“透视”。3.正确运用眼光,发现时
代秘密。【作文评分标准】1、切入分45分2、残篇给分100字以内,5分以下200字以内,10分以下400字以内,20分以下600字以内,30分以下600字以上,按评分标准给,扣字数分(少50字扣1分)只写1~2句话,给1~2分
,不给0分只写标题,给1~2分,不给0分3、其他扣分项错别字3个扣1分,扣完3分为止。无标题扣2分。{#{QQABSYSUggAoQAIAAAhCQwlQCgIQkAACAKoOhAAMsAABAQFABAA
=}#}{#{QQABSYSUggAoQAIAAAhCQwlQCgIQkAACAKoOhAAMsAABAQFABAA=}#}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