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多选版,人教版2019第1_4章)03(全解全析)(新高考通用).docx,共(20)页,2.06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d3ba5f7729be46881ee9be48a890f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3(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1第1~4章。5.难度系数:0.7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小小细胞奥秘多,前人探索付辛劳!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木栓组织为死的植物细胞B.施莱登和施旺认为,自然界中一
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且每个细胞都能相对独立地生活D.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且遗传物质都是DNA【答案】B【分析】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包括:1、细胞是
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的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详
解】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该组织细胞为死细胞,A正确;B、施菜登和施旺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B错误;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且每个细胞都能相对独立地生
活,同时也从属于有机体的整体功能,C正确;D、细胞具有统一性,有相似的结构和组成,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D正确。2.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A.竹林中的空气、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B.高山竹林中的所有大熊猫和所有竹子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C.竹茎、竹叶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D.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答案】B【分析】生命系统的结
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依赖体内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详解】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故竹林
中的空气、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A正确;B、群落是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故高山竹林中的所有大熊猫和所有竹子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C、竹茎、竹叶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等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C正确;D、细胞学说指
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因此根据细胞学说的观点,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D正确。3.近期,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较多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多以儿童为主。
“支原体肺炎”频频上热搜。该病原体在侵入肺部的同时,可能侵入肾脏,出现急性炎症,对青霉素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不敏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肺细胞、支原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都能得到4种碱基B.根据题干信息
推测,肺炎支原体有细胞壁、核糖体等结构C.肺和肾脏出现炎症是被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统防御功能下降所致D.肺炎支原体与新冠病毒相同,都是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答案】A【分析】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唯
一的细胞器(核糖体)。【详解】A、肺细胞、支原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4种碱基A、G、C、T,A正确;B、因为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起作用,但不能消灭肺炎支原体,推测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肺炎支原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肺炎支原体含有核糖体,B错误;C、肺炎支原体感染后
并不是攻击人的免疫系统,而是题目所说“该病原体在侵入肺部的同时,可能侵入肾脏,出现急性炎症”,免疫系统防御功能正常发挥只是没防住,C错误;D、肺炎支原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可看作细胞和个体层次,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新冠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D错误。4.如图是活
细胞中三种元素含量或三种化合物的扇形图,下表是几种细胞中六种大量元素的百分比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元素OCHNPS玉米细胞(干重)44.4343.576.241.460.200.17人细胞(干重)14.62
55.997.469.333.110.78人活细胞65.0018.0010.003.001.400.30A.若扇形图代表化合物的含量,则甲、乙分别代表水和蛋白质B.若扇形图代表元素的含量,则甲、乙、丙分别代表C、O、H
三种元素C.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重)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重)中的元素是O,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糖类较多D.组成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化学元素在含量上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
和非生物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答案】B【分析】从元素组成来看,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而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二者又有差异性。【详解】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
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所以若扇形图代表化合物的含量,则甲、乙分别代表水、蛋白质,A正确;B、若扇形图代表元素的含量,甲占的比例最大,乙次之,活细胞内氧的含量最高,则甲、乙、丙分别代表氧、碳、氢三种元素,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重)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重)中的元素是O,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糖类较多,C正确;D、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组成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化学
元素在含量上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D正确。5.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晒干的小麦种子不含自由水,代谢强度低,便于贮藏B.植物幼嫩部位
比衰老部位代谢旺盛是因为幼嫩部位自由水含量占比较高C.与未萌发的小麦种子相比,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有利于植物抵抗寒冷的环境【答案】B【分析】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
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详解】A、种子晾晒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但晾晒后种子中仍含有少量自由水,故代谢强度降低,便于贮藏,A错误;B
、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旺盛,幼嫩部位比衰老部位自由水的含量高,因而植物幼嫩部位代谢旺盛,B正确;C、与未萌发的种子相比,正在萌发的种子细胞代谢活动旺盛,自由水含量增加,则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C错误;
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自由水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结合水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有利于植物抵抗寒冷的环境,即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D错误。6.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
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种子形成过程中,甜味逐渐变淡是因为大量可溶性糖氧化分解供能B.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中脂肪的氧化分解C.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中氧的含量比糖类高,所以单位质量所
含能量也比糖类多D.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增多【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在植物开花后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升高。【详解】A、种子在发育过程中甜味逐渐变淡是因为
大量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A错误;B、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中可溶性糖的氧化分解,B错误;C、由于脂肪中的碳、氢比例高,所以单位质量的糖类和脂肪中,所含有的能量
脂肪多于糖类,C错误;D、由于种子萌发初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减少;脂肪可转化为其他的可溶性糖,使有机物种类增多,D正确。7.如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
机物M1、M2、M3、M4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3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储存遗传信息等B.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C.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M1的耗氧量比M2少D.在HIV体内,将M4彻底水解,能得到
5种碱基,2种五碳糖【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可知,m1为单糖,M1为糖类;m2为甘油和脂肪酸,M2为脂肪;m3为氨基酸,M3为蛋白质;m4为核苷酸,M4为核酸。【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则M3为蛋白质
,m3为氨基酸,M3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运输、催化、调节、等,但不储存遗传信息,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M3是蛋白质,M4是核酸,则m3为氨基酸,m4为核苷酸,m3不含有五碳糖和碱基,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M1是糖类,M2是脂肪,由于相
同质量的糖类氧含量高于脂肪,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M1的耗氧量比M2少,C正确;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且不含有DNA;在HIV体内,将M4彻底水解,能得到4种碱基,1种五碳糖,D错误。8.如图为细胞膜
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和部分功能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功能可说明细胞膜是动植物细胞的边界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协助C.细胞膜中物质①②的流动性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图2所示细胞膜的功能的实现与图1中结构③密切相关【答案】B【分析
】题图分析,图1中的①为磷脂双分子层,②为膜中蛋白质,③为糖蛋白;图2为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作用方式。【详解】A、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因而说明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A正确;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协助,如高等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
流通过专门的通道胞间连丝实现,B错误;C、细胞膜中物质①可以侧向自由移动,且其中的②蛋白质也是大多是运动的,因而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细胞膜中物质①②的流动性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D、结构③是糖蛋
白,有识别作用,图2中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即是糖蛋白,因此图2所示细胞膜的功能的实现与图1中结构③密切相关,D正确。9.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中心体
,单层膜细胞器,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和周围物质组成B.②是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器,内膜上酶种类多,所有细胞的“动力车间”C.③是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内膜上附着捕获、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D.④是内质网,是单层膜构成的连
续内腔相通的管道系统,与蛋白质合成加工有关【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①是中心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叶绿体、④是内质网。【详解】A、①中心体,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A错误;B、②是线粒体,
双层膜细胞器,并不是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含有,比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B错误;C、③是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附着在类囊体薄膜上,C错误;D、④内质网,是单层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管道系统,与蛋白质的合成、
加工及运输有关,D正确。10.如图所示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③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虽然①与②相连接,但组成二者的成分不能相互转换C.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具有细胞核D.细胞可通过⑤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①是内质网膜、②是核膜、③是核仁、④是染色质、⑤是核孔。【详解】A、④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B、①是内质网膜、②是核膜,①与②相连接,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二者的成分能相互转换,B错误;C、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
胞中没有细胞核,C错误;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控制指令mRNA”可通过由核孔⑤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11.为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科学家利用甲、乙、丙三组变形虫做了图示实验,将甲组被3
2P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乙、丙两组变形虫的细胞内,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乙、丙两组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被32P标记的物质可能为RNAB.乙组变形虫若不植入新核,则无法长期存活C.乙组实验说明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质D.丙组实验说明细胞
质中被标记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核【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将甲组被32P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乙、丙两组变形虫的细胞内,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乙、丙两组的放射性,发现乙组变形虫细胞核、细胞质均有放射性,而丙组变形虫原有细
胞核没有放射性,细胞质含有放射性。【详解】A、若被32P标记的物质是DNA,DNA不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无法达成乙组结果,因此推测甲组被32P标记的物质可能为RNA,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A正确;B、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细胞核控
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因此,乙组变形虫去除细胞核后若不植入新核,则无法长期存活,B正确;C、据图可知,将被32P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乙组变形虫的细胞内,最终乙组变形虫细胞核、细胞质均有放射性,说明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质,C正确;D、最终丙组变形虫原有细胞核没有放射性,说明
细胞质中被标记的物质不可进入细胞核,D错误。12.下图表示青菜叶下表皮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开闭情况(图中a、b、c分别表示用蔗糖溶液①、②、③浸润后的保卫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溶液的浓度,②>①>③B.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a>bC.保卫细胞吸水能力,b>
cD.保卫细胞原生质层的颜色,a>c【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略微发生渗透吸水,说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①溶液浓度;b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说明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浓度小于②溶液浓度;c细胞明显发生渗透吸水,说明保卫细胞中细胞
液浓度大于③溶液。【详解】A、保卫细胞壁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据分析可知,①时细胞吸水,为保卫细胞的低渗溶液,②时细胞失水,为保卫细胞的高渗溶液,③时细胞吸水,为保卫细胞的低渗溶液,且c细胞吸水量大于a细胞,说明③溶
液浓度低于①溶液,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A正确;B、据图可知,a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b细胞发生了渗透失水,因此b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a细胞细胞液浓度,B错误;C、保卫细胞的吸水能力大小与其细胞液浓度呈正相关,b细胞发生渗透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
,c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细胞液浓度减小,因此b细胞细胞液浓度>c细胞细胞液浓度,因此b细胞的吸水能力>c细胞的吸水能力,C正确;D、a细胞和c细胞液发生渗透吸水,但根据细胞大小可知,a细胞吸水量小于c细胞吸水量,因此a细胞原生质层面积<c细胞细胞原生质层面积,a细胞细胞质中叶绿体分布相
对c细胞来说更集中,因此a细胞中原生质层颜色>c细胞原生质层颜色,D正确。13.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
壁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D.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答案】D【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
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施肥过多引起导致土壤浓度过高,根毛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故“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A正确;B、质壁分离过程中,初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局部分离,后期全部脱离,B正确;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
,细胞逐渐吸水,细胞的渗透压下降,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D、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14.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
与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甘油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B.与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C.与K⁺进入小球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答案】A【分析】由题图曲线可知,①物
质运输速率只与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可以代表自由扩散;②物质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物质运输速率不变,因此可以代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③物质运输速率与能量无关,可能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④物质运输速率与能量有关,因此为主动运输;⑤物质运输与载体
数量无关,因此可表示自由扩散;⑥物质运输速率与载体有关,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因此可代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甘油分子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与能量和载体无关,因此与水进出细胞相符
的图有①、③、⑤,A正确;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与浓度差和载体有关,与能量无关,因此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B错误;C、K+进入小球藻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与浓度无关,与能量和载体有关,因此与K+进入小球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④、⑥,C错误;D
、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与上述图都无关,D错误。15.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的I浓度的30倍,血浆中的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Na+和运出Na+
的方式相同C.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取I-的能力变弱D.I-通过钠碘同向转运体与K+通过钠钾泵进入细胞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答案】B【分析】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
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详解】A、据题意: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可知,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的方式为主动
运输,逆浓度梯度吸收I,A正确;B、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Na⁺为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运出Na+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B错误;C、用钠钾泵抑制剂会抑制Na+运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而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需要借助Na+的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
故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取I⁻的能力变弱,C正确;D、I⁻通过钠碘同向转运体(逆浓度、主动运输)与K⁺通过钠钾泵进入细胞(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学校
生物兴趣小组将A、B两种植物的成熟叶片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其实验前重量与实验后重量之比,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甲浓度的条件下,A植物细胞的液泡体积变大B.乙浓度条件下,A、B两种
植物的成熟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C.两种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B<AD.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戊>丁【答案】BD【分析】植物成熟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和较大的伸缩性。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使细胞重量变小;当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使细胞重量变大。【详解】A、在甲浓度条件下,A植物实验前重量/试验后重量<1,说明A植物细胞重量增大,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变大,A正确;B、乙浓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实验前重量/
试验后重量均小于1,说明A、B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都吸水,使细胞重量增大,B错误;C、甲浓度条件下,A植物实验前重量/试验后重量<1,说明A植物细胞吸水,A植物细胞液浓度大于甲溶液浓度;B植物实验前重量/试验后重量≈1,说
明B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甲溶液浓度,所以两种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B<A,C正确;D、以植物B作为研究对象。在甲中,B植物实验前重量/试验后重量≈1,说明B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甲蔗糖浓度;在乙、丙中,B植物实验前重量/试验后重
量<1,且在丙中该值更小,说明B植物细胞吸水且在丙中吸水更多,所以乙、丙蔗糖浓度小于B植物细胞液浓度且丙浓度小于乙的;在丁和戊溶液中,B植物实验前重量/试验后重量>1,且在丁溶液中该值较大,说明B植物细胞在丁和戊中均失水,且在丁中失水较多,所以丁、戊蔗糖浓度大
于植物细胞液浓度且丁的浓度大于戊的浓度。因此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戊<丁,D错误。17.下列关于探索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表面的张力明显低于油一水界面,说明细胞膜含有脂质以外的成分B.罗伯特森提出细胞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难以解释细胞的生长等现象C.荧光
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与检测,提出“细胞膜由脂质组成”假说【答案】ABC【分析】细胞的成分研究发现,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85年欧
文顿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进一步对纯净的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1952年,戈特和格伦德尔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35年,丹尼利和戴维森推测细胞膜除了含脂质分
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细胞膜是静态统的一结构;1970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详解】A、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发现细胞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人们已知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将降低,推测细胞膜除了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
有蛋白质,A正确;B、罗伯特森提出的静态统一结构认为细胞膜是固定不动的,但是细胞生长、变形虫变性运动中细胞膜都是流动的,该模型无法解释,B正确;C、1970年科学家用两种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诱导两种细胞融合,37℃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说
明细胞膜是流动的,C正确。D、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D错误。18.微管和微丝作为参与细胞运动的主要细胞骨架,在血管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研究人员以
斑马鱼为模型动物,通过实验观察到如下两种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现象一:在血管出芽初期,微管先于微丝聚集在血管内皮尖端,产生驱动力引导出芽。随着血管延伸,微丝逐渐追逐上微管,并在血管融合之后与微管一起蔓延
至整个尖端。现象二:利用药物特异性抑制微管形成将导致血管出芽和延伸受损,而抑制微丝并不会影响血管生长。A.若用能分解纤维素的药物破坏细胞骨架,血管的出芽和延伸会受阻B.由现象一可知,血管生长阶段微管一直率先聚集分布于血管尖端C.
由现象二可知,微管是决定血管出芽、延伸的关键细胞骨架D.细胞骨架还与细胞分裂、分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有关【答案】BCD【分析】细胞骨架的概念: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因此用分解纤维素的药物不能破坏细胞骨架,A错误;B、由现象一可知,与微丝相比,微管在血管出芽、延伸和融合的整个生长阶段一直率先聚集分布在血管尖端,B正确;C、“利用药物特异性抑制微管形成将导致血管
出芽和延伸受损,而抑制微丝并不会影响血管生长”微管是决定血管出芽、延伸的关键细胞骨架,C正确;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19.二硫键“—S—S—”是蛋白质中连接两条肽链之间的一种化学键。如
图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蛋白质至少有2个游离的羧基B.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了277个水分子C.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三方面决定D.该蛋白质至少含
有280个N【答案】AD【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盘曲折叠形成的方式以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详解】A、该蛋白质由3条肽链组成,其中两条是链状肽链,一条是环状肽链,而每条链状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因此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
基,A正确;B、该蛋白质合成时脱去水分子数=280−2=278,B错误;C、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C错误;D、该蛋白质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每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而N不参与脱水缩合反应,则该蛋
白质至少含有280个N,D正确。20.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及观察写有字母F的装片的步骤”(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步骤1的操作时要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从图甲转变为图乙的第一步操作是换成高倍物镜C.步骤4
的操作是调节细准焦螺旋D.该显微镜最大能使字母放大200倍【答案】ABD【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②是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小;③是载物台;④是反光镜,是反射光线用的。图中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倍,高倍物镜的放大倍数为20倍,低
倍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详解】A、步骤1的操作为对光,因视野是白亮的,说明对光成功,对光时应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B、从甲图转变为乙图的第一步操作是先移动装片,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成高倍物镜,B错误;C、据图可知,步骤4
的操作使要观察的物像更加清晰了,因此是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20×5=100倍,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计55分)2
1.(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Ⅰ:黄河故道横贯曹县东西,全长74公里。故道东段的野鸭湖是平原地区少有的万亩天然湖泊;中段的界牌集水库,碧波万顷,鱼虾肥美,万亩芦苇,千亩桃花,景色宜人;西段的万亩荷塘、万亩稻田、万亩花
海、万亩森林,是故道的三大美景,被誉为黄河故道休闲旅游的三颗明珠。以下是黄河故道中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野鸭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属于层次。(2)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3)图中细胞中都有的细胞结构是(至少写2个)(2分),这体现了
细胞的。(4)脊髓灰质炎病毒与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2分)Ⅱ: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④为显微镜的两种镜头,⑤⑥上的横线为载玻片,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
观察到的图像,据图回答:(5)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的组合是。(6)下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图2放大倍数为。(7)细胞内的细胞质并
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答案】(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1)群落/生物群落(2)大肠杆菌
(3)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2分)统一性(4)没有细胞结构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分)(5)②③⑤(或②③)(6)400(7)逆时针【分析】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详解】(1)群落是在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野鸭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大肠杆菌,没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区。(3)图中细胞包括原核细
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4)脊髓灰质炎病毒与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5)据图
可知,①②无螺纹,表示目镜,③④有螺纹,表示物镜;物象丙放大倍数较大,需要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其中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相反,故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的组合是②③⑤。(6)视野中由8个连成一排的细胞放大到视野中只有2个
细胞,视野中长度放大了4倍,故转动转换器后,物镜由10×变成40×,则图2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7)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22.(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下图1
表示细胞生物中相关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分子,图2图3分别表示某种核苷酸分子和某核苷酸链,请分析回答:图1(1)图1中若物质A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则物质a是,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若物质A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则A是
。(2)从b的角度分析B的种类繁多的原因有。(2分)(3)物质c共有种,C是(填中文名称)。(4)与d同属于一类的可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5)图2所示的核苷酸是构成哪一种核酸的原料?(填中文名称)。(6)图3中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方
框(填①或②)所示的结构,该方框中化合物名称是。【答案】(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1)葡萄糖糖原脂肪(2)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2分)(3)4脱氧核糖核酸(4)胆固醇(5)核糖核酸(6)①胸腺嘧啶脱
氧核苷酸【分析】图1中A可能代表淀粉或脂肪、B表示蛋白质、C是DNA,a、b、c、d分别代表葡萄糖(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性激素【详解】(1)A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为淀粉,则物质a是葡萄糖;在动物细胞内,与淀粉作用最相
近的物质是糖原;若物质A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并作为细胞内的最理想的储能物质,则A是脂肪,可以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2)从b氨基酸的角度分析B蛋白质的种类繁多的原因有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3)C是细胞生物中的化合物,遗传
物质是DNA,则c为脱氧核苷酸,根据含氮碱基不同分为四种。(4)d是性激素,属于固醇,与d同属于一类的还有胆固醇、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5)图2所示的核苷酸没有脱氧,构成的核酸是RNA核糖核酸。(6)图3中化合物是DNA,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中磷酸要和5号碳相连,所以为方框①,方框中化合物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3.(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其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多种细胞结构的协调
配合。下图中图1为胰腺腺泡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囊泡分泌过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细胞中以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的途径,此方法为。(2)研究发现,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填细胞器名称),最后释放到细胞外。整个过程,内质网膜面积会(填“增大”、“减
少”或“基本不变”)。(1分)(3)囊泡是一种动态的细胞结构,在分泌蛋白运输中有重要作用。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囊泡膜具有性,这是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4)黄曲霉素是毒性很强的致癌物质,能引起细胞中③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据此推测黄曲霉素可能会导致下列物质中(请选
填选项前的字母)的合成和运输受阻。a、呼吸酶b、消化酶c、血红蛋白【答案】(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同位素标记法(2)内质网、高尔基体减少(1分)(3)生物膜系统一定的流动性(4)b【分析】题图分析:图1
:图1中①是细胞膜、②是高尔基体、③是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④是线粒体,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图2:图2中包裹分泌蛋白的囊泡上的蛋白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B识别,保证了囊泡可以精准的将分泌蛋白运输至细胞外。【详解】(1)用物理性质特
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细胞中以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的途径,此方法就是同位素标记法。(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这些细胞器。根据以上囊泡的形成和运输过程可知,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3)囊泡膜与细胞
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囊泡膜属于生物膜,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4)分泌蛋白的合成始于游离的核糖体上,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
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题意分析可知,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则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
无法进入内质网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无法形成成熟的、具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因此,若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a呼吸酶和c血红蛋白都是胞内蛋白,不受影响。b消化酶酶属于分泌蛋白,会受到影响。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24.(12分,每空1分)阅读资料,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资料一:半透膜是一种允许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部分物质通过的薄膜,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就相当于半透膜,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资料二:当液泡中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
层进入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开来,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使植
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1)图一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原生质层指的是图一中结构和(填数字)之间的部分,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它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与内表皮细胞不同,洋葱外表皮细胞是紫色的,
推测这些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结构中;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请写出一种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2)某同学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
反复几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如图二所示,说明原细胞液浓度(填“低于”、“高于”或“等于”)0.3g/mL;图二空间①中充满的溶液是,它的浓度(填“低于”、“高于”或“等于”)0.3g/mL;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液颜色会变(
填“浅”、“深”或“不变”)。(3)该同学还观察到三个相邻的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如图三所示,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4)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几次,使细胞浸在清水中,此时细胞会因吸水逐渐发生现象。(5)施肥
过多会造成植物萎蔫甚至死亡,俗称“烧苗”,请尝试分析原因:。【答案】(12分,每空1分)(1)14支持和保护细胞液泡根尖分生区细胞(2)低于蔗糖溶液等于深(3)甲<乙<丙(4)质壁分离复原(5)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根细胞失水【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
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把它放置于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的外
界溶液中时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1)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据图可知,图中1为液泡膜,4为细胞膜。故原生质层指的是图一中结构1和4之间的部分,不包括细胞核
和液泡内的细胞液;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和保护细胞;洋葱外表皮细胞具有液泡结构,外表皮的颜色主要是细胞液中色素的颜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不成熟的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失水,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2)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出现
质壁分离现象。据图二可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说明细胞发生了渗透失水,原细胞液浓度小于0.3g/mL;图图二空间①是细胞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因此,空间①中的溶液是外界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由于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3)发生渗透作用时,水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溶液流动。据图三可知,水由甲流向乙,再流向丙,故甲、乙、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甲<乙<丙。(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把它放置
于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时时,细胞吸水,会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依题意,在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中滴加清水,清水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因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5)在向植物施肥时,若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根细胞失水,就会导致细胞死亡,
出现烧苗现象。25.(10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低密度脂蛋白(LDL)过多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LDL是血浆中的胆固醇与磷脂、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结构如图1所示。图2为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微粘度(与流动性负相关)影响的曲线。请回答下列
问题:(1)胆固醇是构成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由图2可知,在人体正常体温条件下,胆固醇能(填“提高”或“降低”)膜流动性。(2)据图1分析,LDL膜结构与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相比,主要不同点是。(3)肥胖对健康的
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脂肪由元素构成,常温下的物理状态由其含有的的种类决定。与糖类相比,脂肪是人体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原因是。(2分)(4)为研究肥胖成因,科研人员选取同龄且健康的A、B、C三个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分为组和实验组,分别饲喂等量的常规饲
料和高脂饲料。在适宜环境中饲养8周,禁食12h后检测(反映小鼠的肥胖程度),结果如图3。三个品系小鼠中,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对象的是品系小鼠。【答案】(10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1)动物细胞膜降低(2)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3)C、H、O脂肪酸等质量
的脂肪比糖类含有的能量多(2分)(4)对照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A【分析】1、脂肪由C、H、O元素构成,常温下的物理状态由其含有的脂肪酸的种类决定。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态。2、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
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3、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给与不同的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量的一
致性)→得出结论;实验设计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对照原则。【详解】(1)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图2为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微粘度(与流动性负相关)影响,由图可知,25℃以上时,含胆固醇的人工膜的微粘度高
于不含胆固醇的人工膜,由于微粘度与流动性负相关,因此在人体正常体温条件下,胆固醇能降低膜流动性。(2)LDL是血浆中的胆固醇与磷脂、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LDL膜内是胆固醇,属于脂质,因此LDL膜为单层膜,而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因此LDL膜结构
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主要不同点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3)脂肪由C、H、O元素构成,常温下的物理状态由其含有的脂肪酸的种类决定。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态。等质量的
脂肪比糖类含有的C、H多,消耗的氧气多,生成的水多,释放的能量多,因此,与糖类相比,脂肪是人体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4)为研究肥胖成因,科研人员选取同龄且健康的A、B、C三个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图3可知,因变量是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则实验中小鼠的肥胖程度可通过检测脂肪细
胞体积相对值来确定。三个品系小鼠中,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模型的是A品系小鼠,因为A品系小鼠的变化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