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全能大考卷(部编版)》专题02 第一单元检测卷(解析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57.253 KB
  • 2025-04-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全能大考卷(部编版)》专题02 第一单元检测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全能大考卷(部编版)》专题02 第一单元检测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全能大考卷(部编版)》专题02 第一单元检测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全能大考卷(部编版)》专题02 第一单元检测卷(解析版).docx,共(13)页,57.25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2bc72eb7f889f0791bf9c8f4e7e9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自主学习,自我评价检测卷(解析版)(时量120分钟,总分120分)班级姓名学号计分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邈.(miǎo)酝酿.(niànɡ)竦

峙.(zhì)水藻.(zǎo)B.锥.形(zhuī)薄.雪(bó)烘.托(hōnɡ)唱和.(hè)C.吝啬.(sè)嘹.亮(liáo)禅.心(chán)莅.临(wèi)D.抚.摸(fū)花苞.(bāo)淅.沥(xī)屋檐.(yán)【答案】A【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

、方言、生僻字等。B项中“薄”应读báo;C项中“莅”应读lì;D项中“抚”应读fǔ2.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轻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2)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

工作的农夫,披着蓑,带着笠的。()(3)总是美丽而使人爱念的雨啊!()【答案】(1)(轻—清)(2)(带—戴)(3)(念—恋)【解析】考查同音字的书写,要求学生平时熟记并区分常用同音字。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

.、艳丽俊俏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答案】D【解析】考查成语的运用,平时要识记常用成语,尤其是课本中所学的成语

。掌握它们的感情色彩,并能恰当地运用。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B.通过学习学校颁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C.七年级(5

)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D.任何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

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要先熟知病句类型。单句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语意重复等;复句病句类型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或滥用,或残缺,或位置错误,或

搭配错误。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

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答案】C【解析】本题排列句子顺序,也就是考查对句子内部关系的理解能力。(二)按原文默写(共5分,每空1分)6.(1)树叶

子却绿得发亮,。(朱自清《春》)(2),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3)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名句是:,。【答案】(1)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2)潮平两岸阔(3)断肠人在天涯(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三)按要求答题(

共8分)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下面一段话中蕴含的物候规律。(3分)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

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吴功正《阿里山纪行》【答案】阿里山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物候的理解与掌握。影响物候

的因素有: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由材料中的“山上”“山间”“山脚”以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可知阿里山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8.观察右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1)

请根据画面拟一个标题。(2分)(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3分)【答案】(1)标题:春光好,正读书;与春天一起读书;春光明媚读书时;阳春三月好读书;沉浸(醉)在春光里。(符合画面主题即可)(2)示例春

光迷人,花枝招展,蝴蝶翩翩起舞,绿草如茵。姐弟俩背靠着背,席地而坐,捧着书本,陶醉其中。阳光洒在了脸上,知识滋润了心田。(画面内容完整,有情景,语言生动连贯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1)标题既要扣题又要醒目,根据人物

活动(读书)及环境(满眼春色)拟写。(2)首先确定描写顺序,可先描写环境后写人物活动;然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注入情感,做到有情有景。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可运用修辞手法。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28分)(一)母亲为我做棉被①天还没有冷时

,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一床新棉被。②俗话说:“秋风凉,娘心慌。”每年进入中秋八月,自家责任田里的半亩棉花刚开,娘就在阳光很好的午后去摘棉。棉花一朵一朵地开,娘就一朵一朵地摘。摘下来的头喷棉花,是娘给我这个唯一不

在她身边的孩子的专用棉。用它絮棉被,絮棉衣。娘常说:“一条棉被七斤三,暖暖和和过冬天。”③娘把头喷棉花摘回来后,背到房顶上,铺上苇席,将棉花晒得干干的,透透的。然后,背到三里开外的邻村轧花坊将棉花弹成棉絮。回家后,她便把这白云一般的棉絮照旧背到

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接着,娘便把印着大朵大朵红牡丹图案的花被面覆盖上去,再把用秫秸秆儿扎成的箅子放到上面,用手摁来摁

去,待棉絮稍微踏实些后,娘就把比花被面宽出两三指的白被里从四边挽上来,腿跪在上面,然后在头皮上润润针,便飞针走线起来。我在旁边看了,怀疑这还是不是平日动作有些缓慢的母亲。阳光下,清楚可见她的头发和眉毛上落满了细细的棉花绒毛,似

一层初霜,闪着亮儿。这就是儿的娘亲啊!此时,八月的阳光照着母亲,照着老屋,而花喜鹊则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叫着,伴着娘哼着的好听的小曲,温馨得有让人想落泪的感觉。如果有邻家婶儿上房,就会打声招呼:“给儿子做棉被哪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听娘那愉悦的口气,就像戏里的花木兰打了胜仗归来一般。④新棉被做好后,娘从房上抱下来,放到炕头上。这时,父亲收工回来

了,摸摸暄腾腾的被子,风趣地说:“嗬!能把人暖和个跟头。”妹妹从学校回来了,嗅嗅被子,说:“好香的阳光味儿!”弟弟从外面疯跑回来了,一见炕上的新棉被,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去就翻筋斗。父亲在一旁看了笑眯了眼,娘便举起扫炕用的笤帚在弟弟的屁股上轻轻拍打着:“你个猴崽子。快下

来,看给你哥弄脏了。”在一床新棉被面前,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⑤现在已进入冬季了,夜里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离家在外的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

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不如何时,两滴热泪滴到了书本上……9.选文使用了的记叙顺序,叙述了母亲为“我”做棉被的事。(2分)【答案】倒叙【解析】首先要了解有哪几种记叙的顺序,注意看第一段文字是写事件的结果“母亲做好的棉被给我送来

”,可以判断是倒叙。10.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比喻,把棉絮比作白云,突出棉絮的白和松软,衬托了母爱的纯洁无私,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可敬。【解析】首先了解有哪些修辞手法及其特征,根据文字直接判断即可。从表达母亲的爱来概括作用。1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描写

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答案】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给“我做棉被”的满足感(或幸福、愉悦),表现了母亲对“我”深切的关爱。【解析】首先了解写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再概括文字来判断,从母

亲完成心愿的心情和表现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方面分析概括。12.结合选文说说,第5自然段的“醉”字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答案】一个“醉”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从被子中感受到了温馨深厚的母爱,幸福如醇酒一般让人心醉。(或感动和沉醉在幸福之中。)【解析】根据文中内容,从得到母亲的关怀心中深切的感

受(幸福而陶醉)这个方面分析概括即可。13.怎样理解选文中的俗语“秋风凉,娘心慌”?(2分)【答案】写出了“我”母亲对像我一样在外奔波的孩子的冷暖的担心,也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牵挂。【解析】根据文意,从天下母亲时时牵挂在外

子女的冷暖这个方面来理解。(二)“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

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③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

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④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⑤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

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14.根据课文内容补全文章空白处,并明确这三处依次突出了春天、、的特点。(各用一个字填空)(3分)【答案】新、美、力【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扣“娃娃”就知一个“新”的特点。扣“姑娘”就知“

美”的特点,扣“青年”就能概括出“力”的特点。15.“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的“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分)【答案】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意思是: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得寒冷,很温暖。【解析】根据平时的常识,加上课堂上老师的分析,不难回答。1

6.第②段的画线句采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句中的“斜”字用得好,为什么?(4分)【答案】比喻和排比“斜”字表现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及“炼字”的理解能力。(三)“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做

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西游记》第十一回17.请简述“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3分)【答案】泾河龙因触犯天条被判死罪,向太宗求救;太宗答应救它,但不料泾河龙仍被魏征

梦中所杀。泾河龙就到地府状告太宗。【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此故事语出《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

。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18.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什么誓愿?(2分)【答案】玄奘誓死去西天取回真经。【解析】(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

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

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赐号为“三藏”。三藏唐僧出关而去。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14分)(一)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

,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好书之人

有三病.()(2)徒.为架上观美()【答案】(1)毛病(2)只是【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

,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答案】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

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21.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3分)(1)(2)(3)【答案】(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2)

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1.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

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也用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3分)【答案】算不上“慷慨悲壮”(“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可概括为:雄奇豪迈。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

、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22.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

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B.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C.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D.诗句“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答案】C【解析】C句是实写四、作文(共50分)23.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卷上;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例文】温暖的记忆翻开记忆的相簿,拭去些许的灰尘,一幅幅温暖的画面映入眼帘……那些温暖的歌本与同学约好一同去学校,哪知,同学却先走了,不禁愤愤不平,心生不满:“哼,不讲信用,再也不

理你了!”无奈,只好独自去学校,路过一家音像店,店里的电视正播着一则公益广告,唱着:“世界那么大,只要你心中有爱……”顷刻,时间滞留,驻足侧听,温暖的歌词缓缓流入心中,洗濯心中的不满与怨恨,顿时,心里豁然开朗,心情像阳光般透明,而阳光,斜洒在我身上……那些温暖

的人学校举办运动会,不善运动的我,只好搬了个板凳坐在一旁,独自享受阳光的沐浴及阳光的陶醉。“喂!想什么?”小D打断了我的思绪,抱了一大堆零食坐在我旁边,又递给我一块牛奶巧克力:“我才买的哦!说实话,味道真不赖—

—你尝尝!”缓缓地撕去包装,放入口中,顿时,一种柔柔的东西被味蕾吸收,甜甜的,幸福得让人不知所措。抬头,小D正仰望天空,“谢谢!”轻轻地说出了口。小D转过头来,笑着:“不用说谢谢啦!”望去,小D被阳光所笼罩,心情又被阳光溢满……那些温暖的回忆奶奶家身后的那座山亦是童年的我最爱的地方。到

山上的“木果儿”成熟的时节,我总爱邀上几个小伙伴,结伴去摘“木果儿”吃。那时的我们从不理会大人们苦口婆心的“山上的果子可能不卫生,别摘了吃”之类的话,我们总是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溜到山里,去采未洗的“木

果儿”吃,当然,我们不会忘记带一个装木果儿的大口袋。我们总是把采来的木果儿放进大口袋里,在聚集在一块空地上“共同分享”,亦记起那时的我们总习惯放肆地大笑,也老爱在草地上打滚儿,总是在夕阳即将坠落时,匆匆赶回家,面对脏兮兮

的衣服,只好乖乖地听从长辈们的呵斥……仔细想想,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啊!关上相簿,沉浸在如此甜蜜的回忆里,是不是也很幸福呢?其实,也正是这些幸福的片断,点缀成了我们快乐的生活。我们应当珍惜所拥有的这些温暖,铭

记在心。因为,幸福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种方向、一种心态。【解析】题目,理解“温暖”是指人生中的一种美好的感受和体验,体现了“爱”;“记忆”限制了是所写内容是曾经发生过的或曾经经历过的,也就是说所写内容是自己过去的一段充满了快乐、美好体验的经历。这种感受可以是人或物甚至一本书、一句话、一

个动作等给自己带来的。所以选材范围广,但一定要尽量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体验最美好深刻并具有自己独特体验的材料,写作时除了真情实感还要注意细节描写。如例文,以“温暖”为感情线索,选取了成长中的一些生活片段,巧妙地运用

小标题把材料组织起来,而且首尾呼应,首段点题,结尾升华了文章主旨。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