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1.074 MB
  • 2024-10-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精准解析】.doc,共(27)页,1.07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67864390d672ea791ec40b1a6ea6e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津一中2020-2021-1高一年级生物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中的核酸只存在于拟核中B.拟核中没有核膜和染色体,不存于动植物和真菌细胞中,只存在于细菌细胞中

C.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D.绿色植物和蓝细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他们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叶绿体【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

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分裂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解】A、原核生物的拟核中具有环状DNA分子,细胞质中也具有环状DNA

分子,A错误;B、拟核中没有核膜和染色体,不存于动植物和真菌细胞中,而是存在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生物细胞中,细菌只是原核细胞的一种,B错误;C、原核生物和病毒都没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C正确;D、绿色植物是真核

生物,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绿色植物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他们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故选C。2.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性激素、蛋白酶、胰岛素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D.淀粉、脂肪、糖原【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

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详解】A、脂肪酶的本

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胆固醇和脂肪酸无N,A错误;B、性激素属于固醇,元素组成是C、H、O,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其元素组成都是C、H、O,N等,三者元素组成不同,B错误;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P,丙酮酸是糖酵解的产物,元素组成是C、H、O,三者元素组成不同,C错误;D、淀粉、脂肪、糖原元素组成都是C、H、O,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磷脂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D.脂肪可以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且在人体内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B、

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的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因此,补充钙元素时,同时补充维生素D,B正确;C、磷脂是细胞中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而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C错误;D、脂肪可以氧化分解提供

能量,其结构特点决定了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正确。故选C。【点睛】4.下列有关图示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5个氨基酸缩合而成B.形成过程中失去了3分子水C.有4种不同的侧链基团D.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1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和多肽的结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肽键和多肽的结构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多肽的形成,图中的多肽应为四肽,A错误B.四个氨基酸形成四肽过程中,形成三个肽键,失去3分子水,B正确C.图中的四个

氨基酸,R基共有3种,C错误D.据图分析,该多肽中游离的羧基有2个,D错误.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要点:1.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时,肽键数=

失去水分子数3.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并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5.如图表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NA和RNA组成的不同之处表现在②和③上B.组成DNA的②是脱氧核糖C.病毒内的②只有一种,③

有4种D.人体内含A、T、C、G的核苷酸有8种【答案】D【解析】DNA和RNA组成的不同之处除了在②五碳糖(分别为脱氧核糖和核糖)方面不同外,在③含氮碱基(分别为A、T、G、C和A、U、G、C)方面也

不完全相同,A正确;组成DNA的②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②是核糖,B正确;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中含有的②五碳糖只有一种(脱氧核糖或核糖),③有4种(A、T、G、C或A、U、G、C),C正确;

人体细胞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两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两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两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的

核苷酸只有一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因此人体内含A、T、C、G的核苷酸有7种,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和种类,正确区分细胞生物和病毒所含有的遗传物质及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如图为洋葱细胞在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图像,下列判

断错误的是A.①是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B.②处是硝酸钾溶液,若替换为30%的蔗糖溶液则不会自动复原C.结构①③⑤化学组成不同,但都具有选择透过性D.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大小此时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2、根据题图分析:①是细胞壁,②是外界溶液,③是细胞膜,④是细胞质,⑤是液泡膜。【详解】A、①处是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具有全透性,A正确;B、②处是

外界溶液为硝酸钾溶液,若替换为30%的蔗糖溶液,细胞不能吸收蔗糖,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正确;C、结构①③⑤化学组成不同,其中结构①是全透性的,结构③⑤都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D、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大小此时无法确定,可能是

大于、小于、也可能是等于,D正确。故选C。7.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部装有60mL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某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图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

运输、转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若将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换为质量浓度为0.3g/mL的淀粉溶液,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会降低B.图乙表示的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的10min内发生质壁分离,10min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

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D.图丙中,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乙图中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丙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

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为单糖并通过转运载体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详解】淀粉是多糖,分子质量远大于蔗糖,所以若将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换为质量浓度为0.3g/mL的淀粉溶液,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会

降低,A正确;图乙表示的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的10min内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但从A点细胞的失水量开始减少,说明此时细胞已经开始吸水,到10min时,细胞已经处于复原的状态,B错误;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

胞的吸水能力最强,C正确;分析图可知,图丙中,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D正确。故选B。8.如图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①~④表示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醋蒜腌制过程中,蔗糖和醋进

入细胞的过程与①③有关B.③④均可以属于易化扩散的方式C.③的转运速率与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有关D.①②③④均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①代表主动转运(主动运输);②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②表示简单扩散(自由扩散);③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通道或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易化扩散(协助扩散)。【详解】A、糖醋蒜腌制过程中,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蔗糖和醋是通过扩

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的,与①③无关,A错误;B、③④均为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且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为易化扩散,B正确;C、方式③为易化扩散,需要通道蛋白,不需要能量,其转运速率与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有关,C正确;D、物质以不同方式进出细胞均能体

现膜的选择透过性,故①②③④均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A。9.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和酶催化下分解都加快,其原理都是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

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选择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或者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检测效果均可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顺序:淀粉+淀粉酶→置于相应水浴温度5min→滴斐林试剂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答案】B【解析】

【分析】①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因此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②淀粉遇碘液变蓝色。③过氧化氢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缓慢分解,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④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

℃)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⑤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应先使酶溶液和底物溶液分别达到实验温度后再混合,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将相同温度下的酶溶液和底物溶液混合后,维持各自的实验温度一定时间,以保证酶有足够的时间催化化学反应。最后向试管中滴加碘液,通

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的多少来判断酶的活性。【详解】A、加热可以给过氧化氢分子提供能量,而过氧化氢酶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所以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和酶催化下分解都加快,A错误;B、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是

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会生成砖红色沉淀,碘遇淀粉变蓝,碘液只能鉴定淀粉有没有被分解,不能鉴定蔗糖有没有被分解,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B正确;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加热可以加快过

氧化氢的分解,对实验有干扰,因此不能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C错误;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的水解产物——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对实验结果有干扰,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应先

使酶溶液和底物溶液分别达到实验温度后再混合,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D错误。故选B。【点睛】明确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内涵,理解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据此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各选项呈现的信息

找准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进而围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的实验、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来分析判断各选项。1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B.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但不能降解真菌、细

菌等生物的细胞壁C.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组D.冬季时,小鼠体内酶的活性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

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生物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详解】A、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其中

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A正确;B、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成分都不同于植物,故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但不能降解真菌、细菌等生物的细胞壁,B正确;C、与无机催化剂相对比,能够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可选择

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组,C正确;D、小鼠是哺乳动物,恒温动物,冬季时,哺乳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D错误。故选D。【点睛】1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图1中的A代表

腺苷B.图2中进行过程①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图2中的①②若表示某种物质,则①②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图2中过程②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质基质中【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

析,图1所示为ATP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表示腺嘌呤碱基,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P表示磷酸基团,b、c表示高能磷酸键;图2所示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其中过程①表示ATP的水解,过程②表示ATP的合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A表示的是腺嘌呤,A错误;B、图2中过程①表示ATP的水解,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大量能量,供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B正确;C、图2中的①②若表示某种物质,则两者都为酶,都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

化能,C正确;D、图2中过程②表示ATP的合成,可以发生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故选A。12.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a、b表示相关代谢的最终产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Y下

,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B.条件X下,试剂甲与酒精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变成橙色C.条件X下,ATP的产生只发生在葡萄糖→丙酮酸的过程中D.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a和b【答案】C【解析】【分析】分

析题图:图中条件X为无氧条件,物质a是CO2,条件Y是有氧条件下,物质b是水;试剂甲为重铬酸钾,现象Z为出现灰绿色。【详解】A、条件Y为有氧条件,物质a是C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场

所为线粒体基质,A错误;B、条件X为无氧条件,甲是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的条件下,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错误;C、条件X为无氧条件,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即ATP的产生只发生在葡萄糖→丙酮酸的过程中,C正

确;D、条件Y为有氧条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的分解,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D错误。故选C。【点睛】13.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均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

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8mol和O2吸收量为4mol,则此时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多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图用柱形图表示了呼吸作用中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乙图用曲线图表示了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的变化,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

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详解】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8mol

和O2吸收量为4mol,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消耗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因此4mol来自于有氧呼吸,4mol来自于无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物质变化关系:1C6H12O6~6CO2,可推断出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3

mol;根据无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关系:1C6H12O6~2CO2,可推断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mol,则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多,B错误;C、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正确;D、氧

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故选B。14.仔细分析下列四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的两种细胞器,在光照充足时,乙同化作用所需的原料都来自细胞外B.植物光合和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在其他条件充足且适宜的情况下,将温度由30℃调至25℃,图2中A点上移,C点将左移,E点将向左下移动C.在其他条件适宜、底物充足的情况下,酶的浓度与酶作用底物的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符合图3中曲线③D.图4表示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和

ATP、过程③消耗[H]【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甲为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乙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图2:表示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其中A只进行呼吸作用,B光合强度小于呼吸强度,C点光合作用强度=呼吸强度,E

达到了光饱和点,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图3: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在底物充足时,底物的消耗量逐渐增大,消耗速率也增大;图4: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详解】A、在光照充足时,叶绿体同化作用所需的原料,既来自细细胞外也来

自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A错误;B、在其他条件充足且适宜的情况下,将温度由30℃调至25℃,光合强度增强,呼吸强度减弱,A点上移,C点将左移,E点将向右上移动,B错误;C、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在底物充足时,底物的消耗量逐渐增大,消耗速率也增大,符合图3中曲线①,C错误;

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和ATP、过程③消耗[H],D正确.故选D。15.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侧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

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右侧液面高度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细胞呼吸时O2的消耗量B.乙组右侧液面高度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细胞呼吸时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C

.甲组右侧液面升高,乙组右侧液面高度不变,说明微生物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D.甲组右侧液面高度不变,乙组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组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

收二氧化碳,所以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氧气的消耗量;乙组中放置的是蒸馏水,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甲组右管液面升高,说明消耗了氧气;乙组不变,说明

消耗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综合两组实验,说明微生物只进行需氧呼吸;如果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没有消耗氧气,但产生了二氧化碳,说明微生物进行了酒精发酵。【详解】A、甲组实验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

吸收CO2,有氧呼吸过程消耗O2,产生的CO2被NaOH吸收,所以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O2的消耗量,A正确;B、乙组实验装置中无NaOH吸收CO2,气体的变化是O2消耗量与CO2的释放量的综合,因此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

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B正确;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说明细胞呼吸消耗O2,进行有氧呼吸,乙组不变,说明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消耗量,说明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故微生物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

确;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说明微生物不消耗O2,即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下降,说明有CO2的释放,因此微生物进行酒精发酵,不是乳酸发酵,D错误。故选D。16.将某绿色植物置于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突然将CO2浓度由1%降低至0.003%,下列变化不会发生的是A.叶绿体中NADPH的消耗

速率会加快B.叶绿体中C3、C5浓度在瞬间内的变化分别是降低、升高C.一段时间后,叶绿体中C3的浓度是C5的2倍D.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逐渐减慢【答案】A【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浓度由1%降低至0.

003%,暗反应会减慢,二氧化碳的固定会减慢。【详解】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暗反应减慢,故[H]的消耗速率会下降,A错误;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下降,C3的还原几乎不变,故C3减少,C5增多,B正确;

一段时间后,光反应也会随之减慢,光合作用中消耗一分子C5可以形成2分子C3,故C3的浓度是C5的2倍,C正确;光反应也会减慢,故ATP的合成速率会下降,D正确。故选A。17.下图为绿色植物某细胞内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进行②过程的细胞也能进行①过程B.①

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C.①、②过程中的还原性辅酶是同种物质D.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图中②表

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详解】A、②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够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B、①过程产生的能量,

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C、①、②过程中的还原性辅酶不是同种物质,前者是还原型辅酶Ⅰ,后者是还原型辅酶Ⅱ,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故选A。18.下图是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

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由细胞周期概念可知,细胞周期具有方向性,属于矢量。此扇形图中,按顺时针方向,分裂间期为a→b段,分裂期为b→a段。【详解】A、甲图中的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

细胞周期,A错误;B、不同植物细胞周期不同,故尽管甲图的b→a与丁图的b→a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不同,但是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B正确;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得DNA含量加倍了,但染色体并未加倍,C错误;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

选植物丁,因为其分裂期所占比例最大,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先有分裂间期再有分裂期,且分裂期的时间较长,注意间期复制的结果DNA加倍了,而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发生改变。19.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

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三个阶段,G1期主要是合成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及核糖体在增生;S

期进行DNA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分为前、中、后、末,前期: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

列在赤道面上,后期:着丝粒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详解】染色单体数等于DNA数,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与DNA数相等。故选B。20.如

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的含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AB段发生DNA复制,并出现染色单体B.CD段该细胞染色体数不变C.CD段该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D.DE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1∶1【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在BC段发生DNA复制,并出

现染色单体,A错误;B、CD段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进行了复制,因此CD段该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C正确;D、DE段表示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1:0,D错误

。故选C。【点睛】21.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c段发生DNA分子的复制B.cd段细胞内一定存在染色单体C.de段表示着丝粒的分裂D.ef段核DNA含量是cd段的一半【答案】

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其中bc段是DNA复制形成的;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ef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详解】A、bc段发生

了DNA复制,导致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加倍,A正确;B、cd段细胞内一定存在染色单体,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C、de段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C正确;D、ef段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其中后期细胞核DNA与cd段的相同,D错误。故选D。22.如图所示,甲~戊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显微照片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甲时期实现了细胞核中的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B.图丙中的染色单体数和染色体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C.

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D.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乙细胞处于分裂末期,丙细胞处于分裂前期,丁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戊细胞处于分裂中期。【详解】A、甲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

质的合成,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B、图丙(前期)中的染色体和DNA含量均与图戊(中期)相同,B正确;C、图戊处于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错误;D、由于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连续有丝分裂

的过程,D错误。故选B。【点睛】23.下图是某同学实验时拍摄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图,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期整个细胞的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大于1B.②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细胞板上C.④

时期细胞内两组中心粒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D.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①→②→③【答案】A【解析】【分析】①为有丝分后期,②为有丝分裂中期,③为有丝分裂末期,④为有丝分裂前期,⑤为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详解】A、①为有丝分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但细胞质中含有DNA,因此整个细胞的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大于1,A正确;B、②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错误;C、洋葱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C错误;D、图中的①→⑤分别表示后期

、中期、末期、前期和间期,因此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D错误。故选A。24.如图表示动物干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是细胞生长,导致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较

a细胞大B.d细胞分泌物质的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d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依然能发育为完整的个体D.c细胞和d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过程表示细胞生长,细胞体

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少,物质运输的效率降低。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的种类不变,③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不变,但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会发生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的数量不变,但种类增加。【详解】细胞体积越大,

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A错误;d细胞分泌物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d细胞为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胞核能

发育为完整的个体,C错误;c细胞和d细胞的种类不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者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5.以下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在细胞衰老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酶活性都降低B.草履虫有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现象,其细胞的凋亡就是个体死亡C.正常细胞衰老和凋亡都是基因调控的,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答案】B【

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

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细胞衰老过程中绝大部分酶活性下降,但与衰老相关的酶的活性升高,A正确;B、分化是指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

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分化发生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单细胞生物存在衰老和死亡,但不存在分化。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不存在分化过程,其细胞的凋亡就是个体死亡,B错误;C、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中存在新的蛋白质的表达,如细胞凋亡因子表达形成凋亡相关蛋白,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

正确;D、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D正确。故选B。【点睛】二、非选择题26.如图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上述中的[]____________。(3)位于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____________;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____________供给。(4)⑥是细胞膜的结构,其结构特点是______

______。(5)①~⑦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_______。(6)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7)大分子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通过____________进入细胞质中。【答案】(1).②④⑦(2).④叶绿体(3).b染色体(4).②线粒体(5).具有一定的流动性(6).⑤核糖体(7).⑤→③→①→

⑥(8).核孔【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高尔基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⑤是核糖体、⑥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c是磷脂双分子层)、⑦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a是核孔、b是核仁、c是染色质)。【详解】(1)上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②线粒体、④叶绿体、⑦细胞核。(2)绿色植物细胞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④叶绿体。(3)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⑦细胞核中的b染色体;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②线粒体供给。(4)⑥是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生物膜系统

由细胞膜(⑥)、细胞器膜(①是高尔基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等具膜细胞器)和核膜(⑦)组成。因此,图中⑤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6)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

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⑤→③→①→⑥。(7)⑦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a是核孔、b是核仁、c是染色质,大

分子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

生质壁分离现象,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图像,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植物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比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___。(2)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__的分离(填文

字);图b细胞在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后,在该实验中,质壁之间充满的是__________。(3)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可知,自然状态下,红心萝卜B比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

度__________。【答案】(1).大于、等于或小于(2).原生质层(3).蔗糖溶液(4).小【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

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b中的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大于、等于或小于三种可能。(2)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

质层的分离;图b细胞在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后,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故质壁之间充满的是蔗糖溶液。(3)由于在甲、乙、丁溶液中,萝卜条B的失水量大于萝卜条A,而在丙、戊溶液中,萝卜条B的吸水量小于萝卜条A,说明萝卜条B细胞液浓度小于萝卜条A细胞

液浓度。【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质壁分离的条件、现象,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28.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

化能力的有机物。请据图回答:(1)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图甲为酶催化反应过程模式图,图中代表酶分子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假如在②充足且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提高①的浓度,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提高最终产物量。酶有一些重要特性,图甲能体现的酶特性是__________。(2)理论上,若分别在pH为6、7、9时测定酶的最适温度,得到的结果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据图乙分析,与b点相比,限制d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

_,限制c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在图乙中a~e点中,可以确定酶的空间结构有破坏的是__________。【答案】(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2).①(3).不能(4).专一性(5).相同(6)

.pH值(或酸碱度)(7).温度和pH值(8).c、d、e【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酶催化反应过程模式图,其中①是酶,②是底物。图乙表示温度和PH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的曲线,在上述不同PH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相同。【详解】(1)酶具有催化作用,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图甲为酶催化反应过程模式图,图中代表酶分子的是①;假如在②底物充足且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提高①酶的浓度,只能提高酶促反应速率,不能提高最终产物量。图甲酶只能和特定的底物结合,能体现了酶催化的专一性。(2)由乙图曲线可知,若分别在PH为6、7

、8下去测定酶的最适温度,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据图乙分析,与b点相比,二者不同的原因是PH不同,因此限制d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pH值(或酸碱度),限制c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和pH值。图中a~e点中,可以确定酶的空间结构有破坏的是c、d、e,因为据图乙可以看出,PH为7时酶的活性较6和8高。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作用的作用机理,酶作用的专一性特点,酶含量、温度、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29.某种番茄的黄化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净光合

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如表所示。材料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净光合作用速率(μmolCO2·m-2·s-1)细胞间CO2浓度(μmolCO2·m-2·s-1)呼吸速率(μmolCO2·m-2·s-1)突变体9.300.325.6

6239.073.60野生型6.940.288.13210.864.07(1)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________上,可用________(试剂)提取;如图为野生型叶片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其中________(填标号)色素带含有镁元素。(2)番茄细胞

中可以产生CO2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3)番茄的黄化突变可能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4)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对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降低了________(μmol·m-2·s-1)。研究人员认为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

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据是________。【答案】(1).类囊体薄膜(基粒)(2).无水乙醇(3).c、d(4).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5).抑制(6).2.94(7).突变体叶片中的细胞间CO2浓度高【解析】【分析】【详解】(1)叶绿

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因为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常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图中的c表示叶绿素a,d表示叶绿素b,叶绿素含有镁元素,所以是c和d。(2)能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进行细胞呼吸第二阶段的线粒

体基质,和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质基质。(3)分析数据在突变体中叶绿素a/b的比值比野生型高,说明番茄的黄花突变可能是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过程。(4)突变体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速率是5.66+3.60=9.26(μmol·m-2·s-1),而野生型二

氧化碳消耗速率是8.13+4.07=12.20(μmol·m-2·s-1),突变体中叶绿体对二氧化碳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降低了12.20-9.26=2.94(μmol·m-2·s-1),但因为突变体胞间二氧化碳

浓度高于野生型,说明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点睛】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如场所和过程一定要牢牢掌握,还需要根据题干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如该题的第(3)和(4)问都是根据题中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30.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

染色体数、DNA数量变化的关系,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其分裂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甲图中图示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期的细胞简图,该时期的主要

特点是__________。(3)甲图的C图中,染色单体数是__________。乙图中代表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实线”或“虚线”)。(4)该生物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甲图__________两个时期(用字母表示)。(5)在甲图A、B、C、D中,对应丙图B

C段的是__________。丙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D→C→B(2).间(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4).0(5).虚线(6).A、B(7).A、D(8).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解析】【分析】分析甲图:A细胞中,核

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中,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C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乙图:乙图中实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

变化,虚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AB段表示间期、BC段表示前期、CD段表示中期、DE段表示后期、EF段表示末期。分析丙图:丙图中AB段表示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

单体分离,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1)根据分析已知,A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前期、B表示有丝分裂末期、C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所以有丝分裂顺序是A→D→C→B。(2)甲图中只有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

期,还少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3)甲图中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乙图中实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虚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4)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缍体

是靠两极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而植物细胞的纺缍体是两极发出的纺缍丝形成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是细胞膜从中央将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从细胞的中央生出细胞板,细胞板向两边延伸,形成新的细胞壁,从而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该生物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

在甲图A前期和B末期。(5)丙图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即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对应图甲中的A有丝分裂前期细胞、D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丙图中CD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

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