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达标检测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94.452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单元达标检测.docx,共(6)页,94.45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f5cd1ab8e26acee734c873ef8dd38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曹操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认为吴起“杀妻自

信”是不仁,“散金求官”是无节,“母死不归”是不孝,但同时认为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九品中正制的弊端B.治国理念的调整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D.现实形势的需

要2.下图所示是《皇帝礼佛图》浮雕。该浮雕描绘了孝文帝头戴冕旒,身穿衮服,在交领宽袍、广袖飘垂的文武官员等人的簇拥下,缓缓行进的场面。该图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时期()A.对正统思想的推崇B.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C.传统礼仪得到恢复D.民族

交融的时代特征3.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A.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B.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C.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4.隋炀帝在营建东都

洛阳之初,每月要役使民丁二百万人;605年隋炀帝“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不到半年就通航了。隋朝有如此大规模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由于()A.中央集权体制保障B.南北方经济恢复发展C.法律体系趋于严密D.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5.《

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后期)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筹备)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该记载反映出,唐太宗统治时期()A.社会安定B

.民族团结C.政治开明D.商税较低6.贞观初年,唐朝平定东突厥,将其内附部族安置在河东代州(今山西代县)地区。“内附诸蕃”缴纳赋税可纳银,亦可纳羊,按户等征收的银钱和羊,称为“羊钱”。这一政策可以解读为,唐朝时期()A.赋税征收

以资产为标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削弱C.边疆与内地经济联系加强D.边疆治理重视当地实际7.东汉顺帝时期,察举制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建立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制度。这一制度对儒生的儒学经术与文吏的行政文书能力进行程式化考试,作为认定居官资格的手

段。这一变化()A.解决了德行与行政能力的冲突B.强化选官标准的客观性C.与后世科举的竞争性考试无异D.加强地方豪强的影响力8.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和经术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

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思想的地位巩固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9.唐代有很多士人幻想“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如唐代传奇《枕中记》,描述了卢生在梦中受到皇帝的重用,率兵打败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边地筑城抵御袭扰,回朝后加官晋爵。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嬗变B.边塞文学较为流行C.读书人建功立业的情怀D.科举制度受到冲击密○封○装○订○线密○封○装

○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10.贞观三年,唐太宗曾对群臣说:“中书、门下是机要部门,责任十分重大,所以我才选择贤才担任其职,诏敕如有不当,则要进行驳正。可是,近来我觉得你们只是顺从和迎合,唯唯诺诺,苟且偷安,没有一句谏正的话,这是什么道理?”唐太宗所述现象

产生的根源是()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选官制度撕裂社会C.三省之间相互制衡D.门下省封驳权不力11.开元九年,唐朝下令“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乡,各从所欲”。政府还规定,丈量

核实实际的土地面积,将隐漏土地登记在册,检括出来以均济无地或少地的农户。这些政策的实施()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推动唐朝赋税制度变革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1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

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诗句。下图为张旭的《古诗四帖》(局部)。这表明,当时()A.文学艺术创作相得益彰B.诗歌繁荣源于书法宣传C.杜甫诗作转向浪漫主义D.张旭书法体现写实风格13.拂菻(拜占庭帝国)王曾

多次遣使到长安,献赤玻璃、绿金精、狮子、羚羊等,唐朝则赐以绫绮等。日本遣唐使、僧侣、学者、工匠等从唐朝带回大量书籍、文物、典章制度,推动了其社会变革。由此可知,当时()A.长安成为国际贸易都会B.中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C.中外交通发达,海路为主D.丝绸成为外贸主要

商品14.唐代编写的《晋书》,对前秦统治者苻坚的人格给予高度赞美:“修废职,继绝世,礼神祇,课农桑,立学校,鳏寡孤独高年不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孝有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晋书》赞美苻坚主要是因为()A.苻坚对稳定社会作出突出贡献B.提倡苻坚励精图治的精神C.

苻坚的做法符合儒家德治标准D.需要借苻坚教化唐代的统治阶层15.7世纪中叶,因当时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存在种种不足及错误而显得“不合时宜”,唐政府遂组织苏敬等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了丰富严谨的《唐本草》,颁布后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起

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A.国家力量助推技术发展B.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C.唐朝政府内部人才济济D.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曹操起于兖州,后屯兵积谷,招贤纳士

,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完成统一大业。东汉末年,南方战乱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和经济地位有所上升。孙权继父兄基业,聚集忠良豪杰,进据江东,知人善用,力求向外发展。曹操统一北方后,南下荆州,却被孙刘联军打败于赤壁。由于损失

惨重,曹操一时难以再聚集重兵进行决战,只好任由南方处于独立状态。在此情况下,刘备借机向益州发展,并与孙权结盟共同对付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摘编自王恩涌、曹诗图《魏、蜀、吴三国时代的政治地理战略分析》材料二北魏前期,南北之间的战争最初属于

边境冲突。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统治重心移至中原,北魏政权也向中原式王朝迈进,北魏在与南朝通使中注重文物典制的输入,南北朝的冲突向统一战争转变。北魏分裂后,步入后三国时代。东魏为全力与西魏争胜,积极促成与萧梁聘使相通,并争取使后者断绝与西魏的交往。而在东魏与萧梁

的频繁往来中,双方均自居正统并交锋激烈。南北朝后期三国鼎立时,北方关中、关东和江南三大地域出现了向心力与文化认同。——摘编自姚宏杰《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治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8分)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治关系演变的积极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国时期政权之间关系的认识。(3分)17.(14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

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有用的文化,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交融并不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

随着少数民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

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交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分)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唐代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

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摘编自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结合材料及所学中国唐代的相关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拟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

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建中元年的两税法,整顿了安史之乱以来混乱的财税制度,通过上贡、留使、留州的三分制将中央政府所需要的财政开支钱一千余万贯、粟四百余万石,以上供的形式派

定下来,从而保证了中央机器的正常运转。但是,两税法不仅没有改变军费开支地方化的状态,而且把这种权宜之法固定化、制度化了。尽管它以“定额”的形式,在原则上限定地方征税,但是,这个“定额”乃以不削减地方开支为前提。而据“量

出以制入”的精神,更加强了地方财政的独立状态。有人说,两税法的关键乃在于“它实际上是中央财政当局与地方之间缔结的协定:为征取诸道两税的一定比例额,中央给予诸道以征税方法和经费使用上的自由”。——摘编自张国刚《唐代藩镇类型及其动乱特点》(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实施两税法的历史

作用。(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唐代实施两税法的历史作用,并说明理由。(8分)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答案与解析1.D2.D3.B4.A5.A6.D7.B8.B9.

C10.A11.A12.A13.B14.C15.A1.D曹操认为吴起虽不仁、无节、不孝,但才能突出,据此可知曹操主张唯才是举,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当时天下大乱、人才匮乏的现实形势的需要,故选D项。九品中正制确立于曹丕时期,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曹操的人才观,没有涉及治国理念的调整

,排除B项。曹操的观点与儒学倡导的价值理念并不吻合,排除C项。2.D图中北魏孝文帝和文武官员的服饰具有汉族服饰的特征,体现出当时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D项正确;汉武帝以后,古代中国正统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与该

图反映的“礼佛”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北魏皇帝礼佛不属于传统礼仪,排除C项。3.B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政权更迭频繁,币制混乱,因此主要使用实物作为交易媒介,反映出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南方社会环境相对

稳定,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因此金属货币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故选B项。此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A项。C、D两项表述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A隋代众多大型工程建设,是国家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完成的,中央集权体制为其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提供了制度保障,A项正确;南北方经济恢复和建筑工程技

术的提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D两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5.A“(贞观后期)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反映了贞观后期民风淳厚、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团结、商税较低,排除

B、D两项;政治开明指政治上允许不同意见,政府政策开放透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6.D据材料“缴纳赋税可纳银,亦可纳羊,按户等征收的银钱和羊”可知,唐朝平定东突厥后,对当地赋税征收做了特殊规定,体现出因

地制宜的治理策略,D项正确;以资产为赋税征收的主要标准的是唐中期两税法,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体制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边疆民族的管理,排除C项。7.B东汉在察举制中增加考试程序,对儒生的儒学经术与文吏的行政文书能力进行程式化考试,作为认定居官资格

的手段,这打破了察举制先考察而后推举的做法,强化了选官标准的客观性,B项正确;考试本身并不能解决德行与行政能力的冲突,而且两者之间并非存在必然冲突,排除A项;察举制中的考试和后世的科举考试并不完全相同,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中的变化无关,排除

。8.B据材料“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可知,唐中后期考试科目更加关注时事,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家政治形势对科举考试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影响科举

考试的内容,这与儒家思想的地位巩固无关,排除A项;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的表现之一是科举制选拔对象的变化,而非考试内容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考试程序的改革无关,排除D项。9.C“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以及传奇《枕中记》记

述的卢生受到皇帝重用、建功立业的故事,反映了读书人建功立业的情怀,C项正确;唐代社会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B项曲解材料主旨,排除;士人的报国之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科举制的稳固,而非使科举制度受到冲击,排除D项。10.A据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三省官员近来只会迎合君主而

不敢封驳讲真话,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君主专制强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三省制度,没有涉及科举制,排除B项;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而不是三省之间相互制衡,排除C项;D项只是材料现象中的一部分,故排除。11.A据“丈

量核实实际的土地面积,将隐漏土地登记在册,检括出来以均济无地或少地的农户”可知,唐朝政府通过制定户籍管理政策与丈量土地来强化对赋税的管理,防止漏税现象,这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B项表述绝对化,排除

。材料未涉及赋税制度改革,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12.A杜甫以诗歌推介张旭的书法成就,张旭通过书法彰显诗歌,这体现出诗歌文学与书法艺术相互促进,即文学艺术创作相得益彰,A项正确;诗歌繁荣或受益于书法宣传,但这并非诗歌繁荣的根源,排除B项

;杜甫的诗作主要为现实主义风格,排除C项;题干中“草圣”“如云烟”和书法《古诗四帖》,表明张旭擅长草书,追求写意,并非“写实”,排除D项。13.B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拜占庭帝国、日本等国家同中国往来频繁,涉及经济、

文化等方面,说明中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外交流,而不是长安的国际地位,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通过陆路同唐朝进行交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外贸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无法得出丝绸成为外贸主要商品,排除D项。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14.C《晋书》赞美苻坚“修废职,继绝世”等,符合儒家倡导的价值理念,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5.A根据材料可知,唐政府组织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唐本草》,体现了国家力量助推技术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

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作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国家力量助推技术发展,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材料未体现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排除D项。16.答案(1)原因:曹操基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南方孙权和西

南刘备励精图治;孙刘结成同盟共同应对曹魏政权。(8分)(2)影响:推动了北方政权的发展;形成了区域认同和文化向心力。(4分)(3)认识:政权之间的关系与国家实力密切相关;文化理念对政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政权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激发政权

内部的向心力和文化认同。(3分)17.答案(1)北方由畜牧业为主变为农业为主。(或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3分)(2)措施: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三十岁以下官员不得说鲜卑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改汉姓,同汉族通婚,宣布与汉族同祖同源。(4分)影响:缓

解了民族矛盾,促进北魏封建化进程,加快了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提高了汉文化的影响。(4分)(3)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3分)18.答案示例一示例二论题唐文化兼收

并蓄,开放多元(1分)唐文化存在保守倾向(1分)阐述论证(史实准确、条理清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代社会风气开放,佛教在传播中日益本土化,儒学也吸收了佛、道中的有益成分,得到发展;当时中外交流频繁,唐唐代

的科举制、兵制、刑法(唐律)、土地和赋役(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唐代在吸收外来文化楚、逻辑清晰)朝艺术吸收了印度、中亚、西亚的宗教艺术,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唐代

的艺术作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常带有异域风情;外国的服饰、食物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10分)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将外来文化因素认同于自身文化,在差异中求一统,而不是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为专制主义服务(10分)结论综上所述,唐文化体现了较强的包

容性和开放性(1分)综上所述,唐文化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保守性(1分)19.答案(1)作用:整顿了混乱的财税制度,保证了中央机器的正常运转;规范了地方财政管理,同时也加强了地方财政的独立性;两税法还为中央与地方缔结财政协定提

供了一定的基础。(6分)(2)作用:两税法使得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2分)理由:两税法以资产、土地为主要征税标准,对土地占有没有限额,使得土地兼并不受限制,加上大地主隐瞒资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

更加沉重,激化了阶级矛盾。(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