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23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23)页,15.784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8368c7d5b5ae136970ce869e8f81b8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给屠呦呦的颁奖辞。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
55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工作,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年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作者简介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完成下面任务:1、给生僻字注音。2、课文的标题有何特点和作用?3、课文可划分为几部分?行文思路有何特点?课文欣赏1、给生僻字注音
秘鲁()疟疾()相悖()浸渍()砒霜()活血化瘀()bìnüèbèizìpīyū整个题目显示了科普文章题目的特性。“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一小
步”突出了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满含民族自豪感。2、课文的标题有何特点和作用?3、课文可划分为几部分?行文思路有何特点?文本探究第一部分:致谢并回顾发现青蒿素大致经过从第三段看,是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明确:①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
究。②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③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第二部分:分说青蒿素科研的四个具体过程1、在介绍“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明确:①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②写“523项目”和
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③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2、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明确:不好。①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
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②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干瘪不生动,损减了文章的说服力。3、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明确:①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②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③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4、作者为什么把“几个报告”和自己的报告并提?谈及对传播青蒿素的
贡献时,肯定其他报告引起的“热烈反响”,不片面强调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反映了作者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5、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①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②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③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
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④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综合思考:1、屠呦呦团队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明确:第一,疟疾的抗药性。由于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
药研究工作。第二,药物成分研究和生产困难。①在项目的第-阶段,从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成分进展甚微。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与文献记录相悖。团队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改变提取方式,抗疟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团队很难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
。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③团队最初将青蒿素制成药片,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团队把药片改成胶囊,取得很好的疗效。第三,研究成果推广困难。当时的大环境不允许团队发表任何论文。1979年,国家授
予团队国家发明奖:1981年,在国际热带疾病研究与培训特别会议上,屠呦呦作为这个会议的第一个发言人,作了报告并发表,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屠呦呦研发青蒿素成功的客观因素有哪些?明确:客观因素①团队通力合作。在青蒿素研发过程中,“523”项目的合作者通力合作,共攻难关。②
医学文化深厚,文献丰富。历代医籍、老中医等相关文献尤其是东晋名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为其医药研究发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③国家提供研究平台。国家启动全国范围的“523”项目抗击疟疾,发起抗疟大规模合作项目,为屠呦呦提供了研究平台。第三部分:介绍中医药学的贡献从课文最后一部分
看,中国医学对人类有哪些贡献?综合思考:在屠呦呦及团队身上凸显出了哪些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品质和精神?明确:①坚持不懈。屠呦呦在研究了大量中草药后,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等情况下,不气馁,坚持研究。在查
找了大量文献后,改变提取方式,发现了青蒿素。②勇于献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新药的临床实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勇于献身,甘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③谦虚低调。获得殊荣后,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表示,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
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④无私大爱。屠呦呦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国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
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主旨归纳感悟特色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①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除第一部分外,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
类作出的贡献。读者借助小标题就能对各部分内容、对全文内容一目了然。②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由个别到一般等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
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课堂练习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速度相当快。B.复方用药是中医的主要用药形式,单一药
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罕见。C.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高血流剪应力。D.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药学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会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更多新贡献。解析:逻辑表达混乱,根据文本意思,应是在“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的前提下
,“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才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C课后作业积累作文素材锲而不舍:每一种科学的进步都融进了发明者(发现者)的全心全力。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了几干次,换了无数种灯芯的材料才得以成功;鲍尔海德思为了研究
蛇毒,被毒蛇咬过130多次,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才试制出了一些抗蛇毒药物;曹雪芹为了写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凡成功者,必有二种执着的钻研精神。屠呦呦深谙其理,面对全世界都觉棘手的疟疾,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本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坚持不
懈地进行试验,最终获得成功,看似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探索精神:屠呦呦经过多次尝试,已经获得了成功,而研究人员也提取出了青蒿素。实验好像可以就此而止了。但是屠呦呦并没有因眼前的成功而停止探索。如果就此
止步不前,那可能是巨大的遗憾。如果说面对无人开垦的领地进行拓荒需要巨大的勇气的话,那么面对开满花朵的田野则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勇气。在成功之上再做出成绩来,屠呦呦做到了。这一切有赖于屠呦呦骨子里的探索精神。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成功的标准:当今社会,
人们习惯于用头衔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人们对一个人的名声、资产的关注,超过了对其本身价值的关注。从这个角度看,屠呦呦无疑是不成功的,作为一个科学家,她不是博士,也没有到海外留过学,无论如何,她都不像是一个令人望而生叹的大人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获得了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
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其实,成功的标准从来都不是那些头衔。而是一个人究竟为这个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他本身的价值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屠呦呦无愧于这一点,所以最终她超越了标签,
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